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增强特高压输电线路砼基础对地基土和地下水的抗腐蚀性能,通过采取"内增外防"的措施,在国内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中首次使用高性能抗腐蚀混凝土及高强防腐布袋的裹体灌注桩技术。应用结果表明:裹体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工艺步骤清晰,节省成本,施工效率高,便于推广,对强腐蚀土壤地区工程基础施工及防腐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华电宁夏灵武电厂二期2×1 GW发电机组工程锅炉大筏板基础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通过采取优化配合比,降低水化热,加强保温,控制内外温差等技术措施,消除由于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应用结果表明:灵武电厂二期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成功地控制了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偏高岭土是高岭土在一定高温煅烧下的产物。为提高高性能混凝土抗渗性,本文将5%、10%、15%的偏高岭土取代等质量水泥掺加到混凝土中,并对通过偏高岭土高性能混凝土的电量进行测量。试验表明,与混凝土试件相比,掺量为5%、10%、15%的偏高岭土混凝土通电量分别减少了22.8%、45.8%和49.5%,氯离子扩散系数分别减少了8.2%、16.6%和17.9%。可见随着偏高岭土掺量的增加,高性能水泥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逐渐增加,以掺量为15%的偏高岭土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4.
论文总结了目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控制的有关研究进展,包括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研究发展历程及施工温度裂缝的控制方法等内容。同时,对国内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的控制方法进行比较和评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今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控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三峡电站蜗壳尺寸大,但是外围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和体积相对较小,而蜗壳外围混凝土结构作为水轮发电机和主厂房上部结构的基础,它的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影响蜗壳外围混凝土结构安全的各种因素,得出不同季节对蜗壳保压值进行调整或蜗壳水温进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应该在不同的施工 季节制订相应的温控措施。同时,优良的混凝土施工质量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6.
镇罗330kV变电站工程是宁夏第一个户外GIS站,为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符合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施工质量,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成因及施工技术关键进行分析,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提供参考。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宜于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面对自然资源不断减少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普通混凝土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人们对混凝土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混凝土材料的发展须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节省资源综合考虑,协调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GHPC)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绿色、环保、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建筑材料。本文介绍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以及特征,分析了绿色混凝土的分类及目前的应用状况,进而提出了绿色混凝土尚存在的问题。明确地指出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混凝土材料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8.
基于大量强透水砂层盾构施工工程事故现场调研及资料分析,建立大样本数据库并构建强透水砂层盾构施工风险事故树,以分析风险源及各自权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探究强透水砂层盾构施工风险评估方法,推导出各风险因素对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的评价矩阵,从机理控制层面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并以广州某强透水砂层盾构工程实施验证。研究表明,施工风险主要为管片破裂、隧道上浮、渣土喷涌及地表塌陷等,风险发生概率与相应损失程度均可划分为5个等级。可通过加强管片拼装质量、改善上覆土层工程特性、渣土改良及装置改进等风险规避策略,有效控制施工风险,并结合风险规避、保留及转移等3种策略对地表塌陷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通过常温养护条件下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优选3组配合比进行硫酸盐干湿循环侵蚀试验,从质量和抗压强度两个方面分析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损伤劣化程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时间的增加,活性粉末混凝土的质量和抗压强度损失率均呈现先缓慢增长后缓慢降低的趋势;同时,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和硅灰,可以较好的发挥二次反应,改善试件的结构性能,提高试件密实度,增强抗侵蚀性能。配合比最优的一组活性粉末混凝土,质量损失率由-1.5%到0.2%,抗压强度损失率由-1.0%到3.3%,其质量和抗压强度损失率都较为理想,前期出现质量和抗压强度不减而增的现象,后期虽有减小但是很微弱。在饱和硫酸钠溶液的侵蚀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基础上建立腐蚀损伤模型,即试件的抗压强度损失率与侵蚀介质浓度和侵蚀时间成正比,计算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
从施工技术方案、温度控制、抗裂分析及验算等方面介绍了某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技术措施.对该高层筏板基础混凝土温度与温度应力的变化对裂缝控制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的基本规律,为筏板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市热岛效应引起城区浅层土地温场升高这一观测结果,采用室内快速模拟试验方法,对城区酸性土壤腐蚀混凝土材料的温度效应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研究了在温度为5℃、20℃和40℃条件下,混凝土试样在酸浓度分别为0%、5%和10%的沙土介质中放置30 d、90 d后的抗压强度变化规律,并对混凝土试样在腐蚀过程中的腐蚀系数变化规...  相似文献   

