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与自然保持生态平衡是世界各国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垃圾,将可利用的废弃物经过集中、加工处理重新再生利用,形成二次资源;将可利用的废弃物进行有效的消纳,是人类与自然保持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这一问题已经引起我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已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北京市的各级领导对此项工作极为关注,市委书记贾庆林同志、市长刘淇同志多次讲话并作重要指示。然而目前的废旧物资回收行业仍旧延续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的经营模式,近十年来呈现严重萎缩的局面,与当前社会工农业…  相似文献   

2.
<正> 环境保护的目的:一是为人类保持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二是保护和合理利用人类所需要的物质资源。在生产上,我们既要有生产观点,又要有生态观点。要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出发,求得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的报告中指出:“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要农业上去了,其他事情就好办了……。今后必须在坚决控制人口增长,坚决保护各种农业资源,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加强农业基本建设,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实行科学种田。……”1981年3月中央书记处指示:“关于国土保护问题,我们不能光停留在城市环境保护、“三废”治理这些问题上,要考虑中国近10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保护问题。”当前,就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持续农业     
《环境》1998,(11)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简称为“持续农业”,是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接受的农业”。概括地说,它是经济、社会、技术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农业。环境不退化或保持生态平衡,是希望在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能够达到和谐,建立一种非破坏性关系。技术上应用适  相似文献   

4.
一、开发高效有机肥对于环保的意义我国政府已明确提出,下个世纪农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科技。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农业高科技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肥料。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肥料又是发展农业的关键环节。如何做到既发展农业又保护环境,找到一种无污染、无公害的新型肥料,就成为我们需要尽快解决的课题。CHA─—高效腐植酸微生物复合肥,就是一种既像化肥那样使农业高效增产.又如有机肥一样活化土壤、增强地力、无污染已保持生态平衡的一种新型肥料,众所周知,化学肥料在农业增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现代农业获得高产的…  相似文献   

5.
农业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大,具备一个良好的土壤、水质和空气的环境,这是发展农业生产绝对需要的基本条件。如果水源、空气和土壤等农业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收益;而且由于农、畜产品的污染,还会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保护  相似文献   

6.
<正> 前言当前发展棉花生产,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讲求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必须遵循“坚决保护农业资源,保持生态平衡”的原则。但如何把两方面结合起来兼顾考虑,并提供科学依据,是近几年来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我们试图通过孝感群光大队坚持多年开展棉田综合防治的一个典型实例作为起点进行研究,逐步积累经验,对这一课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生态农业产生的背景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持续、稳定地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维持农业生态平衡,已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和乡村建设的重要问题。二次大战以后,西方国家农业的发展曾走了一条能源农业(即石油农业)的道路。从农业对能源的利用来讲,就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  相似文献   

8.
所谓生态农业就是用生态学的原理指导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生物能的利用率和农业废弃物的再循环率,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得到综合发展。生态农业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良好的生态平衡,使资源得到持续的利用,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从这一观点出发,农业生产是一个转化农业自然  相似文献   

9.
持续农业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简称为“持续农业”,是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接受的农业”。概括地说,它是经济、社会、技术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农业。 环境不退化或保持生态平衡,是希望在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能够达到和谐,建立一种非破坏性关系。技术上应用适当,是指生态经济系统的合理化,以最为适应、合理的技术为导向。经济上能维持下去是要控制投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避免财政难以维持的局面。社会上可以接受则指生态环境变化、技术变革所引起的礼会震荡应当控制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 持续农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点,目前已成功的持续农业系统,都是综合种值和综合饲养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景观生态学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和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入手,阐述景观生态学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认为农业景观规划设计不仅关注景观的“土地利用”、“土地肥力”以及人类的短期需求,更强调景观的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及其带给人类的长期效益。农业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中心任务就是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区域生态系统。中国生态农业是典型的持续农业。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典型生态农业模式经验,探求中国生态农业景观特征及其景观生态学意义,进而针对农业景观的生物生产、经济发展、生态平衡和社会持续4大功能,提出农业景观生态规划应遵循的5项原则,即提高异质性原则、继承自然原则、关键因子调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社会满意原则。  相似文献   

