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从2003年《环境影响评价法》确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及2009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在煤炭矿区、城市轨道交通、港口、区域开发等领域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众多实践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水利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保部、水利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本文对此通知中关于水利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界定、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任务和要求、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等内容进行分析,提出了今后加强水利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例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战略环境评价的范畴。虽然中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标志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正式建立,但中国的战略环境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更准确地对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山东“十一五”电网规划及2020年目标网架规划环评为例,探讨了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和要点,包括评价目标、评价范围,建立了指标体系以及内容框架等,并提出实际编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河北环境保护》2009,(9):40-40
2009年10月1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将正式施行,阜城县环保局党组非常重视,召开党组会议研究,对学习贯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进行了安排部署。会议决定:①集中利用两天时间,组织全体人员集中学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深刻领会新条例的重要内容。从而提高全体人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重要意义的认识,熟悉法律,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运用。②加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5.
《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已于2016年11月发布,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同步进行了电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笔者作为"十三五"电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参与者,对"十三五"电力规划编制期间电力工业发展现状、"十三五"电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政策要求及重点内容进行了梳理,提出以电力规划环评推动全行业规划环评、以电力规划环评促进政策环评和战略环评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12月13日“第一届环境影响评价国际论坛”在博鳌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环境影响评价未来十年”,议题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纳入综合决策机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发展与障碍;规划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规划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理论、技术与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论坛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内外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与技术人员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使参会人员及时了解国际环境影响评价前沿成果,展示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的最新进展,宣传并促进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本刊全文发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潘岳在开幕式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相关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法律的出台,为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这也使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由于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起步较晚,因此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还没有相关的文件进行具体的、明确的说明,这非常不利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发展。因此在我国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法律范围之内加强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界定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界定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此促进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日前,上海市环保局主持召开了《芦潮港新城规划》、《上海市中长期电源建设规划(研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讨论会。这是上海市贯彻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对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重要举措。规划环评不同于建设项目环评,其评价对象主要是政府职  相似文献   

9.
潘岳 《环境保护》2005,(2):14-15,23
2004年12月13日“第一届环境影响评价国际论坛”在博鳌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环境影响评价未来十年”,议题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纳人综合决策机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发展与障碍;规划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规划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理论、技术与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论坛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内外从事环境影评价的管理与技术人员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使参会人员及时了解国际环境影响评价前沿成果,展示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的最新进展,宣传并促进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本刊全文发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潘岳在开幕式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10.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出台,为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传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促进《环境影响、平价法》的实施,笔者认为充分认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局限性,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创新研究和实践,是当前应着手准备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传统环境影响评价局限性的基础上,研究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以期能对国内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输变电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思路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电源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经开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电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还没有很深入地进行。以《南京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环评》电网规划环评为案例,对如何组织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思路、评价体系和内容框架等内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现行《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1—2003)与当前环评管理战略转型要求、现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及当前产业园区环境管理要求衔接存在的差距。据此,提出落实新时期环评改革要求,强化规划环评的约束和指导作用;无缝衔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全面优化区域环评导则内容;强调对园区的宏观指导,兼顾不同园区的特殊性等修改建议,旨在全面提升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导则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强化其约束和指导作用,更好地服务环境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已实施多年,从理论到实践都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就规划与开发区的区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形式、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跟踪评价、公众参与、困难和不确定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注重规划文本的充分性、不可以规划替代开发区、增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的实用性等意见。以期通过探讨促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8.1 中国战略环境评价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中国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初期,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纳入法律要求;随后,区域的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战略环境评价在中国的雏形也在相关法律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于2002年通过使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成为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重要部分,由此中国的战略环境评价制度逐步得到建立。  相似文献   

15.
程胜高 《自然资源学报》2016,31(7):1251-1252
<正>旅游景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将环境因素纳入宏观战略决策,协调旅游景区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和制度保障。面对国内外迅速发展的旅游景区,如何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促进旅游景区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世界各国亟需解决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命题。海南大学符国基教授撰写并由科学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的《旅游景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一书,及时回应了上述重大的社会需求。全书约53万  相似文献   

16.
2009年8月17日,国务院以第559号令颁布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条例》包括哪些架构和内容?制定的背景和意义如何?《条例》较2003年9月1日起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哪些细化、突破和亮点?又有哪些可以进一步完善的方面?笔者收集和整理了以下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规划环评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前沿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对实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原则及方法过程等相关方面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法律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及我国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要求,阐述环境影响评价行政许可定义、范围及实施体系,并根据我国现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水平,结合《行政许可法》要求,分析在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方面实施行政许可法的有利条件与存在困难,为在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领域顺利实施《行政许可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和案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了城市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和要点,包括评价目标、范围、指标体系、技术工作程序与方法,并以《上海城市交通白皮书》的空气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案例阐述其特点并运用幕景分析法,预测评价了白皮书对上海今后空气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纾缓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解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宏奇 《环境》2003,(7):34-3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首次将规划列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新成果,更是新形势下我国强化环境管理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