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工业集聚区都配套相关的污水处理厂,但是很多工业集聚区,在刚刚起步的时候配套的污水处理厂都面临配套管网建设滞后、收集废水量较少等问题。焦作市万方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进水单一,生化性差,进水负荷低于设计值,曝气池连续曝气造成污泥解絮,间歇曝气导致污泥在反应区发生沉淀,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好氧区添加潜水搅拌器,能够合理控制溶解氧,防止污泥解体,并且还可以避免生物反应区污泥发生沉淀现象,降低了电耗,出水指标好,达到了设备改造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晓斌  傅兴启 《环境科技》2006,19(Z1):24-25
简要论述了徐州市棉布电镀工业集聚区水污染防治策略,对水污染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废水采用管道分质搜集、集中处理.并对电镀废水处理方案进行了比较,推荐采用生化法对电镀漂洗水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3.
水环境容量约束下的太湖流域产业集聚空间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产业集聚发达、水网密集但水环境敏感性强的太湖流域为例,采用环境地理学的理念,选择地貌特征、水质目标、水体通达性、清水通道、现状水质等要素作为表征水环境容量的评价因子,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水环境容量进行分区评价;通过空间叠加分析,依据水环境容量支撑强度和产业集聚污染压力的对应关系,分别划分农业、工业集聚空间优化类型区.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水环境容量地域差异性大,呈现从东北沿江地区向西南沿湖地区逐步递减的格局,而产业集聚引起的污染总体上以太湖、滆湖及长荡湖沿岸乡镇分布较多,与水环境容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不相吻合.农业集聚空间优化要重点调整太湖一级保护区、滆湖、长荡湖沿岸区域的农业发展,优化调整太湖二级保护区及南部山丘岗地区,一般调整常州、无锡、苏州的市区的农业发展;工业集聚空间优化要重点调整常州、无锡和苏州中心城区,优化调整太湖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内以及重点调整区的外围,一般调整乡镇工业集中区.  相似文献   

4.
梁儒 《环境》2023,(5):20-22
<正>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以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为方针,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为导向,2022年在全省率先创新开展工业集聚区环境治理,重点实施环保规范化建设、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5.
《环境科技》2010,23(3):F0004-F0004
徐州东南钢铁工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实力雄厚、发展迅猛的民营企业,位于徐州钢铁铸造工业集聚区,现有职工3000余人,总资产30多亿元,利税超亿元,公司下辖4家子公司和7个分厂。钢铁公司拥有2座550m^3炼铁高炉以及转炉、制氧、轧机、烧结、石灰等先进生产线,年产螺纹钢和线材150万t。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下水环境风险源点多面广,但风险源周边地下水监测水平较低,尤其是在单个监测点指标异常时,监测数据异常值的来源及风险源造成污染概率的判定方面存在较大不足.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了基于贝叶斯模型的地下水风险源污染概率估计方法,并以石家庄市某工业集聚区下游一个农灌井中Cr6+含量和CHCl3含量异常事件为研究案例,计算了指标异常来源于工业集聚区内8个风险源的污染概率.结果表明:①通过结合风险源的建成时间、废水排放量等软数据及对流弥散方程,优化先验概率、似然度以及后验概率求解方法,提出了基于贝叶斯模型的地下水风险源污染概率估计方法.②该工业集聚区下游农灌井中Cr6+含量和CHCl3含量异常事件的案例应用结果显示,Cr6+含量异常来源于S6风险源的后验概率为76.2%,即Cr6+含量异常最有可能由某无机盐制造业污染源造成;CHCl3含量异常来源于S1和S3风险源的后验概率分别为32.7%和23.6%,监测点CHCl3含量异常最有可能由一个或两个化学农药制造业污染源造成.研究显示,建立的地下水风险源污染概率估计方法初步解决了监测数据不足时指标异常的来源识别问题,可用于未开展详细调查前地下水污染来源的快速锁定,也可使后期的地下水污染调查更具有针对性,对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环境政策的不断出台,传统工业聚集区向生态工业聚集区转变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针对工业聚集区是否符合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评价方法也必然成为一种需求。本文基于遥感数据,提出了一种针对工业聚集区环境绿色发展程度的评价方法,旨在为工业聚集区的动态发展进行快速地有效评估。本文从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植被覆盖以及工业结构形态等四个方面构建了工业聚集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并明确了计算方法。分别选取南京、武汉、重庆的三个典型工业集聚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绿色发展程度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重庆、武汉、南京的三个典型工业聚集区得分分别是6. 29、5. 70、4. 79,一定程度上与各工业区工业结构、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相关,其得分对其工业发展绿色程度具有一定指示性。  相似文献   

8.
<正>水更清:"十三五"期间,新区将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取缔严重污染企业,到2020年,污水处理能力达80万吨/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天更净:将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对建筑工地、拆迁工地扬尘实行视频监控全天候全覆盖,并加强相关工业企业排查整改,彻底解决大港城区及周边企业异味扰民问题树更绿: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大绿工程  相似文献   

9.
陈妤凡  周侃  徐勇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10):3882-3892
立足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全域环境空间管控,推动各类环境要素管控分区降尺度与融合化,实现环境污染源头管控与精准落地,是系统应对当前高强度、复合型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构建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全覆盖、多层级环境功能分区管控体系,在单要素人为污染物排放量和综合排放强度评价基础上,提出环境功能分区的管控等级集成评价模型,探索分区管理和分级施策的全域环境空间管控途径,并以高度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苏州市为案例开展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三区三线"与现行环境要素管控分区的空间耦合性,建立由8个一级分区和21个二级分区构成的环境功能分区管控体系;②按照"三区三线"管控属性和综合排放强度,可进一步将环境功能分区的管控等级由高至低划分为Ⅴ、Ⅳ、Ⅲ、Ⅱ、Ⅰ及○级;③苏州市人为污染物排放量总体偏大,城镇空间内的工矿业生产空间及城乡居住空间、农业空间内的生产养殖空间的综合排放强度较高,主要分布于姑苏、虎丘等中心城区及昆山、常熟等工业集聚区;④苏州市Ⅴ级和Ⅳ级管控区以工矿业生产空间、城乡居住空间和特殊生产空间为主,Ⅲ级管控区以混合空间为主,Ⅱ级以农业种植空间和生产养殖空间为主,Ⅰ级和○级管控区主要包括一般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案例应用表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全域环境空间管控可操作性强,可实现环境规制精准落实到污染源空间;建议以环境功能分区分级管控体系为基础,将环境空间管控全面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综合施策的环境协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风险性评价的基础,是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的重点内容,其结果可以有效地指导地方政府的防灾减灾工作。厦门市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为崩塌和滑坡,根据其发育特征,选取地形坡度、地面高程、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组、年平均降雨量、土地利用与人类活动、道路7大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区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评价因子,采用信息量法并结合GIS技术对厦门市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可为厦门市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