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编辑同志: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以来,行人与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有上升的趋势,体现在行人横穿道路时不守规定,行人把责任推给司机的同时,却把悲伤留给自己。 应该说,法律对作为交通弱势群体的行人是呵护有加的,只要不是行人的过错.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如果机动车与行人都能严格遵守交规,就不容易发生磕磕碰碰的事,这正是法律所寄望的。  相似文献   

2.
据有关资料显示,交通事故伤是人类创伤和死亡的首要原因,平均每2秒种就有1人因交通事故而致伤,每50秒钟就有1人因交通事故而致死。交通伤已成为现代社会中影响公共健康的第一大公害。 减少交通事故,遵守交规是关键 说起交通事故,交警的感触最深。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西城交警支队的交警老苏同志对记者感叹:“交通事故的发生绝大多数是因为违反交通法规,我在马路上指挥交通这么多年,大大小小的事故遇到很多,很多事故都是因为违反交规造成的。” 有专家分析说,我国交通损伤之所以发生率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行人和骑自行车的…  相似文献   

3.
石狮交警大队交通事故处理人员分析认为,该市目前交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有三类人几乎时刻处于交通危险之中:一是两轮摩托车驾乘人员;二是行人;三是自行车。如何避免这些不该发生的事故?这己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迫切问题。让我们从交通事故入手,看看交通事故背后的帮凶,清点一下这些事故背后那些原本可以避免因素。  相似文献   

4.
步行是人类最基本也相对较安全的交通方式,但是,行人如果不注意遵守交通法规,也很容易酿成交通事故。行人是道路交通中的弱势群体,交通法规作出了不少保护性的规定,但同时也要求行人履行一定的交通义务。  相似文献   

5.
基于交通心理的行人不安全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交通心理学原理,对城市行人交通不安全行为进行研讨.分析了行人出行认知心理与行为的关系,给出行人信息处理过程的概念模型,指出行人的认知心理状态与交通事故关系密切.以定性分析的方法,把行人不安全行为归为有意和无意两类,从主客观方面分析行人心理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通过实际交通调查及对实测数据的统计处理,表明行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性别、年龄和有无驾照对行人交通安全意识有重要影响;系统分析了行人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从行人心理角度考虑,给出了一些相应的改善行人交通不安全行为的教育、管理、法制方面的建议和预防措施,例如:从行人心理角度对过街设施进行合理设置,从驾驶员心理角度考虑改善行人交通安全,对人行天桥和地道进行人性化设置等,将心理学行为矫正法原理应用于行人交通管理中.  相似文献   

6.
“撞了白 撞”似乎已成了时下交通生活的流行语。当然,这是老百姓的通俗演绎。其法律语汇源于1999年秋东北重镇沈阳市出台一地方交通法规中一条规定:行人横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线,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如果机动车无违章,行人负全部责任。该规定实施后,陆  相似文献   

7.
公安部通报1996年全国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287685起,交通事故造成73655人死亡、17444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7.2亿元,分别比1995年上升5.8%、3.0%、9.5%、和12.8%。每万台机动车的死亡率由1995年的22.5下降到20.1。全年日均发生交通事故788起,死亡202人、受伤478人,直接经济损失471万元。交通事故的态势仍非常严峻。1996年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特点:1违章造成的交通事故多超速行驶。疏忽大意、措施不当、违章越线行驶和行人违章穿越行车道,这五项违章行为直接造成的交通死亡人数分别为10081人、5737…  相似文献   

8.
领地的权利     
各行其道,本是中规中矩的交通用语, 如今被引申到政治等方方面面,就有了贬义。从媒体报道看,近年来发生在城市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陡然增加,原本为行人设置的安全区域渐成生命高危区,这不能不令人感到吾土吾民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甚至对生命的简单崇敬意识,都远远滞  相似文献   

9.
北京日前正式出台礼让斑马线制度。今后,只要行人与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无论行人是否存在违章行为,肇事车辆都必须承担责任。行人属于弱势群体,礼让斑马线制度是为了保护行人的权益。 规定指出,肇事人及所在单位或者是肇事人需预付医疗费,对于拒绝预付或者暂时无法预付的,公安机关可以暂时扣留交通事故车辆;肇事人有单位的,其单位还将  相似文献   

