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公众旱灾风险认知的灾害风险沟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风险防范中,风险沟通被作为一种工具以提高政府与公众风险消息交流成功的概率。公众的风险认知情况是影响灾害风险沟通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洞察到公众对风险的感知与理解,有效的风险沟通几乎是不可能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和评价了公众的旱灾风险认知水平,针对性别、受灾经历和风险消息传播媒介等对公众风险认知...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发现,国内自然灾害风险沟通平台尚不完善,普遍存在沟通主体分类不清、风险消息真假难辨、沟通方式单一等不足之处,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开展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明确将沟通主体分为政府、专家和公众三类;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构建面向沟通过程的自然灾害风险消息评价体系;并集成多种网络通信技术建设一个基于互联网的自然灾害风险沟通示...  相似文献   

3.
了解公众对区域水灾的感知情况,为开展有效的风险沟通和风险管理提供基础依据。本文从公众层面入手,在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选择重庆、江西、安徽作为调查样区,调查公众对当地水灾的感知状况,共访谈10余个区县的207位居民,每人的访谈时间都在40 min以上。据此分析公众区域水灾感知水平与灾害风险沟通间的关系。调查中发现,在风险沟通的渠道方面:电视是村民接受风险信息的主要渠道,很少有人通过报纸或网络了解水灾水情。在风险沟通的内容方面:在灾害中不同的角色因其职责、信息渠道等的不同,风险沟通的内容有别。水灾认知中,存在着由于期望差异、乐观侥幸心理等导致的认知偏差。在风险沟通的手段方面:对于受灾居民而言,可以通过水灾知识普及、加强心理辅导或心理治疗等方式减少水灾带来的负面影响。另外,需要引导公众认识到防洪科技的有限性,减少麻痹、盲从心理及其行为。  相似文献   

4.
新建核电站风险信息沟通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桂珍  吕永龙 《环境科学》2013,34(3):1218-1224
随着我国近年核电产业的迅速扩张,核风险管理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甚至争议的热点.核风险沟通是核突发事件预防、应对及恢复的关键要素,对核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对如何与核电站周边风险群体进行有效沟通还知之甚少.为弥补这个缺憾,作者走访了山东海阳在建核电站相关管理人员并对周边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核电发展的态度.文章描述了风险沟通的基本框架,意识到公众信任和信息公开的重要性.结果发现我国核能发展决策是由政府部门、核能企业和科研院所组成的"铁三角"主导的,受访者获取核信息的最主要途径是媒体,相对于其它渠道,超过51%的公众更相信政府发布的信息,更多受访者不愿意接受核风险和反对在当地建设核电站.最后提出了有效风险沟通的基本原则.研究结论对未来核电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对利益相关方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灾害风险认知能力是进行减灾教育的基础,受众获取灾害知识与信息的方式是影响减灾教育方法的重要因素,而受众获取灾害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则会直接影响灾害内容的传递效率和效果。本文针对以上所关心的问题,为了建立合理有效的大学生减灾教育计划,应对大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不足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和研究了来自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灾害风险认知水平、获取灾害知识和信息的方式与途径。从自然灾害风险认知的视角,通过寻找不同特性大学生群体获取减灾知识与信息的差异和趋同性,提出了现势条件下针对大学生的减灾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灾害风险认知能力是进行减灾教育的基础,受众获取灾害知识与信息的方式是影响减灾教育方法的重要因素,而受众获取灾害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则会直接影响灾害内容的传递效率和效果。本文针对以上所关心的问题,为了建立合理有效的大学生减灾教育计划,应对大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不足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和研究了来自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灾害风险认知水平、获取灾害知识和信息的方式与途径。从自然灾害风险认知的视角,通过寻找不同特性大学生群体获取减灾知识与信息的差异和趋同性,提出了现势条件下针对大学生的减灾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7.
风险沟通在港口环境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沟通是风险管理中新兴起的领域,很快发展为风险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其对于促进事件处理、告知公众真相、增强政府威信、疏导公众情绪、维护社会稳定等都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风险沟通内涵的探讨,建立了风险沟通模型,在分析美国、意大利等先进国家风险沟通经验以及研究进展分析的基础上,将风险沟通理论引入到我国港口环境风险管理中,从预防性沟通、应急性沟通和善后处理三方面讨论了我国港口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沟通思路。  相似文献   

8.
核电是清洁能源,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展公众沟通是减少核能神秘性和恐惧性的有效手段,是普及核能知识、增强公众信心的必要过程。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章节专门对公众沟通做出了规定。本文总结分析了我国核安全公众沟通的现状,指出我国目前核安全公众沟通中尚存在法律执行、政府公信力建设、信息公开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下一步开展核安全公众沟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化工园区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海一带,由于园区企业在生产、储运等过程中涉及众多危险物质,存在着潜在的环境风险。本文先对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进行了分析,从风险认知的角度分析了公众对某化工园区环境风险的可接受性,通过风险偏好理论来解释不同人群对环境风险可接受性的差异,并提出了改善公众可接受性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可接受风险对于区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管理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开展了问卷调查,研究不同人群在风险感知、风险知识和公众信任上的特征差异,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探究可接受风险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环境风险管理和风险沟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