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寿喜 《环境》2003,(9):29-29
上午8时,张大爷又出门到公园练太极了。外面烈日炎炎,气象台又发布了高温预警信号。可是张大爷觉得自己身子硬朗着呢,这点高温算什么。练完两个小时的太极,已经是11时,太阳更毒了。张大爷戴着顶凉帽回家,走了十多分钟,突然觉得头晕,路也看不清了,眼前一黑,醒来时已在医院。医生说,你中暑晕倒在路上,是路人把你送到医院。像你这种年纪,特别应注意防止“高温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向往     
吕定 《环境》1998,(12)
忽有一日,我对他说:“我想住一个打开门窗就能听到鸟儿鸣叫的房子”。他说:“那我把你送到动物园去吧,让你住在鸟笼里,不用打开门窗就能听到鸟儿叫,还省事儿了。”我说:“你不觉得我们现在就像被囚禁的鸟儿吗?”他这才认真起来:“你今天怎么啦?”我也不知道怎么了。不是今天怎么了,而是很久以来就怎么了。我就是想住一个打开门窗就能听到鸟儿叫声的房子。对了,也许就是农庄吧!可是,我又觉得那是我受用不起的奢华。  相似文献   

3.
贺王文 《环境》2003,(4):26-26
经医院检查,汤姆胆固醇很高,这可是患心脏病的危险信号!然而医生没有强调让他减少平时喜欢吃的奶油和黄油等高胆固醇食物,而是给他开了一些“药丸”。汤姆按照说明书和医生的要求服用这种“药丸”,一周后再去医院化验,结果血液中的胆固醇减少了30%。  相似文献   

4.
明代江盈科的《雪涛小说》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位“病脚疮者”,感到痛不可忍,便命家人把连通邻家的墙壁凿了一个洞,然后把自己的病脚伸“入邻家尺许”。家里不明白这是干什么,他回答说:“凭他去邻家,痛无与我事。”这当然是个笑话,痛脚伸到邻居家,脚痛就不关自家事了,这不是十足的阿Q精神吗?在这自欺自慰的背后,却是利己主义的思想在作怪。  相似文献   

5.
地球就诊记     
地球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共有的家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地球给了人们一切,而人们给地球的却是痛苦、哀愁。不信你瞧!地球正一瘸一拐地来到宇宙中心医院看病。他,愁眉苦脸的样子让医生牵牛星看到了,忙上前说:“地球兄弟以前你的身体是那样的健壮。可现在怎么病歪歪的?”“唉,一言难尽!”地球苦笑着:“人类生活水平提高了,而我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了,真烦死人了。”牵牛星说:“你别着急,我给你检查一下。”检查完毕,大夫牵牛星说:“我看你的病主要是皮肤病,另外,心脏也不太好。我建议你去皮肤科找主任医师织…  相似文献   

6.
柳树下     
湖边有棵高大的柳树,诗一般的绿荫里藏着一个明亮的故事。那是三十年前的三月三,一位女教师曾带着他的学生来这儿春游,在迷人的春光里,一个淘气的男孩,曾用这棵树的树枝做了个柳笛,还那么出色吹出了“唧唧啾啾”的鸟叫。可是,就在同学们为小男孩拍手叫好的时候,女教师却严肃地批评了他:“你是班长,你知道你这样做意味着什么吗?你想想,如果大家都象你这样糟踏这棵树,它能长得这么朝气蓬勃吗?”那男孩不服气,嘴里咕哝着:“这么高的树,还在乎这么一根小小的  相似文献   

7.
盛大文学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侯小强有句形容微博的话非常精彩,他说,如果每个人的思想是一只鸡,那么微博就是羽毛遍地飞的斗鸡场。这些零碎的鸡毛如今不再是街头巷尾流窜的生活装饰品,如果你有微博,如果你有想法,没关系,随时都有人愿意聆听。新浪首席执行官曹国伟说,“如果能好好地经营微博的话,你自己就拥有了一个媒体。”  相似文献   

8.
用药的误区     
生病用药,世人皆晓。但一些人盲目或随便用药,这样不但治不好病,还出现了弊端,究其原因在于用药存在误区。误区一:迷信输液如今有不少人一生病就要求“吊针”(静脉注射),医生未按病人意愿“吊针”,往往还被误解为是一种怠慢。殊不知,不必要的输液,不仅浪费资源,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可能传播感染性疾病或出现过敏  相似文献   

9.
王皮皮 《环境》2004,(4):50-51
我很想加入一个集体中去工作。我走进一座大厦,找到负责人。他看了看我,说:“你的脸长得不合适。我们这里的人都长着一样的脸。”说着他翻开档案,指给我看。果然,一模一样的五官!  相似文献   

10.
欧召东 《环境》2008,(6):86-87
已步入中年的宋先生近来常感体力不支,容易腰酸背痛,有一次差点在起床时摔倒.去医院检查.医生说他处于"亚健康"状态,体内缺钙.这使宋先生感到很迷惑,他想不通自己平时能吃能喝怎么还会缺钙.  相似文献   

