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莱州湾南岸是我国海(咸)水入侵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为研究海(咸)水入侵过程,优选合理的防治方案,本文采用三维变密度数值模拟方法,对潍坊市北部沿海区海咸水入侵过程进行模拟,并利用实测的水位与TDS(Total Dissolved Solids)浓度数据对模型进行识别验证;然后,利用数值模型分析未来50年不同方案的防治效果,确定最优的海(咸)水入侵防治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潍坊市北部沿海区地下水流场已由天然场逐渐转变为人工场,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流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区内地下水流场存在2个淡水漏斗区,1个卤水漏斗区,以及漏斗之间的分水岭区域,地下水流向均是向漏斗中心汇流;未来50年,4种防治方案下海咸水入侵界线均向北回缩,回缩距离在500-8 000 m之间;通过4种防治方案对比发现,减少淡水开采量引起海(咸)水入侵界线向北回缩的距离更大,防治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2.
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河道及其与海(咸)水入侵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海(咸)水入侵作为莱州湾南岸平原的一种新的环境灾害,其发生、发展与该区广泛分布的古河道密切相关。本文研究了古河道的分布规律、沉积特征及分期,并重点探讨了其与海(咸)水入侵的密切关系。古河道是该区海(咸)水入侵的主要通道,古河道中海(咸)水入侵速度快、方式多、周期性变化明显,是灾情是严重、入侵变化最复杂的地貌单元;古河道又是防治海(咸)水入侵的天然工程,古河道砂层径流条件好,只要采取措施提高其地下淡  相似文献   

3.
作为进行咸水入侵动态监测的基础性工作,对潍河下游地区的供需水平衡及地下水位、水质和地层电阻率在咸淡水界面上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同时,探索了监测工作的地理工程技术途径,并据此构建了3个层次的监测体系:(1)宏观区域供需水平衡分析与地下水位负值区变化监测,(2)中观咸水入侵发展变化的物探监测,(3)微观地下水位、水质变化监测;最后,为了对日益增多的咸水入侵动态数据资料进行有效的管理,设计了一个基于GIS的、以数据库管理应用为核心的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广绕县井灌区由于长期超采地下水,引起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咸水入侵和地裂缝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成为区域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采用地下水回灌补源和调蓄技术是防治咸水入侵的有效途径。探讨了地下水回灌补源系列技术方法,涉及试验研究、数学模拟与优化技术等。室内、野外试验研究为地下水回灌规划和设计以及建立数值模拟模型提供了基本数据和参数。为了优化调整地下水开采量和回灌补源,建立了管理模型。管理模型预测表明,引用黄河水和汛期雨洪水回灌补源,以及通过节水减少漏斗区地下水开采量等系列措施可以有效地阻止咸水入侵,逐步改善区内的地下水环境。  相似文献   

5.
威尼斯SOS     
《防灾博览》2003,(1):19-19
海潮、臭气和下沉是威尼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营救城市的工作已迫在眉捷。 英国专家应邀来到威尼斯,试图解决威尼斯海水泛滥的问题,并防止古代宫殿遭到冬季暴风雨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地下水位下降引发的灾害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年来山东省经济迅速发展与水资源匮乏的矛盾不断加剧。超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持续的急剧下降,其结果引发了地裂缝、地面塌陷、海(咸)水入侵、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人为自然灾害。本文分析了这些灾害的基本特征并指出解决水资源不足是促进山东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并减轻地下水位下降灾害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李平  李璐 《防灾博览》2004,(6):21-22
水是生命之源,从“关关雎鸠,在河之州”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不仅哺育了生命,而且孕育了我们伟大的文明古国。然而据有关专家预测,2010年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期。世界银行副行长萨拉丁在20世纪末指出:“下世纪的战争将是由水而不是由石油或政治引起的。”“向海洋要淡水”,已成为人类生活中的亮色。  相似文献   

8.
世界淡水资源极其有限,我们休养生息的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其中97.5%的水是咸水,无法饮用。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可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小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有人比喻说,在地球这个大水缸中可以用的水只有一汤匙。  相似文献   

9.
<正>2023年10月5日,日本正式开始排放第二批次的福岛核污染水,预计将持续17天。日本在8月24日正式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第一批次的核污染水在8月24—9月11日排完,共计7788吨核污染水排入大海。第二批次的排放量仍为7800吨左右。也就是说,核污染水排海开始后的短短两个月,约1.5万吨巨量核污染水流入太平洋。  相似文献   

10.
以山东省为例,利用GIS技术建立了一套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评价信息系统。通过对多因素的综合分析,获取了各评判单元海水入侵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求得了各地海水入侵的平均距离,从而实现了山东省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区划,并能以地图或数据的形式快捷的显示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类土质岸坡广布,受库水位升降、浸泡等影响,其变形与破坏演化过程极为复杂,其防治十分困难。基于3D激光扫描技术,通过对库区水库运行期间类土质岸坡模型试验模拟其变形与破坏,进行分析获得了类土质岸坡变形破坏演化特征:蓄水浸泡软化诱发类土质岸坡变形破坏具有突发性特征,岸坡破坏发生在坡脚低水位有限的30%浸泡区域,且呈现渐进性破坏模式,孔隙水压力曲线变现为相对稳定、波动以及稳定增长3个阶段,此波动是库岸裂纹发育的直观表征;受库水浸泡作用影响使类土质岸坡坡中出现沉降变形位移显著,位移监测显示在高水位线附近监测的位移出现突变,在岸坡后缘形成卸荷裂隙区域显著;试验库水位降落时致坡内形成的渗透流驱动力显著,诱发坡体内坡中位置产生大量平行裂缝,朝坡脚局部发生偏转,孔隙水压力曲线变化分为缓慢降低、快速下降和负孔隙水压力三个阶段,负孔隙水压力阶段是岸坡裂纹快速贯通阶段;再次蓄水浸泡使裂缝横向扩展贯,加剧诱发类土质岸坡坡脚大面积破坏垮塌,有可能形成整体性滑移。为进一步研究类土质岸坡变形破坏模式与防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灾害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在分析山东省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灾害发生的背景、条件、原因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当地防治海水入侵灾害的经验。提出了综合防治海水入侵灾害的措施。向莱州湾地区调黄河水是防治海水入侵的关键;建设防潮堤、防潮闸可以防止海水地表入侵;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是防治海水入侵灾害的基本保证。文中还提出了综合防治海水入侵的其它措施。  相似文献   

