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矿产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政策工具的选择与应用是影响矿产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因素。研究采用自愿性、强制性和混合型政策工具的分类框架,分三个阶段探讨了建国以来我国矿产资源配置过程中政策工具的应用特征。研究发现,我国矿产资源配置的政策工具应用主要依赖强制性政策工具,以市场化为主的自愿性政策工具得到不断加强与完善,而混合型政策工具居于辅助地位。建议坚定推进市场化政策工具在矿产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重战略层面的政策工具设计,提高政策的可行性;灵活发挥政策工具的互补性与相互配合作用,创新和丰富各类政策工具,从而促进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是人类进步和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无不起始于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如何,并且加速对矿业的开发,以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矿产资源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发展生产中的原料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判中国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空间演化特征,深究其内在影响因素,通过构建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19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各城市群2010—2019年空间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深入研究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各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有较强相互支撑作用,但科技创新发展的滞后,制约了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的进一步提高。(2)各城市群间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差异显著,时序上发展较为平稳。(3)政策扶持、经济延续力、技术进步、教育水平和政府科技投资为影响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环境风险事故频发。与此同时,公众对于美好环境的需求日益提升,公众与专家和政府之间的风险判断差异是不同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为识别公众环境风险接受度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11种环境风险的客观风险水平和公众感知到的风险影响度、场域了解度、政府信任度、社会经济水平等因素对公众风险接受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社会经济水平、风险影响度、场域了解度、政府信任度均直接影响公众的风险接受度;客观风险水平则通过风险影响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风险接受度。因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降低公众风险感知偏差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我国除了通过更严格的风险管控手段降低风险事故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外,还需要通过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生态科普等方式增强公众对风险场域的了解度和对政府的信任度以提升风险接受能力。  相似文献   

5.
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相伴产生了大量的矿山环境问题。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忽视环境保护工作,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不顾后果,引发了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导致矿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严重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总结了我国矿山污染及环境破坏现状以及目前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完善制度,努力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某城市高校大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探讨了大学生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主观规范、政策宣传、情景因素是对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影响最大的3个潜变量,社会责任、公众宣传、政策规范是影响大学生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最显著的因素。为推动高校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与发展,对社会和高校提出了加强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推进法规政策建设与宣传,完善垃圾分类配套设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DEA-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2000—2015年我国30个省份的创新发展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评价,再利用Tobit模型分析找出关键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创新发展静态效率的整体水平不高,普遍存在无效率状态,规模效率是主要的制约因素;(2)各省份创新发展静态效率的空间差异明显且时期波动较大,但整体呈上升趋势;(3)研究时期内全国创新发展动态效率保持较高增长,技术进步是其提升的关键性因素;(4)我国四大经济区在不同年份的创新发展动态效率差异各有不同,整体上升态势较明显,并呈现出"东部—东北—中部—西部"逐渐衰减的分布格局;(5)人力资本投入在所有时期内对省域创新发展综合效率的影响显著,其他变量在不同时期内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区为考察区域,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构建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对两大子系统发展、综合协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区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子系统呈相对稳定或显著上升发展特征,长三角和珠三角等沿海地区发展等级较高,而西北内陆省区较低。②2006—2018年,多数省区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综合评价水平呈稳定上升态势,且优势型省区均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③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系统间联系不断增强并向良性协调方向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多数省区实现两系统协调发展的重点。④旅游人力资本、创新支撑环境和科技创新产出是两大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和扩散作用逐步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具有引领、集聚、辐射、控制、影响和带动作用,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都产生重要影响。然而,我国区域中心城市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城市管理水平不高、环境保护力度不够、科技创新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尤其是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最大障碍。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被提出以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地位被进一步凸显,逐渐成为保持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向创新驱动转变,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为了寻求突破性发展,开始建立创新生态圈。创新生态圈的建构和演进力量来自于创新要素的共生竞合,不同创新要素既相互竞争又协同演进,推动静态、线性、机械式的创新系统向动态、非线性、有机式的创新生态圈转变,能够解决区域中心城市目前发展窘境,推进其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我国长江经济带1995—2016年省域面板数据,基于扩展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了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碳排放各驱动因素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化水平因素对我国东部地区具有负向抑制作用,而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具有正向驱动作用。(2)碳排放与人均GDP因素之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关系,目前只有东部地区通过了碳排放拐点,中部地区接近拐点,而西部地区碳排放量在较长时期内将持续增长。(3)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因素对碳排放均产生显著影响,且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远远大于东部地区,创新水平对碳排放影响微弱。(4)外商直接投资与金融发展因素对碳排放具有负向抑制作用,贸易开放度和环境规制因素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总体上我国林业科技创新水平仍不适应林业发展要求,存在诸如相关统计数据缺乏、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科技创新投入经费少等现象.阐述了我国林业科技创新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与林业科技创新相关的各类因素,并结合我国林业科技创新的现状与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我国林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的政策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徐强  闫军印 《资源开发与市场》1996,12(5):234-234,237
