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燕平 《环境保护》2006,(7B):27-31
2006年是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作为国家环保总局直属的综合研究、管理执行机构和实施国际环境技术合作、开展国际交流的窗口,十年来,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在中日两国政府、各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发展,在中国的环保事业及区域环境合作中发挥了重要而积极作用,已成为政府之间环境技术合作的典范。在7月2日的中心成立十周年庆典上,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高度肯定了中日中心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同时指出,继续加强中日环境合作,对于提高我国环境保护能力,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实现“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日本外务省金田副大臣、科技部靳晓明司长等中日官员也分别向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表示祝贺。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主任陈燕平在庆典仪式上全面回顾了中日中心成立的历史和十年来所进行的环境保护国际合作项目。本文为陈燕平主任讲话的摘编。[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6月7日,合作创新·推进绿色发展国际研讨会暨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成立20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日本环境大臣丸川珠代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环境保护部副部长黄润秋主持,来自日本外务省、环境省、国立环境研究所(NIES)等近80位日本政府官员、学者、企业人士以及中国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以及科研院所、事业单位、企业界100余名代表参加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环境科学动态》2013,(6):F0004-F0004
2013年10月20日,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邀请环境保护部国际合作司唐丁丁司长作了题为“稳妥应对大国及周边关系,扎实推进环保国际合作”报告。报告会由政研中心主任夏光主持,来自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中国-东盟环境保护中心、一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约60人参加了报告会。  相似文献   

4.
2010年8月28日,日本环境大臣小泽锐仁在中国环境保护部国际合作司徐庆华司长的陪同下,参观了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中心主任唐丁丁向小泽大臣等介绍了该中心的发展历程以及中日环保合作的主要成果。据唐丁丁介绍,中心于1996年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是利用日本政府无偿援助资金105亿日元以及中国政府的配套资金6630万元合作建成的国家重点环境保护项目。  相似文献   

5.
7月2日中日环境合作回顾与展望研讨会暨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在京举行。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出席会议并讲话。日本外务省副大臣金田胜年、日本环境省副大臣竹下亘出  相似文献   

6.
动态与信息     
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环境保护中心成立为了促进亚太地区环境保护的合作与交流,1997年6月上日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环境保护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该“中心”作为环境领域人员培训D、信息交流、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场所,将为APEC成员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提供便利。该“中心”油以下机构组成:秘书长、科技部、监测部、政策研究部、信息技术部、宣教培训部、环保产业部。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环境保护中心将于1997年9月18日~20日在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召开APEC可持续发展城市化环境与经济政策研讨会,以促进APEC成员在探…  相似文献   

7.
2013年4月18-19日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与日本地球环境战略研究机构(IGES)、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共同举办"中日大气污染防治研讨会"。开幕式由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总工程师董旭辉主持,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宋铁栋主任、日本国际协力机构中国事务所中川闻夫所长先后作了致辞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2008,(7):74
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是环境保护部直属综合性科研事业单位,是环境保护部环境管理的支持服务机构,以及对外开展环境交流与开放的窗口。中心的主要业务领域包括环境政策研究、环境宣传教育、环境分析测试技术研究服务、环境信息管理、环境标准样品研制、固体废物管理、环境认证、环境影响评价、国际环境问题研究等。作为国家级环境发展中心,中心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先进的科研手段,以其为环保部提供的高水平技术支持和为社会提供的优质高效服务,以其“中日环境合作的平台、国际环境交流的平台、对社会开放交流与培训的平台”的重要地位,在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日环境合作已成为中国开展环境国际合作中最成功的双边合作之一,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无论是在中央政府、地方合作、民间合作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特别是中日环境合作的典型成果,对增强我国环境保护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中日环境合作概况、中日环保合作对中国环保工作的作用,以及日本在中日合作中成熟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和成功的做法对我们开展相关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是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需要全球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随着国际环境合作的发展,南北问题逐渐成为其中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从研究南北分歧在国际环境合作中的表现入手,进而分析了南北方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指出虽然在国际环境合作中南北国家存在着诸多分歧,但两大集团在国际环境合作中存在着深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栾胜基 《环境保护》2007,(11A):40-4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方针,并进一步指出:“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的国际环境保护合作内容,这是我国首次将国际环境合作的内容丰富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中,为国家对外关系指导方针增添了新的内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原《环境科学动态》)于1976年创刊,由环境保护部主管,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目前已加入《中国  相似文献   

13.
欧盟环境立法对国际环境合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共同的全球利益之下,因社会性因素的紧密联结而结成的较为成熟的区域性组织可以说在环境保护利益上更具有可协调性,并已成为国际环境合作的一种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区域性组织-欧洲联盟内部的环境立法,来探析国际环境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14.
《环境科学动态》2012,(3):112-112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原《环境科学动态》,CSSCI来源期刊)于1976年创刊,由环境保护部主管,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办。  相似文献   

15.
2015年3月13日,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中国家用电器协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在上海联合发布了房间空调器"环保低碳标识"。据了解,为顺应国际环保发展趋势,我国房间空调器行业正在为保护臭氧层和应对气候变暖两大全球环境问题而进行  相似文献   

16.
要闻     
<正>6月5日,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和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绿动未来"环保公益众筹平台启动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出席并讲话。李干杰表示,"绿动未来"环保公益众筹平台是以新兴的社会化媒体为核心,并借力"互联网+"的优化和集成,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6月8日,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北京会见了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兼预算与人力资源委员格奥尔吉埃娃女士,双方就环保领域的合作交换了意见。陈吉宁表示,中方愿  相似文献   

17.
徐庆华 《环境保护》2013,41(14):39-42
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是我国环保工作的重要领域之一,是我国对外交往、交流、合作非常活跃的领域,已成为国际关系和国务活动、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当前,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也面临新的任务和要求。在新形势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要进一步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构建有利于生  相似文献   

18.
陈燕平 《环境保护》2006,(14):27-31
建立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中日两国环境合作的重大成功决策 中日中心的建立是中日两国友好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翻开了中日环境合作的新篇章.1972年,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之后,友好与合作成为发展两国关系的主旋律,环境合作很快进入了这个主旋律.  相似文献   

19.
在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和义务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际始终存在重大分歧。在国际竞争中,国际环境关系从全球环境问题的冲突为主要矛盾转变为环境与贸易的竞赛。国际环境履约的不协调,充分反映了国际环境关系中南北之间、贫富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未来的国际环境关系将长期处于合作与冲突并存的两个极端中。  相似文献   

20.
导读     
正P7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加强城市空气污染应急管理切实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4年6月24日由环境保护部对外合作中心和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合作举办及能源基金会资助的"第十届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研讨会:空气污染应急管理"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针对中国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的现状与挑战,分析总结了空气污染应急管理的国际经验,重点讨论了亚洲及中国区域空气应急管理的经验、挑战和未来设想,并进一步根据中国城市在预测、预警以及应急响应方面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