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依据廊坊市气象灾情普查资料,对廊坊市1949—2007年主要气象灾害:暴雨洪涝、干旱、大风、冰雹、雷电等造成损失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同期灾害性天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98.4%的灾害性天气不会出现灾情;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气象灾害是暴雨洪涝;发生灾害性天气的站次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近年来出现气象灾害灾情的站次呈逐渐上升趋势。同时在气象灾情普查中发现,目前廊坊市气象灾情的收集比较混乱,部门之间缺乏灾情信息共享、灾情调查渠道不畅、灾情损失计算不准确等诸多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气象灾情信息共享平台等相关解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全国雷电灾害汇编和中国气象灾害年鉴中的雷电资料,对全国2005 ~2012年较重雷电灾害的总体特征、时空分布及灾损情况,并对如何做好防雷减灾气象服务工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较重雷电灾害数目及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在2005年之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其高发区主要位于江西、湖南和云南等地,与一般的雷电灾害分布存在差异;雷电近年来造成的人员死亡和直接经济损失逐年下降,在历年闪电次数并无明显减少的情况下,说明我国防雷减灾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2012年湖北省全省平均气温除宜昌和十堰南部、鄂东北中北及江汉平原局部等地区略偏高以外,其它大部地区比常年偏低;年降水总量地域分布不均,呈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夏季梅雨期较短、梅雨量弱,但局地强降雨造成较严重洪涝及地质灾害。2012年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及其次生灾害、干旱、大风冰雹、雷电、雾霾等;气象灾害预警质量总体水平达到67%,为各级政府、部门、社会抗灾、救灾、避灾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河北省廊坊城市暴雨积涝灾害历史案例,结合廊坊市城区地形地貌、市政工程、排水设施现状等,详细分析后发现:城市化的影响、城市暴雨积涝灾害气象服务体系不完善是廊坊市主城区发生积涝的重要原因。同时,根据廊坊城市暴雨积涝成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城市积涝灾害防御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希望能够为廊坊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建设、城市积涝防御设施建设及城市防洪减灾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暴雨规律及其引发的灾害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暴雨是重庆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它直接或间接诱发出洪,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研究暴雨规律对山地灾害预警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重庆市1951-2000年的气象资料和灾害资料,采用谐波分析等手段分析出重庆市暴雨的年内,年际等时间分布规律和地域,城乡,迁移等空间分布规律,进而探讨了暴雨灾害特点,类型及灾害链,并提出了防治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1949-2013年中国气象灾害灾情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吴吉东  傅宇  张洁  李宁 《自然资源学报》2014,29(9):1520-1530
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带来的气象致灾因子强度、频率以及承灾体暴露性变化,使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变得更加复杂,也使其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当务之急和优先重点。气象灾害灾情的趋势分析可以为气象灾害防御、防灾减灾规划和气候变化适应等提供参考依据。论文从气象灾害损失和发生频次两个维度出发,基于死亡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两个表征灾害影响的关键指标,以绝对值和相对值统计了近65 a(1949-2013 年)中国气象灾害灾情的变化特征。近65 a 我国气象灾害统计结果显示:①累积死亡人口超过155 万人,死亡人口和百万人口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年均死亡人口由20 世纪50 到60 年代的超过10 000 人逐步下降到21 世纪以来的年均约1 000 人;②直接经济损失累积约12 万亿元(2013 年价格),直接损失绝对值呈上升趋势,年均直接经济损失由20 世纪50 年代不足1 000 亿元上升至21 世纪以来的超过 3 000 亿元,直接损失比率(直接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损失率由20 世纪50~60 年代超过15%下降到21 世纪以来的1%左右;③近20 a(1994-2013 年)气象灾害灾情分析表明,死亡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的比例多年平均值分别为55%和87%,考虑气象相关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影响,该比例分别增至81%和89%,次生灾害对人口死亡的贡献突增;全球灾害数据库(EM-DAT)的统计表明,洪涝、台风、干旱和降水相关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是影响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且影响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防范应对工作,避免因暴雨造成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监管总局近Et发出通知,要求相关地区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相关中央企业加强监测监控,安排好必要的抢险队伍和装备、物资,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认真做好强降雨可能造成的淹井、滑坡、泥石流等次生、衍生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要督促危险品生产储运企业加强防雷电工作,加强检查,做好防范工作,油库储罐等重大危险源要对接地装置全面检查,并提高设防标准,雷雨天气应停止装卸油料,必要时切断电源。  相似文献   

8.
