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硅藻土处理城市污水技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分析了目前城市污水的水质、水量等特点,并以此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污水处理技术。硅藻土处理城市污水技术是一项物化法污水处理技术,高效的改性硅藻土污水处理剂是该技术的关键,在此基础上配合合理的工艺流程和工艺设施,该技术可实现高效、稳定而又廉价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目的。但由于这是一项新技术,在理论和实际工程应用上都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2.
硅藻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硅藻土经过提纯,改性,活化和扩容可以作污水处理剂,列举了4个示范工程实例及若干试验成果;证明硅藻土作污水处理剂,在技术上,经济上都可行,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硅藻精土技术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硅藻土处理城市污水技术是一项物化法污水处理技术,高效的改性硅藻土污水处理剂是该技术的关键,在此基础上配合合理的工艺流程和工艺设施,该技术可实现高效、稳定而又廉价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目的.硅藻精土水处理技术具有投资少、占地小、运行费用低等特点,在污水处理行业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硅藻精土处理生活污水的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了硅藻精土处理污水工艺、与其他污水处理工艺的主要区别和投资大小的比较.由于这是一项新技术,在理论和实际工程应用上都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4.
由于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以及独特的表面结构,硅藻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吸附材料应用于工业污水处理中。我国有着丰富的硅藻土储量,对硅藻土进行研究,有利于充分发挥硅藻土的利用价值,更好地为工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5.
硅藻土具有空隙率高、比表面积大、比重小、吸附性强等优良特性,使之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对硅藻土进行焙烧改性,并用来处理垃圾渗滤液。实验得出硅藻土经过焙烧改性后,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有所提高,其最佳焙烧温度为400℃,最佳投加量为2 g,最佳pH值为5.5,最佳搅拌时间为30min,对COD去除率为16.9%,但去除效果仍有待于提高,建议结合多种改性方式以进一步提高硅藻土的水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硅藻土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硅藻土由于其具有独特的表面结构和良好的吸附性能,适合作为吸附材料应用于各种污水处理中。在此简单介绍硅藻土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硅藻土应用在水处理中去除有机物、重金属离子以及有色染料等各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硅藻土的改性以及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藻土作为一种良好的吸附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污水处理中。硅藻土具有独特的表面结构与优异的吸附性能,通过对硅藻土吸附原理的研究,很适合于作为吸附材料应用于各种工业污水的处理。在简单介绍硅藻土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硅藻土改性方面的研究,以及对重金属离子污染物吸附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硅藻土在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藻土是由硅藻及其他微生物的硅质遗骸组成的生物硅质岩,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强大的表面吸附性能。硅藻土特殊的架构特征、分子筛功能使其在废水处理领域表现出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硅藻土的物理化学性质,重点对硅藻土和改性硅藻土在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尤其是含重金属废水以及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的去除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认为硅藻土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微孔材料,具有来源广泛、污水处理效果好等特点,并对硅藻土的改性方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化纤厂废硅藻土再生利用研究以处理腈纶废水后的硅藻土为研究对象,从废硅藻土再生利用的角度出发,用动态渗滤实验方法研究硅藻土上所吸附的主要金属离子(Na+、Al3+、Fe2+、Zn2+、Ca2+、Mg2+)的相关解吸规律及效果,并用静态浸泡实验方法研究SO42-的解吸规律效果及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以pH=11水溶液进行动态渗滤处理,所获得的硅藻土吸附性能得到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硅藻土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渗滤液成份复杂,较难处理。硅藻土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因为硅藻土具有较好的絮凝沉淀性能,所以常应用于污水处理中。通过在渗滤液中进行硅藻土不同投加量的试验发现:硅藻土用量越大,絮凝效果越好;串联样中去除污染物的效果明显好于同等投加量的非串联样;在投加硅藻土的同时,适量复合其他絮凝剂像聚合氯化铝(PAC)等,处理效果会更好。后续处理如果再利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排放标准将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改性硅藻土处理城市污水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分析了改性硅藻土处理城市污水的技术原理。指出改性硅藻土相对于一般的铝盐、铁盐等污水处理剂,具有效果稳定、二次污染少、可回收利用空间大、价格低廉等优点。提出了该技术的常规和改进的工艺流程,从理论上说明该技术的可行性。结合生产性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对CODcr和BODs的去除效率可分别达到70%和73%左右,对SS和TP的去除率分别大于94%和92%,从而进一步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参照一般化学强化一级处理技术的经济费用,分析了该技术在经济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改性硅藻土处理城市污水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文章分析了改性硅藻土处理城市污水技术的原理,指出改型硅藻土相对于一般的铝盐、铁盐等污水处理剂具有污水处理的效果稳定、产生二次污染少、可回收利用空间大、价格低廉等优点;并提出该技术的常规工艺流程和改进工艺流程,从而从理论上说明该技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结果表明,该技术对COD和BOD5去除效率分别达到70%和73%左右,对SS和TP的去除率分别>94%和92%,从而进一步验证该技术的技术可行性。