11.
生态需要     
《环境》2000,(1)
生态需要是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中,对生态平衡关系的确立和生态平衡条件的创建的一个需要。生态需要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要。人类本身是环境发展的产物,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时刻离不开环境的作用。从人类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增强,绿化意识正向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政治经济的绿化-绿色和平组织的成立,农业生产的绿化-生态农业的兴起,工业的绿化-清洁生产的召唤,人类生活的绿化-绿色食品的发展,思维方式的绿化-绿色消费热潮方兴未艾。同时绿化意识的人类发出回归大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的呼唤。  相似文献   

13.
姚益力 《福建环境》1998,15(3):28-28
当今人类社会最为关心、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与发展问题,围绕这一主题,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从50年代开始,尤其是进入80年代后,积极努力寻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持续发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比较合适的发展模式。农业的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的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量事实说明,目前山东农业环境正在日趋恶化,生态平衡失调,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笔者根据山东农业环境质量现状,农业环境与农业发展的制约关系,以及山东农业现有的基础和水平,提出为创建农业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合理,各种用地比例协调,土肥水足,林茂草盛,生态平衡的新型农业的环境保护战略目标,并就其战略重点和相应措施一抒己见。(一)防治工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对农业的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西藏农业持续发展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是世界农业地理上一个十分独特的区域,西藏高原农业持续发展在世界农业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分析了西藏农业生产条件和历史与现状,对不同农业生产类型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从农业生产稳定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每一种农业生产类型进行初步评估,进而探讨其农业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来,从国外到国内,一门跨越生态学与人口学的边缘科学——人口生态学正在崛起。深入开展有关人口生态学的研究对于探讨我国社会主义人口规律,科学地解决人口问题,调整并维持岌岌可危的生态平衡,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环境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人类生活于环境之中,同生物圈内其他生物一样,自成一个生态系统,即人类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生态系统,他的物质流与能量流比其他生物系统要庞杂得多,必须引起人们予以特殊的关注。而生态学对人口学的意义,首先在于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正> 所谓生态农业,就是遵循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利用自然环境和人为条件,在创建良好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中所进行的一种农业生产。由于这种农业能正确处理人类、生物、环境三者关系,有利于解决各种矛盾,能扬长避短,兴利除害,维护生态平衡,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生态农业的特点初步归纳如下: 1.整体性:生态农业是一种能把宏观农业与微观农业相结合的整体农业。所谓宏观农业,就是从整个系统出发,注意发挥各个组分的总体功能作用,不论系统大小,都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持续农业的研究对象”、“农牧结合问题”、“粮食问题”“农业生产布局”以及“中国农业生产效率”一直是我国学术界与政策决策阶层争论与关注的热点。五大“热点”不仅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正确决策,也影响着我国农业研究的方向。作者根据近年研究实践,结合国内外的大量研究成果,从理论与实践2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论述。①“持续农业”是学术术语,并不是农业替代模式,持续农业的研究对象则是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与管理战略,以此促进农业向环境健康与安全的方向发展,并不是“创造”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完全替代常规农业;②我国农牧结合研究依然停留在古时期“种植业提供饲料,畜牧业提供畜粪还田培肥地力”这一传统观念阶段。农牧结合研究应该在我国农、牧生产专业化进一步深化的基础上,从饲料能量蛋白质供给与消费平衡这一深层次上优化和把握农牧结合强度及其协调性,同时要高度重视我国畜牧业生产专业化可能引发的农、牧“分离”及其潜在的环境问题;③有计划地节制食物消费的增长速度、引导膳食结构的转变与合理引导并积极寻找粮食替代资源,是解决我国粮食生产在经济高速增长前提下粮食供需缺口不断扩张的主要途径;④我国种植业生产发展空间格局的重心应摆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国第一批农药安全使用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颁布试行一年多了。这些标准是农业部组织全国40多个科研、教学、生产等单位,经过田间试验和农药残留量调查而制订出来的。这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保护环境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标准是一个新鲜事物,在试行过程中必然迂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笔者就近年来生产实践中所碰到的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生产环境安全现状分析 农业自然资源支撑农业持续发展的能力脆弱农业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牛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牛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安全不可或缺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