12.
施工质量的变异性是造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可靠度不确定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增量变异性分析方法,考虑施工质量的随机性,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考虑各楼层的失效相关性,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体系可靠度进行计算,分析层间位移角对施工质量的灵敏性,定量地说明施工质量的变异性对框架结构的体系可靠度的影响,并基于可靠度理论对施工误差限值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误差限值建议值。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强度和结构几何尺寸的随机性对框架结构楼层层间位移角均具有较大影响,尤其是混凝土抗压强度。体系可靠度随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均值增大逐渐增大,随标准差的增大而减小。截面尺寸、箍筋间距的均值变异性对整体可靠度的影响也较明显,其次就是钢筋保护层标准差的变异。施工误差限值的建议值为:梁柱截面高度偏差限值为(-6,12)mm,箍筋间距偏差限值为(-26,26)mm,保护层厚度偏差限值为(-5.5,5.5)mm。  相似文献   

13.
钢绞线锈蚀降低了其与混凝土间的黏结性,导致钢绞线与其周围混凝土间的变形不协调,影响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采用快速锈蚀试验得到了不同锈蚀程度的16个有箍筋和无箍筋拉拔试件,通过拉拔试验得到了试件开始滑移及破坏时的拉拔力;回归了黏结折减系数与锈蚀率之间的关系式,并将其融入到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分析模型中,提出了考虑黏结性退化的锈蚀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有箍筋试件的黏结强度大于无箍筋试件;随着钢绞线锈蚀水平的增大,箍筋对黏结强度退化的约束作用逐渐减小;黏结折减系数随锈蚀率的增加呈指数函数规律递减。将理论值与本文及已有文献中锈蚀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本方法预测精度较高,最大误差在6%以内,验证了本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可为服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抗弯承载力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时间和空间等不确定因素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锈胀开裂损伤,针对氯离子腐蚀环境,将钢筋锈蚀划分为2阶段3个特征时刻,分析了锈蚀初始时间、锈胀开裂时间以及锈胀开裂至界限宽度时间的概率特征,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构件生命周期内锈蚀损伤的风险概率模型,讨论了锈蚀损伤影响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钢筋锈蚀对其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依次为混凝土保护层、临界氯离子浓度、扩散系数和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钢筋混凝土构件从发生锈胀开裂到裂缝达到界限宽度的时间很短,界限宽度的取值对锈蚀损伤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基于预应力混凝土的基坑冠梁的计算模型,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预应力的等效荷载作用,在基坑支护结构冠梁中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对基坑支护结构提供主动支护作用.结果表明: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冠梁可以提高基坑支护体系坑顶的刚度,改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降低工程成本;计算模型简单,具有内撑和拉锚的功效,施工更方便,质量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16.
侵蚀环境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易于发生绣蚀,造成混凝土、钢筋等材料力学性能劣化、界面粘结性能退化以及构件截面几何尺寸变化,导致服役期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下降,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使用。以锈蚀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斜截面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锈蚀对钢筋混凝土梁抗剪强度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集中荷载作用下锈蚀钢筋混凝土梁抗剪强度的计算模型,应用拉压杆模型对锈蚀梁的受剪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通过75根锈蚀梁的试验结果对建议计算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试验值与计算值之比的平均值为1.226,方差为0.028,试验值与理论值的相关性系数为0.968,建议模型抗剪强度预测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SCAL型间冷系统的循环废水中含有大量铁铝腐蚀产物,根据间冷循环水的水质特点,通过理论分析拟定了回收方案,通过工业实验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实施回收前需要对废水的温度、pH值、浊度和铁铝含量进行测定,当循环废水的水质指标不能满足水处理设备进水要求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将间冷循环废水和厂区生水在生水箱中混合后再进行回收处理。  相似文献   

18.
大直径超长桩的桩身混凝土质量检测一直是困扰工程界的一个难题。本文提出和探讨了大直径超长桩桩身混凝土质量的超声波透射检测方法、技术及可靠程度。工程实践证明采用超声波透射法对大直径超长桩检测 ,其检测精度高 ,结果直观可靠 ,可以较详细查明桩身内部缺陷的性质、深度位置、范围大小及严重程度 ,为控制大直径超长桩桩身混凝土质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相变能量桩段模型传热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能量桩体材料普通混凝土储热性能差问题,将相变材料引入普通混凝土中构建相变能量桩。利用简化能量桩段有限元数值模型模拟了普通能量桩与相变能量桩的传热过程,对比分析了两者的传热差异;并通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相变材料,研究了添加量对能量桩桩体、桩周土传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换热管吸放热工况下,相变材料的添加可在相变温度区间内明显延缓桩体升降温速度;相变材料的添加量越多,升降温延缓作用越明显;能量桩中添加相变材料只对桩体的传热影响显著,对桩周土的温度场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出现裂缝的问题,从设计、施工等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裂缝原因,提出修补和控制措施。结果表明:(1)裂缝产生原因是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支柱的刚度大,梁截面刚度相对较小,形成了强柱弱梁,因而在梁的应力复杂部位产生了收缩裂缝。(2)通过改善约束条件,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混凝土振捣等方法,可避免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出现裂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