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传统的GDP核算模式建立在资源耗减、环境破坏和公众健康不断透支的基础之上,不能体现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为了将环境污染损失纳入GDP核算体系,以2010年重庆市绿色GDP核算为例,运用虚拟治理成本法进行环境价值量核算。结果表明,基于环境污染损失调整后的重庆市绿色GDP为7920.28亿元,污染扣减指数为0.4%。  相似文献   

2.
论文基于Odum创立的生态经济系统能值理论和方法,对2003-2012年商洛市绿色GDP进行定量核算。核算结果如下:① 2003-2012年商洛市传统GDP分别在1.12×109 ~ 6.72×109美元之间,绿色GDP分别在9.80×108~ 3.35×109美元之间,各年度绿色GDP占GDP比重在49.85%~ 87.50%之间;② 自2003年以来,商洛市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包括不可更新环境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产品)及环境资源价值消耗的持续增长,造成10 a间绿色GDP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各年度对自然资源价值消耗占GDP的比重处于6.55%~31.77%之间,各年度环境资源价值损耗占GDP的比重处于5.18%~24.39%之间,其中2008、2009年环境资源价值损耗对绿色GDP核算的影响大于自然资源损耗对绿色GDP核算的影响,其余年份均是自然资源的损耗大于环境资源的损耗;③ 输入资源包括从外部输入的汽油、柴油、化肥、农药等,对绿色GDP核算的影响较小,各年度占GDP比重保持在0.83%~1.30%之间。绿色GDP核算结果表明:近年来商洛市的经济发展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对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输入资源)的消耗,第二是商洛市经济增长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因此商洛市经济发展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如果继续延续这种依赖资源和环境的发展模式,就会使当地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焦作市的环境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传统的GDP存在着固有的一些缺陷:预算体系经济增长指标存在片面性.因此,从环保的角度,焦作市迫切需要建立适合本地实际的预算模式.我们就是根据焦作市基本情况,通过实例分析,首次建立了焦作市绿色GDP核算体系,并确定了评价方法,给出了核算基础数据的获取来源,对焦作市绿色GDP核算中的各类实物量核算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环境污染实物量、环境治理成本实物量、环境质量数据、生态系统实物量、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实物量核算表,同时对绿色GDP中官员考核指标进行了探讨,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官员考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目前国际上绿色GDP的测算和分析主要有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绿色GDP核算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简化和简单.本文采用的绿色GDP核算的计算公式为:绿色GDP=GDP-自然资源的损耗-环境降级成本 废弃物综合利用价值.我国2005年绿色GDP为149681.96亿元.  相似文献   

5.
绿色GDP是以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体系为基础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的主要核算内容之一,其基本思路:国民净福利=国内生产总值+一切能带来净福利的其他一切活动成果-社会成本。源于国民核算的国民经济核算经过逐步的发展演变,理论日益成熟,核算方法-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日趋完善。我们应该立即开始从具体项目到局部地区进行不断的试验,试算内蒙古的绿色GDP。在明晰核算方法条件下的核算基本流程。  相似文献   

6.
资源环境问题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问题,成立自然资源部,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加强自然资源统筹管理的重要举措。自然资源核算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是自然资源统筹管理的基础工作,目前国外较多自然资源核算成果建立在SEEA 2012的基础上。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首先由中国提出来并开展研究,但综合来看,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方法上还处于研究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研究。论文基于会计理论的复式记账核算理论,研究了自然资源负债和权益的生产论和自然资源循环理论基础,提出了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关资源功能规划、生态红线基础上的自然资源负债和权益界定标准,以及在此界定标准上设计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及其相关平衡核算。自然资源资产是指能够给人类带来直接或间接福利的自然要素总和,它不仅包括直接参与经济社会系统循环的物质和环境要素,也包括参与生态循环间接为人类带来生态服务价值的自然要素;基于自然资源资产分析,论文将自然资源资产的权益分为自然资源的生态权益和自然资源的经济权益,这样的分类也有其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自然资源负债的产生是由于资源过度损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既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是经济社会为了补偿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而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通过以上资产、负债、权益的界定,为我们设计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提供了逻辑基础。论文研究旨在设计合理的基于复式记账的自然资源过程核算,以及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账户体系设计和平衡关系理论,以期为自然资源核算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资源核算理论和编制科学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相似文献   

7.
陶建格  沈镭  何利  钟帅 《自然资源学报》2018,33(10):1686-1696
资源环境问题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问题,成立自然资源部,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加强自然资源统筹管理的重要举措。自然资源核算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是自然资源统筹管理的基础工作,目前国外较多自然资源核算成果建立在SEEA 2012的基础上。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首先由中国提出来并开展研究,但综合来看,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方法上还处于研究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研究。论文基于会计理论的复式记账核算理论,研究了自然资源负债和权益的生产论和自然资源循环理论基础,提出了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关资源功能规划、生态红线基础上的自然资源负债和权益界定标准,以及在此界定标准上设计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及其相关平衡核算。自然资源资产是指能够给人类带来直接或间接福利的自然要素总和,它不仅包括直接参与经济社会系统循环的物质和环境要素,也包括参与生态循环间接为人类带来生态服务价值的自然要素;基于自然资源资产分析,论文将自然资源资产的权益分为自然资源的生态权益和自然资源的经济权益,这样的分类也有其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自然资源负债的产生是由于资源过度损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既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是经济社会为了补偿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而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通过以上资产、负债、权益的界定,为我们设计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提供了逻辑基础。论文研究旨在设计合理的基于复式记账的自然资源过程核算,以及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账户体系设计和平衡关系理论,以期为自然资源核算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资源核算理论和编制科学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相似文献   