13.
旨在研究高地应力、高压富水条件下深埋岩溶隧道掌子面突水灾害的可靠性问题。基于已有研究成果,考虑高地应力以及高压富水地质条件,采用极限分析上限法构建了以剪切破坏为主的深埋岩溶隧道掌子面三维防突机制。根据虚功率原理建立突水破坏过程中的能量方程,利用Hoek-Brown 强度准则求解了高地应力以及高压富水条件下防止掌子面突水所需要的支护力上限解。在极限破坏状态下,根据掌子面上施加的支护力与突水破坏时的围岩压力构建极限状态方程,建立了深埋岩溶隧道掌子面防突可靠度模型,并采用响应面法计算了掌子面发生突水灾害的失效概率。分析了水平地应力、溶腔水压力、岩体强度参数以及隧道洞径对支护力、潜在破坏长度的影响规律,给出了满足不同容许失效概率下深埋岩溶隧道预防突水灾害所需要的最小支护力以及在有限支护效应下能抵抗的最大破坏长度。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案例中,与已有研究、现场结果相比较,验证了本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可为今后类似深埋岩溶隧道的防突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未来环境演变的若干影响因子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三峡水库建成、南水北调逐步实施和沿江抽水加剧将使下一世纪长江入海水沙特征发生重大变化;长江口相对海面在未来100年中将上升1m左右;全球气温上升将使本区夏季降水增多、台风频率增大。下世纪在这些因素影响下:(1)长江口海岸工程需增加投入约相当于现有工程量的1/2,方能维持现有的安全系数;(2)潮滩湿地将动态损失相当于现有面积的50%以上;(3)冲刷岸段将增多,淤涨岸段将减少;(4)洪涝威胁将明显加重,需将抽排水能力提高4~5倍;(5)因海面上升引起的特枯季节灾害性海(咸)水入侵则可望通过三峡水库的调节功能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15.
程鹏  袁长顺  张新法 《灾害学》2004,19(1):81-86
通过对“两山一湖“区域生态系统的分析,认识到影响该区域生态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破坏、毁林垦种、外来物种入侵、森林火灾等;提出了保护森林资源、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实行退耕还林、推广水流域综合治理、加强物种保护、预防松材线虫病和森林火灾、建立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地区。影响咸潮的主要因素有天气变化及潮汐涨退。尤其在天文大潮时,咸潮上溯的情况更为严重。另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过程让咸潮十分缓慢地增加,但长期的累积也在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7.
海平面上升的灾害效应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平面上升是全球变暖和沿海地区人类活动加剧的必然结果,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沿海灾害,威胁着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海平面上升引起的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潮滩湿地减少、涵闸废弃、洪涝灾害加剧、海堤破坏、海水入侵等灾害效应及研究现状,提出当前海平面上升灾害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海原地震是我国黄土地区影响深远的大震,其诱发的黄土滑坡不计其数.对海原地震中黄土滑坡密集发育的西吉、海原、固原地区开展调研工作,研究强震作用下黄土滑坡的基本特征、破坏类型,以及该地区黄土地震滑坡密集发育的成因机理.西-海-固地区黄土地震滑坡具有集中发育、扎堆群发的分布规律,且易发生在坡高较低、坡度较缓、山梁单薄、地貌破碎的斜坡地带,并具有方向性和运动液化的特点;考虑黄土特殊的结构特征及动力特性,黄土地震滑坡的破坏类型可分为振动软化——剪切破坏、振动液化——流动破坏、振动崩塌破坏及震后蠕变破坏四种;西吉县西南部黄土地震滑坡密集发育是因为该区处于海原地震地壳破裂带的几何投影中心,并受该区岩土分布特、地貌特征,以及所遭受地震波频谱特征控制.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风暴潮灾害及其对滨海湿地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河三角洲是中国重要的滨海湿地分布区,也是中国风暴潮易发区。该区的风暴潮有温带气旋型与热带台风型两种,以温带风暴潮为主。近年来,重大风暴潮的发生有频率增加、危害加重的趋势。风暴潮对滨海湿地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主要表现为淹没滨海低地、加速海岸蚀退、破坏地表结构、毁坏湿地植被、加剧海水入侵等,使滨海湿地不断损失退化,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20.
沟道松散堆积体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泥石流暴发的概率与规模,其研究对泥石流灾害的预报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考虑孔隙水压力和渗透水压力作用,确定了堆积体内潜水流浸润线高度,构建了沟道松散堆积体渗透破坏模型。结合案例计算,从松散堆积物、沟道地形、水动力方面分析了沟道松散堆积体中水土作用的变化,发现渗透系数、有效黏聚力、有效内摩擦角对松散堆积体的稳定性影响相对较大,天然密度、饱和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小,沟道松散堆积体起动破坏形式按降雨的强度、历时及渗透系数分为整体失稳滑动破坏模式和逐级滑动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