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海水中137Cs的富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改进的磷钼酸铵(AMP)富集法吸附、富集海水中的137Cs,并采用γ谱仪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改进磷钼酸铵法最佳的实验条件为:量取20~100 L海水样品,调节pH 1.2~3.3,按每5 L水样50 mg、1 g的比例分别先后加入铯载体和40~60目的磷钼酸铵(AMP),通入30 L/min的气泡搅拌30 min,放置澄清4 h以上(一般放置时间不超过24 h)。用改进磷钼酸铵法取40 L海水样品进行实验时,铯的化学回收率93%~100%,放射性137Cs回收率94%~102%。γ能谱法测定海水中137Cs分析结果和β计数法进行比较,两者在t检验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证明γ能谱法测定大体积海水中137Cs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实验室无源效率刻度技术LabSOCS,分别从样品源基质成分、相对探测器几何位置、质量和密度四个方面开展了海水中137Cs的γ能谱测定过程中的效率刻度研究。结果表明,样品源基质成分和相对几何位置的差异对探测器探测效率的影响可以忽略。探测效率与样品源质量和密度的关系则采用统一的二元二次多项式进行描述,复相关系数高达0.99946。研究结果为海水中137Cs活度浓度的γ能谱测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铜、铅、锌、镉等重金属是我国近海海域特别是河口、海湾区域重要的污染物。从保护海洋环境的目的出发,需要对海水中上述金属的含量进行定期监测。 直接测量海水中的痕量金属,不仅需要浓缩海水样品,而且要有测量PPb级金属含量的精密仪器。即使如此,直接测得的数值仅代表某采样点处海水痕量金属的瞬时含量。而海水中金属元素的分布、含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特别是工业污染源的影响)而  相似文献   

4.
核电站运行前后大亚湾海洋生物,海水和沉积物^137Cs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γ谱方法测定了核电站运行前后大亚湾海域一些海洋生物,海水,沉积物的^137Cs含量为计算了海洋生物对^137Cs的浓集因子与^137Cs在沉积物和海水之间的分配系数。结果表明:与发电前相比,该电运行一年后三种样品中的^137Cs含量没有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Ge(Li)γ谱仪,研究快速测定环境样品中γ放射性核素的方法。由大面积沉降物的γ能谱判断其受核污染的情况;制备标准源γ射线能量与探测效率曲线,计算环境样品中γ放射性核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利用混合单能γ核素体γ标准源和152Eu体标准源对HPGeγ谱仪作效率刻度,取得了两条效率刻度曲线,用这两条效率曲线对国家环保局1995年组织的比对样品作活度测量,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广东某铀矿下游水系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的垂直分布,利用HPGe-γ能谱仪测量了池塘底泥、溪流沉积物和水稻土剖面中238U、235U、226Ra、232Th和 40K的含量.结果表明,该铀矿水系沉积物中238U、235U和226Ra污染较严重,其中池塘底泥>溪流沉积物>水稻土,而232Th和 40K的变化较小.水稻土的放射性核素含量相对较低,证明稻田没有利用铀矿排放的溪水进行灌溉;而受铀矿生产影响的池塘沉积物中238U、235U和226Ra平均含量分别是水稻土的100、87和155倍,且随所采底泥样品垂直深度的增加而增高,在40cm左右含量最高.溪流沉积物中238U和226Ra含量随深度增加有小幅增加,而且238U和226Ra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利用HNO3(微波消解)-HClO4(恒温赶酸架)体系对海水进行消解,并使样品处于K3[Fe(CN)6]-(NH4)2S2O8体系条件下,采用原子荧光技术对样品中的Pb进行测量.在选定的最佳测定条件下,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50 μg/L.20μg/L Pb标准液测量标准偏差为1.45,检出限0.19μg/L,回收率92.8%~106.5%.实验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集茅尾海6个海水样品与对应的5个海洋表层沉积物样品,运用了单因子指数分析了茅尾海中海水及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的污染情况以及分析细菌分布的数量与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试验研究范围内茅尾海海水以及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与相应细菌数量分布并不单单呈单一正相关或者负相关关系,同时存在一定的重金属浓度下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证海水中铁元素含量的检测质量,更好地深入了解铁在整个海水体系的生物地球化学中扮演的角色,需科学地评定检测结果的分散性。文章依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的理论,以浙江近海海水为例,评定原子吸收法测定海水中铁含量的不确定度。测得浙江近海样品中铁的浓度为5.2μg/L,扩展不确定度U=0.8μg/L(k=2)。通过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发现,利用该方法测定海水中铁含量时,对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主要贡献来自于样品制备过程,尤其是萃取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以广州某退役稀土厂场地为例,开展放射性和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为后期治理提供基础数据。用高纯锗γ能谱仪和ICP-MS分别测量厂区土壤样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和重金属含量,同时在采样点测量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结果表明,厂区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变化范围为113~4004 nGy/h,废渣堆放区明显偏高;土壤样品的238U、232Th、226Ra和40K含量分别是80.8~1990.2、78.4~14372.4、68.2~6935.0和625.4~2698.4 Bq/kg;测量的8种重金属中,As超土壤修复标准较严重,最高达263.83 mg/kg,Zn和Pb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超标。厂区土壤和废渣的pH值均符合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标准要求,而土壤中放射性和重金属复合污染较严重,在开发再利用前要进行详细场地调查和土壤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γ能谱法对陆丰核电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性核素进行分析测定。研究表明, 陆丰核电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铀系核素衰变不平衡:210Pb相对于226Ra过剩;226Ra相对于238U缺损。钍系核素228Th和228Ra则接近衰变平衡。与我国部分海域沉积物放射性含量相比,陆丰核电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核素238U、228Th的放射性比活度值位于中等水平,其余核素(40K、226Ra、210Pb、228Ra 、 137Cs)的比活度值均接近于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物核素比活度值。总体而言,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放射性水平与历史数据无明显差异,处于本底范围。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介绍的是实验室NaI(Tl)γ谱仪分析土壤样品中U、Th、40K和137Cs的方法,具有制样方便、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等优点,适用于环境调查中大量样品的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14.
WHO-IRC和IAEA-AQCS国际比对样品的γ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本实验室1991-1994年间参加WHO-IRC和IAEA-AQCS组织的环境样品放射性测量国际化对工作。用2台HPGeγ谱仪,相对方法和效率曲线方法测量了土壤样品,用自吸收校正方法测量了生物样品。对WHO-IRC No.57Vi300号样品,在28个报出实验室中,本实验室测量值与推荐值的平均相对偏差最小,为3.04%。  相似文献   

