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为提高中国救援队救援任务中的药品保障效率,建立洪涝灾害救援药品保障目录.查阅洪涝灾害医学及救援相关文献270余篇,统计分析洪涝灾害疾病谱及发生率.根据不同疾病类型的发生比例,采用决策分析法,确定洪涝灾害救援药品保障目录,搭建国内药品紧急响应平台.研究结果为: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皮肤科疾病占据疾病谱前三位.参照疾...  相似文献   

2.
《灾害学》2020,(2)
为提高中国救援队在国内外各类灾害事件中药品供应保障的效率,建立应急救援药品保障通用模块。检索近15年内灾害及突发事件疾病谱或灾害医学救援相关文献约150余篇,将疾病谱与应急药品真实情况采用Q型聚类分析,确定药品通用模块的品种与数量,通过网络信息处理与储存支持服务,将救援药品目录制作成能够随时查阅的二维码,方便查找追踪。初步确定近年来各类灾害的疾病谱与所占比例,搭建出药品的通用模块以便应用于各类灾害救援,并将此系统应用于2019年中国救援队赴莫桑比克救援任务中,且于10月23日通过联合国国际救援队伍分级测评(INSARAG External Classification, IEC)。基于INSARAG构建的应急保障药品体系,可提高救援药品响应与筹备效率,为灾害救援提供快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3.
黄辉  杨佳祺  吴翰  未珂 《灾害学》2016,(4):171-175
地震灾害严重威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震后救援药品动态需求研究对提高救援效率,挽救人民生命至关重要。建筑物倒塌压埋是造成震后人员受伤的主要原因,因此从震后建筑物倒塌救援过程入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震后建筑物倒塌救援因果关系模型与震后建筑物倒塌救援流量存量图,主要考虑了建筑物倒塌压埋、地震救援投入、医疗投入等因素对伤员人数的影响。运用Vensim软件对流图进行编程仿真,得出伤员随时间的数量变化,根据救援药品日剂量得到各救援药品的需求量,从而辅助震后救援药品的动态需求决策。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沈阳市地震灾害现场紧急救援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中有关完善地震救援救助体系、进一步做好地震应急工作的要求,2006年5月12日,沈阳市政府批准组建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救援队由市消防局、市地震局、市卫生局、中国网通沈阳市分公司的消防队员、地震专家、医疗救护人员、通讯技术人员.总计136人组成。所有人员的隶属关系、工作职责不变。该队设正、副队长各1人,下设地震专家、通讯保障和医疗救护3个组及搜索、救援、化救3个分队。其主要任务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实施紧急救援,在最短时间内抢救被压埋人员和重要物资,最大限度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开展震情监测、震害调查和震后趋势判定工作,为市政府抗震救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自然灾害发生后,往往有大量的伤员需要救治,所以选择合适的地点建立临时医院并且为不同受伤程度的伤员制定转运计划,提高伤员的生存概率是灾后应急救援的关键。针对灾后伤员转运及应急医疗物资分配问题,综合考虑伤员转运车辆数量有限、应急医疗物资到达临时医院的时间对伤员生存概率的影响、灾区道路状况和临时医院容量限制等因素,构建了最大化伤员总生存概率和最大化车辆行驶道路安全性的灾后伤员转运和应急医疗物资分配双目标模型,设计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和对关键参数进行敏感度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得到相关结论可为灾后应急管理决策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当应急医疗物资无法在伤员转运至临时医院之前到达时,综合考虑伤员转运与应急医疗物资分配,更能够增大伤员的生存概率。  相似文献   

6.
《灾害学》2021,(3)
针对矿难事故特点、遇难后疾病特点,建立矿难事故的急救药品目录。搜索国内矿难相关医学文献,提取事故类型、涉及疾病、用药种类等,根据"二八原则",将应用于80%灾难中的20%药物列入必备急救药品目录。研究结果表明,10篇矿难文献与医学相关或可从中提取医学疾病谱,4篇文献与药学相关但年代久远,急需更新。结合矿难事故发生原因及疾病发生概率,骨折为最常见的矿难引发疾病,其次为应激障碍、营养不良;63种药品列入矿难事故急救药品目录,其中21种药品为矿难特有的急备药品。通过矿难事故类型、涉及疾病统计出的急救药品目录更加有针对性、更加贴合矿难实际救援需要。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地震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快速平息地震发生后现场的混乱情况,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出科学、系统、高质量的决策,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及时有效,对我国地震灾害应急协同决策系统可靠性进行了研究。在理论分析和国内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案例的基础上,参照《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相关法律法规和文献资料,对地震灾害应急协同决策系统可靠性概念进行了界定,划分了参与地震灾害救援过程中的应急协同决策主体,构建了决策主体间的关联关系,建立了地震灾害应急协同决策系统可靠性测度模型,并结合问卷调查确定了属性参数,应用多主体仿真软件进行了地震灾害应急协同决策系统可靠性仿真,得到了社会公众满意度的变化趋势。这种方法为度量地震灾害应急协同决策系统可靠性提供理了论根据,并具有实际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2月 2 4日北京时间 1 0时 0 3分 ,新疆伽师县城东约 4 0km处发生 6 .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 ,党中央、国务院予以了高度的重视。 2 4日晚 ,中国地震局首次派出了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赶赴新疆伽师—巴楚地震震中区域 ,展开搜索、救援、医疗救护等工作。救援队携带救援装备乘专机飞抵喀什 ,于次日 5时50分左右抵达遭受破坏最严重的震中区域。这是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组建近两年来首次赴地震灾区实施救援行动。该救援队 ,又名“中国国际救援队” ,共有救援队员 2 30名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部队官兵、地震专家、医疗救护人员组成 ,分为 4…  相似文献   

