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以来,中国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较突出。特别是与乡村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居环境仍为乡村发展的短板。2018年初,国家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本文解析了农村人居环境及其整治的概念与内涵,阐释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的相互作用机理,剖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运行模式,梳理了整治成效的评价方法与结果,并展望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的重点领域。农村人居环境科学在过去十余年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基本理论、演化机理、质量评价、调控策略等方面有明显进展。但是,当前研究对于实践的指导性和支撑性仍存在明显不足,地方具体整治工作仍存在一些认识上或实践上的误区。面向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新时期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认识和实践方面要形成“八项共识”。在研究层面,应强化乡村地理学与工程技术科学、城乡规划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的交叉与融合,着力形成集理论研究、技术研发、机制剖析、成效评估、模式优化等于一体的系统性研究体系,可更好地支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乡村地域功能显化和价值提升,进而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加剧,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屡有发生。这背后的原因,除了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和提升外,更多的则是由于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体制机制不健全所致。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并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工作,这一方面,可有效建立低成本的利益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环境共治 生态共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金成 《环境保护》2014,(17):21-25
对京津冀在发展中各自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北京市应终止"摊大饼"进程来避免人口过度聚集、环境容量负荷过大等问题,天津市应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和防治对渤海的污染,河北在寻求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上述基础上,对京津冀地区实现环境共治和生态共保提出四点建议:一要优化空间开发格局;二要构建污染协同治理机制和环保基础设施共建机制;三要建立京津冀地区资源能源环境产权交易体系;四要建立健全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4.
望华  刘满中 《环境工程》2023,(1):340-341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乡村环境改造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目标实现。目前,一些地区因为农村的生产力低下和未来发展规划不周的原因,使得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中基础建设还比较薄弱。有些决策者在经济开发中只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在乡村环境的开发中使用不当的方式进行开发,使得乡村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违背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环境改造策略,阻碍了农村地区乡村环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在乡村环境改造设计方面当地政府部门需注重乡村环境改造和设计的重要性,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保护乡村环境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5.
平睿  王伯正 《环境工程》2023,(7):311-312
<正>自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新时代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以来,全国各地的乡村纷纷进入了振兴发展实施阶段。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想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重点,“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生态宜居、环境美好,对乡村环境设计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就需要专业的设计师们积极投身乡建,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价值结构多元化的背景下,多元共治因具有平衡多主体间利益、提升行政管理效率等特点而开始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的新理念。随着我国提出"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传统的行政主体与社会主体在环境治理体系中的关系也将由"命令管制"向"沟通协作"发展。环境多元共治具有促成保障环境利益的法律秩序、实现公众与行政主体互动协作、提升环境行政的制度化能力等功能,不仅为社会主体参与环境治理提供了法治化路径,而且也为构建政府主导、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可以从各个渠道获取环境信息,这为公众参与带来一种全新的打开方式。政府、企业、公众均可成为信息的发布主体,环境保护部在全国范围内开通了12369环保微信举报,受理百姓投诉,收集环境诉求;不断推进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一朵云建设,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全国  相似文献   

8.
杭州都市经济圈是指以杭州市区为核心,包括市域内5县(市)和海宁、桐乡、德清、安吉、绍兴、诸暨6县(市)在内的圈层状区域。杭州都市经济圈内杭州、嘉兴、湖州、绍兴4市间的合作交流方式可浓缩为“七共”:规划共绘、交通共联、产业共兴、环境共保、品牌共推、市场共构、社会共享。通过“七共”来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最终实现共同发展,把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成为浙江省最重要的发展极和长三角地区仅次于上海的次中心区域。环境共保是杭州都市经济圈最耀眼的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迄今,全球环保的巨轮已驶过近半个世纪。一方面,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前所未有;另一方面,环保引领者方阵中出现了发展中国家的身影。于是,我们有了更多前行的动力,也有了更多美好的期待。然而,令人焦虑的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均GDP的增长,人类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数量和全球气温均在上  相似文献   

10.
<正>邯山区位于有着"成语之都"美称的邯郸市主城区及南部,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就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邯郸市5000年文明史和3000年建城史的核心区域,现辖5个乡镇、12个街道、2个省级园区,共76个社区、118个行政村,总面积209平方公里、总人口51.2万人。流淌于冀南大地的母亲河—滏阳河从邯山区蜿蜒流过,滏阳河、漳河的主支流—渚河、支漳河也分别经邯山大地流淌。区域内有中国保存完好的  相似文献   

11.
12.
正2016年11月初,我国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相继出现雾霾重污染天气,波及30多个城市,跨越1600多公里,多个城市"爆表",污染程度之重,影响范围之广为历年少有。当然,雾霾产生的原因很多,就直接原因而言,主要是工业排放、机动车排放、冬季燃煤采暖等。但是,法律作为约束上述污染行为的手段,未能发挥其作用,自然难辞其咎。由此,不得不再次检视我国法律所确立的环境治理格局。治霾不能仅靠政府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部东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在辽宁省某贫困乡镇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期间,持续关注该地区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问题。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工作,对该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实际状况,提出了相应的环境整治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从理论上简要论述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与绿色振兴之间的关系,针对目前脱贫攻坚和农村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研究认为协同两大攻坚战、实现绿色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四方面的将绿色发展贯穿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之中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乡村生态振兴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让广大农民共享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生态红利,不仅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乡村改革的路径选择,也是农业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必然要求。以生态文明建设"一体两用"与"强体善用"理论为基础,从生态系统修复、人居环境整治、自然资源利用等领域分析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制约因素,并且从乡村生态制度建设、乡村生态设施建设、乡村生态行为建设、乡村生态文化建设等层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18.
高萍萍 《环境工程》2023,(4):262-263
<正>以调和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改善人居环境与村落空间、推动乡村经济与文化建设为目标和要求的乡村景观规划与生态设计,在改善乡村环境、提升生态环境效益、发展乡村经济与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基本国策的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等重要战略的推进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乡村景观规划与生态设计研究》是2021年8月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其结合乡村景观的形成原因、基本功能、动态变化与演变、规划与评价等基础知识阐释了规划设计与建设乡村景观的重大意义,结合乡村水景景观规划设计案例与建设实践、植被景观规划设计案例与建设实践、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案例与建设实践等,论述规划设计与建设乡村生态景观时所要遵循的原则、所要贯彻的要求、所能采用的方法,探讨乡村生态景观的生态价值的呈现之路,兼具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公共利益问题,公众参与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本文总结了英国关于环境共治与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方面的经验,并建议我国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有关实施细则,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培育、引导环保社会组织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社会管理创新",包括了管理体制、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社会机制和重大社会问题等五个方面的改革创新,其中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完善扶持政策、推动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在多领域的合作是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