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通地震台核旋观测值从 2 0 0 10 8起大幅下降 ,经过与其他台站资料的比较和仪器工作情况的分析 ,认为该异常不是地磁本身的异常变化 ,也不是仪器的问题。进一步对外界环境调查和实地测试 ,证实是受台站附近基建工地的干扰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 盐城地震台地处苏北中原。台站位置是:N33°22′03″,E120°07′40.6″;地磁房建于第四系覆盖层上,磁房是用磁化率较低的石灰岩砌成;仪器房年温差<30℃,日温差<0.5℃;符合观测规范要求。地磁场Z分量观测始于1979年,工作一直正常。 1990年2月10日常熟5.1级地震前及1987年2月17日射阳5.1级地展前盐城台地磁Z分量极小值时间变化皆有异常变化。异常的主要表现是地磁Z分量极小值时间滞后,通常在盐城这样的纬度地区,地磁Z分量极小值出现时间是11时到13时。但是从1  相似文献   

3.
<正> 本文根据常熟台的地倾斜实际观测资料,对距台站150公里范围内两次M_L>4.0级地震前出现的可能地震前兆异常变化作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随着观测数据的积累和地磁谐波振幅比方法的推广,近些年积累了丰富的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震例,但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的识别困难,而"形变速率累加方法"对异常数据进行积分计算,更加易于异常的判定和异常指标的提取。基于此,使用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临汾台、湟源台和成都台地磁分钟值数据,计算得到各台地磁谐波振幅比南北向和东西向6个周期共计12条时间序列变化曲线,再运用速率累加方法对地磁谐波振幅比南北向和东西向各周期的计算结果进行二次计算,得到6条各周期的速率累加时序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①临汾台、湟源台和成都台三个台站地磁谐波振幅比速率累加方法计算结果分别在2016年山西运城4.4级地震、2016年青海门源6.4级地震和2017年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前出现异常,其异常表现为:6条速率累加曲线(6个周期)至少有2条出现超过1年以上的持续下降或水平波动变化(持续上升变化为正常);②速率累加方法使得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更易识别、异常特征的统计更加准确,且与原有的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判别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随着地震监测前兆手段仪器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入发展 ,在全国许多台站配备了数字地电仪和地磁数字智能仪 ,对观测数据的采集更科学更迅捷。但由于地电观测供电产生地下电流会带来磁干扰 ,对地磁观测带来了很大影响。笔者提出将排除地电观测供电对地磁干扰装置应用在ZD8B地电仪仪器中 ,从而避免了地电供电对地磁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 0 1 - 1 1 - 1 4在新疆、青海交界的昆仑山口西发生了 8.1级大地震 ,这是自 1 950年西藏 8.6级地震以来的半个世纪中我国大陆发生的最大地震 ,这次地震的发生将对认识我国大陆今后几年的地震活动趋势产生重要的影响。地震之后 ,我们向全国的地应力台站广泛征集了有关这次地震的地震观测报告。发现这些报告在写作的思路和内容上差别很大。本文即是在审阅、编辑整理地震观测报告的过程中 ,结合台站提交的地震观测报告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针对遇有地震发生 ,特别是大地震 ,台站该如何提供地震发生前后的观测报告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希望能…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这样一个多地震的国家,遍布全国各地的地震台站担负着地震活动监测、前兆信息探索,为科学研究提供各类观测数据的重要任务。为了贯彻中国地震局关于加强防震减灾文化建设的要求,本刊在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的支持下,组织专业作者,深入基层台站,采访撰写反映全国台站十年来变化的系列专辑,从历史发展与现实环境相结合的角度展示历代台站人由奉献坚守逐渐发展为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全国台站已由模拟观测技术转为数字观测技术模式,观测环境、技术标准的改变使台站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今遍布全国各地的地震台站是如何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本专辑将向您讲述一个个真实的台站故事。  相似文献   

