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逃不出的路     
“当时下着小雨,我急着送货给顾客,没留意那路口有人,直到撞上了才发现。见那人倒在地上一动小动,知道我闯大祸了。当时周围没人,我怕承担不起这责任,所以只能‘逃’了……”交通肇事逃逸嫌疑人林某华低着头,缓缓地讲述着他在2009午3月7日交通肇事的经过。  相似文献   

2.
五、深山里的枪声"你们福建公安真神了,我这人还没到家,你们的电报就在家等着,比我坐火车还快了半天。"郭春来跟父母及兄弟姐妹一行七八个人赶到感德派出所,见到谢永强的第一句话不是问她的妻子现在在哪里,而是连声夸奖。"我当时说的不出半个月救出你老婆,你信吗?""我不信。我当时想,你谢所长吹牛吧,半个月?半年能找到,我就千恩万谢  相似文献   

3.
今年我办公桌上放着的台历,是2012年8月我在青海参加《劳动保护》杂志社召开的宣传工作座谈会后,杂志社的同志制作的.台历首页写着:我们的2012,祝2013更美好.每当看到台历中的集体合影,就会想起许多与杂志有关的往事. 结缘 结缘《劳动保护》杂志是在1984年,当时我刚从企业调到云南省经委安全处,可以说这份杂志是引导我走上安全工作岗位的重要启蒙者.1992年,有幸参加杂志社在山东烟台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认识了杂志社的老领导及现任的社长和副社长.当时,杂志社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和干练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纪念杂志创刊55周年的一篇文章中,张力娜社长特别谈到那次海边的培训.我们省曲靖市经贸委的一位科长怕我看不到杂志,还专门将那篇文章复印了寄给我.  相似文献   

4.
N年前,爸妈把我送到大学后,由于工作在身,不得不立马赶回老家。送走爸妈,当时正值中午,没想到竟然在校园里碰到一个老乡,也是高中同学,见面后两人都很惊讶和兴奋。老乡不由分说地带我走出校门,说要请我吃一样东西,还说我以前没有吃过,而且肯定是我爱吃的。我带着十二分的好奇,跟着老乡来到了一个类似露天大排档的地方。食客都在埋头吃着,当然大部分都是学生。  相似文献   

5.
亮剑:“3421”诞生为了美化环境,一群人全端着脸盆拿着毛巾擦树叶,这样的情景你见过没有?这种老套的义务劳动,现在就是小学也不组织了啊。现在已经是中国铝业山西分公司副总经理的薛亮民回想起当时的“惊人之举”脸上仍然是自豪的微笑。“当时,我真是带领铝厂机  相似文献   

6.
随着考官一声“靠边停车”,我掰着右转向,轻踩刹车随后离合到底,解放141这个大家伙“乖乖”地停在了路边。我用企盼眼光看着考官。终于,考官说:“可以了,你下去吧!”我感觉如释重负,一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当时心中那个高兴劲,朋友形容道:“那叫神采飞扬!”  相似文献   

7.
8月15日 星期一 今天是我的生日。早晨,爸爸亲切地对我说:“玲玲,今天是你6周岁生日,爸爸下班接你时想给你买个礼物。你喜欢什么?”我高兴地从床上蹦起来,“我要大飞机!”爸爸笑着轻轻地亲了亲我的脸就走了。我不知道当时挥着小手和他再见时,他是否听到了。 我在幼儿园里好容易度过了这最漫长的一天。我盼着爸爸来接我,可是很晚很晚了,爸爸一直没有来。接我的是一个我不认识的阿姨。我哭着要见爸爸,要大飞机。那个阿姨也哭了。 8月 16 日星期二 今天,接过我的那个阿姨和妈妈都来幼儿园接我了。我高兴地喊着“妈妈”,忘了和幼儿园老师再见,就…  相似文献   

8.
服务     
读者来信:《安全与健康》杂志编辑部:您好!记得和《安全与健康》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父亲的单位,当时被里面的《逃生自救》这个栏目吸引,许多常识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实用,给我了帮助,同时也拓展了我的知识面。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从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一线的工作人员到政府监管部门的公务员,这本杂志一直伴随着我的工作与生活。除了在我们单  相似文献   

9.
最美的风景     
<正>毕业后的第一个春节,家里来客人拜年,她是客人的女儿,正在读大学。也许是长辈们的话听着无趣,她静静地来到我的小屋,当时我正在看王朔的《永失我爱》。我给她介绍了小说的大致内容,然后和她一起探讨大学、社会、人生话题,聊得很投机,越聊越觉得她是一个好女孩儿。饭后,我恋恋不舍地看着她和她的家人起身。而在她的眼中,我也读出了一种依依不舍。  相似文献   

10.
记得我在入厂时,安全员讲进行电工作业时,要在电闸上挂个安全牌。上写“有人操作请勿合闸”八个字。当时安全员还说:我讲的挂安全牌,可是人命关天的“生死牌”啊。一晃20多年过去了,我时时记着这块“生死牌”,家里安个灯管什么的,我也拉闸挂上“有人操作,请勿合闸”。这也未免愚丁点。然而,有些操作或施工部门,应该挂  相似文献   

11.
刚刚学会开车的时候,我曾经出过一个笑话——那是我在傍晚行车当中竟然连前灯都忘记开。经过二环路时,老远就看见执勤交警挥手示意让我停车,这是我第一次碰到警察拦车的情况。当时,我大为紧张,交警说:“你知道自己没有开前灯吗?”我被愣住了,总觉得自己是开着灯,于是,便脸红脖子粗地回答:“开了呀!”“那你自己下车看看。”交警说道。我下车一看,果然没开。这下,交警要了我的驾照。认真看  相似文献   

