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人—业—地"综合减贫分析框架,构建了"人—业—地"综合减贫的精准扶贫政策评价指标体系,以两个集中连片特困区典型贫困村为个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贫困村在"人、业、地"各维度扶贫政策实施差异会导致扶贫政策实施成效差异;贫困村村民对扶贫政策实施整体认同度较好,且感知面向"人、地"的政策好于面向"业"的政策,符合精准扶贫"以人为本"的理念;扶贫政策实施成效方面,贫困户的生计资本、产业包容性、社会排斥等方面得到了实质性改善,而在可行能力、产业脆弱性方面改善较小。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今后扶贫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人—业—地"综合减贫分析框架,构建了"人—业—地"综合减贫的精准扶贫政策评价指标体系,以两个集中连片特困区典型贫困村为个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贫困村在"人、业、地"各维度扶贫政策实施差异会导致扶贫政策实施成效差异;贫困村村民对扶贫政策实施整体认同度较好,且感知面向"人、地"的政策好于面向"业"的政策,符合精准扶贫"以人为本"的理念;扶贫政策实施成效方面,贫困户的生计资本、产业包容性、社会排斥等方面得到了实质性改善,而在可行能力、产业脆弱性方面改善较小。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今后扶贫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栾胜基 《绿叶》2010,(5):68-73
既有环境管理模式运行的关键在于自上而下的宏观政令信息贯彻,对于以非点源污染为主要表征的农村环境问题治理来说,这一模式并不适用。从农村实际出发,立足于农民的基本需求,环境经营模式旨在通过激励性的政策设计,由政府购买农户环境服务,将农村环境保护内化为农民的切身利益,从而实现自下而上的农村环境管理,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足和生态保护激励相容的“三生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精准扶贫"是扶贫新战略,它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地确定精准扶贫的具体帮扶方案,但在具体的政策执行中,面临着宏观良策执行效率低下的困境。借鉴社会—生态系统分析框架,分别从资源系统、资源单位、治理系统、政策使用者四个方面分析了扶贫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在全面建立现代治理体系的新形势下,探索能使扶贫资源的投入获得更加高效的产出方式,真正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与政府"输血"形成合力,最终实现"造血"扶贫的良性机制,引导村民走向自主治理。  相似文献   

