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年9月2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隆重举行,即哥本哈根之后,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纽约。12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的峰会似乎又将成为全球合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又一个历史性时刻。然而就在峰会的前两天,却有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纽约、伦敦等全球各大城市的街头示威,他们已不再相信所谓气候峰会的"把戏",我们需要的是行动,而不是声音!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9月2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隆重举行,即哥本哈根之后,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纽约。12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的峰会似乎又将成为全球合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又一个历史性时刻。然而就在峰会的前两天,却有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纽约、伦敦等全球各大城市的街头示威,他们已不再相信所谓气候峰会的"把戏",我们需要的是行动,而不是声音!  相似文献   

3.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名代表齐聚一堂,探讨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气候暖化与“减排”计划。其中仅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就超过100人,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都将出席本次大会。  相似文献   

4.
龚微 《世界环境》2009,(1):56-58
在2007年底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延期的会场上,美国代表在最后时刻改变立场,同意和其它近190个国家一起签署2009年之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由于美国代表团的妥协,“巴厘岛路线图”最终得以通过。半年后。在2008年7月结束的“八国峰会”上,包括美国在内的八国集团正式提出了到2050年温室气体减排50%的长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2011中国工业节能减排博览会2011 China industrial energy saving Exhibition,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我国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相似文献   

6.
何卓岚 《环境》2009,(11):94-95
2009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年,世界各地的人们、环保组织纷纷行动起来为“生病”的地球做一些实事。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10月24目当天,世界各地的青年人都在各自的城市同时开展了有关气候变化的活动,为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联合国举行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度缔约国大会作准备。  相似文献   

7.
7月12日,第2届“国际青年能源与气候变化峰会”在上海世博园联合国馆拉开帷幕。会议主题为“低碳理想&#183;青年起航”。开幕式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区域合作司副司长王之佳先生、上海市政协周汉民副主席致辞。本届峰会吸引了超过200名国内外关注气候变化,并有志于低碳产业和环保事业的青年人参加。  相似文献   

8.
<正>G20杭州峰会期间,9月3日,中美两国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交存了各自参加《巴黎协定》的法律文书,并发表有关中美气候变化合作成果的联合声明。两国元首呼吁其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尽早加入《巴黎协定》,以期协定于今年生效。  相似文献   

9.
环球扫描     
《世界环境》2006,(6):6-6
2006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闭幕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2006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1月17R晚落下帷幕。来自180多个国家的约6000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为期12天的大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12月7日透露,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总体战略即将制定完成。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中国角”举行的一场边会上,解振华说,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开局之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也迈入新的阶段。未来五年,中国将加快转变增长方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就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的时候,国际舆论密切关注中国是否会提出一个“碳密度目标”。联合国气候变化机构负责人更是预计中国将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世界领袖”。在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前后,凭着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此类舆论国人已经听到不少了。很显然,这其中有对中国发展真心诚意的称赞,但也不排除有些是别有用心的捧杀。如果国人真的因此而陶醉,则祸事不远了。  相似文献   

12.
<正>超过19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出席了2014年12月在利马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此外,还有770多个国际组织派遣代表参会,会议规模很大。在艰难的谈判中,各国都清晰认识到,气候变化将给人类生存带来巨大挑战,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利马大会发言  相似文献   

13.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次缔约方会议日内瓦宣言的决定,联合国于1996年12月9日至13日和16日至18日在日内瓦召开了柏林授权特设工作组第五次会议,对气候变化公约的议定书具体案文开始实质性谈判。136个国家和103个政府间和非政府组织代表团出席会议。会前,美国代表团散发了美国立场文件,提出,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所有国家都必须采取行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环境科学》2012,(10):1771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2年底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前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代表2012年8月30日~9月5日在曼谷进行了新一轮谈判,以期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系列问题上取得突破.在本次会议上,与会各国的代表分为3个工作组进行谈判,讨论的重点涉及工业化国家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全球变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论述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生严重分歧。说明了我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会议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16.
速读     
《世界环境》2015,(1):8-9
<正>美国总统奥巴马批准30亿美元用于联合国气候基金紧随美国与中国达成气候协议之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国政府将拿出30亿美元用于联合国气候基金帮助贫穷国家对抗气候变化,这一措施可能是美国政府迄今为止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力度最大的一个项目。奥巴马总统提出的这30亿美元基金相当于联合国绿色气候基金预计融资规模的三分之一,该基金皆在减缓气候变化对世界最贫困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于12月到哥本哈根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的193个国家代表团来说,关注气候变化的理由各不相同。对于来自低洼岛国的一些代表团,主要关心海平面上升问题。对南欧国家来说,气候变化意味着降水变少。更加干旱。对东亚和加勒比地区的国家而言,更为猛烈的风暴和海潮越来越让人担心。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涉及多个国家利益的全球性外部性问题,国际社会通过谈判和制定国家环境政策解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内在的体系即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权威性文件.但是由于各利益相关国家的分歧,政策的执行效果有待分析.面临气候变化问题,有必要探讨我国在国际政策框架下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机制.  相似文献   

19.
技术开发与转让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和关键,为促进技术开发与转让领域国际合作进程,11月7日-8日,中国政府与联合国联合在北京举办了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高级别研讨会。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企业、学术团体及非政府组织代表700多人参会进行交流,以期推动12月上句在波兹南和2009年在哥本哈根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取得成果。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12月12日是载入史册的一天,《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一次大会在法国巴黎布尔歇会场圆满闭幕,全球195个缔约方国家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巴黎协定》也成为历史上首个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协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