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通过对呼吸性粉尘浓度和总粉尘浓度相关性的研究,得出呼吸性粉尘是总粉尘的一部分,且总粉尘是呼尘的3倍左右(算术平均值)。同时讨论了不同粉尘对人体危害的大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呼吸性粉尘浓度和总粉尘浓度相关性的研究,得出呼吸粉尘是总粉尘的一部分,且总粉尘是呼尘的3倍左右(算术平均值)同时讨论了不同粉尘对人体危害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对储存及转运粮食系统除尘粉尘回流问题进行了回顾和评述 ,对天津港散粮站日常处理主要粮食品种伴生粉尘进行了物性分析和粉尘爆炸性测试 ,并结合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了设备内部实际粉尘浓度的测试 ,在此基础上得出 :除尘粉尘具有爆炸的危险性 ;爆炸下限较高 ,有利于控制粉尘浓度在爆炸下限以下来预防粉尘爆炸 ;除尘粉尘回流工艺在无粉尘沉积的情况下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对磁性粉尘和非磁性粉尘进行了磁分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磁性粉尘,磁除尘效率可达99%以上,而对非磁性粉尘,通过粉尘上磁,磁除尘效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对磁性粉尘和非磁性粉尘进行了磁分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磁性粉尘,磁除尘效率可达99%以上,而对非磁性粉尘,通过粉尘上磁,磁除尘效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烟火药粉尘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钊 《安全》2015,(4):20-23
通过辨别烟火药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粉尘,结合粉尘的特点,阐述了各类粉尘对从业者健康的危害,针对粉尘的危害和烟火药粉尘的特性提出烟火药粉尘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工业可燃粉尘爆炸基础研究进行了综述.对粉尘爆炸领域有史以来的主要基础研究成果进行了高度概括,内容涉及引起粉尘爆炸的可燃物质、影响粉尘云可燃性和爆炸性的因素、粉尘云在空气中的燃烧、引发粉尘爆炸的点火源、一次和二次粉尘爆炸、粉尘闪燃、杂混物的爆炸及粉尘云爆轰8个方面.回顾了粉尘爆炸的预防和缓解措施进展,指出了本质安全设计的意义.最后针对纳米颗粒粉尘的爆炸特性进行了探讨,通常粉尘的最小点火能随粉尘粒径减小而减小、爆炸指数随粉尘粒径减小而增大,这种趋势直到粉尘粒径减小到1~10 μm一直存在,但这种趋势可能不会持续到纳米粉体级别,可能的两个原因是纳米粉体的难于分散和凝并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激光粒度仪对三环唑粉尘的粒径分布进行分析,并用20 L爆炸球测试装置、哈特曼管装置探讨了粉尘质量浓度、点火延迟时间、点火能量、粒径分布对粉尘爆炸的影响并总结了相关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粉尘粒度是影响粉尘最小点火能和爆炸下限的单调因素,粉尘质量浓度是影响粉尘爆炸压力的极值因素,点火延迟时间是影响粉尘最小点火能的极值因素。  相似文献   

9.
叙述了粉尘发生爆炸的条件,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及爆炸特征,从理论上和技术措施两方面提出了粉尘爆炸的预防对策,对防止和减少粉尘爆炸事故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粉尘爆炸事故发生的频率也逐年增加,因此,对粉尘云点火敏感程度进行测量和计算就变得十分重要。粉尘云最小点火能是粉尘爆炸重要的特性参数之一,是采取粉尘爆炸防护的基础。最小点火能在测量的过程中受到多个敏感条件的影响,其中湍流则是最复杂的影响因素之一。文中对实验过程中粉尘云的湍流进行了定义,并分析了湍流对粉尘云最小点火能影响的内在原因;同时对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粉尘云最小点火能过程中的湍流计算给出了数学模型。从实验和数学模型两个方向对湍流进行了全面描述,对粉尘云电火花点火过程中湍流影响的分析结论,可有效的指导实验。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冶金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接尘人员的增加,粉尘危害,尤其是呼吸性粉尘对作业人员的危害日益突出。治理呼吸性粉尘必须对呼吸性粉尘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针对冶金工厂实际情况,经过现场实验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探讨了冶金工厂作业场所呼吸性粉尘的危害程度。建立了冶金工厂采用划分粉尘单元确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方法和采用餐尘危害程度分级评价呼吸性粉尘危害程度的方法。同时对国家呼吸性矽尘卫生标准在冶金工厂的实旋提出了扩档建乩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77家粉尘涉爆企业299个重大隐患进行分析,得出企业存在的隐患主要集中在除尘系统和粉尘清理方面。绘制了粉尘爆炸因果链锁图,基于粉尘爆炸5要素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构建粉尘爆炸预防性和控制性原理,将粉尘爆炸控制措施分为预防性措施PM和控制性措施CM。