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保险公司的赔案资料记录了保险理赔的货币过程,它是进行保险赔会审计分析和保险出险原因分析最可靠的实证材料。作者利用1981~1993年湖南省保险公司企业财产险、家庭财产险、货物运输险、种养业险等四个主要保险险种的赔案资料,以行政县,区为基本单元建立了达233761条记录的灾害保险赔案数据库。以湖南省溆浦县保险公司的赔案数据库为例,对其近10多年来的保险灾害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为当地保险公司提出了保险防灾防损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灾害保险赔案分析及防灾减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小晖  范政潮 《灾害学》2000,15(3):85-89
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的赔案情况可以大体反映该区的灾害发生情况,本文通过对陕西省1985~1998年间的企业财产险、家庭财产险、机动车辆险、农业种植险等四个保险险种的赔案数据整理,并在对赔案状况、不同险种的 损失率与赔付率、赔案出险原因以及保险险种的赔案出险原因等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防灾减灾重点。  相似文献   

3.
保险担当着不可或缺的风险转移、风险担保和风险控制的重要职责,保险公司亦成为政府推动灾害综合风险管理发展的得力助手,但保险公司在进行风险管理的同时,自身也面临着高风险。为了给保险公司在承保业务时提供科学的风险防范指导,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基于Hoovering改进模型,利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对企业通过投保行为转移给保险公司的脆弱性进行了研究和评估。选择湖南省长沙市为研究区,利用湖南省人民保险公司的业务数据库,对该地区水灾转移脆弱性的分布状况进行了重点研究。并且,利用构建的网络模型,对保险公司的承保决策进行风险防范的应用指导。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雨花区的投保企业给公司带来的水灾脆弱性整体水平最高,其次是芙蓉区。  相似文献   

4.
天气指数型保险是一种创新型保险,肉羊天气指数型保险以牲畜草料为保险标的,为牧民提供因旱灾、雪灾所造成的肉羊饲养成本增长及因天气灾害致损的保险保障和风险对冲,即每当天气达到气象灾害标准时统一按投保合同中数量进行赔付。同时,天气指数型保险的实施也大大降低了保险公司查勘定损的成本和被保险人道德风险的危害。2019年,肉羊天气指数型保险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开展试点工作,基于对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养殖农户投保情况的调研结果,简要分析了本次天气指数型保险试点的经验和影响因素,并依据保险政策等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发展建议,为本地区进一步推广天气指数型保险,改善抗风险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气象灾害防御中保险机制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风险概率及灾害造成损失的分析,研究了气象灾害风险问题.通过对湖南省岳阳开发区梅溪乡农民的问卷调查,了解了农民的气象灾害风险意识和投保意愿,并就将保险机制引入气象灾害防御领域的问题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泥石流灾害保险的风险分析与区划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泥石流灾害保险的风险评估和区划,是分区分类防灾和损失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泥石流灾害保险费率厘定的基础。采用综合评判的数学方法,选取对泥石流灾害保险起主导作用的灾害损失、孕灾环境和风险区价值为评判因子,对泥石流灾害保险的风险进行了评估。以四川省为例,介绍了进行风险区划的方法和步骤,将四川全省按地、市、州级行政区划分为19个风险评判区,对各区进行泥石流灾害保险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四川省泥石流灾害保险风险评估区划图。  相似文献   

7.
联邦德国自然灾害保险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灾害保险作为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评述了德国的自然灾害保险发展体系及保险人、保险业及国家在灾害保险中的职能关系,可为我国开展灾害保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农村住房保险是防范农村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手段。评估农房自然灾害风险、制定基于风险的区域差别化费率是促进农业和财产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基于2009-2018年浙江省农房灾害保险的承保与赔案数据,利用非寿险定价的聚合风险模型,结合离散事件仿真方法,厘定了分县保险费率。研究结果显示,浙江省农房灾害保险的纯风险损失率在0.01%~0.21%之间,主要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异格局。年期望保险赔付金额在0.67~694.24万元之间,主要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异格局。依据上述区域差异,最终将浙江省划分为10个保险区。研究结果充分地反映了农房灾害损失风险的区域差异,也进一步证明农房灾害保险坚持区域差异化是必然趋势,并可为浙江省提升农房灾害保险产品的专业化与精细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实行洪水保险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回顾洪水保险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洪水保险与世界洪水保险的差距,根据我国洪水灾害的特点和我国经济体制的特点,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洪水保险措施:建立洪水保险准备金是进行洪水保险的前提,洪水保险的特殊性决定了洪水保险不可能是个营利性的保险,因此要保证洪水保险的正常运行必须有社会和国家的扶持,洪水保险机构应按流域设立,中国洪水灾害发生的空间特点决定了洪水保险机构只能按流域设置,洪水灾害发生的时间特点决定了洪水保险的对象必须是固定资产,而不应该是流动资产,遭受洪水灾害影响最大的是农田,因此农田应该是洪水保险的对象,不应该是种植在农田里的农作物,另外可以通过农业保险对不同农作物进行保险,洪水保险需要洪水风险的分析和研究作技术支撑,没有科学的洪水风险分析,洪水保险很难顺利进行,加强与洪水保险有关的各方面法律法规的建立,在洪水保险法中明确界定洪水保险的保险对象,明确保险双方的义务和权利。  相似文献   

