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人在瑞士,欧洲风情扑而来。走在阳光下的日内瓦街头,心情惬意。这座美丽的城市,坐落在风景宜人的莱蒙湖畔。依山傍水,景色秀丽。英国诗人拜伦和雪莱都曾在这里居住过,写下了许多流传于世的诗歌。这里幽静、诗意,浪漫,美好。泛舟湖上,微风吹拂,无比舒畅。  相似文献   

2.
<正>青白色的天空拉上了彩布,夕阳西坠,暮霭沉沉。走上阳台,欣赏万家灯火,耳际还挂着深白色的耳机。我是个正宗的音乐控,收藏各种心情的音乐让我的心头挂上一条彩虹。碧绿的叶逐渐褪色,变深,变深,深得阴沉,深得浓郁。世界不再是喧哗,变得安静,好静,好静,似乎世上只有我站在白茫茫的云端。听着音乐,再来杯热气腾腾的牛奶。我喜欢这种感觉,这种寂寞是空灵、冷淡的、与世隔绝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深秋时节,北国已是凉风习习,而南国的中山依然是和风轻拂。借国家环保模范城考核之机,记者在美丽的菊城,有幸采访了闻名遐迩的经济学家于光远。于老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治学严谨,硕果累累。而且嫉恶如仇,敢于直言,堪称学术界的无畏勇士。即使在晚年,仍笔耕不辍,报刊上还常刊登他针砭时弊的文章。我们有缘于环保,话题自然从环保开始。于老对称他为经济学家不太满意。他说,与其说我是经济学家,不  相似文献   

4.
等待春来     
正春天不远了,浓浓的年味中,温馨和喜庆的气息弥漫着,让人觉得暖意融融。春,就在前方招手。时光飞逝,又一季春回。岁岁年年,不变的是起点与终点之间的距离;年年岁岁,改变的是沿途的风光和我们已不再青春的容颜。不经意间,走过了山一程,水一程。等待我们的是旧年帷幕的悄然降落,是新年旅程的响亮鸣笛。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我们在建湖县董徐村进行了建设生态村的研究。并将点上的成功经验在面上推广应用,获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一、董徐生态村的建设董徐村地处江苏省苏北里下河腹部,距县城东约10公里,是以江淮冲击物为主体的平原区。其地势低洼,河网密布,水源丰富。村域面积为1980亩。其中,耕地1595亩,水面150亩。现有人口为1208人。历史上,它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自然村。地区偏辟,经济落后。1978年,人均纯收入为78元。从1982年开始,由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和建湖县环科学会科技人员联合组织的课题组,不要国家投资,坚持自立更生建设生态农业。具体方法是,坚持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与建设生态农业并举,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同步。  相似文献   

6.
六月的蓟运河畔,一片金黄。阵阵清风掠过一望无垠的麦海,泛起金灿灿的波浪,拍打着极目的云天。红旗,在呼拉拉地漫卷,好象大海上的片片红帆。麦子熟了。挥镰收割的人民公社社员,望着这丰收的景象,喜上眉梢,想想丰收来之不易,更是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是啊,这是英  相似文献   

7.
植树趣闻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它为人类提供了吃、住、穿、保证了人类的起源,也保证了人类的发展。森林,是大自然的宝库。是水的资源,火的资源,建筑的资源,轻工业的资源。森林,是农业的保姆,靠它保持水土,养育着庄稼成长。森林,是无形的水库,水靠林,林蓄水,有了林茂山丰,才有山青水秀;如果林竭水枯,那么就会山穷水恶。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但创新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后天自然形成的,创新是一种意识,它需要辛勤培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者担当着培育创新人才的重任,必须要有创新意识。高中政治课,应当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走在创新的前列。  相似文献   

9.
辞旧迎新,不由得生出许多感慨、感悟和感动。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已经跨入第三个年头。回首来时路,感慨万千。期刊初出茅庐,即被推向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新的领域、新的队伍、新的使命,是挑战,也是机遇。日复一日的历练,期刊在省局领导和方方面面的关怀下,如百花园中的一朵小花,汲取着文明的营养,吐故纳新,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在强手如林的期刊方阵里,独辟蹊径,茁壮成长。历尽天华成美景,期刊的成长是艰辛的,更是健康的。我可以自豪地说,困难没有吓到我们,我们更没有让机遇从手中流失。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工业复兴,经济高度发展,随之产生了二氧化硫污染。日本是一个立法国家,针对不同时期的污染状况,制订了不同的法律,提出了不同的控制方法。通过20年的努力,大气污染已得到全面的控制。当前,上海市二氧化硫污染已相当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能耗的增加,势必进一步加剧。日本的有关情况和经验,似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1.
一、董庄村的概况董庄位于河北省景县西南。全村有65户,310人。土地面积1407亩,人均占有耕地4.2亩。 1969年以前,董庄是一个穷困、荒凉的村庄。全村仅有4棵空心柳树,20棵老枣树。盐碱地面积12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2%。正常年景,亩产百斤左右,人均收入不足30元。灾害年,每人只分到一碗小麦。大田庄稼稀稀拉拉,农户年年缺粮少柴。到处是白花花,光秃秃的盐碱地。为改变穷困面貌,村干部带领群众扫碱土,搞深翻,换土,平地,挖排碱沟,花费了很大气力,但对盐碱的改良收效甚少。在七十年代,董庄也曾想用多施化肥的方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虽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只是在近一、二十年来,才有令人注目的发展。据估计,1978年世界旅游人数达二亿六千万人。旅游人数的激增,已给某些国家或地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收益。1978年,英国从旅游业中挣得了七十亿美元,同时获得了一百五十万人就业机会,获利超过了北海油田的收入;我国邻邦菲律宾,1978年接纳游客约一百万人,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外汇,对该岛国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现在普遍公认,旅游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项新的积极因素。从而称旅游业为“无烟工业”、“无形贸易”等。新兴的旅游业,逐渐地改变人们对资源含义的理解。以往一般认识,资源系指存在于自然界的物质财富。熟知的如森林,矿藏等等。今天,这个概念已扩大了。我们可以把资源理解  相似文献   

