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重视这方面的正确导向。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在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目标的同时,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小学语文课本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材料,也是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它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文以载道",文道统一,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实现文道统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要充分利用教材,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语文道德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  相似文献   

2.
德育工作不仅是一种道德说教、熏陶,也是一种渗透。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历史学科是人文学科,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对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及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意义重大。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探讨分析了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并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正>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可变性大,可塑性强。特别是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今天,由文化金融、思想碰撞、信息庞杂、价值多元带来的新情况,对涉世未深,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的青少年影响尤甚。积极应对这种挑战,必须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在学校教育中注重以各个学科为依据,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特别是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根据学科特点,深入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德育因素,联系实际渗透德育。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现行新课程科学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有的课文反映文明古国的悠久历史,教师在备课时,要努力做到挖掘教材,揭示"知识点"和"德育点"的内在联系,在  相似文献   

4.
<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语文素养。一、发挥文本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载体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我们现在所用的语文教材,很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的遣词造句都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的,所以,教师要充分运用课本里的文章,用自己的智慧让课文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首先,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字词和句子,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者朗  相似文献   

5.
共同的心愿     
无锡市东林中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江苏名校,外语教学是东林中学的办学特色之一。该校在创建绿色学校、实施环境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外语教学特色,取得了独特的成效。在English中体验环境教育我国古代就有“天人合一”的朴素环境保护思想,但现代环保思想却是舶来品,以1962年美国女作家卡尔逊发表《寂静的春天》为标志,绿色环保的思潮在全世界引发了一场世界革命,这在外文教材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课文“Savingtheearth”、“Animalindanger”、“Deal-ingwithwaste”、“recyclingwaste”。在学习这些课文时,东林中学的着眼点不仅在…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材是每一位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的素材,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用心地解读每一篇课文,以便让学生通过一篇篇课文,从中获得基本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受到情感的熏陶。可如今语文教材所选入的文章越来越长,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而教学时间又十分有限。因此如何在教学时间相对紧凑的情况下让学生学得扎实,就成为了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长文短教"这个话题便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正>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胡锦涛同志曾经讲过:"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充分说明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教育重视知识的传递,轻视了德育的教育,缺少对学生行为规范的细化和要求,使学生很难树立正确的人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主线是一节课的整体设计思路,它贯穿始终,引领课堂教学。凡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必然有一条十分清晰的主线。课堂中的教学主线好比一条精品旅游线路,把学生带进一处处风光秀丽的景点,使一堂课显得清晰明朗,环环相扣,而且重点突出,精彩纷呈。每一篇课文都包含着作者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主题或说明的道理。如何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如何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学生能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  相似文献   

9.
<正>提问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是手段,它能唤起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获得知识。当今,在素质教育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巧妙提问,还要注意让学生自己设问,这样才能让学生发现问题又便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授之以法,让学生知道在什么地方提问,怎么设问,再让他们遵循方法进行提问,不断创新,做到读中生疑,设问则论,有问再读,最后解决问题。一、在课题处设问求疑题目是课文的关键之处,它好像文章的眼睛,对表情达意有着重要的作用。有的点明中心,有的是提炼出来的主要内容,有的是人、事的线索,有的是主要事件的时间、地  相似文献   

10.
德育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只靠学校政教处和班主任进行,而应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获得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其他思想品质的教育。本文总结了新课程背景下将德育教育渗透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三种做法。  相似文献   

11.
德育课堂教学可以对学生和教师起到桥梁作用,且可以直接体现德育教师的教学思想。同时,教学语言作为教学一种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作用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还作用于学生的能力提升方面。语言是自古以来人们的第一交流方式,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教学要活灵活现并能迅速勾起学生的兴趣。主要通过对目前中职德育教师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得出了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重视对教学语言艺术的探讨,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语言修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地位日益提升,重要性日益凸显,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是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差异越加明显。某些职业院校本着"锤炼技术、锻造品格"的思想对学生进行教育,力图教会学生成才必先成人,笔者认为,对德育的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的是在语文拓展延伸教学环节中如何训练学生的"听说写"能力的问题。文章从课文分析中和一篇课文分析后两个方面来举例介绍"拓展延伸"训练对学生听、说、写能力提高所带来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育人先育德。唐代韩愈提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其实就是进行道德教育,并把这种教育寓于授业解惑之中,这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人们说"文以载道",小语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心挑选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思想教育的因素,这就决定了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正>绘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实际上绘画教学不仅是教授学生一些绘画技巧,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审美熏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耐心、创新等其他方面的培养。环境保护教育是各个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安排专门的环境保护教育课程,而是将环保教育渗透到一些学科教育之中。例如在语文教学中会有一些环保相关的文章,自然科学中会介绍一些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的举措等等。然而绘画教学和环境保护之间却并未  相似文献   

16.
叶碧莲 《环境》2006,(Z1):167
我校提出的"绿色德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教育,而是融合了"绿色"这个词所象征的自然、和谐、人生、民主等思想的一种德育观.而现实生活是德育养成的摇篮,真实体验胜过读万卷书,听万句话.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来说,实践是极其有效的灵丹妙药,它就像和煦春风,吹开孩子心头的美德之花,使学生树立一种暂新的自然观、人生观和生存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塑造学生道德品质,进行思想教育。同时,人的重要启蒙阶段是小学时期,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科学、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自己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百年教育,德育为先。"德育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从寓德育于生活中、于学校各类活动中、于教学之中等几方面进行阐述如何把德育自然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情操上的陶冶。  相似文献   

19.
德育过程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文章从现象学教育学出发,对当前学校德育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深入探讨了现象学教育学视角下德育过程优化:丰富德育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改进德育方法,运用理解、关心、尊重儿童的德育方法;转变思想观念,反思德育效果,树立长远的德育效果观。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背景】挖掘文章人文内涵,温润心田《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文章,其中几篇课文讲述的都是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老王》讲述的就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车夫的故事。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深沉博大而又最朴素的感情,从而陶冶情操。对像老王这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他们缺乏了解或许只有最朴素的恻隐之心,从来没有真正去触摸过他们的感受,不知道应该给予他们应有的理解、尊重和关爱。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让学生深深体会文中丰富的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