12.
妈妈是交警     
“穿上了这身警服 妈妈只能笔直地站立 尽管心中的双臂 早已拥抱了我的亲亲” 这是我写给儿子一首小诗中的句子。记得那天下午,在正站岗,恰巧婆婆抱着我两岁多的儿子经过。婆婆怕儿子看见我,疾步快走,可儿子还是看见了,“妈妈抱,妈妈抱。”儿子伸着两只白胖胖的小胳膊喊着。当时我有一种冲动,多想将儿子紧紧地抱在怀中啊,可是不行,脚下的车水马龙使我必须目不斜视,有条不紊地挥动手臂做手势。儿子大哭着硬是被婆婆抱走了,我的心中也汪洋一片,回到家,我一气呵成了“交警、母亲、儿子”的小诗。  相似文献   

13.
《现代职业安全》2008,(2):88-88
我是北京某商场的一名营业员。2007年8月5日早上7点半左右,我与平日一样乘56路公交车去单位上班。当公交车匀速行驶时,一辆自行车忽然横穿马路,公交车紧急刹车,避免了相撞事故的发生。但是当时我是站着的,由于惯性作用身体前倾,手没抓牢而摔倒。该公交车上的售票员将我送往医院,经检查发现我右踝骨骨折,我打电话联系了交通部门。  相似文献   

14.
移动的空间     
“我们在神圣暮色中踏上了回归的路,当时右边夕阳染红了西边的天空,两三棵黝黑的棕榈树,像是乐谱上的两三个音符,映衬着金色天空,它们看上去像黑檀木雕装饰着这美妙的图案,像是用温柔的毛刷,轻轻粉饰着自然的脸颊。”这是亨利·詹姆斯《美国景象》中很优美的一段。阅读的时候,我一直认为他是坐在缓缓前行的小车里,心情怡悦地面对窗外景致。  相似文献   

15.
那是1997年6月的一天下午,我上中班。车间主任交待我:要多注意露天变电站的巡视与记录情况。我一边答应着,一边随手拿份报纸浏览起来。 当时,我刚从普工转为技工,虽然经过了三级安全教育,但我仍老病难改:止班懒散,做事不细心。大约到了晚上8点多钟,天空乌云密布,渐沥沥地下起了小雨。我带上记录本拿着把雨伞急忙进入110千伏的露天变电站巡视。当来到8000千伏安变压器旁,我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现有一事向您咨询。 我于2002年11月1日受单位领导的 安排和其他3 位同事一块到新疆的南疆 地区去催收单位的欠款。出去时开着本 单位的桑塔纳轿车。由于单位没有专职 驾驶员,路途又比较远,最远要到南疆 的喀什市,来回路程约6000 公里。在途 中我和另外一名同事换着开车,在催收 欠款返回途中,当时由我开车(有驾照), 在距单位还有约360公里的地方发生了 交通事故。由于和对方大货车相撞,我 方的车和人员损伤比较大,对方的车辆 和人员没什么损伤。当地交警对事故进 行了处理,出…  相似文献   

17.
值《劳动保护》杂志创刊60周年之际,作为她的朋友和忠实读者,我想回忆一下她对我工作的影响和帮助,以表达我对她的敬意,并向编辑部的所有工作人员表示祝贺! 我与《劳动保护》杂志结缘于1986年.那时,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的国家劳动人事部劳动保护局工作.从名称上可以看出,《劳动保护》杂志的内容,与当时政府主管部门的名称和职能保持一致.她实际上充当着政府的"喉舌",是政府宣传政策、法律法规和指导地方、企业贯彻落实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8.
救美     
<正>"哒、哒、哒",拐杖敲击楼梯间声音,沉闷而单调。还在工伤病休中的小王一拐一瘸,向我的"墨耕轩"工作室走来。半年前,我和他的一次激烈的争吵声还在耳边回响。"没有你这碗黄花菜,我就整不出一桌子酒席吗?"小王当时气呼呼的,"办证,街上多的是,只要我出钱!厕所里就张贴着你这样的人才!""不是我老冯不帮忙!要知道不是什么东西都能PS的,假结婚证、假离婚证,害了多少人!"我与他  相似文献   

19.
热线咨询     
1977年在人民公社劳动时负伤能否按老公伤处理主持人,你好:我父亲是农民,1977年在人民公社劳动时负伤,当时公社口头协议给以补助。由于当时我父亲在公社照常记工分,公社都予以帮助。后因公社换届,就终止了这个口头协议,有证明人,现在证明人健在。我想问一下,像我父亲这种情况,符合老工伤条件吗?现在还能得到什么补偿吗?需要找什么部门?提供什么文件?  相似文献   

20.
我是阳泉矿务局二矿医院妇产科的护士。也许朋友们会说:“你干的是护士工作,与安全有什么关系呀!”是啊!我原来也这么想,但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深深地教育了我,使我从此改变了这种想法! 那是前年冬天的一个深夜,我巡视病房走进了一号病室,看见一位小伙子正靠在妻子的床边打盹。对这种司空见惯的事,我当时也没在意。可万没想到,过了一天,当我又走进这个病房再次见到小伙子时,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只见那位小伙子头上裹满了绷带,雪白的绷带上渗透着斑斑血迹,脸上多处擦伤,涂着一片一片的红药水。我不禁问道:“你这是怎么了?前天晚上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