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保护徐强,闫军印(河北地质学院管理系,石家庄050031)人口增长、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是当今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矿产资源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导致环境恶化的最直接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有色金属、贵金属、盐类与能源等矿产的主要蕴藏地之一的青海省,在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石油和天然气、盐湖矿产、有色金属矿产和水电资源产业中,有三项为矿产资源,为推进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综合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青海省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全面分析,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压覆矿产资源管理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影响着国家资源战略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问题十分复杂。运用"双重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从压覆矿产资源管理的大局着眼,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压覆矿产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博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对压覆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受到风险规避特征(ρ)、工作风险程度(σ)、努力成本系数(β)、努力绩效系数(m)的影响,因此提出央地政府在压覆矿产资源管理中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自1978年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呈逐步上升趋势,城镇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而地方政府投资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我国城镇化发展演变历程和地方政府投资现状的梳理,基于我国2000—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从全国宏观和分区域两个层面实证研究了地方政府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投资与城镇化发展呈正相关,地方政府投资拉动城镇化发展,不同区域的地方政府投资对城镇化发展的正向拉动力度迥异,东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为推动城镇化进程,应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投资对城镇化的正向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运用因素分解法对我国1980—2016年产业CO2排放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效率因素是最大的减排因素,而产业规模因素则是最大的增排因素,能源结构因素一直起减排作用,产业结构因素则基本上起增排作用;各个影响因素都对第二产业的影响作用最大,对第一产业的作用最小;第一产业实现了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三个因素的减排,而第二、第三产业仅实现了能源结构因素和能源效率因素的减排。今后应注重能源结构的转换、能源效率的改善、产业结构的升级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京津冀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前缘,坝上、燕山、太行山等地区是区域水源的主要发源地,同样是京津及华北平原的主要生态屏障。对京津冀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根据京津冀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现状、规划空间布局和生态环境特点,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生态风险理论,从矿产资源的空间布局合理性角度入手,分析京津冀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影响,并以此识别区域内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风险高发区和较高发区。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空间布局与燕山、太行山山地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区、坝上高原风沙防护区等生态功能区存在空间重叠,规模性的矿产开发会对区域内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生态功能构成持续性影响;高海拔地区的高强度开矿同样会加剧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天津市滨海区,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邯郸市武安市等市县因密集分布了已有的矿产开发企业,并囊括了近期矿产资源开发的众多矿区,矿产资源开发的遗留性问题也比较突出,成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风险高发区。在生态影响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空间差异性生态保护对策,以期为京津冀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布局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科学研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对促进我国度假旅游产业布局、推动度假旅游高质量发展以及形成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不均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叠加分析法和缓冲区分析法进一步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整体分布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凝聚型空间分布格局;从省域尺度来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空间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浙江、江苏、山东、四川、云南和江西等省份。(2)密度特征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密度分布差异较大,呈现出1个高密度核心区、1个次密度核心区以及1条倒“Y”字形核心带。(3)影响因素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空间分布受经济产业、社会政治、自然地理和旅游资源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经济产业因素和旅游资源因素的影响作用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新时代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绿色、可持续的新要求,而产业生态化为应对新要求开辟了新途径。产业生态化能够使产业发展摒弃只追求速度的传统,倡导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的发展模式。对关于产业生态化的定义、评价方法及影响因素3个方面文献进行梳理,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生态化定义的不同见解,以及国内外学者关于产业生态化评价的主要方法,重点探讨了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生态化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影响产业生态化的因素众多,宏观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外资占比、环境规制、治理能力及资源消耗等;中观因素主要集中在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及产业聚集程度等;微观因素主要是人力资本、科技创新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比美国采区的相关资料,分析中、美两国在成藏条件、地质条件、开采技术、管网设施、环境保护的约束等方面的差异性,系统的总结了影响页岩气开采进程的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发育的页岩类型多样、地质条件复杂且未掌握页岩气开发的核心技术、管网设施简单以及环境保护的制约等多方面的因素,是页岩气开采进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