13.
霍寿喜 《环境》2001,(4):32-33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复杂,又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各族都有自己丰富多样的风谷习惯,其中,许多习俗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气候特点。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们爱在美好的春光下踏青郊游。踏青习俗也就应运而生。由于气候不同,各地踏青的时间自然不尽相同。例如,依据冯克应《月令广义》记载:“蜀俗正月初八日,踏青游冶。”四川成都一带,正月气候温暖,自然可以踏青。但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多  相似文献   

14.
<正>"过大年,贴窗花,窗花就是我的家;过家家,吹喇叭,腊月家家贴窗花……"小时候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贴窗花。美丽缤纷的窗花,装点着冬天,装点着新年,也装点了人们的心情。那个年代,物资贫乏,色彩单调,但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与憧憬一直都在。一朵朵盛开的窗花,也是开在人们心上的美好之花。扫过房子以后,方格木窗上糊上洁白的新窗纸,上面贴上红窗花,煞是好看。窗花贴起来,简陋的农家小院里立即亮丽了许多。小村庄里,家家窗花都贴起来了,仿佛千树万树花儿次第开,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信息,年的味道也更浓了。  相似文献   

15.
有人到广宁才闻竹子,而我是因竹子而到广宁。进入广宁境内,视线所及,全是竹子。不论是在绥江沿岸,或在峡谷溪边,公路两侧,农家院落,你都可以看见竹的英姿,领略竹的风采,品尝竹的神韵,谛听竹的心曲。真的走进了竹的天地,竹的海洋。我想,爱竹如命的苏东坡如果来到此地,绝不会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叹。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杨树浦水厂,是上海市也是我国最早建成的自来水厂。它为上海的发展繁荣辛勤地工作,服务了106年。现仍在继续昼夜不停地服务,肩负着四化建设的重任。自60年代以来,由於黄浦江的污染日趋严重,杨树浦水厂取水口的水质,每况愈下。为此,市政府决定於1987年将其取水口上移到临江地区。从而使水质有所改善。但由於黄浦江的污染尚未得到根治,临江取水口的水质仍有波动。因此,取水口上移后,杨树浦水厂供水水质改善的程度如何,仍为各方所关注。为此,该厂曾作过许多检测工作。对上移前后的新、旧取水口的水质,进行了比较。本刊特请该厂乐林生厂长就此撰文,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环境     
黄淑英 《福建环境》2001,18(4):37-37
环境污染问题早已引起了举国上下的重视。江河水质的恶化 ,森林面积的锐减 ,水土流失的加剧 ,白色污染的蔓延……全都成为媒体报道的热门话题。随着保护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普及 ,城市居民环保意识增强了。然而 ,这实在不是因为群众特别重视我们的生存环境 ,而是环境污染已经到了影响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的程度。也就是说 ,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了。古语曰亡羊补牢 ,未来迟也。重视总比不重视好 ,治理总比不治理好。但要想彻底根治环境污染 ,窃以为 ,根本的问题还是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素质。毋庸讳言 ,我国广大的乡村 ,还有着众多的…  相似文献   

18.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6,22(3):56-56
循环经济需要全球性思维。从太空俯视东南西北,令人身心疲惫。霸权加速环境的恶化,炮火焚毁山河的壮美;对峙引燃石油的硝烟,黑雾摧残鲜艳的蓓蕾;利益驱动对森林竞相的砍伐,沙尘掩埋碧绿的植被。天宇不再缄默,大地不再沉睡,海浪激荡呐喊,森林滚动惊雷。超越疆域的狭隘,推倒智慧的壁垒,高举共识的旗帜,链接心灵的路轨。为了人类的家园,提升发展的定位,崭新的时代催生深邃的思维。——《思维循环链》主持人蓦见  相似文献   

19.
本课题研究曝气池温度,pH 和溶解氧(DO)浓度对活性污泥可滤性和可压缩性的影响。采用实验室规模的,半连续的曝气池(反应器),进料为合成废水。每种情况都保持其他参数不变,研究温度为15,20,25,30,35℃,PH 值为5.7,7.2,8.2,9.0以及 DO 浓度为0.5,1.0,1.5,2.0,5.0mg/1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曝气池运行温度的提高,过滤阻率增加。温度上升到25℃时,观察到污泥的可压缩性下降,而高于25℃,污泥的可压缩性变大。类似地,当曝气池的 PH 提高时,污泥的可滤性下降。曝气池 PH 提高,污泥变得较容易压缩。另一方面,曝气池溶解氧浓度低时,污泥可滤性也低;并且生成不易压缩的污泥和质量不好的出水。DO 浓度越高,可滤性越高,出水质量越好,污泥越容易压缩。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环境工作通讯》2014,(7):M0001-M0001
新环境。水碧天蓝,风调雨顺,是我们的共同梦想。《新环境》,有主张,求真相,倡导精致阅读,是一本不一样的环境新闻杂志。我们不求读者数量有多大.只为寻找志同道合的环保人。环保是信念,是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信仰。我们相信.关注《新环境》的读者,一定坚守绿色理想,且精神丰富,勤于思考.拒绝平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