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蔺晓娟  张颂 《环境保护科学》2010,36(3):60-62,66
通过对国内外及沈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现状的分析,论述了沈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地再利用的技术方法,并提出了垃圾填埋场绿化、稳定化的垃圾开采利用及将渗沥液经反渗透处理后的浓缩液回灌的方式,加速垃圾填埋场稳定化速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膜处理技术已成为大多数填埋场处理渗滤液的常用方法,过滤后产生的浓缩液通常采用回灌法进行处置。虽然回灌法投资少、操作方便、运行费用低,但浓缩液高盐低生化性的特点可能导致在回灌后对垃圾的产气和渗滤液水质产生负面影响。通过模拟生化反应器,将纳滤浓缩液周期性回灌至由实际填埋场采集的高、低有机质垃圾样本中,监测甲烷产量、臭气浓度以及渗滤液水质。结果表明:相比清水对照组,回灌浓缩液对产甲烷过程具有抑制效果,且对低有机质含量垃圾的抑制比高有机质垃圾更强;回灌浓缩液后NH3和H2S的释放量变大,主要在快速产甲烷阶段和产甲烷衰减阶段释放;随着浓缩液回灌次数的增加,COD、BOD5、NH3-N、TN、动植物油呈现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出水盐浓度将持续上升并超过浓缩液本身。  相似文献   

3.
垃圾渗滤液属于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两级生物处理加纳滤、反渗透过滤的组合处理工艺技术进行处理,但其运行带来了高盐分、难生物降解的膜浓缩液难以有效处理的问题。本文基于西安市案例垃圾填埋场工程实例,分析对比了目前常用几种浓缩液处理方法及应用的可行性,提出了首先进行混凝沉淀和高级氧化处理,达标后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回灌参数对渗滤液浓缩液回灌中盐分的截留有一定的影响,为更科学合理地选择回灌参数,该文采用成都某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浓缩液,对装填了填埋龄为15 a垃圾的9个垃圾柱开展了不同回灌参数对渗滤液浓缩液回灌中盐分截留的影响研究,将一种新型的绝对接近关联度的建模方法用于对回灌参数影响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回灌负荷对盐分截留的影响最大,4.5、6 L/d回灌负荷的敏感因子分别为2.785 5和2.779 3,其次为24 L/h的回灌速度、中央布水的回灌方式、6 L/h的回灌速度,影响最小的分别为3、6次/d回灌频次和分散布水的回灌方式,因此在实际回灌工程中,回灌负荷需优先控制,其次应控制回灌速度。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垃圾渗滤液经两级碟管式反渗透装置(DTRO)的处理后形成的高浓度浓缩液难以处理的问题,实现垃圾渗滤液反渗透浓缩液的高效无害化处理,以山东省某垃圾填埋场经两级碟管式反渗透装置(DTRO)分离形成的浓缩液为例,拟将其回喷至隔路建设的垃圾焚烧厂焚烧炉中,结合已有的垃圾填埋场浓缩液的COD浓度以及附近垃圾焚烧厂中焚烧炉的性能参数,研究了浓缩液的最大回喷比,以及回喷燃烧废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回喷比控制在3.96%以内,采用该工艺既不会影响垃圾焚烧工况,又能实现对垃圾浓缩液的高效处理;该工艺产生的烟气焚烧污染物均满足该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场内脱氮机理小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相对于传统的填埋场而言,渗滤液回灌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系统有利于促进填埋层微生物的生长,但并不能促进垃圾有机污染物的彻底厌氧降解,甚至会导致高浓度氨氮的积累而增加场外处理难度;为此,通过实验室动态模拟试验,进行了渗滤液回灌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系统和脱氮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系统对填埋垃圾的脱氮性能及脱氮机理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脱氮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系统所提供的生物空间环境更有利于反硝化细菌的生长与繁殖,其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始终比常规的渗滤液回灌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系统高1~3个数量级;其氨氮去除效果达到90%左右,远远优于渗滤液回灌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系统.  相似文献   

7.
渗滤液反渗透浓缩液回灌出水水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梅  刘丹  刘庆梅  陶丽霞  刘颖 《环境科学》2014,35(7):2822-2828
为更科学合理地选择回灌填埋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3个不同年份垃圾柱的回灌出水进行了水质变化规律的研究.采用成都某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反渗透浓缩液,对装填了填埋龄为1、5和15 a垃圾的垃圾柱开展了回灌实验,研究了回灌出水中酸碱度、总有机碳、氨氮、硝态氮、重金属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 a垃圾柱处于产甲烷化阶段,具有较好的去除硝态氮的能力,硝态氮的降解率达到了88%以上,但出水有机物、氨氮浓度较高,对指标的改变主要通过生物作用;5 a垃圾柱已接近稳定化,但还没有矿化垃圾的典型特征,吸附能力与生物作用均较差,对有机物、盐分、Cr、Ni的削减能力较小;15 a柱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和络合能力,对有机物、盐分、Cr、Ni具有较好的削减能力,初期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0%、78%、93%、74%,但随着回灌进行会接近或达到吸附容量,需要控制回灌过程和进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成都某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浓缩液,对装填了填埋龄为15年垃圾的垃圾柱开展了回灌实验,研究了回灌负荷、回灌频次、回灌速度以及回灌方式对回灌出水盐分的影响;基于实验结果,利用一种新型的灰色绝对接近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建模,研究了回灌出水盐分对各参数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以0号垃圾柱的回灌出水盐分为基准,回灌出水盐分对回灌参数的敏感性大小为:回灌负荷(6 L/d)>回灌速度(24 L/h)>回灌负荷(4.5 L/d)>回灌频次(6次/d)>回灌频次(3次/d)>回灌方式(中央布水)>回灌速度(6 L/h)>回灌方式(分散布水),因此降低回灌出水盐分优先控制的因素为回灌负荷和回灌速度。  相似文献   

