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人类活动的日渐加剧,造成了住房拥挤,人口过密、空间饱和等一系列“环境超载”现象。近年来,已有不少大城市在不断开发地下空间,以满足人类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例如,地下商场、地下居室、地下铁道等等。但是,由于地下环境形成的“小气候”同地上空间相比,空气污染严重,往往有一种气闷,缺氧的感觉,而且在地下呆久了,身体免疫力会大大降低,极易患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长时期在地下工作的人感觉会更明显。因此,为了保障长期在地下室居住、生活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合理调节地下“小气候”是十分必要的。1、保持地下室内空气…  相似文献   

2.
城市人口饱和、建筑空间拥挤、交通阻塞……这一系列问题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升而降临。这时,人类将目光投向了地下。巨大、幽暗的地下空间被开发成了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场所,地铁也在黑暗中从城市的一端穿行到另一端。  相似文献   

3.
城市人口饱和、建筑空间拥挤、交通阻塞……这一系列问题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升而降临.这时,人类将目光投向了地下.巨大、幽暗的地下空间被开发成了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场所,地铁也在黑暗中从城市的一端穿行到另一端.  相似文献   

4.
王铭珍 《安全》2001,22(5):17-19
21世纪将是隧道及地下空间大发展的时代.城市地铁,地下商场,地下旅馆,地下存车场,……,将会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方便.有人预测,到21世纪末,地球上的人类将有1/3要工作和生活在地下空间中.而各条地下隧道的开通,则缩短了人们出行的旅程,争得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基于熵权物元可拓模型的地下空间火灾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寓霖  阳富强 《安全》2019,40(1):54-57,61
为了准确评价地下空间的安全性,降低地下空间火灾事故的风险,从地下空间主动防火能力、地下空间被动防火能力、安全疏散能力以及安全管理能力4个层次构建地下空间火灾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物元可拓理论建立了地下空间火灾风险的熵权可拓评价模型,并在某地下商城的火灾安全评价中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地下商场空间的火灾安全评价等级为二级,与实际地下商场火灾安全状态相符。本文研究表明基于熵权的可拓理论可以适用于地下空间火灾的安全评价,有利于提升地下空间的火灾风险应对。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民防办公室为做好民防系统世博安保工作,以地下空间安全管控为重点,抓住《上海市地下空间安全使用管理办法》政府规章、《上海市地下空间安全使用监督检查管理规定》规范性文件颁布实施的契机,联合多方力量,不间断开展地下空间安全检查和整治,层层签订安全承诺责任书,确保了地下空间安全受控。同时,根据上海世博会相关职能部门要求,建立民防系统市政市容环保巡视督查队伍,自今年4月以来,对全市范围内的地下空间开展巡视督查。此次地下空间巡查工作中发现,地下空间防洪防汛、防火安全、使用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刊连续关注地下空间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民防办公室为做好民防系统世博安保工作,以地下空间安全管控为重点,抓住《上海市地下空间安全使用管理办法》政府规章、《上海市地下空间安全使用监督检查管理规定》规范性文件颁布实施的契机,联合多方力量,不间断开展地下空间安全检查和整治,层层签订安全承诺责任书,确保了地下空间安全受控。同时,根据上海世博会相关职能部门要求,建立民防系统市政市容环保巡视督查队伍,自今年4月以来,对全市范围内的地下空间开展巡视督查。此次地下空间巡查工作中发现,地下空间防洪防汛、防火安全、使用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刊将从本期开始连续关注地下空间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明晰公众对城市地下空间的风险感知,服务韧性城市战略,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心理认知测量、统计分析、地理空间评估等方法,形成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类型和风险清单,绘制风险感知地图,并对风险感知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类型可整理为6类14种,包含技术、环境、人因三维15种风险,其中地震、洪水、火灾风险的严重程度高,辐射、地下管网故障和基础沉降风险的未知程度高;公众对城市地下空间风险感知在人口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地理空间上存在聚集效应,与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相反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从社会学视角为城市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可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城市地下空间水灾研究进展,预测其发展趋势,系统调研城市地下空间水灾的相关文献,并从试验和数值模拟角度,归纳总结城市地下空间洪水漫延规律、地下空间阶梯流动力学特征及其对受灾人员撤离影响的研究进展,分析当前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中存在的局限和不足,预测城市地下空间水灾的研究趋势。研究表明,当前研究趋势是建立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较高的大尺度复杂多层地下空间洪水漫延问题数值计算模型,并研究地下空间复杂形态楼梯上洪水水流动力学特征及其对人员安全撤离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是解决城市人口、环境、资源三大难题的重大举措.地下空间的大面积开发利用,最引起人们关注的当属消防安全问题,由于地下空间的特殊性,其潜在的危险因素远远多于地面建筑,尤其是地下公众聚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由于避难和扑救的难度远大于地面,造成的损失也将大大高于地面.因此,深入分折地下空间火灾的特性、成因,研究防火对策,是目前加强地下空间消防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是解决城市人口、环境、资源三大难题的重大举措。地下空间的大面积开发利用,最引起人们关注的当属消防安全问题,由于地下空间的特殊性,其潜在的危险因素远远多于地面建筑,尤其是地下公众聚集场所,一旦发生  相似文献   