15.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大肠杆菌海水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GFP) 标记大肠杆菌K12(K12GFP),检测其在海水中的存活及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K12与K12GFP微生物学特性差异不显著,而且两者在高压灭菌海水中的存活曲线也基本一致,说明K12GFP可为进一步研究K12在自然海水中的生态变化提供可靠依据.在高压灭菌海水中,K12GFP存活28 d之久,该菌密度随时间缓慢下降;在过滤海水中,K12GFP存活7 ,该菌密度从107CFU/mL降到102CFU/mL.表明海水的营养成分会对其存活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舟山青浜岛不同环境介质中PAHs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于2013年7月在青浜岛上采集11个土壤样品、3个大气被动采样样品以及周边3个海水样品,分析了样品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并对其分布特征、来源、生态风险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土壤、海水和大气中Σ16PAH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60.30~123.34 ng·g-1(平均值为105.49 ng·g-1)、45.96~101.08 ng·L-1(平均值为66.45 ng·L-1)和5.09~5.41ng·d-1(平均值为5.35 ng·d-1).分布特征为:潮汐带土壤中PAHs含量低于非潮汐带;3个海水样中,以靠近水文条件复杂的海域内样品中的PAHs含量最高;岛上大气中PAHs分布均匀.土壤、海水和大气中PAHs主要以2~4环的PAHs为主;通过比值法和因子分析得出,青浜岛土壤中的PAHs来源于煤、木炭等生物质燃烧以及柴油、汽油的燃烧,海水和大气中的PAHs来源于混合源.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青浜岛土壤和周边海水中PAHs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黑碳的基本概念、研究现状和意义、及测定方法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将辉长岩和粉晶石墨标样按不同比例配成实验标样进行黑碳测量实验,证明实验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对不同类型的样品进行的额外氧化实验表明其氧化损失率是各不相同的;采用化学方法测量黑色岩系岩石样品中的黑碳含量为6.5821%,通过一次性定量黑碳实验流程和平行样品分步实验,测得实验偏差为3.77%。其中HF-HCl单步处理偏差为1.99%,而K2Cr2O7氧化处理单步实验的偏差为3.11%。实验表明测量黑色岩系岩石样品中黑碳含量的化学实验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人为活动等因素对近海海水成分和海洋环境的影响,本文使用离子色谱(IC)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分别对上海沿海(洋山)海域海水中的主要成分和43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通过钠度和富集因子等参数将测量值与全球海水平均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上海近海海水受长江等陆地河流的冲淡作用,主成分浓度整体下降,但主成分之间的比例变化不大;人为活动对近海海水微量元素的含量有显著影响,在海水被冲淡的背景下,40种所测微量元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富集,富集的可能来源有海事航运活动、沿海及长江流域工业废弃物排放及沿海河流水土流失等。  相似文献   

19.
针对浙江省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燃煤发电厂,采用低本底HPGeγ谱仪分析了原煤、煤渣和煤灰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原煤238U、226Ra、232Th、40K的比活度均值分别为48.7、39.7、50.5和68.2 Bq/kg,煤渣238U、226Ra、232Th、40K的比活度均值分别为96.0、87.0、114和182 Bq/kg;煤灰238U、226Ra、232Th、40K的比活度均值分别为133、111、143和209 Bq/kg;天然放射性核素在煤渣和煤灰中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富集现象,煤渣和煤灰的富集因子均值分别为3.4~4.8、4.8~5.9。对煤渣和煤灰用作建材原料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当建材原料100%为煤渣或煤灰时,约有18.4%的样品超过GB 6566—2010限值。为此,建议对用作建材原料的煤渣和煤灰进行放射性检测,严格控制高比活度的煤渣和煤灰在建材原料中的比例。  相似文献   

20.
渤、黄海沿岸几种经济贝类及其生态环境中的粪大肠菌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报道了渤、黄海6个重点沿岸海域(吕泗、青岛、北戴河、盘锦、大连和庄河)表层海水和几种经济贝类中的粪大肠菌群(FC)检测结果。结果表明,16个表层海水样品中的FC含量波动范围为<40~≥48000/L。36个经济贝类样品中的FC数为<2~≥2400/g鲜重。上述结果说明,渤、黄海某些重点沿岸海域(如青岛、北戴河沿岸)受人畜粪便等生活污水和人为活动影响较严重,海域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需加强规划和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