浙西南丘陵山区沟谷泥石流均为暴雨型泥石流,降水是诱发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暴雨与泥石流发生的时间关系分析,认为泥石流发生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当日降雨量直接激发泥石流,另一种是泥石流发生在有一定前期降雨的积累,并利用雨量站观测资料对这两种类型泥石流发生时的降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黔南喀斯特区气候的一般特征,气候动态变化趋势,异常气候现象及气象灾害,生态环境建设与气候条件改善。并指出:黔南由于受到地形地貌多样复杂、纬度较低和海拔较高等地理因素的影响,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较大。自1961年以来,年平均气温趋于下降,年降水量趋于减少。近年来干旱、暴雨、冰雹等气象灾害发生频繁、危害增大。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热岛效应明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主要是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使生态环境回到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才能使气候条件得到改善,气象灾害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10.
海绵城市建设与气象息息相关。以气象事业发展为切入点,探讨气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气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气象部门多方位、多举措参与其中:一是做好暴雨强度公式修订,为科学规划城市排水管道、防范城市内涝做出贡献;二是加强监测,根据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参与监测站点设置,提供城市精细化降水监测;三是积极开展城市暴雨灾害预报预警,提高精细化预报预警能力,确保市区易积涝点因强降水积水时及时疏通;四是加强人影能力建设,及时启动增雨作业,及时缓解旱情,依靠科学手段确保"海绵"及时喝到天水;五是开展城市热岛效应研究,为海绵城市建设给出调控建议。新状态下,只有拓展气象服务发展新理念、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协作和配合等工作,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1.
2015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7个台风活动,其中有6个在中国沿海登陆.与多年情况相比较,台风登陆时强度偏大,造成的损失偏重,但人员伤亡偏轻.2015年,中央气象台台风综合路径预报误差为近年来最小,其中24h误差为66 km;针对台风灾害的防御,全年共发布台风预警102次,上报决策服务材料近百期,中国气象局先后启动了5次重大气象灾害(台风)防御应急响应,有效地减轻了台风灾害造成的损失.台风导致人员伤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台风暴雨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二是由台风螺旋云带中激发出的龙卷风导致的人员伤亡.因此,为进一步减少灾害损失,建议:深化气象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的合作,加强暴雨诱发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业务和监测能力,提升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水平;加强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和科研力量的投入,以提高龙卷风等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系统的监测和预警能力,为灾害防御提供时间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正>6月1日,湖南省进入主期。针对近期持续强降雨,南省气象部门发布暴雨蓝预警。地处湘北的中国石巴陵石化公司强化红线意,全面部署开展"安全生产"活动,做好防汛、防高温、雷电以及防山洪、防滑坡等然灾害的预防工作,强化工纪律、操作纪律和劳动纪律理,确保汛期及高温季节装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太湖流域暴雨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暴雨灾害是一种主要的气象灾害,论文选择经济发达的太湖流域为研究区域,运用小波、线性趋势模拟、P-Ⅲ型概率密度函数、Mann-Kendall法等方法对太湖流域暴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①太湖流域55 a平均年暴雨日数有2.9个,年际变化幅度比较剧烈。1991—2000年是暴雨日数多发期, 1959、1968和1978年暴雨日数较少,呈弱"倒U"型。暴雨频次平均值的空间分布呈现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的分布格局。暴雨量与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并不一致,出现北多南少、东多西少的分布。②研究显示P-Ⅲ曲线方法在区域降水极值的研究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太湖流域年最大日降水量趋势呈现"U"型,与太湖流域年暴雨日数的演变特征呈现不一致的趋势。55 a来,太湖地区发生的最大暴雨在250 mm内,即200 a一遇的暴雨洪水为该地区暴雨灾害的近代极值。③典型站点年暴雨降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以太湖中部以南的三个站点东山、杭州、慈溪最为显著,各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突变,但突变时间存在差异。④太湖流域夏季暴雨呈现2 a、9 a、13 a、25 a等多尺度的周期变化,各波动周期稳定性和显著性不同。  相似文献   

14.
