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对12只使用过的导热油样品,这些样品以GB24747—2009《有机热载体安全技术条件》分析后判定为停止使用,分别检测出其残碳值、开口闪点值、闭口闪点值。结果如下表  相似文献   

2.
我国最近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锅炉清洗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并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监督检验。目前,有关锅炉清洗的安全技术规范TSGG5003-2008《锅炉化学清洗规则》和DL/T794—2012((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仅适用于以水为介质的锅炉化学清洗。有机热载体锅炉及传热系统由于其介质及结垢和清洗特点与以水为介质的锅炉有很大的不同,现有技术规范对其并不适用。另一方面,有机热载体锅炉通常没有检查孔,而且检验时一般难以将锅炉系统内的有机热载体排放出来,无法通过常规检验方法,对锅炉内表面的结焦、积炭、油污粘附等状况进行检验。因此,判定有机热载体锅炉是否需要清洗,以及对清洗效果的检查确认需要探索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1标准制定的依据和意义GB 24747—2009《有机热载体安全技术条件》是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7年标准化计划20075360-Q-469由中国锅炉水处理协会负责制定的。有机热载体是作为传热介质使用的有机物质的统称,包括被称为热传导液(Heat Transfer Fluid)导热油(Hot Oil)、有机传热介质(Organic Heat Carrier)、热媒(Heating Medium)等用于间接传热目的的所有有机介质。近年来,我国应用有机热载体传热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应用行业越来越广泛。多年的实践表明,有机热载体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有机热载体系统的安全运行。当有机热载体发生过热、氧化或受污染时,如果未得到及时控制和处理,会导致有机热载体品质的快速劣化,造成传热恶化,受热面结焦并引发传热系统的各种安全隐患,不仅影响传热,浪费能源,而  相似文献   

4.
有机热载体炉又称导热油炉,以其高效低耗,安全可靠的性能,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化纤、木材加工、汽车制造、食品加工、纺织印染和沥青溶化等工业领域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然而,有关有机热载体炉的安全监督和相关检验标准却相对滞后,目前作为检验依据的仍是1993年由原劳动部锅炉局制定颁发的《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当时国内使用有机热载体炉的用户还较少,对这类锅炉的检验尚未全面开展,《规程》中也没有明确规定有机热载体炉的定期检验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有机热载体锅炉具有低压高温、无水处理环节、加热温度稳定、调节方便、投资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建材、石化、合成纤维等行业。然而普遍排烟温度高,烟气余热未能得到利用,热效率较低。TSGG0002—2010《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第八条对有机热载体锅炉的排烟温度提出了要求,因此节能改造成为在用有机热载体锅炉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基于风险的检验(RBI)理论全面研究有机热载体锅炉运行安全隐患的各种相关因素,对有机热载体锅炉和系统进行风险评价分析。根据有机热载体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劣化原因和危害机理,研究在用有机热载体监测指标的变化关系,对在用有机热载体进行风险监测、风险评价,为有机热载体锅炉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4.5质量指标和试验方法标准表1规定了未使用有机热载体注入系统前的验证检验项目。为了防止不合格有机热载体对锅炉及传热系统的危害,很有必要对未使用有机热载体进行验证试验,确认其质量符合该产品型式试验测试报告中确定的质量。标准表1规定的验证检验项目为:运动粘度、酸值、残炭、密度,由于《有机热载体》标准中新增加了水溶性酸及碱指标,在验证项目中也相应增加"水溶性酸及碱"一项指标。所  相似文献   

8.
针对一起有机热载体锅炉介质泄漏事故,通过事故现场检查、破口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介质化验分析阐述了有机热载体锅炉泄漏事故的起因。分析认为,由于运行管理不善、辅助装置选型不当、自动控制和保护装置失灵,导致介质严重过热裂解和变质,进而管壁超温过热,最终造成泄漏事故。结合锅炉检验方面的工作经验,提出了有机热载体锅炉安全使用的建议以及相关措施,对其安全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劳动部关于颁发《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近几年来,有机热载体炉在我国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数量不断增多,因泄漏引起的火灾事故多有发生。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的规定,为了保证有机热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机热载体炉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然而有机热载体在高温运行状态下容易因氧化或过热而变质,如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在锅炉受热面上炭化结焦,造成传热系统的隐患,其不仅影响传热,浪费燃料,而且易烧损炉管,导致爆管或产生裂缝引发泄露,严重影响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此文对有机热载体炉在制造安装使用中存在的影响锅炉安全运行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液相有机热载体炉是一种以导热油为传热介质的特种锅炉,与蒸汽锅炉相比,具有低压、高温的工作特性。一般工作压力不大于1MPa,甚至是常压。理论上液相有机热载体炉压力低安全应有保障.然而,由于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及检验检测不当造成的爆管泄漏燃烧事故时有发生,下面就一起有机热载体炉集箱爆炸事故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2.
<正>国家质检总局2009年7月颁布的《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09年9月1日实施。目前看来,《办法》要真正全面实施,尚有许多工作要做。以高耗能特种设备新产品能效测试为例,谈一些笔者的意见。能效测试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办法》的实施范围是指锅炉、换热压力容器和电梯。这三类特种设备能效测试的内容、方法与要求差异较大。对于锅炉而言,其热效率的测试方法目前虽有《工业锅炉热卫眭能试验规程》(GB/T10180—2003)、《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GB/T10184—88)和《生活锅炉热效率及热工试验方法》(GB/T1 0820—2002)。《办法》提出对锅炉新产品进行能效测试的内容与要求是按上述三个标准  相似文献   

