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浮动生化床预处理工艺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浮动生化床作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预处理的作用,结果表明,浮动生化床具有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耐冲击能力强,易于工艺调整的特点,适合用作人工湿地的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
人工湿地方法处理温泉旅游度假区洗浴废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温泉洗浴废水的新型水污染控制技术,目前在国内尚未推广使用。本文从连云港市温泉旅游度假区洗浴废水的污染特点出发,对好氧接触氧化预处理与复合人工湿地相结合的废水处理技术路线作详细阐述,分析、论证人工湿地处理洗浴废水的可行性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适当的人工调控措施,可以提高湿地系统的总体处理效率和针对性指标的处理能力.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湿地系统中对微生物人工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人工湿地微生物调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4.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兴的污水处理技术,已在国内外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人工湿地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堵塞问题,不仅影响人工湿地的美观,而且使人工湿地不能正常运作.通过对其堵塞机制的研究与探讨,提出了一些避免堵塞的可行性方案,如预处理、优化运行方式等,以缓解人工湿地堵塞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处理污水问题上,人工湿地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从分析人工湿地的处理机制出发,结合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方面的现状及前景,阐述了人工湿地的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人工湿地有着建设及运营成本低、水质净化效果好等显著优点,在河道水质净化等领域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冬季低温条件下运行效果不佳,制约了人工湿地在北方的推广应用.通过构建"物化预处理(高效沉淀池)+人工湿地(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工艺模式的多级复合人工湿地(3万t/d),探究冬季低温条件下人工湿地结合冰封保温措施对龙河水质...  相似文献   

7.
化学预处理-人工湿地联合处理污泥中重金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化学预处理联合人工湿地处理污泥重金属,考察了柠檬酸(CA)和谷氨酸N,N-二乙酸(GLDA)处理对人工湿地去除污泥重金属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污泥对照相比,人工湿地对化学预处理污泥重金属Cd、Cu、Pb和Ni的去除率分别增加了60. 19%、34. 29%、37. 22%和25. 51%。方差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预处理对重金属去除影响顺序依次为GLDA>CA>未处理,人工湿地对污泥重金属去除效果依次为Ni>Cu>Cd>Pb,CA和GLDA预处理系统中的植物量,在实验结束时较初始分别增长了158. 65%和172. 89%,大于对照组的89. 14%,说明化学预处理污泥有利于湿地植物生长,从而促进污泥重金属的去除。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CRI技术对医院废水处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湿地技术与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工艺(CRI)相结合,通过物理、化学、微生物等作用,对医院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出水COD、BOD5、SS、TP去除率均达到87%以上,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其中出水粪大肠菌群含量为20个/L,优于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9.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高效率、低投资、低运行费用、低能耗的污水处理技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随着人工湿地的不断推广与应用,堵塞是影响其应用和推广的主要因素之一。湿地发生堵塞后,基质的渗透系数会急剧下降,过水能力也随之降低,大量引入湿地系统的污水直接雍积在湿地表面,长期积水引发恶臭、导致蚊蝇滋生,恶化运行环境。本文通过对人工湿地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填料堵塞机理与特点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了人工湿地堵塞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人工湿地堵塞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以期能够为人工湿地的应用及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工程的污染物净化效率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将传统污水处理技术与人工湿地工艺相结合,通过将强化型前处理系统引入到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从而提高了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9个月的实际运行证明,该预处理装置的设置降低了湿地负荷,提高了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率,特别是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改良后的湿地系统对合流制污水污染物净化具有良好效果,且运行成本低,适用于土地资源比较丰富、资金紧张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中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污水处理工艺,近年来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在景观水处理中采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对污废水进行处理后再回用,可以完美地将“中水处理”和“水景绿化”结合在一起。本文即是以上水湾东湖山领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为例,对人工湿地处理景观水的工艺流程、工艺特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并对人工湿地在处理景观水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构筑人工湿地对巴里坤湖区域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净化处置的可行性,认为采用人工湿地处理废水在避免废水排入巴里坤湖及湿地的同时,可增加区域地表集水面积,使巴里坤湖区域脆弱的生态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构筑人工湿地对巴里坤湖区域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净化处置的可行性,认为采用人工湿地处理废水在避免废水排入巴里坤湖及湿地的同时,可增加区域地表集水面积,使巴里坤湖区域脆弱的生态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结合西南科技大学的具体情况,采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对西南科技大学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回用于校园部分区域的冲厕等生活杂用。课题对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和回用领域进行了分析,论述了人工湿地技术的可行性,同时,详细设计了基于西南科技大学东区现有部分绿地和水体景观基础上建造的人工湿地污水回用系统,对各处理单元进行了说明,并讨论了回用水的卫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东北地区的大、小兴安岭地区气候寒冷,使给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工程建设、技术管理、运行费用和能源消耗等诸多因素都带来很大影响,甚至关键问题至今无法解决或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一区域的城市规模比较小而且分布分散,城市综合污水多呈有机型,且排放规律不稳定。根据这种情况,采用人工措施建造湿地床——稻田系统处理小城镇综合污水,可以克服传统污水处理厂的不利因素,而且还有工程简单、工程期短、工程造价低、工程维护费少、无动力运行、技术稳定可靠、净化效果理想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且小城镇还具有场地选择方面的优势。本文以地处小兴安岭北麓的孙吴县孙吴镇应用人工湿地技术处理综合污水10余年的实例为例,提出北部高寒地区应用人工湿地(稻田系统)处理小城镇综合污水工艺及相关的技术参数,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沈阳市农村污水水质、排放特点的基础上,对人工湿地技术的组合形式、处理效果、冬季运行及经济指标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典型示范工程实例证明人工湿地应用于沈阳地区的农村污水处理是非常适用的。  相似文献   

17.
几种新型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固定化微生物、湿式催化氧化(CWO)、微波和人工湿地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废水处理新技术。着重介绍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发展、制备方法及在多种废水中的研究应用情况;湿式催化氧化(CWO)是目前处理高浓度生化难降解工业有机废水的最佳方法之一;阐述了微波及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优越性和这方面的应用研究;并对这4种废水处理新技术做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而解决因城市发展而带来的自然水体(如城市湖泊)污染及其治理问题是一项耗资巨大而又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就中国的经济实力而言,污水处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往往是选择方案时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基建投资大,运行费用高,且处理后的出水排入水体后仍将引起"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而人工湿地具有投资省,处理效果较好的优势,因而是一种非常值得探索和尝试的全新的处理方法。以该湖泊的人工湿地处理前后的水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今后相似的城市湖泊的生态治理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人工湿地在低温条件下处理效果较差的问题,为提高潜流人工湿地冬季运行效果。采用活性污泥挂膜和表面覆盖地膜的强化方式,开展冬季运行试验,分析试验人工湿地冬季运行经强化措施后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强化措施后,各指标平均去除效果都有较大提高,COD去除率由25%提升至49%、TN去除率由27%提升至45%、TP去除率由29%提升至51%。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盐城市开展了利用人工湿地技术改善微污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探索,并于2012年成功建设了盐龙湖水源生态湿地工程,同年6月正式投入运行.近一年通过对湿地工程进出水水质主要超标因子的总体去除效果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Ⅲ类水标准,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目标。盐城市区饮用水质得以明显改善,为区域安全供水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为苏北里下平原河网地区通过人工湿地处理生活饮用水水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