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综合分析某电厂灰渣坝库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及灰渣坝现状,结合该灰渣库的坝体稳定性验算,得出结论:该库目前坝体参数满足设计要求,排洪、观测设施表观良好,符合设计要求,排渗系统表观运行正常,灰渣库周边情况满足安全要求,深部采空区目前处于稳定状态,不会对灰渣库构成影响,该库安全度为正常库,能够满足闭库前的安全条件,可依法进入闭库的下一阶段。  相似文献   

2.
广西平果铝赤泥堆场对岩溶含水层污染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估赤泥堆场建设对地下含水层的污染,对堆场周边进行水文地质勘察.采用地球物理探测、钻探、示踪试验等多种技术手段查明堆场周边岩溶管道的分布规律及管道水的流向,并采用压水试验和注水试验测得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出各月流经堆场下方的岩溶水流量.采用达西定理计算得到赤泥淋沥液穿透防渗层的时间约为42 a,远超堆场的服务年限(25 a),表明堆场防渗层的设计是合格和可靠的.在赤泥堆场建设20 a后再次对堆场下游及其周边的溶潭水进行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也证实堆场下游及其周边地下水未因赤泥渗漏而污染.  相似文献   

3.
氧化铝赤泥堆场渗滤液污染的评价与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氧化铝生产赤泥堆场的环境影响评价构架及生产阶段尽量减少下渗量的措施,有效地保护堆场区域地下水水环境。  相似文献   

4.
某电厂灰渣库整体稳定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物理力学参数的选取方面对某电厂灰渣库一期工程1号副坝的整体稳定性进行探讨,从中发现原有研究结果的偏差,并对坝体的整体稳定性作出了比较客观的结论,同时也通过对比总应力强度与有效应力强度指标的不同适用范围,提出了在灰渣坝(尾矿坝)的稳定性分析中应对其区别对待,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从而有效地指导灰渣库(尾矿库)的安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将酸性酒糟废渣和粉煤灰作为脱碱和改良材料对赤泥进行协同改良,通过比较赤泥基质的物理性状、营养物质质量比及重金属存在形态,并结合盆栽试验为赤泥堆场的生态修复提供依据。结果显示:酒糟能够降低赤泥碱度,促进赤泥基质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基质的物理结构,提高基质营养物质质量比,有效固定基质重金属并降低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积累;粉煤灰可有效增加赤泥基质孔隙度,促进基质团聚体形成;两者联合添加时赤泥土壤化效果更为显著,基质各项理化指标较单独施用改善更为明显,添加质量分数为20%粉煤灰和质量分数为20%酒糟的基质碱蓬草发芽率达93.33%。通过测定基质浸出液代表性重金属的质量比,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估利用酒糟与粉煤灰改良赤泥的方案污染程度为清洁级水平。  相似文献   

6.
刘强  王钟 《劳动保护》2010,(11):56-57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州分公司在近年来完成的工程建设项目中,注重贯彻国家及地方有关“三同时”的法律、法规。到2010年8月份,对16个重点新、改、扩建项目,如氧化铝技改研发项目、烧结法硅渣直接烧结回收氧化铝和碱工业试验、发生炉煤气废热利用技术产业化、烧结法赤泥堆场改扩建(加高)、台马沟赤泥库项目、选矿拜尔法第二条生产线工程(含后山尾矿库)等,均严格按“三同时”制度要求,完成了工程项目的“三同时”工作:  相似文献   

7.
赤泥是拜耳法炼铝工业中产生的残渣,因其具有碱性腐蚀、有毒有害金属元素、放射性元素,而成为一个棘手的环境问题。赤泥安全处置的有效方法是通过开发工业上可行的规模化应用方法,以提高利用率、减少处置量,赤泥在建设工程材料领域的开发就是其规模化应用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必须解决赤泥的建设材料衍生产品的安全性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赤泥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置。从放射性、腐蚀性及浸出毒性方面讨论赤泥建设工程材料衍生品的可行性、安全性与环境相容性。结果表明,赤泥的放射性水平超过了安全规定的限值,但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浸出毒性,同时其碱性延缓了钢筋的去钝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赤泥进行焙烧、酸浸活化,作为环境修复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进行测试。试验表明,焙烧酸浸后赤泥吸附亚甲基蓝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H=8,吸附剂最佳投加量为0.9 mg/mL,吸附时间40min,吸附率为80.62%。对实验数据进行相关数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该等温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模型,说明这种吸附更趋向于单层吸附。对比几种不同吸附材料粒状活性炭、粉末活性炭、赤泥、焙烧后酸浸赤泥及焙烧赤泥对亚甲基蓝吸附效果,可以看出焙烧酸浸后赤泥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仅次于粉末状活性炭,而高于赤泥、粒状活性炭及焙烧赤泥。  相似文献   