参照一般的化学强化一级处理技术的经济费用,分析了该技术在经济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分流制排水系统雨污混接严重所造成的放江污染是河道黑臭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以A1/O1/A2/O2工艺和粉体强化技术为基础,研发了1款一体化生物硅藻土反应器,以水质波动较大的雨水泵站截流污水为原水,探索工艺参数对污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枯水期污水与丰水期污水处理运行时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反应器内硅藻土浓度为3 g/L,进行枯水期污水处理时,最佳运行条件为Q=1.5 m3/h,O1池ρ(DO)为1.5~2.5 mg/L,R=50%,R=100%,经处理后出水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地表水质Ⅴ类标准;进行丰水期污水处理时,最佳运行条件是Q=1.0 m3/h,O1池ρ(DO)为2.5~3.5 mg/L,R=200%,R=100%,PAC投加量为23 mg/L,A2池碳源投加量折合ρ(COD)为60 mg/L,经处理后出水达到浙江省DB 33/2169—2018《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表2排放标准。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枯水期污水处理运行时,Proteobacteria(59.25%)为优势菌门,Gammaproteobacteria(31.57%)为优势菌纲,反硝化菌属Dechloromona(7.76%)为优势菌属;丰水期污水处理时,Proteobacteria(46.02%)为优势菌门,Bacteroidia(32.71%)为优势菌纲,norank-Saprospiracea(20.65%)为优势菌属。硅藻土发挥了微生物载体及助沉的作用,增加了生物黏性,提高了生化系统内污泥浓度,扩大了反应器的处理范围,对生物硅藻土反应器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硅藻土混凝剂在污染河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改性硅藻土为混疑剂,对具有不同污染特征的苏州河各支流污染水体进行了化学强化一级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硅藻土混疑剂的最佳投药量随原水水质的不同而不同;硅藻土对C0Dcr和P有较高的去除效率,而对NH3-N的去除率不高;不同污染河水水质对硅藻土的混疑效果有比较显著的影响,表现为在混疑剂的最佳投药量条件下,C0Dcr去除量与原水CODcr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以真空收集的高浓度生活污水处理对象,采用AB法为主要处理工艺实验情况,通过试验测定AB法工艺的动力学参数,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X型纳米分子筛与硅藻土组成的复合材料对废水中苯酚的去除进行了探讨。采用了静态方法进行正交实验,探讨了硅藻土的类型(包括CD02,CD06,CD010和吉林硅藻土JL),硅藻土的用量、X型纳米分子筛的用量、苯酚浓度、搅拌时间及pH值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通过各因素对苯酚去除率影响的实验,得出复合材料去除苯酚的最佳实验条件。然后,对复合材料和活性炭分别进行再生实验,确定最佳活化温度,并对再生后的结果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7.
硅藻土复合材料净化室内空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硅藻土复合材料对室内空气中三种主要污染物甲醛、氨和苯进行了净化研究,比较了普通硅藻土和硅藻土复合材料对三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测试了硅藻土复合材料的平衡吸附量,及其在空气流速、净化时间和吸附剂量条件下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藻土复合材料的净化性能优于普通硅藻土,对甲醛、氨和苯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32μg/g、95μg/g和87μg/g,最佳去除率分别为67%、91%和53%,吸附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对硅藻土复合材料的净化效率影响不大,而空气流速和净化时间存在最佳值。  相似文献   

18.
多种材料对水中氨氮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针对黑臭水体中氨氮难以去除的问题,选取沸石、麦饭石、硅藻土、膨润土和活性炭这5种材料,通过实验考察所选材料对水中氨氮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更加适用于5种材料的数据拟合,得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 067 3、0. 998 2、0. 758 0、1. 748 6和1. 016 0 mg·g~(-1),且接近实验值,因此化学吸附是主要的吸附方式;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对数据进行拟合,得出硅藻土更适合Langmuir等温方程,属于单层吸附,其他4种材料则更加适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为多层分子吸附,且5种材料的吸附都为有利吸附;通过投加量实验得知,沸石、硅藻土、膨润土和活性炭对氨氮去除率随投加量增加而升高,最大去除率分别为100%、10. 46%、49. 25%和16. 87%,而麦饭石先升高后降低,投加量为0. 4g时,取得最大值为48. 85%;在p H为4~10,沸石和麦饭石吸附量先增加后减少,而硅藻土、膨润土和活性炭的吸附量缓慢升高; 5种材料氨氮解吸量随初始浓度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评价了油田采油外排污水的污染现状,并对油田主要的采油污水处理技术及其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与评价。调研结果表明:油田采油污水的外排量较大,处理达标率很低,环境污染严重;目前采用的大部分采油外排污水处理技术已不能适应油田生产的需求,必须研究开发新的采油外排污水处理技术。利用氧化塘技术处理桩西联采油废水和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孤岛采油废水的工程实验获得成功,废水最终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20.
Fe-Al改性硅藻土的制备及其对土壤Cd污染固定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硅藻土对土壤镉污染的原位固定化效果,采用羟基Fe-Al对硅藻土进行改性,通过土壤培养实验研究了Fe/Al摩尔比、OH/cation摩尔比、陈化时间、(Fe+Al)/硅藻土比、反应温度、老化时间对土壤镉污染固定化效果的影响,同时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改性前后硅藻土理化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改性硅藻土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Fe/Al摩尔比1∶8、OH/cation摩尔比2.0~2.2、陈化时间2 d、(Fe+Al)/硅藻土比10 mmol·g-1、反应温度60℃、老化时间2 d.改性硅藻土显著降低了土壤中可交换态镉的含量,硅藻土改性前后对交换态Cd含量的降低率由11.83%提升到39.52%.SEM与FTIR分析表明,通过改性增加了硅藻土的比表面积和Si—O—H基团,并且羟基铁铝被成功置入硅藻壳体内部,形成了有效柱体,增大了孔道间距,增强了硅藻土的表面活性.因此,羟基铁铝改性能有效地促进硅藻土对土壤镉的固定效果.提供的改性方法和实验结果,为硅藻土固定土壤重金属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