今年年初,中国南方地区发生了雨雪冰冻灾害,21个省、自治区受灾,死亡107人,失踪8人.170个县供电中断,经济损失1111亿元.虽然现在抗击这场灾害的斗争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认真总结教训,做好抗击这种灾害的准备,以防今后再有这种灾害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山东雷暴天气中地面定位系统地闪及气象观测站降水资料,分析该地区雷电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山地及丘陵地区发生的地闪多于平原地区,危害较强的正地闪主要分布于海拔相对较高的山东西南及中南部地区.地闪与降水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着较好的对应性;特别是在鲁西南和鲁西北平原地区地闪与降水有着较好的相关性,在这些区域可以利用地闪资料反演雷暴天气中的降水.  相似文献   

16.
雷电是云与云之间、云内以及云与地面之间的一种大气放电现象。对人类生命威胁最大的是云地闪电。这种闪电多呈枝状,当它闪击到地面时,就好像投石人湖掀起水波一样,会在相当范围内形成一个由中心往四周电压逐渐降低的电场。当人的腿一前一后站在这一电场中,强大的电流就会从高电位的脚端通过全身流向低电位的脚端,从而造成触电死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火龙抽筋”。我国地处温带亚热带地区,强对流天气活动十分频繁,是全球雷暴多发地区。  相似文献   

17.
湛江市热带气旋灾害频发且损失严重,以2000—2019年登陆的热带气旋资料为基础,以热带气旋中心最低气压、近中心最大风速和过程最大日降雨量为因子,构建单个热带气旋致灾力评价模型,并通过热带气旋登陆次数、大风影响次数、暴雨影响次数等评价区域热带气旋灾害危险度,以此分析湛江市热带气旋灾害特征。结果表明:登陆湛江市的热带气旋强度以热带风暴和台风为主;热带气旋登陆频次呈上升趋势;热带气旋登陆地点集中在湛江市海岸线东段和南段;单个热带气旋致灾力最大的热带气旋是威马逊;湛江市热带气旋灾害危险度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6月18—20日,我国南方多个省份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局部地区降下特大暴雨。此次强降雨过程具有暴雨区域集中、累计雨量大、降雨强度强、次生灾害重等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地质灾害是威胁长输油气管道安全的主要风险源之一,其中穿越河道或冲沟(统称河沟)段的长输油气管道易受暴雨洪水冲刷的危害,动态评价河沟段水毁灾害气象风险对长输油气管道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了适合长输油气管道河沟段暴雨洪水和冲刷深度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半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以综合评判河沟道段长输油气管道水毁灾害的风险等级;应用此方法对江西省某天然气管网一期工程19处评价点水毁灾害进行了气象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与50年一遇暴雨状况相比,100年一遇暴雨状况下该河沟段管道水毁灾害风险概率较前者有升高的趋势,其中有2处评价点的风险概率明显升高,该评价结果与实际条件较为符合。该研究可为长输管道等开展相关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引发的决策气象服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决策气象服务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此次决策服务工作的特点:1)服务及时、准确;2)服务产品类别多样、针对性强;3)灾害天气实时监测频次高、信息发布快;4)服务材料涉及面广。同时结合实际服务经历分析了在服务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决策气象服务工作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1)加强应急管理,归口应急任务来源;2)建立和完善分灾种的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实施方案;3)加强部门联动防御机制建设;4)加强灾害评估,开展灾害预评估工作;5)建立精细化的决策服务系统;6)统一决策服务前端信息产品调阅端口,开发决策服务产品制作、发布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