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利用水力学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多孔板与文丘里管组合式水力空化装置来杀灭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以水体中大肠杆菌和菌落总数为指示菌,用平板计数法测得不同工况下的大肠杆菌和菌落总数的杀灭率,研究了空化数、孔口排布、孔口数量、运行时间、原水配比浓度、喉部长短对病原微生物杀灭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提高孔口流速和喉部流速、延长运行时间、降低空化数、增多孔口数量、改进孔口排布、选取合适配比浓度、延长喉部长度可以提高大肠杆菌和菌落总数的杀灭率.水力空化是一种无消毒副产物、安全、高效的饮用水消毒新技术,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刘昶  董志勇  陈乐  张茜  张凯 《中国环境科学》2016,36(8):2364-2370
在以圆形孔口多孔板为空化空蚀发生器的水力空化装置中,对含有大肠杆菌的水样进行灭菌处理.通过检测大肠杆菌的灭菌率,研究了水力空化对水中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分析了大肠杆菌初始浓度,水流空化数,孔口流速,孔口排布,孔口数量,孔口大小,空化空蚀作用时间等参数对灭菌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提高流速,降低空化数,选取适当的初始浓度,延长空化空蚀作用时间,增加孔口数量,减小孔口大小以及改进孔口排布可以进一步提高大肠杆菌的杀灭率.水力空化的空化空蚀作用能够杀灭水中的大肠杆菌,是一种饮用水消毒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在流态条件下通电微电解去余氯自来水及其与蒸馏水的稀释液(水力停留时间80s)后,用微电解水杀灭大肠埃希氏菌10min,当总菌落数为2.0×10~6~5.6×10~6个/mL时,微电解去余氯自来水的杀菌率为99.9999%,6种稀释液的杀菌率为99.3%~99.993%,同样条件下,对Na_2SO_4水溶液通电微电解(水力停留时间为5min),该微电解水杀灭大肠埃希氏菌,当接触时间为1~2h、3~4h、6h和20h,总菌落数为1.6×10~6个/mL时,相应获得98.7%、99.3%、99.93%和99.992%的杀菌率;微电解水有持续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择肠道病毒、伤寒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大肠埃希氏菌作为城市水体中典型的肠道病原微生物,分别建立起相应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水源水、景观娱乐用水以及城市河流样品进行长期监测,考察典型肠道病原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肠道病毒在各地表水体中都有检出,浓度大都在103copy·L-1以下.大肠埃希氏菌的含量在保护良好的水体和接纳城市污水的水体中有明显差别,而伤寒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通常出现在受粪便污染较重的水体中.统计学的分析结果显示各种水体中的肠道病原微生物检出浓度均符合对数正态分布规律.粪便污染指示菌与肠道病毒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典型肠道病原菌的存在情况.在大肠菌群或粪大肠菌群浓度为104CFU·L-1以上的样品中,伤寒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具有较高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再生水灌水水平对土壤重金属及致病菌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再生水不同灌水水平对土壤重金属、活性微生物和典型环境致病菌分布的影响,采用室内土柱灌水实验,研究再生水、自来水不同灌水水平对土壤重金属Cd、Pb、Cu、Zn和土壤细菌、真菌、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灌水水平下,与自来水灌溉处理相比,再生水灌溉处理下土壤重金属含量略有提高,但仍远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限值,因此短期再生水灌溉不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再生水不同灌水水平对比分析表明,充分灌溉相比非充分灌溉提高了表层土壤Cd、Pb含量,Cu、Zn含量无明显差异.此外,相同灌水水平下,再生水灌溉相比自来水显著提高了表层土壤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数量,对土壤真菌总数影响不大;再生水不同灌水水平对比分析表明,充分灌溉相比非充分灌溉显著提高了表层土壤细菌和真菌总数及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数量.土壤重金属与土壤活性微生物及典型环境致病菌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Cd、Pb、Zn含量与土壤细菌、真菌总数及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数量之间呈正相关性,推断较低含量重金属对土壤活性微生物及典型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刺激作用.因此,再生水灌溉促进了土壤活性微生物的繁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重金属和环境致病菌的污染风险;合理控制再生水灌水水平可以有效阻控土壤重金属和致病菌含量.  相似文献   

6.
欧美水质大肠菌群相关检验标准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程成 《环境科技》2010,23(1):67-69,74
对欧美水质大肠菌群检验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探讨,重点剖析了总大肠菌群、粪(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等检测项目的内涵、检测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介绍了大肠菌群检测指标在欧关的发展应用情况,以及当前大肠菌群标准检测技术方法。对我国水质大肠菌群标准体系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7.
准确识别水体中微生物污染物的宿主来源是进行针对性污染治理的基础.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技术筛选出适用于珠江三角洲河网地区的宿主特异性拟杆菌引物,并结合总细菌引物(BACT1369F/PROK1541R)、大肠埃希氏菌引物(EC23S857F/EC23S857R)、拟杆菌通用引物(Gen Bac3F/Gen Bac3R)及粪大肠菌群(Fecal coliform)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等常规水质指标对研究区域的水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源(q HS601F/q Bac725R)、牛源(Bac B2-590F/Bac708Rm)、猪源(Bac41F/Bac163R)及鸡源(q C160F-HU/q Bac265R-HU)特异性拟杆菌引物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同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强的特异性,适用于目标研究区域.选取的14处城市地表水均受到粪便污染,污染源分别为人、反刍动物和禽类粪便.水体中各污染源强度为人源反刍动物鸡源,其中人源特异性拟杆菌浓度与粪大肠菌群(Faecal coliform)、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及大肠埃希氏菌引物(EC23S857F/EC23S857R)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说明人粪是各地表水中微生物污染的主要贡献源.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指标是水质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由于技术原因,大部分病原微生物并未被纳入水质监测中。目前各类水质标准中只有病原指示微生物的指标,然而这些指标与病原微生物的相关性并不理想。因此,开发快速简便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是改进水质生物检测和监测的关键。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快速检测DNA且不依赖昂贵检测设备的PCR技术。尝试利用该技术检测水中的8种常见指示菌和病原菌:总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鲍氏志贺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小肠耶尔森氏菌、嗜肺军团菌、绿脓杆菌和结核杆菌,获得了针对其中5种细菌的毒力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和最优等温PCR条件。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灵敏度可在45min内检测出100个基因拷贝,并能在原污水中对病原菌进行定性检测。  相似文献   

