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道路工程建设与环境因子对紫茎泽兰入侵的生态效应,在滇缅国际通道沿线选取34个样点采集了107个样方,分析了通道沿线紫茎泽兰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公路所在路段、公路类型、公路建设年限、公路工程用地类型及样点与公路的距离等道路因子显著影响紫茎泽兰的存在度(p<0.01或P<0.05),但这些因子不影响紫茎泽兰的丰富度(p>O.05);工程用地类型及离公路的远近显著影响紫茎泽兰的优势度(p<0.05).②大理-丽江段紫茎泽兰的存在度明显低于保山-大理、芒市一保山和瑞丽.芒段(p<0.05),省道沿线紫茎泽兰的存在度明显低于高速公路、国道和乡村公路(P<0.05);弃土场和高架桥用地的紫茎泽兰存在度和优势度明显高于其它工程用地类型(p<0.05);紫茎泽兰的优势度随着与公路垂直距离的增加而明显下降(p<0.05).③紫茎泽兰的分布受经度、纬度的限制,但与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无关;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总磷与紫茎泽兰的存在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表明紫茎泽兰容易在贫瘠的土壤环境中生存和扩展.④植被类型与紫茎泽兰的丰富度和优势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1).迹地次生灌丛或草地、弃土场荒地等受人类干扰较大的植被或生态系统容易受到紫茎泽兰入侵的影响;灌木盖度与紫茎泽兰的丰富度和优势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自然灌丛覆盖较好的植物群落能够较好地抑制紫茎泽兰的入侵和扩展.  相似文献   

2.
紫茎泽兰作为世界性的有害入侵植物,因其适应能力强、扩散速度快、植株内含有有害物质而对农林牧业乃至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对其有效防控和综合利用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生物炭是有机物质在低氧或缺氧条件下热解碳化而形成的富碳固体物质,因其独特的性质和潜在的价值而被广泛用于农业土壤改良与环境修复等领域。将紫茎泽兰热解制备生物炭,既降低了生物炭生产成本,还实现了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废弃物的高效利用。目前将紫茎泽兰作为原材料制备生物炭虽有一些相关的研究,但报道相对较少,且研究较分散、结论不一。因此,有必要对紫茎泽兰的利用现状和制备生物炭的应用潜力进行综述。本文结合目前紫茎泽兰应用研究现状,分析了紫茎泽兰制备生物炭的应用研究价值,综述了其在环境污染修复、农业土壤改良方面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与展望,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紫茎泽兰制备活性炭对铅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备出紫茎泽兰活性炭,采用SEM对其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考察了该活性炭附剂对Pb2+离子的吸附性能。并探讨了紫茎泽兰活性炭对Pb2+的吸附机理,获得了相关热力学参数,表明紫茎泽兰活性炭对Pb2+去除效果良好,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水处理剂。  相似文献   

4.
梁沂滨 《环境》2004,(2):39
近年,城乡在大兴土木搞建设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即给大地覆盖人造“铠甲”,水泥“铠甲”便是其一。此举既劳民伤财,又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祸害。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言牧局的工程师何 萍说起漫山遍野的紫茎泽兰,真是又愤怒又无奈。这种草给当地畜牧业和生态环境酿成的绿色灾难,甚至比洪涝旱灾更可怕。 11年前凉山州首次发现紫茎泽兰。何萍回忆:“一夜之间,这种有毒的野草忽然冒了出来,顺着曲曲弯弯的山间公路,在山坡上、屋顶上、水沟旁、草场边、农田里……现在它们已经无所不在了。” 面对这个来自遥远的东南亚、经云南进入四川凉山地区的陌生野革,开始人们并没理会,它厚厚绒绒的绿叶,开着像蒲公英一样的小花,长得飞快。绿色嘛,多一种植物岂不更好?可是人们没想到,…  相似文献   

6.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考察了紫茎泽兰和鬼针草在重金属铬的胁迫下竞争富集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紫茎泽兰对铬具有更强的耐受性,可以在50rag/kg铬的培养液里很好地生长。鬼针草对铬的耐受性较差,在20mg/kg铬的培养液里生长抑制。在相同的环境里鬼针草的富集系数大于紫茎泽兰,两种植物的EF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和培养液里铬含量正相关,超出其耐受极限浓度时,因为生长受到抑制而使EF降低。  相似文献   

7.
紫茎泽兰是菊科泽兰,属多年生半灌木草本植物.原产北美洲南部和古巴,在四十年代由东南亚传入我国滇南一带.解放后随着农垦事业的发展,森林的采伐及公路的修建,给这种植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发展非常惊人,平均每年以八十公里的速度,向东、向北推进,其北界已跨过了北回归线.目前.昆明市的闹市区五华山上也可见到.  相似文献   

8.
记住这份黑名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思明 《环境》2003,(5):11-11
今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公布了《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包括紫茎泽兰、薇甘菊、福寿螺等16种动植物。紫茎泽兰:原产于中美洲,在热带地区广泛分布。1935年它可能经缅甸传入我国云南,现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台湾、贵州、四川等地。它能排挤本地植物,影响天然林的恢复;侵入经济林地和农田,影响栽培植物生长;全株有毒性,危害畜牧业。  相似文献   

