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朋友圈里,购买私家车的人渐多了起来。我本打算再等车价、车型基本稳定后买也不迟,但"形势"逼人,不得不提前行动了。 我在郊区工作,上班如同出差,单程在公共汽车上也要呆近一个小时,昏昏沉沉到校,又昏昏沉  相似文献   

2.
又到年底年初。年底总结,年初规划,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传统做法。但是,有意识地把“总结”“规划”当作安全管理的“处方”,恐怕还不多。2000年,我所在单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821厂经济最为困难。现在回头看,可以肯定地说,那时段是谷底。因为经济困难,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就少,所以,事故隐患多。作为安全防护部门的负责人,我真是如履薄冰。但是,我又相信,“知险防险不成险,不知危险最危险”的道理,所以,我把许多精力花在“警钟常鸣”上。每次安全例会,我都把存在的隐患和发生的“事”,哪怕人们认为是芝麻小的“事”,都在会议上认真、仔细地…  相似文献   

3.
我的师傅相西秦,是我4年前的领导,也是我安全生产工作的入门师傅。师傅当兵出身,在他身上,能够明显地看出军人的影子——个子不高,但很壮实,说话高声大气,走起路来英姿飒爽。师傅教给我的东西很  相似文献   

4.
"美媚"开车     
一天,放松地行驶在市区干道上,临近红绿灯的时候,突然有一辆行驶在左转车道上的POLO插到我前面,不由地紧急刹车。透过车窗,看到一位美媚两手紧握方向盘,目光坚定地看着前方,好像无视我车的存在。我会心一笑,不禁想起这些年来所看到的美媚行车,总结起来,大体如此:在路上,如发现前面有辆车  相似文献   

5.
1994年夏,全区化工企业安全员培训班刚刚结束,我打点行装,准备回去。这时一位学员堵在了门口。他是洪江涂料厂的郑庆泉。“赵老师,您有没有空儿?我想把作业寄给您批改。”我一听就糊涂了,“我没有布置什么作业呀?”“不是您布置的,是我自己想做的。我想进一步自学,一边看书,一边做做书上的习题。”“我们培训班还要办下去的,你下期再来就是了。”“下次我不一定能来。我是农村来的临时工,这次原本是安排另外一个正式工来的,他家有急事来不了,我就主动向厂长要求替他的。而且下了保证,若考试不及格,自负所有学习费用。”他的话引起了我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话说"万一"     
中国人爱说俗话,"不怕一万, 只怕万一。"就是俗话中的经典语 言。不幸的是,这句经典语言在不少 驾驶员中反而成了"挡箭牌",引申 成为一句"反俗语"。 某天,我打的见驾驶员没系安 全带,便提醒他系上。谁知他笑着 说:"哪有那么巧!我就成了'万 一'?"某天,我见朋友骑摩托车没 戴头盔,提醒说:"不怕一万,只怕 万一。"他也笑了,说:"如果碰巧这 次没戴头盔就恰巧出事,我也认了  相似文献   

7.
搭车"艳遇"     
中午突然接到老总的电话,要我今天务必赶到江西某城。我收拾好东西到车站一看,已经没有客车了,着急得不知所措,突然想起好友小云在高速公路收费站工作,今天她正好当班一定有办法帮我。  相似文献   

8.
《清稗类钞·敬信类》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蔡嶙的人向一位朋友借了一千两黄金,没有打借条。不多年,朋友去世后的一天,他把朋友的儿子请到家里,把一千两黄金还给他。朋友的儿子很惊愕,坚决不受,笑道:"没有这回事,父亲没有留给我借条,也没有口头告诉我有这事。"蔡嶙说:"借条就在我心里,不在纸上,心中的诚信才是根本。你父亲知道我是个讲诚信的人,才没有告诉你。他如此相信我,我又岂能失信呢?"最后还是把黄金还给了他。  相似文献   

9.
幼时,印象最深的,一是灶头上那把朱泥大砂壶,一年四季昂首挺胸立在砖灶上;二是当我询问曾祖父:“去哪儿呀?”他差不多总说:“去茶馆。”曾祖父无比疼爱我这张家的长孙,他用温和语调对我说:“从茶馆回来,给你带点茶食。”所谓“茶食”,为我通海常见的麻团、云片糕之类。3、4岁时这点物事,可毫不夸大地说,极大地影响了我这几十年生命的旅程。当年灶头上那把名为“寿星”的大砂壶,引发了我对宜兴砂器茶具集藏的兴趣,家中方方圆圆、五颜六色宜兴砂壶当不下千余把,而当年令我十分神往的茶馆,诱发我对茶的兴趣。今将壶事置一边,仅闲说茶事。  相似文献   