9.
利用自主研发的文丘里式水力空化反应装置,选取大肠杆菌为病原微生物的指示菌,对大肠杆菌水样进行灭菌处理.使用琼脂平板计数法检测大肠杆菌的杀灭率,同时利用生物显微镜观察大肠杆菌在空化空蚀作用前后的形态变化.分析了文丘里管喉部长径比、初始浓度、喉部流速、运行时间、水流空化数对大肠杆菌杀灭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喉部长径比L/R=60时,大肠杆菌的杀灭效果最好;降低空化数、增加喉部流速、延长运行时间、选取合适的大肠杆菌初始浓度均有利于提高大肠杆菌的杀灭率.  相似文献   

10.
由于传统方法在检测水中粪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需要48小时左右,且操作过程复杂,难以掌握现介绍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固定底物酶底物法,检测时间短(24小时),实验过程污染的可能性低于多管法,可精确检测出1个粪大肠菌群,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水样的微生物污染状况,可以作为评价水质微生物污染的快速标准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Increasing public interests have been concerned onsafety foods and the environmental aspects recently,especially on the so-called organic foods , which are madefromcrops grown with organic fertilizers or compost but notchemical fertilizers .Pu…  相似文献   

12.
水力空化降解印染废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群  肖波 《环境工程》2007,25(2):21-24
水力空化技术是一种新的废水处理技术。为探讨操作条件和几何参数等因素对降解的影响,利用多洞孔板水力空化装置对含有若丹明B染色剂的模拟印染废水进行降解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力空化对若丹明B确实有降解作用,处理系统中存在最佳的孔板几何参数和操作运行条件,并且若丹明B的降解速率随修正空化数的减少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基于计算软件Fluent,选用在低压区引入空化模型中的混合多相流模型,针对孔板和文丘里管复合空化发生器中孔板在文丘里管喉部前部、中间、后部3种结构对水力空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了汽含率、湍动能以及流线速度矢量分布图等数据。结果表明:文丘里管喉部夹载孔板后空化效果显著提高,而且在文丘里管后部流域中发生了二次空化;空化现象大部分发生在孔板小孔和文丘里管后部,且最高汽含率区域发生在孔板末端区域;多孔孔板置于文丘里管喉部后部时空化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钟璐  胡小吐 《环境工程》2015,33(3):56-59
采用流光放电等离子体技术,研究放电电压、大肠杆菌初始浓度、反应器类型对大肠杆菌灭杀的影响,并将流光放电等离子体与臭氧灭菌进行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当在水槽装置中,处理温度为室温,大肠杆菌初始浓度为480 000个/L,放电时间为45 min,水样体积V=50 L,气量Q=8 m3/h,放电电压为30 k V,电流I=11 m A时大肠杆菌的去除率达到99%。流光放电等离子体与臭氧去除污水中大肠杆菌的能力都较强,与臭氧灭菌相,比流光放电等离子体杀菌经济成本低廉许多。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valuated three different dehydrated media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and enumeration of total coliform (TC) and Escherichia coil in drinking water samples with a standard membrane filtration procedure. The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the differential coliform agar (DCA) medium was the most effective among the tested media in enumerating TC and E. coil, without the need for extensive accompanying confirmation tests. The results for DCA medium were highly reproducible for both TC and E. coil with standard deviation of 6.0 and 6.1, respectively. A high agreement (82%) was found between DCA and m-Endo media on 152 drinking water samples in terms of TC positive. The DCA medium also reduced concealment of background bacteria.  相似文献   

16.
环境水体中肠道病原细菌的定量PCR检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通用引物,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QPCR),对西安市5处地表水体中肠道病原细菌的细胞密度进行4个月的连续检测,并将QPCR检测结果与滤膜法测得的大肠菌群CFU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QPCR法可信度为94%,最小检测值为每管未稀释DNA提取物含2.7个大肠杆菌细胞.5个水体(N=60)检测结果表明, QPCR检测结果是大肠菌群CPU的2.2~5倍.病原细菌的几何平均值范围, QPCR法在25~67 000 CCE/100 mL之间, MF法大肠菌群为3~45 000 CFU/100 mL之间.2种方法的离散和回归分析表明, QPCR检测结果与大肠菌群CFU显著正相关,秩相关系数为r=0.9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