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系统的社会调查,污染源统计分析,提出大连市含磷洗 衣粉对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的贡献率。对洗衣粉的无磷化推广、生产及使用提出科学的论证,阐述了洗衣粉无磷化的实施前景。  相似文献   

2.
通过系统的社会调查 ,污染源统计分析 ,提出大连市含磷洗衣粉对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的贡献率。对洗衣粉的无磷化推广、生产及使用提出科学的论证 ,阐述了洗衣粉无磷化的实施前景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2008,(5):75
新华网瑞典环境部3月1日宣布,从即日起,瑞典将正式禁止生产和销售含磷洗衣粉和洗涤剂。  相似文献   

4.
曲辰 《环境导报》2003,(21):20-20,25
洗衣粉何以含磷 我们常用的洗衣粉是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的合成洗涤剂,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表面活性剂,为烷基苯磷酸钠、烷基磺酸钠、脂肪酸硫酸钠、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共聚物等。这些表面活性剂也可直接用来作为洗涤剂使用,但洗涤去污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且成本较高。因此,配制洗衣粉时还要加入一些助洗剂和辅助剂,使洗衣粉洗涤去污性能更完善、效果更理想,贮存使用更方便。洗衣粉通用的助剂分为有磷无磷两类。含磷洗衣粉中应用较普遍的是三聚磷酸钠。三聚磷酸钠中的阴离子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能将不溶解的多种金属阳离子结合,  相似文献   

5.
我国无磷洗衣粉发展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述了我国部分地区湖泊富营养化的严峻现状和相关地区采取的洗衣粉禁磷、限磷措施。对我国无磷洗衣粉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后指出:在封闭性水域周边地区实施洗衣粉禁磷和限磷措施是一项降低富营养化水体中总磷含量,防治湖泊富营养化的具体措施之一,并且是成本最低和最简单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渝府发 [2 0 0 2 ]74号  为了保护和改善三峡库区的水环境质量 ,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防止含磷洗涤剂对水体的污染 ,根据《重庆市长江三峡库区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涤剂。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1.自 2 0 0 3年 1月 1日起 ,禁止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销售含磷洗涤剂 ,改售无磷洗涤剂 ;本市企业和经营性单位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 ,改用无磷洗涤剂。2 .本通告所称无磷洗涤剂 ,是指织物洗涤剂 (包括洗衣粉、皂粉、洗衣膏、液体洗涤剂等 )、餐具洗涤剂、工业用净洗剂等洗涤产品 ,符合或优…  相似文献   

7.
我国湖泊的限、禁磷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含磷洗涤剂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国内外限、禁磷运动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水污染治理中对含磷洗涤剂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湖泊的眼,禁磷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鸿志  任隆江 《环境保护》1998,(8):27-28,40
本文介绍了含磷洗涤剂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国内外限、禁磷运动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水污染治理事对含磷洗涤剂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广泛宣传循环经济理念,积极倡导绿色消费,规范和强化宾馆(饭店)开展“环保进宾馆(饭店)”竞赛活动。竞赛评比条件包括: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帮助员工掌握相应的环保知识;加强环保宣传,设立固定的环保标语牌,定期或不定期用横幅或气球悬挂环保标语。在客人活动区用提示牌引导顾客的环保行为,客房内的指示牌、包装盒和宣传页上印有环保标语或小常识。确保污水和油烟达标排放,无噪声扰民现象;不使用含磷洗浴和洗涤用品,不使用一次性餐饮具,不烹饪野生保护动物;设有垃圾分类收集、废电池存放设施;采用节能新技术,采取多…  相似文献   

10.
磷资源合理利用及回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磷在自然界中的储量有限,在生物圈中大部分是单向流动,而世界范围内对磷的消耗利用正在逐年增长,同时含磷污水的排放又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等客观情况,提出了开发不含磷或低磷的替代产品、提高含磷化肥农药的利用率、利用含磷污水灌溉农田、用含磷污泥施肥、从污水中回收磷等节约有限磷资源、减少磷排放的可持续利用和回收磷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武汉东湖沉积物氮磷形态垂向分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冯峰  方涛  刘剑彤 《环境科学》2006,27(6):1078-1082
以武汉东湖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比较了3个采样点柱状沉积物中各种形态氮、磷的垂向分布,并结合pH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湖沉积物pH小于上覆水中pH并随沉积物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总氮与总磷均为处于湖湾区的1号点最高,2号点湖心最低,3号点居中.氨氮和硝酸盐氮也表现为1号点远远大于2号点和3号点.随着近年治污力度的加大,1号点的氮磷水平呈下降趋势,但是3号点受面源污染影响,氮、磷水平上升很快,甚至在表层已经和1号点持平.磷虽然仍然是东湖最主要的限制性营养元素,但受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及聚磷菌的影响,近20a来,东湖沉积物总氮含量下降很大,氮磷比仅为3左右.  相似文献   