10.
各行其道,本是中规中矩的交通用语,如今被引申到政治等方方面面,就有了贬义。从媒体报道看,近年来发生在城市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陡然增加,原本为行人设置的安全区域渐成生命高危区,这不能不令人感到吾土吾民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甚至对生命的简单崇敬意识,都远远滞后于“汽车时代”。毫无疑问,斑马线就是行人的领地,再名贵的车和再高等的司机路过此处,须躬身揖礼。  相似文献   

11.
正5月2日,在浙江杭州,一辆轿车在行驶中翻车,无人员伤亡。交警调查后表示"证照齐全、未发现酒驾嫌疑、无证据表明事故车辆超速"。而这起按简易程序处理的单方交通事故却引起了持续关注,因为事件主人公是5年前轰动一时的杭州一"飙车案"肇事者胡斌。2009年5月7日,其在杭州市一路段飙车时撞死过斑马线的行人,因交通肇事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并被警方吊销驾照。  相似文献   

12.
5月2日,在浙江杭州,一辆轿车在行驶中翻车,无人员伤亡。交警调查后表示"证照齐全、未发现酒驾嫌疑、无证据表明事故车辆超速"。而这起按简易程序处理的单方交通事故却引起了持续关注,因为事件主人公是5年前轰动一时的杭州一"飙车案"肇事者胡斌。2009年5月7日,其在杭州市一路段飙车时撞死过斑马线的行人,因交通肇事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并被警方吊销驾照。  相似文献   

13.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正确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和惩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道路交通事故(以下简称交通事故),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以下简称违章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 第三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的交通事故,均应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处理。 火车与车辆、行人在铁路道口发生的交通事故,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条 公…  相似文献   

14.
<正>"行人保护"是美国于上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的一个概念,目的就是为了减少交通事故中车辆对行人的伤害。从当前的交通安全状况来看,这无疑具有超前性,但在这一概念提出后的几十年中,相关技术与法律法规的跟进似乎却并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5.
数字     
<正>8283起3月1日起,浙江严管严惩8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现已处罚各类行为近11万起。在此次行动中,争议最大的便是处罚非机动车行人闯红灯、行人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两类情况。浙江省此次规定,行人只要被交警现场查获到有闯红灯和过马路不走斑马线行为便会被处罚5至20元,并且为此投入大量的警力,范围之大、处罚之严在全国来说尚属  相似文献   

16.
上海金桥镇与浦东交警、专业机构共同研发了“行人闯红灯自动监控报警系统”,一旦行人闯红灯,该系统就会不停发出语音提示,同时电子屏幕上即时播放行人违法的抓拍图,可实现24小时全天候监控、记录、统计和分析,对规范行人过马路的交通行为、降低行人乱闯红灯引发的交通事故和提高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哈默“人的差错理论”的道路交通安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道路交通安全系统为背景,人的差错为研究方向,运用"哈默"人的差错分类理论,从机动车驾驶员和非机动车驾驶员、乘客及行人两种人群的差错角度,对2004—2006年3年间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率和死亡人数进行较有针对性的分析归类和研究,进而分别提出基于主动性和被动性两方面的交通事故人因预防措施。通过"哈默"全新的分类方法,全面分析交通行为中人的差错类型,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体系的研究、建立以及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基于人的行为机理的理论依据和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提起交通事故,说起事故根源,人们自然而然地就联想到违章违规行为。比如,超载超速驾车、疲劳驾驶、车况不良行驶;再比如,骑自行车者和行人在机动车道上我行我素、为了走捷径翻越隔离栏进入快车道……件件事事都可以在《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对得上违规“座号”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咱们的  相似文献   

19.
听觉是人接受外部刺激的重要信息通道,然而实验表明,行人依靠听觉察觉身后危险的能力很弱,在道路混合交通条件下容易出现行人未及时发现身后驶来的车辆而引发交通事故。由于我国实行车辆靠右侧通行制度,因此,在目前机动车行驶噪声日益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让行人在混合交通的道路上靠道路的左侧通行,可以使其始终与距离自己最近的车辆保持相互面向,从而充分利用行人视觉对道路危险的良好感知能力,增强行人躲避危险的主动性,减少行人与车辆之间的危险冲突及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20.
1、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_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A、基本事实B、受伤情况C、联系方式2、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_边行走。A、右B、路C、外3、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_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A、抢救B、保护C、移动.4、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_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