11.
李喜欢晨跑,每 天早上总要到离家 不远处的那个巷子里跑上几个来回才觉 得舒服。可是,有段时间,大李跑着、跑着,总感到胸闷、气短,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对自己身体感觉良好的大李,感到很纳闷,后经作医生的朋友提醒才知道,跑步的那条巷子里新开两家米粉店,用煤作燃料蒸粉,是烧煤时产生的那股“煤气”使他胸闷气短。以后,大李再也不去那条巷子跑步了。其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像大李这样喜欢锻炼的人不少,但要使锻炼达到祛病健体的功效,除了注意锻炼方式,持之以恒之外,还应十分注意锻炼环境的选择。 经多…  相似文献   

12.
绿色小天使     
《环境》1999,(1)
有一天,地球妈妈觉得不舒服,就请大夫来看,大夫说:“地球妈妈,你身体这么大,有许多地方都有垃圾,要经常请清洁工帮你搞卫生,就没事了。”地球妈妈听了,就贴出告示,要招聘几名清洁工。大家听了,都纷纷来报名。地球妈妈说:“别着急,每个人都要讲自己能干些什么,才能  相似文献   

13.
生出一片新绿大自然本来是无忧无虑的。可是有了人,有了刀斧,就有了砍伐;有了火药,有了枪,就有了猎杀。人和人本来应该和平相处,互相互爱。但人一有了私欲,有了歧见,就有了争斗,有了谗言。徐秀娟本来想埋头工作,也在埋头工作,可是忽然间冒出一些流言蜚语。有人说她“目无领导”,原来她批评了保护区管理制度不  相似文献   

14.
被鲁迅称之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冯至,在他的文章《昆明往事》中有这样一段令人深思的感慨:“如果有人问我,‘你一生中最怀念的是什么地方?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是昆明。’如果他继续问下去,‘在什么地方你的生活最苦,回想起来又最甜?在什么地方你常常生病,病后反而觉得更健康?什么地方书很缺乏,反而促使你读书更认真?在什么地方你又教书,又写作,又忙于油盐柴米,而不感到矛盾?’我可以一连串地回答:‘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昆明。’”  相似文献   

15.
叶志容  钟伟青 《环境》2001,(11):20-21
张先生三天两头就给广州市有关部门打电话,为的就是想尽早在已经被废弃的垃圾场上安装他的垃圾处理装置。在国外留学多年的张先生,对发达国家的垃圾处理颇有感触。他从1986年开始研究垃圾处理,并设计了一套垃圾处理装置。这套装置能把垃圾中的腐败物质加工成张先生所称的“A类营养基”,并配制成富营养型氮肥、钾肥、磷肥、  相似文献   

16.
程俊松 《环境》2003,(11):26-26
三国时期,华佗被人们誉为“神医”。一次,有位郡守患了重病。当时许多名医都未能将他治愈,家人就将华佗请来医治。华佗看了一眼郡守,既不诊脉,也不问病,就转身走出屋外。郡守儿子追着问:“先生,我父亲得的是什么病?”华佗回答:“郡守的病很重,有许多淤血积在腹中,无法排除。”“那还有救吗?”郡守儿子担心地问。“这是一种怪病,”华佗说,“用通常的方法是无法治愈的,必须采取特殊疗法,将淤血从腹中逼出,但这需要你的  相似文献   

17.
据新华社报道,近几年来,每到秋冬之际,基本都出现过批零倒挂导致的“柴油荒”。这种“柴油荒”的成因有点蹊跷。因为你说市场缺油吧,柴油荒了,汽油却不那么荒;你说市场不缺油,是两桶油垄断造成的,可是两桶油却有鼻子有眼地指责一些民营加油站对柴油搞囤积居奇。  相似文献   

18.
戎平 《环境》1996,(4):14-14
人有病,找医生,这是人所共知的基本常识。可是,千万不要以为只有人类中有医生。其实,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也具有治病的本领,成为医术高超的动物医生。生活在南美洲玻利维亚茂繁热  相似文献   

19.
在我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大桑园村,有着这样一个这样特立独行的农民,说他特立独行,是因为他的行为在当地被人们叫做“怪人”,在旁人眼中,他不务正业、不好好耕种,却只对鸟儿情有独钟。他外债累累,树敌无数,只为了护住山上的苍鹭和鸟蛋,二十余年,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拳头和鲜血捍卫着自己的信念。  相似文献   

20.
柏正宏 《环境》2003,(12):27-27
这是一个美丽的小镇,—位漂亮的少妇抱着孩子来医疗队就诊。“医生,这孩子最近个把月特别闹人,不肯吃奶,还拉肚子,在镇医院看过好几次,药吃了不少,总不见效,真急死人了!”少妇神情焦虑地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