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月7日,有广西柳州市民称在柳江遭3条食人鱼袭击。柳州官方随后宣布,欢迎市民沿江垂钓参与围剿食人鱼,市民抓到食人鱼每条可获1000元奖励。据报道,围捕第一天共抓获几十斤鲤鱼、鳜鱼,但一条食人鱼都没有抓到。有网友质疑,政府部门"泛娱乐化"处理生态问题。(7月11日《新华网》)血红的眼睛,锯齿状的牙齿,迅速的游动时隐进没,暗中窥伺着每一  相似文献   

2.
提起食人鱼,人们大多会联想起两部文艺作品:哈罗德·罗宾斯撰写的小说《食人鱼》和美国恐怖电影《食人鱼》。在小说中,哈罗德借用食人鱼残忍的自然生存规则描述了书中主人公卷入黑手党生涯却又不甘堕落的冒险经历。而电影《食人鱼》则更是用感官的、血淋淋的场景描述了食人鱼的残暴性情。食人鱼(也叫食人鲳)是生长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里一种凶狠的鱼类。由于颈部短,头骨特别是颚骨十分坚硬,上下  相似文献   

3.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的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来入侵物种,在几年前这个名词还仅仅为少数科学家所知;现在,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它的危害了。也许我们要特别“感谢”一种来自遥远南美的陌生生物——食人鲳(又名食人鱼),因为2002年,正是那次沸沸扬扬的食人鲳事件,才使生物入侵的现实威胁实然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中国的老百姓似乎在一夜之间就意识到,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外来入侵物种已成为我国生物安全的重大威胁。由于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物种都可能在我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全国各省、  相似文献   

4.
在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中,一个十分耐人寻思的现象是,围绕污染信息是否及时发布的问题,主流媒体和当地政府针锋相对,发出了截然不同的声音。2012年1月30日,有媒体批评柳州市官方在获悉龙江镉污染后数日内"保持静默",该消息引来公众的广泛指责。2月1日,柳州官方对此迅速做出回应,宣称柳州市政府在1月18日凌晨3时30分得知镉污染消息,已于当晚发出第一道通知,告知龙江河沿岸居民不要使用龙江河水,  相似文献   

5.
正广西秀丽的山水风光举世闻名,走在广西大地,到处看到如"桂林山水"似的风景。广西S31三北高速公路,是从柳州三江县至北海的一条高速公路,一路经过的山水和田野,山峦重叠、青山绿水、阡陌交通,风景美如画,一处处世外桃源的景象。  相似文献   

6.
标题上的这个问题是我反思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后的个人观点。1989-1995年,我在广西河池工作,也走访了柳州及其邻近地区。我喜爱河池,爱她的人民和田园风貌,她就像还没有商业化旅游前的桂林。河池在我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当我阅读到最近的环境灾难事件后,两幅画面立刻涌入脑海:清澈的水从石灰岩洞流入潺潺溪流、河流,突然间,新来了一群  相似文献   

7.
资江鱼     
(一) 资江的鱼从卵到鱼、从鱼到卵一生中充满危险,生命稍纵即逝,他们能从卵变成小鱼属万幸,能从小鱼长成大鱼必是九死一生,大鱼如能完成传宗接代,定将堪称鱼精.  相似文献   

8.
杨高 《环境》2003,(5):8-9
全国剿杀“食人鲳”去年底,鱼政、质检、环保、农业等相关部门纷纷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封杀以观赏鱼面目出现在市场上的巴西“食人鲳”,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剿杀行动在全国同时展开。有关部门何以对一种小小的鱼类如此“大动干戈”? 原来,原产南美亚马孙河流域的食人鲳可不是普通的观赏鱼,虽然它体长  相似文献   

9.
垂钓与环保有关系吗?有。闲时读书,读到《吕氏春秋》中的《具备》一文:春秋时,宓子贱在鲁国的单父做官,巫马旗去观察那里的风谷教化时,看到一个捕鱼的,刚捉到鱼却又把鱼放了。巫大惑不解,就问这是为什么,那人回答:“宓子贱不许人们捕捉小鱼,我放的都是小鱼。”于是,巫马旗回去后告诉孔子,说:“宓子贱的德行的确非常的高。”平心而论,这个宓子  相似文献   

10.
声音广场     
《环境》2019,(6)
日前,广西柳州市融安县男子龙某某因在禁渔期非法电鱼,捕获3条小鱼共60克,被警方刑拘。此案被公开发布后,引起公众讨论。对此,融安县公安局回应:龙某某在禁渔区、禁渔期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捞水产品,已触犯刑法。  相似文献   

11.
声音广场     
《环境》2017,(3)
<正>关键词:穿山甲事件2月初,一位名为@Ah_cal的网友在2015年7月15日发出的一条微博被人挖出,@Ah_cal在微博晒图配文称自己在广西考察期间,受当地"李局长"、"黄书记"邀请,在其办公室吃了煮穿山甲,还表示"深深地爱上了这野味"。备受舆论关注的广西"穿山甲饭局"事件持续发酵。《中青报》穿山甲就是炫耀者的兴奋剂若想管住吃保护动物者的嘴巴,仅有舆论谴责还远远不够,对于这些炫耀性消费者而言,穿山甲就是他们的兴奋剂。大家都相信,无论是这"局长"  相似文献   

