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稀土的生物效应与农用稀土的累积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综述稀土元素的环境行为,累积影响,生物富集和生物效应,从动植物对稀土元素的生物富集及其产生的负面效应,探讨了农业应用稀土在土壤中累积后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腐殖酸对外源农用稀土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盆栽实验方法,研究了腐殖酸对稀土元素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富集和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土壤红壤中,稀土元素主要富集在小麦根部,加入低浓度的腐殖酸后,促进了小麦对稀土元素的吸收:而高浓度的腐殖酸则抑制小麦对稀土元素的吸收,腐殖酸浓度过高时,对小麦生长产生毒害作用,同时发现,小麦中叶绿素含量与小麦中稀土含量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甲基汞是一种高毒性的污染物,其易累积在水生生物体内,从而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藻类控制着进入食物链的甲基汞浓度和总量.藻类对甲基汞的显著富集作用及水生食物链传递过程导致其在高营养级生物中显著累积.因此,厘清藻类在甲基汞的富集与食物链传递过程中的作用对于揭示甲基汞的生物累积和预测甲基汞的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藻类对甲基汞的富集与食物链传递特征与机制,总结了影响富集与食物链传递的生物与环境因素,讨论了全球变暖和富营养化等环境变化对藻类富集与传递甲基汞的影响,并展望了藻类富集甲基汞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稀土元素在鱼体中的生物富集作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研究了鲤鱼若干部分对轻、中和重稀土元素的生物富集作用。结果表明:鲤鱼对水体中可溶性稀土元素的富集能力较低。其最大生物浓缩因子BCF的顺序为内脏>鳃>骨骼>肌肉,且发现鲤鱼对于混合稀土溶液没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重稀土元素在鲤鱼若干部分的生物富集能力最低,而轻稀土和中稀土元素的生物富集能刀则显示出很小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稀土的hormesis效应及其农用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物刺激效应(hormesis)是指毒物对生物生理过程产生的刺激效应。从稀土元素对生物的刺激效应及其疑似"环境激素"的问题出发,探讨农业应用稀土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6.
稀土的hormesis效应及其农用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毒物刺激效应(hormesis)是指毒物对生物生理过程产生的刺激效应。从稀土元素对生物的刺激效应及其疑似“环境激素”的问题出发,探讨农业应用稀土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7.
多溴联苯醚的生物富集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效应对于预测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建立环境标准以及评估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多溴联苯醚(PBDEs)的生物富集及其沿食物链(网)生物放大效应的研究文献,对PBDEs的生物富集效应进行了综述.文献计算的生物富集因子(BAFs)、生物-沉积物/土壤生物富集因子(BSAFs)和生物放大因子(BMFs)表明,生物对大多数PBDEs具有生物富集作用,且生物对PBDEs的富集能力与其生物进化等级及其营养级有关.文献计算的营养级放大因子(TMFs)表明,大多数PBDE单体可以在食物网上产生生物放大效应,但只有较少单体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生物的生理生化参数、化合物本身的特性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了PBDEs在生物体内及食物链(网)上的富集与放大.  相似文献   

8.
有机化合物生物富集的度量与评价方法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富集对评价有机化合物引起人类健康或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化学物质管理和制修订环境质量基准的重要依据.然而,化学物质与生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复杂,以及环境因素的多变性,均给生物富集的度量与评价带来很大不确定性.因此,本文从过程机制角度出发,系统总结了生物富集的度量指标、以及影响化学物质生物富集过程的主要因素,综述了测定和评价生物富集系数的各类方法进展及其适用范围,并对此方面的研究趋势与需求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生物炭输入对碳酸钙调控油菜生长及重金属富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油菜盆栽试验,研究了1%和5%水稻秸秆生物炭投加量配施碳酸钙对重金属污染的郴州和龙岩土壤的pH值、有机质、油菜可食生物量、重金属累积和富集系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生物炭输入可以促进碳酸钙的调控效果.相比对照,单施碳酸钙可提高土壤pH值,但对有机质没有显著影响.而生物炭配施比单施碳酸钙处理最大可提高土壤pH值0.66个单位,增加有机质含量223.0%.碳酸钙单施可以显著提高油菜可食部分生物量,适量配施生物炭可强化增产作用,与对照相比,郴州土壤中配施5%生物炭的强化效果最好,可提高油菜可食部分生物量36.5%;而龙岩土壤配施1%生物炭效果最好,油菜生物量提高67.4倍.在郴州和龙岩土壤中,碳酸钙单施或与生物炭配施对重金属富集的影响不同.相对而言,碳酸钙在偏酸性的龙岩土壤中配施适量生物炭可更有效地降低土壤Cd、As、Pb在油菜可食部分的富集,降低重金属从土壤向油菜的迁移.总体来看,生物炭配施碳酸钙可以较好地改良土壤、促进植物生长和减少Cd、Pb的富集.  相似文献   

10.