9.
2001年4月27日,我国首支专业地震灾害救援队成立,又名“中国国际救援队”。地震灾害救援队由中国国家地震局、工程兵部队和武警总医院三家联合组建。230名救援人员、地震专家和医护人员组成的这支专业队伍共分为四个支队,前三个支队各有5个分队:搜索分队、营救分队、医疗分队、技术分队、保障分队,第四个支队则由参谋组、技术组、保障组组成。救援队拥有世界先进的救援、搜  相似文献   

10.
《灾害学》2019,(2)
传统震后应急指挥系统应对大型体育赛事突发性地震灾害,未考虑到地震后接受能力不足时,如何解决伤员救助问题,且救援规划时间较长。所以该文提出新的大型体育赛事突发性地震灾害应对措施模型。设计震后任务优先权与时间约束来构建大型体育赛事突发地震灾害时限应急救援指派模型,为灾害地点指派救援队伍;考虑异地疏散的情况,设计GIS技术构建地震应急异地疏散接受能力判断模型,采用模型接口实现模型数据输入、分析与输出,集成地震应急异地疏散接受能力判断模型与GIS技术获取有效的震后地理空间数据,对大型体育赛事现场震后应急异地疏散接受能力做出判断。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模型可有效指派大型体育赛事灾害现场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异地疏散接受能力判断用时均值约为120 s,为大型体育赛事震后救援节约时间。  相似文献   

11.
地震往往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专业化的地震紧急救援能够及时应对地震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是防震减灾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家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的建立就是为了训练具有专业水平的地震紧急救援队伍和人员。针对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破坏倒塌模式,借鉴国际先进地震搜索救援经验,进行了在各种地震废墟中紧急搜索和救援的方案设计以及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可控地震废墟部分的功能设计。  相似文献   

12.
地震往往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专业化的地震紧急救援能够及时应对地震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是防震减灾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家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的建立就是为了训练具有专业水平的地震紧急救援队伍和人员。针对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破坏倒塌模式,借鉴国际先进地震搜索救援经验,进行了在各种地震废墟中紧急搜索和救援的方案设计以及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可控地震废墟部分的功能设计。  相似文献   

13.
地震应急救援是应对地震灾害的直接手段.自2000年将地震应急救援纳人防震减灾三大体系以来,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各方面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成功应对了近百次国内外破坏性地震,实施了有效的应急和救援行动.  相似文献   

14.
城市应急医疗服务设施系统在震时发挥重要的医疗救援作用,是驱动城市防灾韧性的重要因素。为了保障强震后的城市应急医疗救援,强化网络关键节点、优化网络空间布局。基于建筑物、应急医疗设施和道路网络等城市系统的模拟仿真,构建不同地震灾害强度下城市应急医疗救援的供需场景。该文采用复杂网络技术构建城市应急医疗救援网络模型,分析多情景震后网络社团结构与特征参数。以某城市应急医疗服务设施系统为例进行实例分析,表征多情景地震灾害对应急医疗救援网络结构的具体影响,为优化城市应急医疗救援网络的结构鲁棒性和网络抗毁性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5.
<正>地震灾害具有破坏性强的特点,一旦发生则可能会对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在地震救援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那些坚强的伤员,在废墟下被埋压坚持了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仍能保持意识清醒。但也有一部分伤员,从废墟埋压下获救后数小时内,却遗憾地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相似文献   

16.
从搜救力量部署模型的原理出发,分别建立了区域搜救力量部署模型和局部搜救力量部署模型,并以汶川地震为背景,依托地震现场救援行动跟踪与监控软件,制作了区域搜救初次部署图、区域搜救自动部署图、局部搜索力量部署图以及局部营救力量部署图。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供地震灾害救援现场的指挥和力量部署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重大灾害现场消防应急通信保障方法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云 《灾害学》2008,23(Z1)
针对四川汶川8.0级地震,探讨了承担着地震等自然灾害抢险救援任务的消防部队如何加强应急无线通信能力,为救援任务顺利完成提供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从大震救援分析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祯  王建军  陈虹 《灾害学》2011,(4):139-142
应急预案是应对灾害之本,我国现有地震应急管理体系框架下地震应急预案在巨大地震灾害应对中在可操作性方面存在问题。通过大地震现场救援经验总结,分析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存在的缺陷,提炼我国地震应急预案中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的内容,提出改进应急预案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灾害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生命伤亡。专业化的震后紧急搜索救援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是防震减灾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大量的地震灾害实例,并借鉴地震灾害评估方法和建筑物抗震设计,对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的建筑物震害的特征按照结构类型进行了详细说明,通过对这些地震中常见震害的了解和认识,为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的规划设计和相应搜索救援训练科目的设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应急救援物资需求进行高效、精准的动态预测,是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提高灾害应急救助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也是灾害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在深入分析地震应急救援及物资需求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时序变化的救灾物资需求预测模型",针对受灾人口的年龄分布对物资需求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建立向量模型来描述人口结构对生活类救援物资的影响。综合考虑受灾群众的心理和家庭观念等因素,分析了"不考虑家庭规模"、"典型农村留守人员组成的家庭为主体"、"普通三口之家为主体"等家庭组成,对三种情境下的应急救援物资需求进行了模拟。通过分析生活类物资和取暖御寒类物资的需求变化与受灾人口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实际案例,证明了针对饮用水和帐篷等救援物资动态需求预测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