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综合环境质量的B-P网络二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索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环境质量评价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的B-P模型,构造了大气、水质和噪声的综合环境质量的B-P网络二级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实例作效果检验。结果表明B-P网络用于环境质量评价适应性强,方法可行,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海拉尔河1990年--1994年水质监测结果,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海拉尔河水质污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定量分析水质污染状况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水质综合评价的投影寻踪模型   总被引:74,自引:4,他引:7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检验水质评价标准的合理性,解决各单项水质指标评价结果的不相容问题,提高水质评价模型的分辨率,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投影寻踪模型,它的评价结果是实数值。实例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案是有效的和通用的,可应用于各种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  相似文献   

4.
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B-P网络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取大气环境质量的三级标准作为3个学习样本,以SO_2,NO_x和TSP三种污染物的三级标准浓度限值作为样本的输入特征值,建立了三参数的B-P网络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用该模型对31个测点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与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法的评价结果比较,表明B-P网络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B—P网络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大气环境质量的三级标准作为3个学习样本,以SO2,NOx和TSP三种污染物的三级标准浓度限值作为样本的输入特征值,建立了三参数的B-P网络大气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用该模型对31个测点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与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法的评价结果比较,表明B-P网络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数值积分方法求解复杂地形上三维大气热力--动力学方程组以及扩散方程,模拟复杂地形上的流场和污染物浓度场情况,并与现场污染物和污染气象测试结果比较分析,模式计算结果与观测结果基本相符。将该模式应用于扩建工程环境空气影响评价,使评价结果更趋合理,准确,该模式能够反映复杂地形上不同大气稳定度下的污染物输送,扩散规律,因此可作为解决复杂地形上空气污染物扩散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水质评价的模糊综合——灰色分析复合模型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依据模糊集理论,运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长江马鞍山段水持进行初次评价,并在此结果的基础上,引入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其水持进一步评价,结论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长江马鞍山段水质较好。文章提出了环境质量分级与评价的模糊综合--灰色分析复合模型,它既克服了一级模糊评价时,因素过多,权重难以反映因素不同层次,导致仅重分配的问题。又避免了二级模糊评价时,对于最大隶属度同为一个级别的样点,其间的环  相似文献   

8.
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污染损失率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利用污染浓度-环境质量损失曲线,提出了一种以污染损失率为基础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新方法,使评价结果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实例表明该方法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污染损失率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斌  谭界忠 《环境保护》1998,(9):21-22,24
本文利用污染浓度-环境质量损失曲线提出了一种以污染损失率的基础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新方法,使评价结果具有明显的物理意义列表明该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灰色聚类法在许昌市浅层地下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聚类法对许昌市中浅层井水水质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77%的中浅井水水质尚好,基本上没受到污染,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接近Ⅰ级水质标准;17%的中浅井有1-2项评价因子略超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综合评价结果接近Ⅱ级水质标准;6%的中浅井水不适合饮用。灰色聚类法的评价结果与模糊数学的评价结果相比较,信息的利用率,分辨率均要高些。  相似文献   

11.
大气环境质量的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模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了对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运用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环境质量评价的B-P决策模型,用此模型研究实例的大气环境质量,结果表明B-P网络用于环境质量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综合环境质量的B-P网络二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环境质量评价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的B-P模型,构造了大气、水质和噪声的综合环境质量的B-P网络二级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实例作效果检验。结果表明B-P网络用于环境质量评价适应性强,方法可行,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13.
本溪市大气环境质量回顾评价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1981-1997年本溪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的进行监测结果,对本溪市以治理市区大气环境污染为主的七年治理规划(1989-1995)实施前后市区空气质量进行回顾性评价及变化趋势分析。为今后的环境治理,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信息桥     
1.安全评价系列软件(№.OSH15-9912-0118)该产品由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研制,包括量化检查表评价方法、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方法、故障树分析评价方法三部分,该产品评价对象的个数无限制,操作简单,通用性强,且三种方法之间可以关联,可在中文Windows系统下使用。量化检查表评价方法部分的主要功能:·检查表的建立与维护,检查表分值录入及评价汇总,评价结果的保存与打印输出。录入分值、扣分原因、隐患等。·自动汇总各系统、各系统和子系统的得分。·自动按隐患程度的大小,形成隐患汇总表。·各种检查表…  相似文献   

15.
广义模糊综合二级评判方法在港区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以广州港某港区1995-2000年共5年的环境监测数据,在以三种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该港区单环境因素进行一级分头评价对比的基础上,采用广义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港区进行环境质量评价。两个层次的用模及赋权方法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精度,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该港区的环境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6.
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总体趋势的变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世界环境》2002,(2):40-43
本文应用控制论中“黑箱”理论的原理,采用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法,评价了1973-1998年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973-1998年,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压力越来越大;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先逐渐上升,尔后逐渐下降,森林物种多样性和森林生物多样性总体趋势增加,但第四次资源渣查之后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7.
鸭绿江下游及河口附近水质现状评价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极刚 《海洋环境科学》1997,16(3):53-58,65
作者根据1991 ̄1995年鸭绿江下游及河口附近水质监测结果,对该区域水体的污染作出分析和评价,提出鸭绿江下游水质逐年好转,河口附近水质逐年变坏的观点,并利用灰色理论对1996 ̄2000年期间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石油类的变化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8.
无机絮凝剂——聚合硫酸铁制备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一种高效的无机絮凝剂--聚合硫酸铁,全面阐述其制备的原理和方法,并对每种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家环保局1993年公布的新《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采用评分模式评价方法,对泰安市各功能区噪声环境进行评价,通过标准值与各功能区实测特征值相比较,确立该功能区噪声环境环境类别。实例表明,该方法所得评价结果与实际噪声环境污染现状相符,且计算步骤简单,信息利用较完全,实用性也较强。  相似文献   

20.
吕晓虹 《重庆环境科学》2002,24(6):79-80,85
通过对解放碑商业中心区1991-2000年环境噪声监测结果的分析评价,比较了十年均噪声的时间分布污染和1998-2000年的季平均噪声的时间分布污染状况,得出该商业地区噪声污染在昼间15:00-17:00最高,夜间在4:00左右最低;四季中,秋季的昼间噪声最高,冬季的夜间的噪声最低,其昼间噪声的波动幅度也较小,与人群的社会行为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