根据粉尘爆炸预防性和控制性原理,提出采取预防性措施为主,控制性措施为辅的粉尘爆炸控制原则。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对我国部分煤矿采煤工作面粉尘状况的调查,测试和煤矿粉尘粒度分布分析结果。通过测试分析证明,不同煤种的煤被外部能量破碎时,它的产尘量、产生的粉尘的粒度分布及粉尘中呼吸性粉尘含量不同;各种煤直接破碎产生的粉尘和矿井空气的浮游粉尘的粒度分布均符合罗辛——拉姆勒(Rosin——Rammlar)分布规律;采用一般常规防尘措施(如煤体注水、洒水、喷雾降尘等),对粒度较粗的粉尘有一定降尘效果,可改善粉尘作业环境,而对工人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呼吸性粉尘降尘效果不显著,造成矿井浮游粉尘中呼吸性粉尘含量增加。为此,今后防尘工作重点应加强对呼吸性粉尘控制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对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高的防尘措施,大幅度降低矿井中呼吸性粉尘.使煤矿尘肺病发病率有较大降低。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线板式ESP内沉积粉尘层积累电荷的理论研究,对前人未能解释的现象给予解释;针对沉积粉尘层电荷积累和泄露过程提出了新的见解,且推导出了粉尘层积累电荷对粒子荷电量和粉尘层电场分布影响的表达式,从而导出了粉尘层积累电荷对ESP收尘性能影响的理论表达式。所有这些研究为完善非稳态静电收集理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线板式 ESP内沉积粉尘层积累电荷的理论研究 ,对前人未能解释的现象给予解释 ;针对沉积粉尘层电荷积累和泄露过程提出了新的见解 ,且推导出了粉尘层积累电荷对粒子荷电量和粉尘层电场分布影响的表达式 ,从而导出了粉尘层积累电荷对 ESP收尘性能影响的理论表达式。所有这些研究为完善非稳态静电收集理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粉尘是燃煤发电厂重点防治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某燃煤发电厂2×330MW机组为例,调查和分析了燃煤发电厂中粉尘的种类、分布及防护设施,并对该燃煤电厂主要工种和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和讨论,提出皮带巡检工、灰库巡检工是燃煤电厂粉尘危害重点防护对象,而输煤皮带转载点、破碎机以及灰库卸灰操作位现场粉尘浓度超标严重,是燃煤发电厂粉尘危害防治的重点工作场所。在对该燃煤电厂粉尘浓度超标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从工程防护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燃煤发电厂粉尘危害相应的防治措施,为燃煤电厂粉尘危害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敏感条件对粉尘云最小点火能的影响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使粉尘云最小点火能实验测量更准确,从多个方面分析影响最小点火能的测量因素,并根据粉尘云状态、粉尘颗粒固有性质、点火电路等几个方面对影响粉尘云最小点火能的因素,即敏感条件进行了分类。在实验测量中,具体归纳为:粉尘浓度、粉尘湿度、粉尘粒度及其分布、粉尘挥发份含量、粉尘温度(环境温度)、粉尘云的湍流度、粉尘分散质量、粉尘云初始压力、环境氧浓度、电极材料、电极直径和电极末端曲率、电极间距、电火花持续时间、点火延迟时间、电火花能量密度、火花触发电路、可燃气体影响、实验次数等18个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敏感条件对最小点火能的影响规律,从粉尘云点火机理和过程出发,着重分析一些敏感条件对最小点火能影响的内在原因和实质。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石棉制品加工工序生产过程中粉尘的产生,粉尘特性以该工序进行粉尘治理的必要性,并对石棉制品加工工序生产性粉尘控制及对石棉粉尘净化提出了有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对接触它的人们产生危害,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所以,我国《工业设计卫生标准》对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最高允许浓度作了规定。 但资料也表明,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以呼吸道吸入粉尘为主。而粉尘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后,能否长期被滞留,主要由粉尘的粒度来决定。与粒度的大小成反比,人的机体对进入呼吸道的粉尘具有防御机能,可通过滤尘机能、传递机能和吞噬机能将大部分尘粒清除。粉尘所造成的危害,是粉尘在肺内的滞留量显著地大于肺清除能力的结果。粉尘的进入、转化、滞留和排出,是受粉尘吸入量、性质,以及机体的反应…  相似文献   

20.
正通过对我国2005年以来粉尘爆炸事故的统计与分析,揭示出我国粉尘防爆监管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我国粉尘防爆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改进与解决提出了建议。粉尘爆炸是火焰在可燃粉尘与氧化性气氛(通常是空气)形成的粉尘云中快速传播,导致压力显著上升的现象。只要粒度足够小,几乎所有能与氧气发生放热反应(能燃烧)的粉尘都会发生爆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