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各国、日本及美国等国家以住宅建设为主的建筑产业化快速发展,极大地激活并快速推进了建材生产的产业化发展。但是,建材产业的迅猛发展又带来了两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一是极大地消耗了煤炭、电力、石灰石、土地等不可再生资源;二是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料、废渣、废水,对大气环境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与环境危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发达国家建材产业纷纷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的循环经济是应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必由之路。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包装产业必须发展循环经济,走绿色包装之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阐述了包装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包装产业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分别从政府、企业及公众方面提出了我国包装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如何以企业为节点进行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是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任务。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按照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要求,以武威黄羊工业园区为例,以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依据,确定了循环化改造的主要任务,并就主导产业链进行了循环化改造,为农副产品加工园区的循环化改造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从循环经济的发展逐步纳入规划、立法取得的进展、政策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理论研究和技术支撑作用的逐步增强四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最新进展,并指出在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一批典型企业。  相似文献   

5.
包装产业集群作为包装产业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推动我国包装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效应。为解决包装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循环经济模式嵌入包装产业集群的发展中,通过研究包装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之间要素耦合,发掘我国包装产业可持续发展新的路径。包装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在规模、成本、信息和文化方面的耦合,能够带来规模效应,降低环境成本,促进信息交流,形成集群文化,推动包装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林业产业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与量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林业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在实践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有必要通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指标体系以评价发展成果,这也是林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在设计林业产业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时,应当从循环经济的本质要求和林业产业自身特色出发,准确把握具体指标及其权重,挑选切实可行的计算方法,以使该指标体系成为客观、准确评价林业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根据循环经济理论,针对新疆循环经济的发展,从资源可承载能力、环境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三个方面考虑建立新疆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新疆10年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包括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政策鼓励力度、促进产业集聚等.  相似文献   

8.
从天津市发改委获悉,为了提高城市功能和资源有效配置率,天津市将依托产业发展规划初步确立8个循环经济产业布局。有关部门将按照上下游产业对接的原则发展具有行业特色的循环经济技术和产业链条,并重点发展15项循环经济技术,从而深层次推动天津市建设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型城市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电力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国家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具有基础性、关键性、长期性的作用.详细介绍了发达国家电力产业在减少排放、控制污染、提高发电效率、推行清洁生产、探索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及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为我国电力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10.
梳理有关循环经济载体研究文献,以便选择恰当的载体来推进循环经济低成本运作。梳理了近15年有关循环经济载体研究文献发现:循环经济载体研究主要有产业载体、空间载体、功能载体。产业载体研究最多的是工业,且集中于空间载体,其次是农业,而服务业循环经济载体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业。基地和园区是我国发展点状区域循环经济的重要空间载体,而社区可以作为发展面状区域循环经济的空间载体;企业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功能载体,而依托大企业集团打造大产业集群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最佳功能载体;景区是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而循环经济技术载体研究可为其他载体运行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