10.
儿子迁进新居,我把培养好的室内观叶植物送他。总共八盆车内放不下,就放在出租车的后面。起初我担心放下盖子会把绿叶压坏。那年轻的司机用一只可乐瓶子放在折合处支撑着车盖,那份细心很感人。 开车后,我叮嘱说:"请您,开慢些。"他和蔼地说:"放心吧老人家,我遇到老年乘客,都是开得很慢的;人都会老的,我将来老了坐别人的车,也会要求司机开慢些。"  相似文献   

11.
这两年打的,很奇怪,我总是招到黑的,于是有了许多坐黑的的经历和经验。而每个城市的黑的营运情况都不大相同。在北京和四川,我遭遇了两次被黑的欺负和挨宰的事,一想起便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12.
铸新 《劳动保护》2004,(5):60-60
搞安全工作,少不了事故调查、原因分析。为此,我以前最怕人提到“事后诸葛亮”这个词。即使人家明明白白讲的不是我,我听着也有那种做贼心虚的感觉。时间长了,听多了听惯了,脸皮是厚了点,但那种羞愧感总是消除不了。不料到后来居然觉得戴上这顶“事后诸葛亮”帽子,还是蛮爽的呢  相似文献   

13.
"里子"问题     
我所在的城市,如果含人行道在内,我敢说,看不到一条道路是完好无损的。昨天通车,可能今天某个地方就已经开始开挖,这里挖一条,那里挖一块,伤痕累累。马路从东边做到西边,西边还没完工,东边已经坏了。  相似文献   

14.
一次,和青年工人陈某交谈.他说:"有一次下班,我偷偷地蹬上斜井绞车提升的矿车.绞车提升约2分钟后,突然矿车停了一下,紧接着矿车下滑.可能是钢丝绳断了,我闭上眼睛,准备等死.这时,钢丝绳抖了几下,矿车上下滑动,是绞车跳闸.我赶紧从矿车上跳下来,倒在地上,脚小骨骨折,头上冷汗如雨."众所周知,斜井蹬车是极其严重的违章行为.绞车跳闸有可能引起跑车,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5.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相当多的家庭生活水平还较差,甚至有上顿没下顿,副食更不丰足,"豆腐渣"则成了最好的代用品.我还记得那时我经常在清晨到豆腐坊去买刚刚下漏的豆腐渣.  相似文献   

16.
2004年5月下旬的一天。“叮……”,随着办公桌上一阵电话铃响,我拿起电话,“喂,是王工吗?×岗位的一台10 t行车吊钩滑轮坏了,钢丝绳也被啃坏,需要更换。”车间的设备管理员报告说。如在平时,只要设备管理员讲明原因,为不影响生产,一般马上就答复其进行修复,可我转念一想,这台行车前几天刚检查过,并未发现有什么问题,怎么才过了几天就坏了?会不会……?于是,心存疑虑的我决定到现场查看一下。到达现场时,车间主任、设备管理员、行车司机均已在等候。寒暄过后,设备管理员指给我看,果然,φ14mm钢丝绳上一处约45mm的长度中有两绳股的钢丝几乎全…  相似文献   

17.
老欣 《劳动保护》2005,(10):79-79
今年的“两会”上,吴仪副总理在与江西代表团座谈时,讲述了自己的一段经历:“去年,我到湖南考察血吸虫病的情况。当我看望一名血吸虫病患者后走出时,一群农民围在我面前找我反映情况,被当地干部拦住,把他们拽开。我当时非常生气,就说‘请干部出去,农民进来。’”这使我立即联想到目前的安全生产大检查。笔者多年工作在化工行业安全管理岗位上,也曾多次参加过省部、地市、县、镇各级组织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安全检查成了一种固定化的模式:先由相当级别的政府官员接待,并安排受检企业;进厂检查先由厂长,然后又是各个部…  相似文献   

18.
听朋友说,他们县城有一个盲人,走夜路时,总是一手拿着油灯,一手拿着拐杖。有一次,迎面走来一个人,好奇地问他:"哎,拐杖为的是探路,油灯起什么作用?你没听说过盲人点灯白费油吗?"盲人回答道:"油灯不是给我用的,是给一些冒失鬼用的。我要是手里没有油灯,还不让人给撞倒了!" 盲人用油灯照亮自己,敢于亮出自己  相似文献   

19.
那时,我刚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心里很压抑,整天不想见人。在一个鸡还没有叫的早晨,我悄悄离家了,到福建省泉州市开办的一家建筑队上班。  相似文献   

20.
赵铸新 《劳动保护》2005,(11):78-79
2001年10月,奉上级的命令,由单位主要领导和我等几位同志组成一个安全生产检查组,到遭受过水灾的某地化工企业去检查。出发上车时,我发现车内已挤满了人。原来司机带了两三个顺路搭车的朋友。我当时提出了异议。司机满不在乎地说:“没什么关系,大家就挤一点吧。”“违章超载!”,我拒绝上车。单位领导一看急了,顾不得司机满脸不高兴,硬让搭车人下车。这样我们才一起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