在广东省河台金矿矿山采取岩石、土壤、植物样品,并对其中的稀土元素含量采用ICP-MS法测定,研究了金矿矿山岩石、土壤、植物的根、茎、叶稀土元素含量分布和迁移积聚特征.结果表明:在金矿区稀土元素在岩石、土壤、植物样品中含量均高于背景对照区.在成矿和表生地球化学过程中金矿土壤各层的稀土元素发生迁移和分异,在表土层和心土层含量高于底土层和成土母岩;矿山土壤各剖面层轻重稀土发生分异,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贫乏,且均有不同程度的Eu亏损和Ce的负异常.蕨类植物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表现极强的积累富集稀土元素能力.稀土元素在植株体内的分布规律不同,对于芒萁而言:叶>根>茎,而马尾松(Pinas massoniana)为:根>叶>茎.金矿区植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异常反映出所在金矿特殊成矿地质背景以及生境的地球化学特点.稀土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和生物转移系数表征出植物对稀土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以及在各个器官的迁移状况,金矿区各植物体形成对金矿环境不同的适应机制和各自独特的稀土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小球藻对水中有机酸类稀土配合物的富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王晓蓉  戴乐美 《环境化学》1996,15(2):107-111
通过MINTEQA2程序研究了稀土有机酸类配合物在小球藻中的生物富集作用,结果表明:富集作用可用表面配合模型(SurfaceCoordinationModel)来解释,对同一稀土而言,其富集能力的大小与其有机酸1: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呈负相关,稀土一EDTA,NTA〉Citrate,Tartrate的配合物在小球藻中的富集能力小于相应的稀土离子,而稀土而与Acetate的配合物要大于相应的稀土离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环形挥发性甲基硅氧烷(cVMSs)因其优异的物化特性而被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经常被添加到个人护理品(PCPs)等各类消费品中.目前,人们对cVMSs在环境介质中的污染水平及其迁移转化行为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cVMSs兼有疏水性和挥发性,且难以进行生物降解,因此该类物质进入环境后潜在的...  相似文献   

13.
Growing energy demand has increased the need to manage conflicts between energy produc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As an example, shale‐gas extraction requires substantial surface infrastructure, which fragments habitats, erodes soils, degrades freshwater systems, and displaces rare species. Strategic planning of shale‐gas infrastructure can reduce trade‐offs between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objectives, but the specific nature of these trade‐offs is not known. We estimated the cost of avoiding impacts from land‐use change on forests, wetlands, rare species, and streams from shale‐energy development within leaseholds. We created software for optimally siting shale‐gas surface infrastructure to minimize its environmental impacts at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cost. We visually assessed sites before infrastructure optimization to test whether such inspection could be used to predict whether impacts could be avoided at the site. On average, up to 38% of aggregat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infrastructure could be avoided for 20% greater development costs by spatially optimizing infrastructure. However, we found trade‐offs between environmental impacts and costs among sites. In visual inspections, we often distinguished between sites that could be developed to avoid impacts at relatively low cost (29%) and those that could not (20%). Reductions in a metric of aggregate environmental impact could be largely attributed to potential displacement of rare species, sedimentation, and forest fragmentation. Planners and regulators can estimate and use heterogeneous trade‐offs among development sites to create industry‐wide improvements in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nd do so at reasonable costs by, for example, leveraging low‐cost avoidance of impacts at some sites to offset others. This could require substantial effort, but the results and software we provide can facilitate the process.  相似文献   

14.
