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无论是一线员工的违章操作等行为性违章,还是安全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生产组织及规章制度不合理、安全投入不足等管理性违章,都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构成了严重威胁。笔者认为,企业应遵循"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的原则,从根本上预防"管理性违章",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第一,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员工不仅包括一线生产员工,还包括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这里所  相似文献   

2.
时下一些生产单位,在发生事故没有造成很大影响或者没有发生伤亡后,便绞尽脑汁地向上级管理人员展开"软"攻势,采用攻心的方法、妄图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使事故处理不了了之,这为今后的安全生产埋下了重大隐患。因此,作为担当主管安全生产重任的管理人员,在如今安全形势特别严峻的情况下,不仅要秉公办事、刚直不阿、敢于碰"硬",而且更要立场坚定、意志顽强,经得住软衣炮弹的攻击。面对违章单位的"软"项,  相似文献   

3.
正在企业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今天,违章就像"过街的老鼠",可为什么在生产一线的违章行为却仍屡禁不止呢?难道员工们真的不珍惜生命吗?笔者相信,他们主观上既不愿挑战制度,又不想下岗、待岗,更不用说牺牲生命了,那么在违章行为的背后肯定还有其他值得探讨的原因。笔者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经验认为,要杜绝或减少一线员工的违章行为,除了要  相似文献   

4.
部分企业员工自以为技术好,为图省事,时常出现习惯性违章。很多事故都是由习惯性违章造成的,所以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习惯性违章。笔者建议从以下6个方面做好工作,可有效减少习惯性违章,保障安全生产。一是加强教育培训。部分习惯性违章是因为操作员工"无知者无畏",企业要加强教育培训,不仅要停留在简单的提醒层面,而是要通过因习惯性违章造成事故的视频、图片对员工进行视觉、心理上的冲击,最好附上事故受害人亲人的采访视频.  相似文献   

5.
<正>"行为性违章"往往源自"管理性违章"。对于一起员工违章,不能简单地用"该员工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技能差"等套话来敷衍,而应该找出深层次的管理原因。比如:员工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技能差,就可以往上追溯,看看班组、车间、公司各级安全培训教育是否到位,其内容是否具备各级教育的侧重点,等等。笔者认为,想要预防"管理性违章",可以从提高违章成本、接受群众监督与建议2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违章操作,现在的确已经成了分析安全事故"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主要原因了。甲企业未对新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就 安排上岗,致使氯气泄漏时员工不知所措,造成多人中毒,最终的原因分析是"违章操作";乙集团公司员工从脱焊的 旋梯上掉下来摔死,也将责任算在"违章操作"上;还有导致200多人死亡的开县井喷事故,原因还是工作人员"违章 操作"……在很多故事中,我们不排除有违章操作的行为。但我们的各级管理人员是否想到,在设备老化、没有安全保 障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如何操作才不违章呢?在员工未经培训,连起码的生产操作常识都不懂的情况下,如何应对突发 事故呢?没有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发生了事故又怎么算是违章操作呢?  相似文献   

7.
正很多安全管理人员在给员工做安全培训时,会使用一些较血腥的图片和视频来教育员工,想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警醒他们要注意安全,要遵章守纪。笔者认为,这种血腥的素材须慎用,要注意负面效应。例如,某企业有30名新员工入职,当上完第一天安全课时,就有18名员工不想干了,人力资源部门很惊讶。后  相似文献   

8.
<正>主持人语:违章作业可以说是引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大部分企业也都积极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反违章工作。有的企业认为应该设立违章作业"曝光台",让违章作业人员当众检讨自己的行为,以起到警示、震慑作用,促进员工遵章守纪;  相似文献   

9.
提高认识     
<正>一谈到"反违章",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现场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带等"行为性违章",其对象多为一线员工。其实违章的种类很多,例如,制度违背了有关法规,属于"制度性违章";装置不符合安全要求,属于"装置性违章",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属于"管理性违章",而现场的"行为性违章"只是较为显性的一种。因此,笔者认为,想要预防包括"管理性违章"在内的各类违章,就要从领导抓起,从管理抓起,提  相似文献   

