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露天煤矿排土场的复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露天煤矿的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特别是大量剥离物形成的排土场,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生态恢复作为一项有效的采矿废弃地治理措施,随着采矿业的发展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的重点。露天煤矿排土场的复垦对于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露天矿排土场对环境的影响和排土场复垦治理技术,研究了某露天煤矿排土场的复垦现状、复垦方式与效果,提出了矿区排土场生态恢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露天煤矿开采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占用和损毁大片土地,破坏大量植被,最终导致矿区生态环境恶化。为此,恢复和建设因露天开采而破坏了的矿区生态环境是一项重要迫切的战略任务。本文结合小龙潭矿区布沼坝露天矿四期扩建工程环境影  相似文献   

3.
矿区复合生态系统中土壤演替和植被演替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讨论矿区复合生态系统涵义的基础上,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探讨了大型露天矿区复合生态系统演替与原生态系统演替的不同,即露天矿区复合生态系统演替极大地受着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的控制,在演替过程中土壤演替与植被演替相互影响、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了矿区复合生态系统。同时,还阐述了进行矿区生态重建的两大关键措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群落建设。  相似文献   

4.
简要阐述露天矿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针对不同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指出实现露天煤矿生产与矿区生态环境重建一体化,是煤矿企业自身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与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黄土丘陵区大型露天煤矿采剥、排弃、复垦过程中地形时空的演变规律,本文以平朔安家岭露天煤矿为例,通过构建矿区2000—2016年五期DEM,提取地形演变因子参数,并对地形演变特征及其阶段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露天煤矿采、排、复地形演变过程中因子指标值呈现5种不同的变化趋势;根据累计贡献率达到93.94%以上,确定了地形演变相关的两个独立的新指标,即起伏因子、扭曲因子,并得到这两个因子的主成分值;将露天矿区地形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矿坑与外排土场形成时期、矿坑推进与内排土场形成时期、内排土场推进时期、内排土场稳定时期,研究了不同阶段地形指标变化的差异性和阶段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6.
黄土区露天矿排土场生态建设中水分调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朔露天煤矿位于半干旱的黄土高原区,经过15年的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已建成比原有生态系统结构更合理,功能更有效的人工生态系统,形成了一套以水分调控技术为核心的比较良好的生态建设技术体系,水分调控技术的提出,形成和发展是针对矿区生态建设的目标而产生的。本文从矿区可持续发展角度,依据露天矿生态建设中水分调控技术的作用和内容,将水分调控技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水环境安全调控阶段,二是水土保持阶段;三是水分的资源化利用阶段。水资源化利用是今后露天矿生态建设中水分调控技术发展的趋势,为此着重探讨了其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 一、概况伊敏河露天煤矿是我国目前正在开发的大型露天煤矿之一。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温克旗中部,勘探面积105km~2.煤田划分为五个露天矿,按设计能力,一期年产煤500万吨,最大发展时期年采  相似文献   

8.
小龙潭露天煤矿是我国大型露天煤矿之一,是云南省重要的能源基地。该矿位于开远市境内,距昆明市232km,距开远市区16km。矿区以南盘江为界分为两个井田,江北井田由小龙潭露天矿开采,江南井田由布沼坝露天矿开采,两个露天矿均属小龙潭煤矿。经过三次扩建,现已形成年产390万吨的生产能力。年产630万吨的四期扩建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年产1000~1200万吨的五期扩建的可行性研究已编制完成。本文仅对  相似文献   

9.
露天煤矿开发建设项目环评思路的确定是搞好环评工作的关键,是整个环评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灵魂。由于露天矿开采工艺的不同,以及所处环境状况的差异,其环评思路是有差别的,如何对具体的开发建设项目体现其特有的环评思路,是顺利完成该项环评工作的保证,我们在承担小龙潭矿区布沼坝露  相似文献   

10.
<正>元宝山露天煤矿位于赤峰市元宝山区建昌营境内,于1998年开始生产,总投资39亿元,原煤主要供给向东北电网输电的赤峰元宝山电厂。内蒙古赤峰元宝山煤矿是全国露天煤矿之一和全国第一个大型现代化露天矿,矿区地处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建昌营境内,隶属于平庄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该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1990年10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1998年8月转入试生产,2005年4月28日正式移交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