12.
提起贵重的东西,人们自然想到黄金、珠宝、古董等诸物,要说是鱼,恐怕大多数人都疑惑,什么鱼这么值钱,能抵亿元,是不是开玩笑?然而,确有价格如此昂贵的鱼,它们生长在美国。 据报载,美国在小田纳西河上修建一座用于发电的水库,先后投入了一亿多美元。当大坝工程即将完工的时候,生物学家们发现大坝底有一种叫蜗牛鱼的珍稀鱼类,大坝建成将导致这种鱼的灭绝。于是,要求大坝停工并放弃在此修建水库的计划。最终法院判决停止大坝的建设,小鱼活下来了,而他们身边的,是那被永久废弃的价值一亿多美元的大坝。之后,一家新闻单位对这…  相似文献   

13.
<正>人物简介他被称为"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企业领袖",登山、滑翔、航海,这些都给他带来了声望。但是,王石最真实最具分量的身份,却是敢于在中国经济大潮中不断劈波斩浪的弄潮儿。1951年1月出生于广西柳州,兰州交通大学给排水专业毕业。1980年考入广东省外经委。1983年到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工作。1984年组建"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并出任总经理。1988年中心进行股份化改造,更名为"万  相似文献   

14.
(一)环境污染的情况广西柳州市的东、南、西三面为柳江河所环抱。柳江河沿岸建立了柳州钢铁、冶金、化工、制药、印染、电镀、橡胶、造纸、等40多个工厂。我们曾重点地调查了柳州印染厂、柳州钢铁厂、柳州化肥厂,东风化工厂等四个厂,还花了半天时间从柳州第一大桥乘船沿市东江面向北观察沿途江水受污情况,深深感到整个柳州市为污水所包围。我们看到医院用水、生活  相似文献   

15.
《环境保护》2016,(11):82-83
正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钢")始建于1958年,目前在岗职工15000多人,占地面积13平方千米,具备年综合产铁1200万吨、钢1280万吨、钢材2000万吨的能力,年主营业务收入600亿元以上,是立足钢铁主业、多元化经营的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最大、最先进的钢铁联合企业。"十二五"以来,柳钢以全新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近年来,柳钢累计投资60亿元,大手笔书写着现代钢铁企业与山水城市和谐相融的动人故事。2012年,荣获"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骨干企业"称号;2014年,荣获广西"自治区工业循环经济先进企业""自治区节水型企业"称号;  相似文献   

16.
<正>曾经听过一个故事:有位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想把钓到的鱼送给他,小孩却摇摇头,老人惊异地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要学钓鱼。这些鱼一下就吃完了,要是我会钓鱼,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老子曰: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故事和话语虽然简单,但蕴涵的道理,却耐人寻味。假如我们把知识比作"鱼",那么教师的任务,就不能只是端出"鱼"来喂了。当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话,即"教是为了不教",国外教育界也提出"为迁移而  相似文献   

17.
正稻田养鱼,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颇具民族特色的耕作方式。在生态农业、渔业政策指导下,传统的稻田养鱼正慢慢蝶变,向着低碳、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捉鱼咯!"伴随着这一声号令,河边早已按捺不住的上千游客和村民扑向稻田,开始"渔王杯"捉鱼大赛,场面甚是壮观。不久前,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首届"稻田鱼节"精彩上演,瑶族传统的稻田鱼(也称"禾花鱼")被融入了大量现代元素,成为当地一个响亮的品牌。  相似文献   

18.
凯风 《环境》2014,(4):46-47
正3月18日,广西贺江水污染案一审判决,法院以受贿罪判处原贺州市环境保护局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黄强有期徒刑六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1万元,对其退出的24000元赃款予以没收上缴国库。而在不久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察厅曾通报32人因广西贺江水污染事件被追责,其中,贺州市副市长闭海东、夏振林被行政记过处分。令公众记忆犹新的是,贺江水污染事件爆发之前,该流域水面出现大范围死鱼现象,公众开始怀疑水质受到污染。随后检测  相似文献   

19.
柳州作为广西重要的工业城市,其工业园区发展至今已近15年,随着区域经济的稳步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已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甚至成为柳州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在深入调查研究柳州工业园区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环境管理问题,结合区域特点对园区环境管理制度、规划、污染治理及园区建设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探讨柳州工业园区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正"主动曝光环境污染问题也是正面宣传",这是刚刚结束的全国生态环境宣传工作会议提出的环保宣教全新理念。变被动为主动,主动曝光问题将成为今后环境治理的一种"新常态"。以往在一些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常常被认为是严重的负面问题,为了维护"面子"或者逃避追责,在处理中往往会"藏着掖着",以"鸵鸟"态度来回避事件,反而错过最佳治理时期,造成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