12.
详细介绍了大庆油田采用外敷药包爆破技术来爆破拆除非法炼油点的设计和施工过程,并通过对爆破作业安全管理的分析,提出严密的安全管理体系是顺利完成爆破取缔非法炼油点工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磷影响下砷的根际效应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水稻的生物量及含砷量、根际 p H值、根际有效砷的变化来研究磷影响下砷的根际效应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酸性紫色土中 ,无论单加砷还是磷、砷共存的处理 ,基本上 ,根际砷均高于非根际 ,砷在根际呈富集状态 ;但与单加砷相比 ,磷、砷共存的处理 ,根际 p H值下降 ,有效砷减少 ,水稻吸收砷量减少 ,生物量增加 ,水稻受砷毒害减轻 ,特别 P/As≥ 4时 ,磷减轻砷毒害的程度大于 P/As≤ 2时。因此 ,施加磷可减轻砷污染酸性紫色土上水稻砷毒害。选择最佳 P/As可使磷最大限度地减轻作物受砷的毒害。  相似文献   

14.
人工湿地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生态处理技术,能高效去除有机污染物,氮、磷等营养物,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磷的去除不同于常规化学除磷或生化处理工艺,而是集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于一体,即通过基质、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完成。基质容易达到饱和是人工湿地除磷面临的主要问题,进水水质、水力条件、温度变化等条件也不同程度影响人工湿地的除磷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实现人工湿地除磷系统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5.
pH和沸石处理池塘底泥磷吸附与解吸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天津西青区小南河村和东丽区永和村池塘底泥于室内,采用调pH值、加沸石的处理,培养1个月后,进行了底泥中磷的吸附与解吸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底泥磷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在低磷浓度下3个池塘底泥吸磷能力较强,随着磷浓度的增大吸磷能力减弱。不同处理底泥对磷的吸附能力不同,其中沸石处理对磷的吸附量最大,吸附平衡常数也最高。3个池塘底泥对磷的解吸趋势也是一致的,即解吸量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后逐步趋于平稳。其中沸石处理磷的解吸量明显低于pH和CK处理。  相似文献   

16.
关于废水中氮和磷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水中存在的氮和磷一旦排入天然水体,就会造成藻类繁殖和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将氮和磷从废水中有效去除是非常必需的.本文从污水处理厂提高脱氮除磷的工艺出发进行研究,对进一步强化仅通过生物作用去除氮、磷的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将深度处理单元加入到污水处理厂中,减少出水指标和对地表水的影响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武汉市郊典型利用方式下土壤磷素特征及流失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前地表水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磷素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控制因子而备受关注。本研究通过实地采样分析,研究了武汉市郊区典型利用方式下土壤磷素形态剂含量特征,并分析了其流失风险。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磷素水平差异较大,各形态磷水平排序是蔬菜地稻田常规旱地苗圃地;武汉城郊0~20cm表层土壤全磷(TP)含量为255.4~1763.1mg/kg,平均值为975.4mg/kg;土壤有效磷(Olsen-P)为1.3~164.2mg/kg,平均值为56.4mg/kg;藻类有效磷(NaOH-P)含量为33.4~910.7mg/kg,平均值为204.0mg/kg;土壤Olsen-P为56.0mg/kg可作为武汉市郊区土壤磷素流失的临界值,且超过该临界值的土样有34.9%,其中有93.3%采自蔬菜地,表明各利用方式下蔬菜地土壤磷素流失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18.
城市污泥中磷的释放与回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我国磷资源和城市污泥的现状,针对城市污泥中的营养元素,分析了城市污泥中磷回收的必要性;探讨了城市污泥中磷由固相释放至液相的微生物消化法、热处理法和药剂溶出法等;综述了回收液相中磷的磷酸铵镁、磷酸镁钾、磷酸钠钾镁结晶法和磷酸钙盐沉淀法的原理和研究现状;展望了城市污泥中磷释放与回收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污水生物除磷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本文介绍污水生物除磷工艺的发展,对生物脱氮除磷特别是反硝化脱氮除磷原理和新工艺进行讨论,分析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影响因素和反硝化脱氮除磷工艺的优缺点,指出反硝化除磷工艺适合低碳磷比、碳氮比污水的处理以及实际应用中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附着藻类对湖水磷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聚乙烯网作为人工基质,在水池建立附着藻类群落,研究了附着藻类对湖水中磷的去除效应。实验设置3个处理,即无人工基质的对照组(CG)、网目孔径为8.48mm的人工基质组(大孔径组,LMSG)和网目孔径为2.83mm的人工基质组(小孔径组,SMSG),各组的P输入负荷均为5mg/(m·3d)。结果表明:SMSG的附着藻类生物量平均值为6.23μg/cm2,LMSG的为5.93μg/cm2,SMSG的虽然高于LMSG的,但二者无显著差异;有人工基质的两组处理中总磷、总溶解磷、溶解性反应磷、颗粒态磷浓度均显著低于无附着藻类的CG,各形态磷浓度比CG的减少了37%以上,LMSG和SMSG中的浮游藻类生物量比CG的低64%以上,但LMSG和SMSG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说明,通过建立人工基质,构建附着藻类群落可以有效降低湖水的磷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