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核电站温排水卫星遥感监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我国 HJ-1 B卫星红外相机为遥感数据源,在介绍了温排水卫星遥感监测的技术流程和基本原理之后,重点论述了海表温度反演的算法和基准温度提取的基本原则。以2013年1月17日大亚湾核电站和2013年5月22日田湾核电站2景 HJ-1 B红外相机数据为应用实例,说明了卫星遥感监测可作为开展核电站温排水影响监测与热污染评价的首选技术方向和主要监测手段,阐述了其在核电站温排水影响后评估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江苏省连云港田湾核电站为主要研究区,通过热红外遥感技术研究温排水热污染现象,综合应用美国Landsat卫星热红外波段数据及地面气象测站资料,定量反演核电站建成前后附近海域水温分布与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遥感技术完全能够满足温排水监测要求,对于完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温度反演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田湾核电站航天遥感测量和数值模拟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遥感监测和数值模拟结果在田湾核电站附近海域的海面温度场羽迹展布方向、不同季节大小潮型、潮态规律上都是相似的,只是在规模和数量上存在着一定差异,两者可以相互验证。  相似文献   

4.
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综合论述了近20多年来国内外对大气环境遥感监测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应用于大气环境遥感监测的多种方法并着重阐述了被动式空基遥感和主动式地基遥感在大气环境遥感中的应用以及探测气溶胶的卫星传感器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最后,对我国大气环境遥感研究中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黄岛电厂温排水对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岛电厂温排水邻近海域为研究对象,2010年9月调查了电厂温排水对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9个站点共采集到大型底栖生物76种,平均生物量5.79 g/m2,平均密度830 m-2。利用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对各样本大型底栖生物分析得出,调查区域可划分为4个群落。各样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2.42~4.25之间,平均指数为3.67,其中靠近温排水区域站位的生物多样性呈现下降的趋势。丰度生物量比较(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 AB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靠近排水口处的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冗余分析( RDA)结果表明,水温是影响底栖生物群落变化的最主要因子,对调查区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变化的解释量达到60.5%,影响范围为排水口附近温升在3℃以上的区域。  相似文献   

6.
利用TM影像监测和评价大亚湾温排水热污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水热污染一直是环保工作中一个关注焦点,在对水热污染的日常环境监测中,往往存在测量不方便、区域评估不准等问题。如何充分利用遥感技术便捷、大范围、动态等特点对水热污染进行有效地监测和环境评价是本研究的重点。文章利用多个时相的TM数据热红外波段影像,对广州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水域进行了水温的反演,有效地对核电站温排水强度、扩散范围和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研究证明,遥感技术能够有效地完成水热污染的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估。  相似文献   

7.
遥感在农业旱情监测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我国农业旱情遥感的原理、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讨论与分析,认为无人机技术、农业地面传感网与遥感技术相结合及农业专业模型与遥感技术的耦合遥感技术应用是今后旱情定量遥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遥感技术在灰霾监测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灰霾遥感监测的基本原理,论述了基于图像变换的TC法、HOT法和基于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灰霾遥感监测技术,以及造成灰霾天气的秸秆燃烧遥感监测方法.指出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尺度、长时间序列的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以及全球性的大气环境综合遥感数据,是灰霾监测与综合治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利用美国2013年2月发射的Landsat 8卫星上运营性陆地成像仪OLI获取的太湖流域遥感影像数据,开展了其在大气能见度、蓝藻水华及建设用地等生态环境监测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研究表明,Landsat 8卫星向未来延续了Landsat系列的长时期对地观测能力,且观测性能有所优化,适合对区域能见度、湖泊蓝藻水华、生态系统格局等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反演和分析,是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遥感信息源。  相似文献   

10.
高光谱遥感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高光谱遥感直接监测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利用植被重金属胁迫光谱数据间接监测重金属污染区域的各种方法,分析了反演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引入人工智能技术、高维矩阵和数据挖掘算法,以及寻求更好的数据同化模型等提高反演精度的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调研和数据搜集构建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基本信息库,利用GF-1/GF-2等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对2015年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状况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GF-1号影像显示2015年2月16日和3月25日污水处理厂均有1个二沉池有藻类分布,疑似未正常投入使用;GF-2号影像显示9月2日污水处理厂有5个二沉池和部分曝气池的廊道有藻类分布,疑似未正常投入使用;3月和9月数据对比发现,西侧的8个污泥消化罐和3个污泥浓缩池均消失。该结果与临近时期的Google Earth影像显示情况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火电厂自行监测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国内外火电厂自行监测情况。指出了我国火电厂自行监测存在各地环保管理要求不同,导致企业自行监测开展水平参差不齐,企业自行监测质量难以保证,信息记录与公开不够规范等问题。提出应开展火电厂自行监测技术指导,加强火电厂监测能力建设,强化污染源监测质量管理,发挥公众监督力量。  相似文献   

13.
液态放射性流出物是核设施运行的必然产物,滨海核设施向大海进行稀释排放处置,内陆核设施缺少稀释载体,采用自然蒸发空气载带方式将液体流出物通过气态途径向大气稀释排放是可行的替代方案,可以实现液态流出物的零排放.自然蒸发空气载带排放方案描述了工艺原理,提出了空气流速、空气温度、环境相对湿度、废水温度等与蒸发强度的关系,给出了...  相似文献   

14.
以某重金属矿区3个水域(a、b、c)作为研究区,采集Aster卫星传感器的遥感监测数据,再运用分光辐射光谱仪测定标准板与目标水体,计算目标水体的光谱反射率,分析各区域水体遭受重金属污染时的光谱反射特征,实现基于光谱分析的重金属污染废水遥感监测。结果表明:a区域内水体重金属污染程度由深水区向浅水区逐步增强,水体呈现出橙红色;b区域内水体重金属污染程度由浅水区向深水区逐步增强,水体呈现为棕红色;c区域内水体未受到重金属污染,整个区域内水体为铜绿色。该结果与现场采集的各区域水体遭受重金属污染的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推,城市生态环境正逐步恶化。徐州作为老矿业城市,情况尤其不为乐观,以徐州市区为例作生态评价分析。按照代表性、可操作性、适应性、可比性和方便性原则,选取了植被覆盖度、生物丰度、水网密度、人均绿地面积、城市环境污染负荷指数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作为评价指标来进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的计算。根据评价指标,选用1994年、2000年和2007年三个时相徐州市TM影像,对土地利用、河流水库、植被、人均绿地等方面进行遥感动态监测,然后对该地区13年来生态环境演变做了定量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徐州市区生态环境质量由1994年的良好水平退化为一般水平,且有逐年下降恶化趋势,这与该区城市化进程一致。  相似文献   

16.
水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遥感技术在水环境监测方面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文章综述了水环境遥感监测技术在水体富营养化、悬浮固体、油污染和热污染等四个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卫星、航空技术及其业务化应用的快速发展,遥感监测已成为天空地一体化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简述了环境遥感业务化的发展及特点,以江苏省为例,详细介绍了水环境、大气环境及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省级具体应用情况。针对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需求,尝试从同质处理、调查验证、硬件建设、热点挖掘、人才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省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工作的后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巢湖富营养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巢湖为研究区,通过对蓝藻水华暴发程度与其光谱反射率之间关系的研究,确定MOD IS遥感影像识别水华暴发级别的阈值,对4类不同暴发程度蓝藻水华光谱特征进行遥感识别;进而确立巢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建立巢湖富营养化遥感反演模型,为实时监控巢湖水质,预警蓝藻水华暴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