13.
在工业锅炉的安装过程中,锅炉范围内管道的无损检测数量问题往往会被忽视。在《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及国家相关文函中,对锅炉范围内管道的无损检测数量有明确的要求,但由于我们理解不深,造成了在安装过程中,锅炉范围内管道的无损检测数量会存在一些被忽视的问题,从而影响到整台锅炉的安装质量。因此,我们必须对锅炉范围内管道无损检测的数量有一个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外部最小允许距离是《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 50161)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术语和参数,在烟花爆竹工程设计、验收和安全评价等活动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解释了标准中外部最小允许距离的定义内涵和外延,强调了最小允许距离的承载主体是危险品生产区厂房、危险品总仓库区仓库等1.1级、1.3级建构筑物,分析了确定最小允许距离的理论依据和前提条件,为标准使用者理解和应用外部最小允许距离术语提供了全面和深入分析。针对目前参数使用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标准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锅炉定期检验规则》第四十一条规定,对在用工业锅炉内部检验结论分为"允许运行、整改后运行、限制条件运行和停止运行"4种,第四十二条也规定了检验结论的依据。但在实际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对工业锅炉内部检验结论的界定却会出现模糊、不清晰,不能准确把握的现象。对于工业锅炉内部检验中发现的同一问题,检验人员会做出截然不同的检验结论。这种  相似文献   

16.
锅炉外部检验一般每年进行一次,是指在锅炉运行状态下进行的外部检查,超高压及以下锅炉应当取样检验水汽质量。超高压及以下锅炉是指锅炉额定工作压力P(表压)≤16.7 MPa的A级锅炉。电站锅炉水(介)质定期检验项目符合GB/T 12145—2016《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要求,工业锅炉水(介)质定期检验项目符合GB/T 1576—2018《工业锅炉水质》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整合GB 24539—2009、GB 24540—2009、GB/T 29511—2013三个化学防护服装类产品标准后,GB 24539—2021《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已颁布实施。考虑到新版标准专业性强、体系庞大、产品种类多,为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解读。本文结合ISO及EN相关标准动态发展,针对原标准修订部分进行了详细对比与重点说明,从标准框架结构、产品分类、设计要求、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服务国内化学防护相关的科研、生产、质量监督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18.
<正>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不可缺少的运输工具,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日常管理和检查不到位引发的电梯事故频繁发生。本文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 24803.1-2009《电梯安全要求第1部分:电梯基本安全要求》、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等标准规范,针对企业生产、办公过程使用的客用电梯、货梯及机房等,梳理其在日常使用和检查过程中的常见隐患,供广  相似文献   

19.
为提出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无害化处理后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最高容许浓度的参考标准,对有代表性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无害化产品浸出液中的危害成分质量浓度进行了检测,并根据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及GB 8797—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主要危险成分最高容许质量浓度配制不同溶液,通过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及小鼠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对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无害化产品浸出液中危害成分可能达到最高容许质量浓度时的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无害化产品浸出液中总铬质量浓度为0.032 mg/L,六价铬质量浓度为0.027 mg/L,钡质量浓度为0.64 mg/L,而铜、铅、镉等其他危险成分均未检出,危险成分质量浓度远低于GB 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及GB8797—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根据相关标准配置的溶液各组毒理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经无害化处理后浸出液毒性降低。为规范飞灰的资源化利用,提出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无害化处理后浸出液中危险成分最高容许质量浓度可参考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或GB 8797—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执行。  相似文献   

20.
泰安市境内现有大量冷库及液化气站用工业压力管道,大多在90年代初期安装,为保证这些管道的安全使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要求检验机构全面检验后进行使用登记,然而,全面检验过程中发现管道对接焊缝中大量存在未焊透缺陷,按照《在用工业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程(试行)》的规定,这些压力管道安全状况等级大部分属于4级,不允许继续使用,如果让这些管道停用返修,会造成企业难以承受的损失。笔者以某液化气站GC2管道为例。根据GB/T19624—2004((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附录G利用U因子法进行安全评定,探讨该类压力管道安全状况,并与《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试行)》安全状况等级的确定进行比较,提出安全状况等级确定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