稻瘟酰胺在水/沉积物中的降解及生物富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酰胺是一种新型内吸型杀菌剂,其在水体环境中的归趋备受关注。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稻瘟酰胺在水-沉积物中的降解特性和在斑马鱼中的生物富集性。结果表明,在水-沉积物降解中,好氧条件下河流与湖泊水-沉积物系统中农药总量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69.1、60.3 d,厌氧条件下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73.3、126.0 d,湖泊体系的降解速率快于河流体系。稻瘟酰胺在水-沉积物体系中主要存在于沉积物中,系统降解速率主要受沉积物中的降解速率影响。稻瘟酰胺在斑马鱼中的生物富集系数BCF_(8d)达64.8~189.1,具有中等富集性。稻瘟酰胺在水体环境中具有较强稳定性,且具有一定的生物富集性,可能会对水体和水体生物造成一定的污染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稀土元素在动物脑部的蓄积性、对脑的毒性以及稀土区人群的脑部毒性效应,分析了稀土农业应用和稀土厂“三废”对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6.
稀土元素的脑部蓄积性、毒性及其对人群健康的潜在危害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陈祖义 《农村生态环境》2005,21(4):72-73,80
论述了稀土元素在动物脑部的蓄积性、对脑的毒性以及稀土区人群的脑部毒性效应,分析了稀土农业应用和稀土厂“三废”对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7.
海藻多糖稀土配合物对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的降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白菜、甘蓝、芹菜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海藻多糖稀土配合物对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海藻多糖稀土配合物对小白菜、甘蓝、芹菜中毒死蜱、氧化乐果、敌敌畏等有机磷农药残留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对甘蓝中毒死蜱和氧化乐果的降解效果优于小白菜,但对芹菜中毒死蜱的降解效果远不及甘蓝和小白菜,表现出一定的作物选择性.叶面喷施海藻多糖稀土配合物对敌敌畏等磷酸酯类有机磷农药的降解作用比毒死蜱、氧化乐果等硫代磷酸酯类有机磷农药的降解强烈,表现出一定的农药选择性;另外,喷水对叶片表面残存农药具有一定的冲洗作用,可减少叶面农药的残留量;叶面喷施海藻多糖稀土配合物对甘蓝和小白菜中有机磷农药的降解率远高于叶面喷水.以上结果表明海藻多糖稀土配合物确实具有降解有机磷农药残留的作用.在蔬菜生产中将海藻多糖稀土配合物作为农药残留降解制剂是可行的,有利于蔬菜安全生产和提高蔬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稀土元素日允许摄入限量的差异与农用安全性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不同时期提出的稀土元素日允许摄入量(AD I)的差异性发现,随着研究的深入,近期提出的AD I值明显低于早期的AD I值,反映了人们对稀土元素毒性效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根据农产品中稀土元素残留量及其可通过食物链为人们所摄入的现状,分析了稀土农用、稀土厂“三废”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以及潜在的食品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戊唑醇属于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在国内广泛用于田间病虫防治,故其在环境中的归趋备受关注。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戊唑醇在水-沉积物中的降解特性、土壤中的吸附性和在斑马鱼中的生物富集性。结果表明:好氧条件下,戊唑醇在河流与湖泊水-沉积物系统中农药总量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533.2、433.2 d;厌氧条件下,河流与湖泊水-沉积物系统中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64.8、1 732.9 d;沉积物系统降解半衰期较长,降解速率主要受水中戊唑醇的降解速率影响。戊唑醇在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常熟乌杉土、东北黑土中的吸附性符合Freundlich方程,Kd值分别为7.4、11.8、11.2和15;吸附性大小次序为东北黑土太湖水稻土常熟乌杉土江西红壤;以有机碳含量表示的土壤吸附常数KOC在698.9~1 635.5之间;影响戊唑醇土壤吸附性的主要因素为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 H。戊唑醇在斑马鱼中的生物富集系数BCF8 d为21.52~25.30,具有中等富集性。戊唑醇在水体环境中具有较强稳定性,不易被土壤吸附,且具有一定的生物富集性,可能会对水体和水体生物造成一定的污染。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土壤水蚀过程,从其影响因素和环境效应产生的基本原理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土壤水蚀是一个"受动"或"次生"过程,受到自然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土壤水蚀的发生、发展也会影响本地和异地环境系统,表现出一系列环境效应.针对土壤水蚀环境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蚀过程对土壤质量、植物生产力与植被恢复、非点源污染风险、碳循环及全球变化的影响等方面.土壤水蚀环境效应评价的指标体系可以从"水"、"土"、"气"、"生"4大方面构建,由于地球表层固有的地域差异性以及研究目标的不同,很难形成能够适用于所有地理环境条件和情境的标准化指标体系.相比之下,基本指标加可选指标的模块化建构方式更具可操作性.具体指标及其数据获取和分析方法具有尺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