10.
气象指数灾害保险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广泛研究的一种风险转移工具,它可以克服传统的自然灾害保险的局限性,在农业保险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以福建省连江县为例,依据连江县台风灾害及台风活动特征,将能够对连江县造成一定损失的台风分成分别以大风、大雨和大风雨为主导的3类。结合连江站相关气象数据及概率分布建立了广义的台风灾害气象指数,最后构建了保险赔付路线图,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1.
渤海及其邻区是我国东部地震较活跃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强震,现今小震活动也较活跃,并曾显示出某些异常。本文对渤海地区近期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强度分带特征及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岩石边坡稳定性的可靠性理论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撇开了传统的整体刚性极限平衡法和条分法等安全每当法评价边坡的稳定性,采用可靠性理论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实践证明它是一种更符合工程实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浅层地震勘探剖面分析了1969年渤海7.4级地震震中附近地区浅部地质构造特征。震中及余震区范围内,海底地形平缓,相对上隆。全新统(海相)厚度7—10米,较周围地区要小,上更新统最上部(陆相)厚度42—45米,较周围地区稍大,二者等厚线形态、走向都是 NE 向,与7.4级地震的余震区长轴方向(N45°E)一致。断裂较发育且数量多(6条),并多集中在震中西南4—6公里处,皆是高角度(80°)的正断层。较老的断裂在22000年前生成与活动,继承性多期活动的(NW 向,一条)、新生的(NE 向,一条)断裂在22000年之后,甚至在全新世时期还在活动、生成。断裂每次活动的垂直滑动量约3米。7.4级地震的发生主要与 NE 方向的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笔者根据野外考察和测龄数据等发现,茅山及其邻区玄武岩有两次喷发旋回,形成早第三纪玄武岩和晚第三纪玄武岩.前者分布在茅东断裂带及其以东地区;后者分布在南京—溧阳断裂带上.两带交汇于竹箦王市和上沛老虎山,这两点恰好位于含幔源(橄榄岩)包体的橄榄玄武岩的所在地.它的存在不仅受特殊深部构造条件控制,而且后期构造变形明显.表明茅东断裂带与南京—溧阳断裂带已垂直延伸到上地幔,并且新三纪以后仍有活动.最后笔者从溧阳两次地震机制节面要素,震源体和余震分布与玄武岩分布图象关系等,推测含幔源橄榄岩包体的玄武岩可能是溧阳地震孕育和发生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利用地震震源机制解等资料,分析了渤海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本区应力场总体方向较华北地区稍向右偏转,力的作用方式以近水平和水平为主,主压应力显示一定斜向作用和局部垂向作用;以横贯渤海的两亚板块(黑龙江与华北)分界带—北西向构造带为界,南北两区应力场方向存在差异,地震破裂方式也存在相应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两区的动力源方向不一致有关。主压应力轴方向在其总体稳定的背景上呈现时间尺度不同的波动变化,进一步研究这种波动的成因及规律,对地震预报及岩石圈动力学的研究均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90年2月10日江苏常熟—太仑—带发生了(Ms)5.1级地震,这次地震震级不大,烈度不高,然而却对江南民居造成普遍的损坏。本文就这一主题,分析了江南民居震灾加重的原因,并呼吁要重视江南民居抗震性能的研究;建议从行政渠道对江南民居的新建工程进行技术上的干预。  相似文献   

17.
吴宝俊  樊根彦 《灾害学》1995,10(3):11-14
在本文中,我们引入了“中尺度系统串”的概念,并通过7个例证讨论了它与洪涝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有历史记载以来渤海地震区的地震资料,通过华北、华南及东北等地震区的比较,讨论了渤海震区强震的频发性特点。同时根据渤海震区的地温场、重力场、电磁场等地球物理场及其有关反演解释资料以及地质构造、现代构造应力场等,分析了渤海震区的震源环境条件,通过与华北等震区对比阐述了渤海地震区震源环境特征。讨论了该震源环境条件对渤海震区地震频发性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渤海湾西岸海平面上升威胁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因受全球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的双重影响,在21世纪末渤海湾西岸海平面将相对上升90~260厘米,广大地区(包括天津市区)将处于大潮平均高潮位之下,自然岸线位置将后撤至津浦线附近.我们提出筑堤防潮引黄放淤提高建筑高程三位一体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新编 M_3>4(3/4)级历史地震目录及1970年以来 M_L>4.0级地震目录,对渤海及其邻区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图象及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空间等值线显示该区地震主要受北西向天津—蓬莱断裂带和北北东向郯庐断裂带及其分支断裂的控制,而北西带的活动性更强烈;1970年以来4级以上地震在空间上沿活动构造带定向迁移与丛集,而以活动构造为基础划定的统计单元内4级以上地震随时间呈线性、指数或幂函数增长三种类型;海城和唐山大震发生于4级以上地震局部集中且呈指数增长过程中。结合地质构造及岩石破裂实验,讨论了上述地震现象的构造物理涵义及地震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