5.
绿色经济发展离不开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从规模性指标、约束性指标、激励性指标、保障性指标4个维度构建了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与聚类分析对江苏省13个城市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区域差异性,激励性指标与保障性指标对于江苏省各地市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贡献度最大,约束性指标对于各地市绿色经济的发展贡献度稍低。在此基础上从政府、法制、理念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重庆高山纳凉村旅游精准扶贫效应评价指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将避暑刚需与旅游扶贫结合,开创了高山纳凉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该项目实施已近5年,是国内旅游精准扶贫的先行者。以高山纳凉村旅游精准扶贫为研究对象,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以贫困户个体、贫困家庭、纳凉村社区3个层面25个测评指标的旅游精准扶贫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以模糊综合评价法为基础的效应指数计量模型,为后续的实证研究与政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我国西部地区存在着扶贫措施可操作性不强、精准度差、成效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导致农户过分依赖外部扶持,生计资本缺乏,自我发展能力薄弱,扶贫政策受益不均,难以解决区域性贫困等。以云南省为例,从脆弱性—抗逆力角度对西部地区的扶贫策略进行优化,提出加强事前干预和动态分析,提升各层面的抗逆能力,降低陷入贫困的风险,增强政策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实现精准脱贫。重点从个体、社区和政府不同层面对当前扶贫政策进行分析,提出拓展农业发展功能,增加农民增收渠道,发展生态旅游,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重点分析了我国农村水污染控制体制机制与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了从农村水污染源头控制、过程阻断和末端治理等三环节构架农村水污染控制管理的体制机制与政策。提出重点围绕农村水污染控制管理体制机制、区域化管理、技术政策评估、农业清洁生产激励机制与农村生活水污染控制管理政策等五个方面开展研究的农村水污染控制关键对策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大力发展旅游扶贫重点村是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以安徽省333个旅游扶贫重点村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估算值、地理联系率等方法探讨了安徽省旅游扶贫重点村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色产业。结果表明:安徽省旅游扶贫重点村分布主要呈集聚状态,西多东少、北密南疏,空间分布不均衡。核密度分析表明,安徽省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存在冷热点。旅游扶贫重点村空间分布实际上是政策主导下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影响因子有政策倾向、地理因素、资源禀赋、交通网络、区域经济和核心城市。根据结果提出发展建议:科学编制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均等化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旅游新业态。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暖与环境恶化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威胁。鉴于碳排放具有负外部性,研究碳排放的边际外部性成本并探究最佳碳税,对于推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无限期的多部门新古典增长模型,探究碳排放的边际外部性成本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最优的碳税政策进行思考。研究结果表明:当居民消费效用函数呈对数形式、大气损害与产量成正比、大气中的碳含量存在线性关系和储蓄率不变等假设条件成立时,碳排放的边际外部性成本与产出成正比,且比例只与贴现率、大气损害函数和大气中的碳消散结构有关。因此,在碳税政策的制定上,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分阶段动态优化调整碳税税率:在高贴现率时期提高碳税税率,分行业施行碳税政策和补贴政策,同时为了避免经济社会遭受到较大的冲击,起初征收碳税时税率不宜过高;考虑不同体量企业收入差距和负担能力,采用累进碳税征收机制;分地区实施差别税率,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农业生态补偿在我国的实施,从政策的角度分析了实施农业生态补偿的政策背景、农业生态补偿的政策取向,提出应当从解决我国农业和农村突出问题以及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的转型2个层面来深刻理解实施农业生态补偿的政策价值,农业生态补偿应定位于对农业的生态补偿,以激励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为目标,并对具体实施生态补偿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抑制型贫困的概念与内涵,形成原因以及措施和政策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生态抑制型贫困研究的最新动态。认为生态抑制型贫困治理未来应进一步探索若干具有更广普适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扶贫模式和机制,构建实现减贫和生态保护双重目标的跨区域合作减贫机制和模式,形成政府引导、多元化主体参与、市场运作的扶贫机制,特别需要加强对连片贫困区域进行针对性研究,为全国其他生态抑制型贫困区域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农村环境政策的创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对现有农村环境政策和现阶段我国农村环境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我国现有的环境政策体系在农村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农村环境政策进行创新,以建立适合于农村的环境政策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4.
围绕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政策现状,深入地剖析了浙江省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过程中政策的不足,进而构建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政策体系基本框架,以法律、规划、考核、投入、运维及技术为政策主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为深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5.
亓颖  闫夏秋 《四川环境》2024,(1):135-139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作为我国应对气候变暖的市场化工具,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然而,当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规制中存在立法效力等级低、监管制度体系不健全、法律规范激励性不强等问题。以国内碳排放权交易立法现状和需求为视角,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指出激励性法律规制是解决上述问题,激发碳市场活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路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激励性法律规制的完善建议,通过构建碳排放权交易的协同监管模式、完善碳信息披露制度、健全激励性配套措施、实行差异化风险补偿机制等,激发市场主体和监管主体参与碳市场的积极性,实现企业减排行为与政府低碳目标的激励相容。  相似文献   

16.
"十三五"时期,如何解决好农业农村污染问题,加强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修复,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是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背景下,如何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变,着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和新常态。本文从有机农业发展的绿色本质、控制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助推供给侧改革和精准扶贫等角度出发,初步分析了当前有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研究、服务、监管、宣传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绿色发展相耦合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合理配置化肥资源对增加我国农业产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在化肥总投入量不变的约束条件下,为了提高化肥的配置效率、实现农业经济持续增长、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基于农业增产和环境保护视角,利用边际效益理论对我国的化肥投入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4年我国农业产出回报率和环境优化弹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经过优化后的农业产出增长率显著提高,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从政府和农户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构建包含最终产品生产部门和能源生产部门的Ramsey-Cass-Coopmans增长模型。通过数理推导认为,稳态经济增长路径上的经济增长率依赖于能源增长率,经济增长中有足够的能源供应才能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采用我国2006—2012年30个省市的GDP、专利申请授权数和能源消费的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为正,且大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系数,说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能源消费,据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曲晴 《环境教育》2007,(12):36-37
当前,我国节能减排任务相当艰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必须紧紧围绕节能减排这一中心任务来抓。创模是政府的自愿行为,创模可以作为推动地方政府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的一项激励性的环保政策。  相似文献   

20.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边际效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的数量变动与为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变动之间相互关系的概括.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理论,分析了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并根据该理论针对游客在陕西一次性旅游消费、回头率低的状况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