10.
<正>企业在开展"反违章"活动或抓安全管理时,通常会将重点放在生产一线,主要针对一线员工的"行为性违章",而忽略了"管理性违章"。实质上,"管理性违章"往往是"行为性违章"的诱发条件。因此,企业想要切实消除"行为性违章",就需各级管理者秉承"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的原则,不断强化自身职业操守、提  相似文献   

11.
<正>主持人语:目前,企业在开展各项"反违章"工作时,通常将重点放在生产一线,主要针对一线员工的违章操作等"行为性违章"。这并无不妥,但一些企业却因此忽略了"违章指挥""生产组织及规章制度不合理""安全投入不足"等"管理性违章",导致"反违章"工作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提升。那么,企业应如何在杜绝"行为性违章"的同时,预防"管理性违章"呢?本期就让我们来谈一谈如何预防"管理性违章"。  相似文献   

12.
正违章是引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了能有效治理违章,国投哈密发电有限公司(简称哈密发电公司)从加大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入手,树立"无违章作业,作业无违章"的安全理念,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落实,调动全员反违章管理工作的积极性,通过近两年的践行,公司违规违章情况显著降低,员工安全素养、敬业精神、专业技能等方面均得到了不同程度地提高,有效地促进了  相似文献   

13.
现有的企业安全管理主要依靠管理人员监督管理,对员工行为的规范化管理效果有限。针对常见的员工不安全行为,提出建立员工行为安全管理系统促使员工行为规范化,并将其分为4个部分:违规提示系统,危险警报系统,辅助提示系统,紧急制动系统,辅以"自我观察法"作为配套管理措施,将员工意识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以期能够减少由不安全行为引发的事故,促进企业安全文化的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4.
正前不久,笔者在井下某采煤工作面巡视安全生产时,发现某采煤队安全副队长李某正在严厉训斥刚被抓了违章现行的青年员工小张,面对认错态度不好的小张,李某当即撂下"狠话",不仅要依据矿上的反违章条例对小张罚款200元,还要通知队上对小张停工学习。笔者听到这里,心想小张这下违章的代价可就大了。可谁知,小张非  相似文献   

15.
正行为安全观察是企业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改变员工行为的有效安全管理活动,要想此活动推行成功,除了要建立无指责的安全文化、高层领导要带头做等之外,管理者在现场与员工的沟通技巧也非常重要。例如张三在现场违章不戴安全帽,管理者可以上去说他两句,狠狠批评一顿。但这种方式很难让他从  相似文献   

16.
<正>在生产实践中,有些安全管理人员因为碍于情面等原因,以及本着给违章人员主动纠错的"善心",往往做不到铁律、铁面、铁腕,不愿动真格,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下不为例"。这样的"老好人",表面上看是对职工的关爱,但笔者认为,这实则是对生命的漠视、是对违章行为的放纵、是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不负责任,这种"下不为例"的不良风气一旦形成会害人害己。对待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下不为例"的做法,将会带来"4种伤害"。  相似文献   

17.
<正>在学习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今天,违章就像"过街的老鼠",但为什么生产一线的违章行为还屡禁不止呢?我认为,只有将反习惯性违章工作落到实处,安全工作才能取得实效。企业反违章,除要完善安全制度建设、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实行严格安全考核等措施以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认为,通过把违章按事故对待,来实现考核"升级",加大安全警示作用,十分必要。但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违章与模拟事故分析相结合、强化警示作用、认真做好"后半篇文章"。图片为某企业员工安全讨论现场。(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笔者认为,通过把违章按事故对待,来实现考核"升级",加大安全警示作用,十分必要。但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违章与模拟事故分析相结合、强化警示作用、认真做好"后半篇文章",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不敢抓落实,畏首畏尾、患得患失,只挂帅不出征,不敢担当;有的不想抓落实,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抓而不实,不愿担当;有的不会抓落实,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抓不到位,不会担当。不敢抓、不想抓、不会抓以及抓不好、抓不准、  相似文献   

20.
把违章当作事故处理是否合理?员工的违章操作常常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杜绝违章操作现象是企业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因此,一些企业提出,为了对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要求,杜绝员工违章操作,提升员工安全意识,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规定将员工违章行为当作事故进行处理。但也有人认为,这种规定“过犹不及”,不仅增大了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造成员工抵触心理,而且实施起来困难,缺乏相应的标准。您认为,把违章当作事故处理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如何实施?如果不合理,应该如何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