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方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在实习中存在着实习单位难找、实习基地难建设、实习内容和专业不对口、指导老师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要切实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可以通过构建多样化实习模式、建立多形式校内外实习基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其他辅助实习方式等途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呈现出鲜明的实践取向,表现在实习上,强调延长教育实习时间,加强职前教师的学校体验。但这种教育实习改革会遭遇难以取得中小学校的积极配合,缺乏有效的教师指导以及整体课程设置、实施与教育实习相脱节等困境。要解决这些困境就必须立足实际,从政策、体制、观念等各方面进行整体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适时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中历史讨论式教学法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有效补充。本文从小组建立、题目拟定、时机把握、方式运用、总结评析几个方面入手,对讨论式教学法进行阐释和尝试,以供广大同仁借鉴。  相似文献   

4.
顶岗实习是中职学校实习实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所暴露出的"不敢开口说话""语音语调欠缺"以及"用语生硬"等问题,引发了我们对中职日语专业教学影响的思考,即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如何进行日语专业的课程改革等。  相似文献   

5.
于江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7,9(3):100-101,111
<电子技术>课程是普通本科及高职高专院校自动化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文从修编教材、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改进教学环节和方法、完善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改革和优化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我国工业企业闲置设备问题曾被称为中国工业经济的“黑洞”。我国改革的深入发展,国企的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江泽民总书记不久前发表讲话指出国企的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是不能绕开的。党中央已决定今年秋天将召开会议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问题。目前国有企业的各项改革措施竞相出台。经济体制的转变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国有资产的战略性改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这样一来资产重组变得更重要。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以及企业兼并、拍卖、破产的出现,市场积极参与资产重组,促进了资产存量的合理流动,使部…  相似文献   

7.
清华大学环境系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政府水价改革方案设计专家傅涛教授表示,金融危机背景下是调整水价的较好时机。傅涛说,从去年到前年通胀预期比较大,物价指数比较高,影响我们真正价格的调整,我认为在目前的金融危机之下,在相对通货紧缩时调整资源价格有利于调整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8.
关于深化环保投资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现行环保投资体制改革进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化我国环保投资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内容及其外部条件。为了保证足够的环保投入,提高环保投资效益,当前,政府部门应抓住改革的有利时机,稳妥、适时和有重点地推进环保投资体制的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9.
彭森 《环境保护》2012,(1):31-33
"十一五"期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发展改革委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加强节能减排综合协调,推进节能提高能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认识与理解"以评促建、重在建设"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对迎评指标体系中"教学建设与改革"部分的学习和探索,总结出进行教学建设与改革的若干关键问题即思想观念要先行,管理理念要转变;紧抓专业建设这一龙头,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毕业生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构建高职教育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三维体系;深化课程改革,在进行课程整合的基础上,加强课程教学的基本条件建设,积极探索课程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结合在渗滤液处理设计上的经验,对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护岸对河道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生态护岸是从生态学角度来审视护岸的功能和作用。生态护岸种类繁多,地方性较强,结合工程实例,本文概括与总结了生态护岸的内涵、结构形式、优越性、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最佳管理措施在非点源污染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韩秀娣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3):102-104,128
综述了最佳管理措施(BMPs)在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现状,工程性措施有人工湿地、植被过滤带与缓冲带、蓄水池与沉淀塘等,非工程性措施有免耕-少耕法、化肥农药合理使用、生物废弃物再利用、地下水位控制、灌溉水生态化等,以及它们所取得的成果,并展望其发展趋势及前景。  相似文献   

14.
环境损害评估:国际制度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随着全社会对资源环境稀缺性和环境价值认同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从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健全了环境损害评估制度.环境损害评估的实践活动在科学研究层面对环境法学、环境经济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应用层面不断推动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方法、工作机制、程序导则的形成和完善.在比较分析美国、欧盟、日本等环境损害评估国际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环境损害评估相关概念、内涵与范畴,系统梳理了各国相关法律法规、工作机制、技术导则、评估方法、资金来源以及沟通协调等制度内容.当前我国环境损害评估理论和实践都处于起步阶段,结合我国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特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了我国环境损害评估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损害评估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进基于AMSAA模型成形产品的可靠性综合评估方法。方法采用工程界普遍使用的AMSAA模型,利用同类或相似产品研制阶段试验的故障数据,基于综合利用均值和方差信息这一思路,提出一种通过对拟合优度检验统计量的离散系数进行寻优而确定时间环境折合系数的方法。结果通过这一改进方法计算得到置信度为0.9时,产品成形时的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单侧置信下限提高了17%,优于文献结果,且求得置信度分别为0.95和0.99时,产品成形时的MTBF单侧置信下限依然优于文献结果。结论在不同的置信度下,该方法合理可行,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6.
地质工程建设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为自身的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工程地质建设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本文首先提出人与自然是工程地质工作的两个基本点,并且认为人类活动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人类的各种工程活动必然影响到周边环境。建立整体性思维是解决工程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的有效方法。我国近年来表现最突出的工程地质建设与环境问题包括:(1)为西部大开发而进行的各种配套的工程建设将要遇到的工程地质及环境问题;(2)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及环境问题;(3)东部及沿海地区工程建设及环境问题;(4)水土流失与我国北方大规模荒漠化问题及城市的环境破坏与污染控制问题等等。最后作者详细论述三峡库区地质工程建设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工程地质建设必须与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17.
程新  张建强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1):28-29,31
ABR反应器的处理效率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本文通过BP人工神经网络,利用ABR反应器进水CODcr浓度、容积负荷、温度、稳定运行时间四个参数对其反应器处理效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BP人工神经网络可较好的用于ABR反应器处理效率的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在实际生产中,可以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对ABR反应器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使之达到最优化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8.
固体表面改性用于防治生物污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物理化学方法使固体表面性质发生改变的技术称为固体表面改性技术.改变固体的表面性质能够使细菌、硅藻等污损生物及其胞外聚合物质难以附着以达到防污的目的,是目前生物防污的主要手段.本文简述了生物污损的形成过程、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综述固体表面改性技术在防治生物污损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同时,结合多学科的交叉发展,对未来防污手段作了展望,为防污方面的固体表面改性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documents variation in engineering academics conceptions of sustainability. We investigated how a group of Australian engineering academics described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and identified a broad range of actions that participating academics associated with achieving sustainability. The study suggested marked variation in the actions that participating academics viewed as coherent with sustainable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therefore, potentially marked variations in the sustainability actions academics might advocate to thei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Rather than framing this variation as problematic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sustainable engineering, we suggest that such variation in conception of sustainability, and explicit contestation of this variation in the engineering classroom, offers opportunities to enrich undergraduate sustainability learning and teaching. We develop this argument by using some generic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d social theoretical frameworks to characterize the differences according to the values and assumptions that may underpin the observed variation. Validated frameworks are useful to move beyond discussions based on ‘opinion’, because they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critical reflection by engineering students and academics about the values and assumptions that inform engineering practice generally and sustainable engineering practice, particularly.  相似文献   

20.
尹澄清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7):1053-1056
城市面源污染是造成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国家"863"项目的<汉阳地区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示范>课题为背景,介绍了城市面源污染的特点,所造成的环境问题,课题研究中控制城市面源污染的思路、技术和3个示范工程,以及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