9.
忠言 《环境》2003,(5):5
574亿!这是国家环保总局最近公布的我国由于生物入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微甘菊、水葫芦、飞机草、紫茎泽兰、大米草、互花米草、湿地松粉蚧……某些外来有害物种,远涉重洋,入侵我国城乡。生物入侵带来的不止是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有严重生态环境损害。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必须制止生物入侵。  相似文献   

10.
紫茎泽兰是一种菊科多年生恶性杂草,茎杆呈紫色,菱形的缘叶,植株高1—2米左右,春天开白花,夏初结棕黑色子,随风飘到哪里,就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它原产墨西哥,五十年代初从东南亚传人我国云南省,严重地危害农、林、牧、副业生产。据1984年调查,云南省蔓延的面积达24万平方公里,并以每年10公里的速度向北推进,现已蔓延到四川省境内。从澜沧江畔,到滇池之滨;从红河峡谷到哀牢山脉,紫茎泽兰侵蚀了这里的山山箐  相似文献   

11.
以紫茎泽兰(EupatoriumadenophorumSpreng)、青蒿(HerbaArtemisiaeAnnuae)、三叶鬼针草(Bidenspilosa)、野牡丹(MelastomaAfffine D.Don)、光叶蕨(Knuiwatsukiacuspidata)为例,分别在河边、路边、山上和污水灌溉的旱地4个采样点采取5种植物的根部和茎叶,测量重金属元素Pb、Cd的含量、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并分析数据。结果表明,各种植物不同器官在不同环境中对重金属元素Pb、Cd的富集和转移水平各不相同,就平均水平来说三叶鬼针草对重金属Pb、Cd的富集系数较大,转移系数也高,但其对Pb的转移量明显高于Cd的转移量;紫茎泽兰对重金属元素Cd的富集和转移速度相对高于其它4种植物,说明紫茎泽兰对Cd的吸收和转移比较快,可作为受镉污染土壤进行改良的备选植物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外来入侵物种已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首批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名单。国家林业局日前也成立了“国家林业局防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管理办公室”。国家环保总局这次公布了 1 6种外来入侵物种 ,分别为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 (水葫芦 )、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而新成立的防止有害生物入侵管理办公室的职责是 :组织制定有关防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的方…  相似文献   

13.
偶氮类染料属于人工化学合成的染料,品种有很多。这类染料由于染色鲜艳、染着度牢固、价格较便宜,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棉、麻、毛等动植物纤维的染色工艺中。然而正是这种色泽“美艳”的染料,却被环境科学家证实为“环境内分泌扰乱物质”。环境内分泌扰乱物质最典型的是农药、化肥、多氯联苯、二恶英等。它们大多具有类似生物体内激素性物质,其作用是扰乱人体内分泌系统,使人体出现各种机能障碍,导致癌症或遗传变异。由于偶氮类染料能分解成有致癌性的有毒芳香胺物质而对人体造成危害,国家环境标志产品《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HJBZ30-2000)严…  相似文献   

14.
事件     
《环境》2007,(11):8-9
“生态文明”被写进中共“十七大”报告;全国污染源普查试点工作结束;我国科学家首获“圣弗朗西斯环境奖”。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不断发展完善,有效支撑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本文在梳理和总结生态环境监测从“跟跑”变为“并跑”,并向“领跑”迈进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立足新发展阶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支撑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服务效能、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理论和战略研究方面提出了未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代表着一种“回归自然”时尚的生态旅游正方兴未艾。生态旅游,能激起游客寻觅大自然的芳踪,游客们亲临原始自然风景区,与野生动物同处同嬉,想营造一个充满自然生息的伊甸乐园。原先设想这种旅游能增进生态保护知识,但事情进展并不尽人意。一些科学家指出,它正在迅速演变成无视生态的旅游,游客们变成了生态的杀手。 在墨西哥的太平洋沿岸,大量游客蜂拥而至,为的  相似文献   

17.
建设"生态高速公路"的方法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罡  程胜高  余伟 《环境保护》2003,20(6):31-34
论文阐明了“生态高速公路”的内涵,提出了建设“生态高速公路”的原则,并探索在不同阶段建设“生态高速公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江建国 《环境》2004,(11):24-25
战胜饥饿是人类有史以来的一个基本而伟大的理想。然而,就在科学能够破译人体基因组秘密、计算机及其技术走进千家万户的同时,世界上相当多的国家仍然为粮食短缺所苦。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应该怎样尽快地解决“吃”的基本问题,科学家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对人类的道义责任?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报道的“金米”的故事可能会给人们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9.
最近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两位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已经揭示,2000多年前中国北方发生一次致使当地人口死亡一半的饥荒,可能已预示着一次“核冬天”的可怕后果。 核冬天的提出者们宣称,向高层大气排入巨大数量的烟尘会遮蔽阳光,把世界推入一个可能持续数月、也许数年的假冬天。 专家们早已知道,火山爆发能在小范围造成类似的效应。加州理工学院NASA实验室的凯文·庞  相似文献   

20.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10日(北京时间)报道,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们在《自然·物理学》上撰文,描述了他们用两块硝酸硼和两块石墨烯组装成一个“巨无霸汉堡”,这是科学家们首次将石墨烯变成绝缘体,这个“巨无霸汉堡”有望取代计算机内的硅芯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