9.
坝体稳定性计算是尾矿库安全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运用圆弧条分法对尾矿库坝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计算几何模型,计算出坝体安全性系数。应用圆弧条分法对尾矿库堆积坝进行安全评价能有效的反映坝体稳定性现状。  相似文献   

10.
坝体作为一个复杂的自然-人工系统,坝体的安全有效性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管理不当,容易引发各种安全环境问题.评估坝体工作十分重要,对提高坝体的本质安全状况和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和控制坝体运行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降低坝体生产安全风险、预防事故发生,保护企业及下游居民的财产安全,保持坝区周边的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FLAC的概况,并根据已知的工程地质资料及岩石力学参数,用连续快速拉格朗日分析软件FLAC模拟了拦水坝的稳定性.通过模拟出坝体的应力应变和破坏场,了解坝体可能发生变形破坏的区域.为拦水坝的安全管理提供一些理论方面的依据.根据模拟出来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确保其正常运行,不至于发生垮坝事故,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降雨条件下尾矿坝饱和-半饱和渗流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雨条件下,由于渗透压力的存在,降低了尾矿坝坝坡的整体稳定性,可能产生坝体自身的变形和破坏,甚至导致尾矿库溃坝发生.针对某尾矿库,分析了降雨条件下对尾矿坝渗流及稳定的影响,运用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及降雨入渗理论,分析了尾矿坝渗流场的变化过程,根据计算出来的瞬态渗流场,利用非饱和尾砂抗剪强度理论,对尾矿坝的瞬态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尾矿坝降雨条件下安全运行,降低尾矿库溃坝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某热电厂灰坝由粘聚力较小的石渣填筑,而粘聚力较小的砂粘土、砂土、砾石、碎石等筑成的土坡、大坝,边坡破坏时其破裂面近似平面,在横断面上近似直线.利用此理论,在有渗水和无渗水作用时对该灰坝外侧坝坡进行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我国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由于重建设、轻利用而导致的事故预警能力被制约的现状,以尾矿坝体变形速率监测指标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改进云模型,根据3E规则确定尾矿坝变形监测的正常运营值边界,建立尾矿库坝体变形速率4级预警阈值确定模型,以湖北省某尾矿库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提出的坝体预警阈值确定方法,可得出尾矿库坝体变形速率黄、橙、红各级预警阀值分别为10.842,16.68,25.02 mm/d;进一步与典型小概率法计算结果对比表明,所提出的尾矿坝变形速率4级预警阈值确定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可用于尾矿库重要安全监测指标预警值的确定。  相似文献   

14.
基于JC法尾矿坝稳定性可靠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论述了可靠度理论在尾矿坝稳定性评价中可有效弥补定值法(安全系数法)存在的不足。文中选用JC法作为可靠度分析方法,结合实例对尾矿坝进行稳定性分析,分别求出了尾矿坝在正常和洪水工况下运行时的可靠度指标。并通过与定值法(安全系数法)比较,发现可靠度指标对坝体材料物理力学参数变异性的敏感度高于安全系数,因而得出可靠度方法可以更加全面、客观的反映出尾矿坝稳定性的真实状态。  相似文献   

15.
对于投资较少的上游式尾矿筑坝法而言,在实际的堆积施工过程中,由于很难严格按照设计的坡比进行每一级子坝的堆筑,导致矿方无法及时、真正掌握当前尾矿坝的受力性能和稳定状态。因此,针对某典型尾矿坝剖面,采用迈达斯商业软件试用版对尾矿坝的堆积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利用强度折减有限元方法对施工当前状态的尾矿坝进行了边坡稳定分析,得到了当前状态尾矿坝的塑性剪应变云图和相对应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比较了尾矿坝安全系数随着子坝堆筑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随着堆积子坝的进行,尾矿坝的整体抗滑稳定系数逐渐减小,此外在初期坝和一级子坝的下游坡脚处容易出现相对较大的变形。此研究结果为矿部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尾矿坝的稳定程度和实际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求解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理论研究,将此法应用到尾矿坝的静力稳定计算中.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和极限平衡法对某尾矿坝进行了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应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时,采用不同的D-P准则计算出的滑动面基本相同且与传统方法相近,其中D-P3准则计算的安全系数更加接近瑞典圆弧法.因此应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求解尾矿坝静力稳定安全系数是可行的,同时说明有限元法可以较好的模拟实际工程中的复杂几何断面形状和材料非线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鉴于碗窑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个别变形测点测值异常现象,依据大坝变形观测资料,通过变形规律时空分析和统计模型的建立,以及影响因子的分解,合理地解释了其变形成因,从而得出碗窑水库大坝变形性态总体正常的结论。为确保大坝安全运行,通过建立有限元力学模型和混合模型,拟定了典型坝段坝顶水平位移的一级监控指标,进而更有效地监控大坝的安全性态。另外,就个别测点坝段时效有呈逐年缓慢上升的趋势,建议管理单位加强观测,并及时分析,确保工程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