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恶臭气体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恶臭气体的种类、危害、特征、处理方法及原理;概述了恶臭气体的3种主要生物处理方法:生物滤池、生物滴滤池和生物洗涤器,介绍3种方法的工艺流程、技术特点及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生物法处理恶臭气体亟需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乙二醇废水处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岩 《化工环保》1992,12(2):74-78,82
文介绍了国内外处理乙二醇废水的研究现状。在多种处理方法中,湿式氧化法、电解法、臭氧法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其投资、处理费用高,难以实现工业化;生物法(厌氧-好氧,特殊微生物)是目前较为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焦化废水的厌氧—好氧生物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笑彬 《化工环保》1993,13(4):203-205
焦化废水含有许多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采用好氧生物法进行处理,虽然出水中的酚、氰等基本上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但COD、NH_3-N等指标远不能达标;采用厌氧生物法进行处理,虽然COD去除率较高,但出水C0D、NH_3-N等指标仍不能达标;采用厌氧-好氧生物法进行处理,可取得较为令人满意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吴国贤 《化工环保》1993,13(4):247-249
采用一段曝气生化法处理废水,当曝气开始时,BOD分解得很快,但随曝气时间延长,BOD的分解就越来越慢。要达到预定的处理效果,就必须有较长的曝气时间,即增大曝气池的体积。为此,德国污水处理专家Bohnke建立起两段(A、B段)吸附生物曝气法,解决了上述问题,使得出水质量能达到极其严格的标准。1 方法原理及要点两段吸附生物法(以下简称AB法)采用  相似文献   

5.
论废水生化处理可行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验证了毒性对生物氧化速度的影响,并阐述了用微量呼吸测压法,氧参数法,摇床及模型间歇反应法,亚甲兰退色反应法测定废水表现毒性及生物可降解性的方法,利用这些方法对废水的可生化性作出科学评价,为选择适宜的处理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油田含聚丙烯酰胺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处理含聚丙烯酰胺废水采用的物理化学法和生物降解法,对各种方法的除污机理、处理效果及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物理化学法主要包括絮凝沉淀法、光催化法、高级氧化法、超声波法、电渗析法等,易造成二次污染;生物降解法周期较长,但可解决二次污染的问题。从安全经济的角度出发,采用生物降解法或物理化学与生物联合处理的方法更为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7.
废水厌氧(水解)--好氧生物组合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洪铭媛  李清彪  邓旭 《化工环保》2005,25(2):104-109
比较了厌氧(水解)法和好氧法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分析了厌氧(水解)—好氧组合工艺的主要优势;并根据组合工艺在空间和时间上的4种不同实现形式,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组合工艺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提高稠油废水可生化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稠油废水的来源和种类,综述了提高稠油废水可生化性的主要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氧化法、物化法和厌氧生物处理都可提高稠油废水的可生化性,厌氧生物处理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各种方法协同使用处理效果更佳,其关键之处是微生物的筛选、培养和驯化.  相似文献   