8.
江苏地区自1978年起,已陆续建成地磁绝对观测台近廿个,各台点距一般五十公里左右,其空间分布也较均匀,台站主要任务为每日定时观测地磁场总强度与垂直分量。用地磁总强度F、垂直分量Z及水平分量H(由F、Z求出)的准静日年均值,按Harder等提出的曲面样条函数计算地磁各量于各年度的空间等值线分布及沿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等梯度线分布,结果表明江苏大部份地区地磁场的空间分布符合正常场的特征。这对进行长期连续观测和地震预报探索是有利的。本文尝试用消去正常场的办法来突出局部磁异常,所得到的南京地区局部异常区和以往的地磁及地质研究工作的结论比较吻合。无疑,在地震预报研究及其它磁测资料通化等工作中,都应注意到局部磁异常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根据南京地震台一系列地电地磁同场观测时对地磁干扰的研究试验结果,南京地震台在新地电场地建设和新沂地震台在地电外线路的改造中,都注意使供电线路的“单线段”远离地磁观测室,使地电对地磁的干扰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固定铁磁影响环境和无铁磁影响环境中磁变仪的定向问题,并对《地磁台站观测规范》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新近研制的台站地磁观测资料的分析处理系统,简要描述了该系统的结构和各功能模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 为了研究1987年9月23日日环食的地磁场效应,作者在南通地震台进行了地磁观测。观测结果表明,在消除了地磁场当天正常日变化及地磁场的干扰变化后,日环食期间地磁场表现出一定的扰动效应。证实了日环食期间地磁场确实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3.
<正> 日本地震前兆研究概况日本地震预报的研究和观测,最早只有大地测量、验潮、重力、地磁、地震活动、地形变等项目.日本地震预报第二个计划(1969-1973年),尤其是第三个计划(1974-1978年)期间,观测项目有很多增加(表1).地震观测分三类,即全国性观测、指定地区的强化观测和集中观测.在预报地震方面,又将地震前兆分为长期、中期和短临三个阶段,并以此把地  相似文献   

14.
以响水台电磁波观测资料为主,研究了发生在江苏及其邻区的13次地震之前这些台站观测到的电磁波异常时间、震中距和未来地震级之间的统计关系,得出:M=2.2125+2.0009 lgT+0.4106 lgD.统计检验表明,该公式的拟合精度是相当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福建地区五个地磁台站的急始型变化事件与湾扰型变化事件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地磁短周期垂直分量变化ΔZ 的空间分布,分析了短周期变化异常的频率特性,并应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泉州台的转换函数,给出了泉州台Wiese矢量及其逐年演变情况,探讨了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与地热异常和地震活动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中国地磁图》和我国地磁台网资料分析研究了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强震前的地磁场变化,给出了有利于渤海地震发生的中长期背景性异常及变化磁场的短临异常变化图形。中国地磁图展示了几年乃至十年尺度的地球基本磁场的大区域变化特征以及与我国强震活动的主体地区的联系,显示了渤海地震前的背景性异常。地磁变化场垂直分量“低点位移”及幅相法异常则显示出渤海地震前华北地区出现的小区域的短临地磁异常。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1979年7月9日溧阳六级地震前地磁台网所观测的地磁场异常变化,并根据构造磁效应理论探讨了地震时震源断层面的破裂特征,还粗略地讨论了这个磁异常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8.
编者的话     
<正> 1966年3月,邢台地震揭开了华北地震活动高潮期的序幕,天津地震工作应运而生。并广泛开展了多学科,多种观测手段的观测研究,探索预报方法,进行预报实践。与此同时还开展了房屋的抗震普查鉴定与修复工作,此后又历经1969年7月渤海7.4级地震和1976年7月唐山7.8级地震的实践。天津地震工作在频频地震的洗礼中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19.
应用江苏地磁台站Z分量整点值资料,研究了江苏地区Z分量整点值的相关性及在江苏地区地震预报中的作用,给出了该法在江苏地区的异常判据指标,并应用该指标提取了1990~1997年的三个异常,其中两个异常有地震对应。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当地时间1月12日下午4:53分,位于西印度群岛的海地共和国发生7.3级地震,由于震中距离首都太子港较近,仅16公里,而且震源深度很浅,距离地表约10公里,再加上海地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许多家庭没有能力建造能承受该级别地震的房屋建筑,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了1月12日的地震是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发生的。海地总理19日称,强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可能高达2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