12.
科技动态     
《安全》2007,28(7)
中关村西区综合管廊及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完成该课题依托中关村西区工程,首次创建了“地下市政管廊、地下空间开发及地下环行车道”三位一体的综合管廊模式,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的人们不但利用地上发展高层建筑,还开发了地下空间,在我国一些曾经是人防工程的地下空间被用作商场、招待所等;地铁工程在继北京后,上海等地也陆续开始修建……一些地下空间的开发,使地下防火工程更显得重要了,因为地下发生火灾时,烟雾不容易排除,能见度低,会造成严重缺氧,疏散会很困难.如果掌握一点常识,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程度的增加,频繁地发生在地下空间的洪水灾害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世博会开幕在即,而世博期间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正逢上海的汛期,因此,做好世博场馆地下空间洪水灾害应急处理就显得犹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安监信息     
<正>北京市正式发布《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第3部分:防护设备设施配置》2014年2月27日,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告》(2014年标字第1号),正式批准《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第3部分:防护设备设施配置》(DB11/852.3-2014),实施日期为2014年6月1日。至此,《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系列地方标准全部完成。《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系列地方标准是在本市有限空间安全事故频发、作业单位各项安全措施不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专业噪声测量设备及噪声频谱分析设备,对地铁站附属地下餐饮空间区域噪声进行监测,绘制噪声小时频谱。经分析发现地铁附属地下餐饮空间声环境会受到客流、空间位置及餐铺建筑结构影响,因此在该类空间进行降噪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狭长地下受限空间的火灾模拟试验,研究O#柴油在不同空间尺度形成的火灾分区现象.分析柴油燃烧时狭长地下受限空间火灾分区现象形成的判断依据、条件、时间,惰化区氧气耗量与空间容积的关系,惰化区氧气体积分数、烟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燃料量、空间尺度和燃烧表面积是影响狭长地下受限空间火灾分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分区现象形成的判断依据为惰化区氧气体积分数≤16%;分区现象形成的条件为火焰区容积热强度≥720 kW·m-3.这对地下受限空间火灾的防治和其性能化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吕坤  秦妍 《安全》2013,(6):58-60
正1标准制订背景地下有限空间因其长期处于封闭或部分封闭状态,自然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含氧量不足,导致缺氧窒息、中毒、燃爆等危害。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夏季的高温、高湿等不良气候条件会在不同程度上加剧地下有限空间环境的恶化,给作业人员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人口大约有468万,城市人口密度很大。由于国土面积狭小,新加坡政府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效能。除填海造地之外,有计划地发展地下空间,成为政府有效利用土地的关键手段。通过近30年的努力,新加坡在科学合理开发地下空间,特别是地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逐步构筑起一个高效、便捷、安全、节能的地下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地下空间的大量开发又会导致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以某市地铁车站穿越地下大空间及既有地铁隧道为例,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其安全性进行了研究,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