9.
生物膜法处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技术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张丽  张小平  黄伟海 《化工环保》2005,25(2):100-103
综述了生物法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生物膜法处理VICs的装置及工艺流程。重点讨论了生物滤池和生物滴滤池在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填料、生物量、湿度、pH和营养物质等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等多种学科,主要处理技术有:(1)固体废物的预处理。主要包括固体废物的破碎、筛分、粉磨、压缩等工序;(2)物理法处理固体废物。可采用重力分选、磁力分选、电力分选、光电分选、弹道分选、摩擦分选和浮选等分选方法;(3)化学法处理固体废物。煅烧、焙烧、烧结、溶剂浸出、热分解、焚烧、电力辐射都属于化学处理方法;(4)生物法处理固体废物;(5)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理。有焚化法、填埋法、海洋投弃法等,固体废物在填埋和投弃海洋之前尚需进行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11.
赵雪娜 《化工环保》2016,36(2):189-192
对模拟碳纤维生产废水进行“厌氧-好氧”静态小试,根据COD的去除效果确定该碳纤维废水的可生化性。采用“二级厌氧-微氧-好氧”组合工艺进行动态中试,考察废水的处理效果及系统的抗冲击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碳纤维生产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系统具有厌氧池出水pH增大的特点,且抗冲击能力较强;在厌氧池水温为28~38 ℃、好氧池水温不低于15 ℃、废水流量为100 L/h、进水COD为660 mg/L、进水ρ(氨氮)为4.9 mg/L的条件下,出水COD稳定在50 mg/L以下,ρ(氨氮)稳定在5 mg/L以下,能够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曝气生物滤池效能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曝气生物滤池(BAF)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氧化处理工艺,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废水处理、中水回用及微污染源水的预处理。详细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对BAF效能的关键影响因素,如填料、水力停留时间、进水底物、水温、曝气量与进水量比、反冲洗工艺、化学除磷药剂等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耦合光催化与生物处理4-氯酚废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川  古国榜  柳松 《化工环保》2004,24(5):351-355
采用三相内循环式流化床光反应器和固定床生物反应器耦合处理4-氯酚(4-CP)废水。光反应器中采用粗孔硅胶负载的具有高活性和长寿命的TiO2为催化剂,处理效率高。废水的BOD5/COD及固定床生物反应器处理效果表明,4-CP为难生物降解物,光催化预处理能显著增强废水的可生化性。在单级耦合处理中,光催化预处理4h后进行生物处理,能达到最佳效率,但要完全矿化COD则需要延长预处理时间。光催化预处理为生物处理提供可降解性COD,后者却没有机会作用于前者。在多级耦合处理中,两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使多级耦合处理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序批式反应器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了序批式反应器(SBR)技术的发展历史,介绍了近20年来国内外SBR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新发展,着重分析了其基本原理、技术优势和不足之处,指出SBR技术是一项极具竞争力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秦彬  谷晋川  殷萍  张瑜 《化工环保》2021,41(1):9-18
染料废水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对生态危害极大,未经处理就排放将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综述了染料废水各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物理处理(吸附、膜过滤),生物处理(厌氧、好氧、厌氧-好氧联合),化学处理(混凝-絮凝、电絮凝、高级氧化);总结了多种组合工艺对实际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对比分析了各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最后,对...  相似文献   

16.
生物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生物法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主要从印染废水的水质、新旧排放标准的对比、生物法的改进及强化(包括微生物研究、生物固定化技术的开发、工艺流程的改进)、生物法研究领域的新探索(包括生物法与其他处理方法的联用、产电微生物的应用)等方面分析和总结了生物法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生物法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生物法的深度研究及生物法与其他方法的联用探索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7.
炼油废水生物脱氮中间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炼油废水中氮氮的生物降解用两种工艺进行了中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正常工艺条件下,O/O工艺处理后出水中NH3-N〈25mg/L,COD〈40mg/L,油〈5mg/L;A/O工艺处理后出水中NH3-N〈20mg/L,COD〈50mg/L,油〈5mg/L,NO^3-N〈10mg/L。  相似文献   

18.
可溶性微生物产物的产生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金环  安景辉 《化工环保》2004,24(3):169-172
对可溶性微生物产物(SMP)的产生和性质进行了概述,指出SMP是影响生化出水水质的重要因素;建立了完全混合反应器中SMP浓度的计算公式。基质降解量(△S)、污泥龄(@)、污泥产率因数(y)和衰减速率系数(b)是影响SMP浓度的4个重要因素,SMP浓度同污泥浓度、水力停留时间无关。分析表明,对应某污泥龄,反应器中SMP浓度可达到最低,控制污泥龄可以达到降低出水中SMP浓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用生物填料塔处理三甲胺废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芳  魏在山  叶蔚君 《化工环保》2006,26(6):463-466
为解决废气中有机胺类物质的恶臭污染问题,采用自制生物填料塔处理三甲胺废气,考察了生物填料塔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三甲胺废气的净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气中三甲胺质量浓度为80.00mg/m3、气体流量为0.3m3/h(停留时间不小于30s)、循环液喷淋密度为0.5m3/(m2.h)的条件下,三甲胺去除率达99.9%,净化后气体能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生物填料塔对三甲胺的总去除量与容积负荷呈直线关系,相关系数达0.9949,表明三甲胺废气的生物净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