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业劳动安全》2006,19(1):47-47
国务院2006年1月发布9件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这9件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是: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国家核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2.
企业重大事故引发环境事件现状分析和应急工作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的稳定和飞速发展,我国的生产类型和能源模式没有根本改变,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重,突发环境事件的数量急剧增长,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都在加大,如何保障环境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发生规律及特点入手,分析了我国在环境事件应急和环境安全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的要点和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3.
《劳动保护》2006,(12):I0011-I0014
1总则1.1编制目的为了规范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工作,正确、有效和快速地处理大面积停电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大面积停电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预案。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广东省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广州市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  相似文献   

4.
《林业劳动安全》2006,19(1):3-6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日前从南宁市第三季度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上获悉,市长黄方方剖析了南宁市安全生产监督力度层层递减的原因,并联系“瓮安事件”和“华南虎事件”提醒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为南宁市安全监管服务。  相似文献   

6.
《现代职业安全》2006,(2):I0002-I0007
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小兵    解玉宾    曹杰    田雯  李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4):129-135
当前基层组织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重点不明确,多数裹挟着厚重的生产事故救援内容,甚至偏离了环境应急演练主题,这对真实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是不利的。基于最坏情景演练思想,剖析生产事故与环境事件的演练重点,厘清生产事故引发环境事件的处置流程和演练模式,并借助化工企业甲醇泄漏事故引发环境事件的桌面推演实例,廓清复杂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的构设方法与实施步骤。结果表明:生产事故引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策划设计中,生产事故应急部分可有效集成为向环境应急提供信息的通道,提供关键处置结果作为环境应急主题演练的响应信息即可;生产事故引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组织实施中,重点凸显环境应急决策和部署情况,可根据演练场景需要,重点设置应急监测、污染控制、事故调查等应急功能(组),以考查或展示环境综合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聚区是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集聚区应急预案已成为产业集 聚区突发事件责任主体准备程度和处置能力的集中体现。针对笔者参加预案评审和大量 一线调研发现的区县级产业集聚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存在事件分级不清、机构设置 混乱与处置程序笼统等典型问题,研究提出了基于责任主体的事件等级与响应级别划分 方法、绩效评价导向的应急机构设置与职责分工匹配模式和基于模拟演练的应急处置程 序与履责路径刻画的区县级产业集聚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参考意见。本研究是 当前应急预案“从有到优”升级路径选择的现实思考,对区县级政府/产业集聚区突发 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编管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务院 《安全与健康》2006,(4):附1-附4
1总则 1.1编制目的 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安全》2007,28(6):71
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旨在做好城市地铁事故灾难的防范与处置工作,保证及时、有序、高效、妥善地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支持和保障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8月19日,南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安全生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今年上半年南宁市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情况。记者了解到,1—6月,南宁市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但事故总量仍处在高位,较大事故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技兴安”战略,发挥安全生产专家在安全生产重大决策、制定政策法规、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三同时”论证、应急预案评审、事故抢险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等工作中的作用。日前,南宁市安委会,根据国家、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决定聘任郑兆安等93位为南宁市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  相似文献   

13.
《安全》2015,36(6):72-75
<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引起的危害,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保障公众生命安全、环境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组织开展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控制、应急准备、  相似文献   

14.
《安全》2008,29(7):60-61
突发环境事件具有暴发突然、起因复杂、判断困难、蔓延迅速、危害严重、影响广泛的特点,易产生连锁反应。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突发环境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本市的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5.
《劳动保护》2007,(2):41-42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发布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总体预案》将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4类。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4级。…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 4月23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在朔州市召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现场会,推广朔州消防环保应急救援联动机制经验,以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护公众人身和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内外消防环保联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实例,结合多年从事环境应急管理与处置的实践,重点对消防部门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中的作用、如何开展消防环保联动、应急处置的程序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配合南宁市大规模实施的旧城改造项目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防止发生人员密集场所安全事故,确保奥运会期间南宁市重要商贸领域生产经营安全。7月17日,兴宁区政府组织安监、经贸、建设、城管、环保、民生街道办事处以及兴宁消防、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19.
《劳动保护》2006,(11):I0010-I001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各中央企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切实防范、有效应对重特大事故,控制和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损失,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进一步好转,现就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事故灾难是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方面,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高…  相似文献   

20.
应急救援体系是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和可能给企业带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各种外部突发公共事件,以及企业可能给社会带来损害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应急管理,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全面做好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避免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