9.
填埋场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述填埋场矿化垃圾的概念、性质和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处理废水的机理,介绍了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在城市污水、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畜禽废水、化工废水、含磷废水等各类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状况,可以看出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废水处理技术充分体现了固体废物处理中的“资源化”的原则,既降低了废水处理的成本,又解决了生活垃圾处置的问题,最后结合现状对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发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超平  冯勇  罗鹏 《环境工程》2012,30(1):95-99
缩短垃圾稳定化时间,并有效地收集和处理渗滤液及填埋气体,是促使传统卫生填埋法向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发展的主要因素。生物反应器填埋场通过回灌渗滤液等控制手段,改善填埋场内部微生化环境,加速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关键在于渗滤液收集系统、防渗系统、气体收集系统和渗滤液回灌系统。一些在运行的全规模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证明了这种操作方式能加快垃圾降解和填埋气体的产生,减少渗滤液处理量。然而还有一些经济和技术上的不确定性,包括持久有效性、压实度和氧化-还原环境等因素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回灌运行参数对新鲜垃圾渗滤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拟试验装置考察回灌频率与回灌水力负荷对新鲜垃圾柱渗滤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频率回灌将导致新鲜垃圾柱渗滤液初期酸化阶段的低pH值和甲烷化阶段的高pH值。高水力负荷将导致新鲜垃圾柱渗滤液pH值下降。因此在新鲜垃圾填埋单元自身回灌初期应采取低频率小水力负荷。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两套间歇式生物反应器填埋模拟装置开展实验,对不同回灌量下的垃圾降解前期渗滤液pH值、CODcr、NH4^+-N、VFA以及渗滤液产生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间歇式生物反应器填埋方式能够有效抑制填埋初期渗滤液pH值的快速下降,渗滤液采取部分回灌能有效降低NH4^+-N浓度的积累,回灌量为70%较50%能够更好地改善渗滤液的水质。  相似文献   

13.
渗滤液回灌条件下生化反应器填埋场水分运移数值模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洪涛  殷勇 《环境科学》2003,24(2):66-72
渗滤液回灌的填埋场生化反应器具有减少渗滤液处理难度、加速填埋场稳定化的作用,其中控制填埋场水分是研究的关键.通过对填埋场水分运移特征的分析,建立了渗滤液回灌条件下,生化反应器填埋场水分迁移的饱和-非饱和三维非稳定数学模型,并求其有限单元数值解,以此定量模拟和预报不同回灌条件下填埋场水分的时空分布规律并进行实用研究,从而可为生化反应器填埋场的设计和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工程的角度出发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工程设计中的几个重点、难点计算参数,以及目前国内外几个典型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处理效果做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旋转粘度计测试了CODCr浓度为 10 0 0~ 75 0 0 0mg L、温度在 5~ 70℃范围内的渗滤液粘度。实验结果表明 ,相同温度下渗滤液的粘度值与CODCr浓度呈线性关系 ;不同浓度渗滤液中溶质性质的差异是造成渗滤液比浓粘度差异的原因 ;研究填埋场水分运移时 ,可以不考虑粘度对渗滤液流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s emit nitrous oxide(N_2O)gas.Assuming that the soil cover is the primary N_2O source from landfills, this study tested,during a four-year project,the hypothesis that the proper use of chosen soils with fine texture minimizes N_2O emissions.A full-scale sanitary landfill,a full-scale bioreactor landfill and a cell planted with Nerium indicum or 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at the Hangzhou Tianziling landfill in Hangzhou City were the test sites.The N_2O emission rates from all test sites were considerably lower than those reported in the published reports.Specifically,the N_2O emission rate was dependent on soil water content and nitrate concentrations in the cover soil.The effects of leachate recirculation and irrigation were minimal.Properly chosen cover soils applied to the landfills reduced N_2O flux.  相似文献   

17.
浙江某生活垃圾填埋场采用两级Fenton-厌氧滤池-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对其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工艺最终出水ρ(COD)<70 mg/L,去除率达96.1%;ρ(TN)<40 mg/L,去除率达95.9%;ρ(NH3-N)<10 mg/L,工艺出水达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一般地区表2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渗滤液回灌负荷对填埋场垃圾产气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4座有效垃圾量均为30t的模拟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柱(R1~R4),每周分别回灌1.6,0.8,0.2m3的渗滤液和0.1m3清水,对比分析渗滤液回灌负荷对垃圾产气效能及稳定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灌比例最大(5.3%)的实验柱R1在回灌5周后开始大量产气,比R2~R4分别提前了7~13周;且垃圾产气速率与系统进水COD、VFA等污染负荷的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回灌至第50周时,R1柱内垃圾更趋于稳定,TOC和COD的累积气相转化率分别为28.96%和14.57%,这表明部分有机质在回灌早期随液相流失,减少了垃圾产气潜能.因此,为提高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垃圾产气效能,应根据垃圾稳定化的不同阶段适时地调整回灌方案.  相似文献   

19.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s emit nitrous oxide (N2O) gas. Assuming that the soil cover is the primary N2O source from landfills, this study tested, during a four-year projec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proper use of chosen soils with fine texture minimizes N2O emissions. A full-scale sanitary landfill, a full-scale bioreactor landfill and a cell planted with Nerium indicum or 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 at the Hangzhou Tianziling landfill in Hangzhou City were the test sites. The N2O emission rates from all test sites were considerably lower than those reported in the published reports. Specifically, the N2O emission rate was dependent on soil water content and nitrate concentrations in the cover soil. The effects of leachate recirculation and irrigation were minimal. Properly chosen cover soils applied to the landfills reduced N2O flu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