8.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技术体系与方法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者按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整体研究框架和基本概念,并阐述了近期开展的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环境污染价值量核算以及经环境调整的绿色GDP的核算内容,重点介绍了部门和地区水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固体废物污染的实物量、以及实际治理成本、虚拟治理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的核算方法与数据来源.同时还剖析了目前中国综合环境核算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中国综合环境经济核算的研究前景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资料锦囊     
《环境》2004,(1):56-58
我国将制定绿色GDP核算体系据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透露,绿色GDP核算体系正在国家统计局与环保总局的联合攻关之中,该核算体系出台后将与现行的干部考核体系挂钩。潘岳说,现有的体系都是考核单纯的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很多指标,如社会、人文、基础教育、公共设施、能耗、环境生态等。目前,国家正在加紧制定有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政策法规,这些被忽视了的指标都将补充进去。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煤炭开采环境损失的经济核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环境经济学的经济外部性理论为依据,识别采煤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外部不经济因素,应用环境价值评价法,对这些不经济因素进行量化和货币化,初步建立了省域煤炭开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经济损失核算体系.以2003年为基准年,核算了山西省煤炭开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量.结果表明:2003年山西省煤炭开采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约为286.746 8×108元,折合每t煤损失63.79元.其中环境污染年损失61.979 4×108元,折合每t煤损失13.78元;生态破坏损失224.767 4×108元,折合每t煤损失50.00元.依据该核算结果,1978─2003年山西省累计采煤约65×108 t,所造成的环境损失约为4 100×108元.   相似文献   

11.
关于自然资源核算的研究进展与争议问题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自然资源核算是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首要工作,为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制度,也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的核算.论文从核算项目分类,理论方法和实践应用三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自然资源核算的研究进展,力图厘清国内外自然资源核算研究的共识与争议问题.西方国家资源核算研究起步较早,在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方面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与之相比,我国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理论分析层面,自然资源的核算方法多是沿用国外的估价模型,缺乏创新.目前,国内外普遍按照先实物量再价值量,先存量再流量,先分类再综合的原则进行自然资源核算研究.但是,各国的核心项目分类尚未统一,自然资源估价方法的选择还存在争议.在实践方面,联合国等五大机构联合发布的SEEA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追捧,很多国家开始在此基础上探索本国的资源核算体系.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共识问题,论文提出了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确定核算项目,选择估价方法,分步推进自然资源核算和自然资源核算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衔接.这些问题的解决思路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选择可控或拥有的,产权明晰的自然资源作为核算项目,充分考虑资源要素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选择估价方法,优先建立单项资源的区域自然资源核算体系,结合各方力量设计我国统一的自然资源核算标准.根据上述思路,开展自然资源核算研究,将资源环境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构建自然资源核算框架体系,是编制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顺利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泽 《环境》2006,(10):40-42
近几年来,部分地方政府因执行环保政策“阳奉阴违”,致使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人们开始质疑传统的GDP核算方法,认为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观不仅导致经济发展落入“三高一低”的增长怪圈,更是环境每况愈下的祸根。 9月7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统计局首次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披露,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118亿元。有评论者指出,国家开始着手清算多年来的环保欠账,绿色GDP核算有望成为传统GDP核算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将环境资产融入经济已成为必然趋势。面临传统GDP理论体系的缺陷,绿色GDP应运而生。绿色GDP核算体系在不打乱原有GDP核算模式和框架的前提下,将资源环境核算纳入进来形成一个新的核算模式和框架。尽管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意义重大,但基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目前国际上尚无一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可操作性也有待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资源消耗、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分析海洋产业的环境损耗,提出了海洋产业之环境损耗指标、核算方法及环境经济综合账户,力求为海洋产业实施绿色GDP核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环渤海海洋产业绿色GDP核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绿色GDP核算是反映经济-环境系统交互作用,继而进行综合计量的重要工具.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借鉴联合国环境经济核算方法,以环渤海地区为研究区,选取数据可得性最好的2013年为核算期开展GGOP(海洋产业绿色GDP)核算研究,并以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4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进行拆分.结果表明:2013年环渤海地区GOP(海洋产业生产总值)约为1.97×1012元,GGOP约为1.84×1012元,占GOP的93.44%,资源耗减、生态系统破坏、环境损失和环境活动分别扣减了GOP的2.54%、0.16%、1.70%和2.15%.环渤海地区2013年的渔业没有造成资源耗减,而对海洋油气资源的开采造成的资源耗减损失约为5.02×1010元.通过围填海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损失约为3.11×109元.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污染物产生的虚拟成本约为3.36×1010元.国家和省级海洋部门对渤海的环境管理活动支出约为4.42×109元;环渤海地区海洋环境和资源利用投入研究经费约3.81×1010元.环渤海各省市中,辽宁省扣减比例为5.30%,其中环境损失占扣减总值的44.77%;河北省与辽宁省相近,扣减比例为5.04%;天津市扣减比例最大,为13.09%,其中资源耗减占扣减总值的69.74%;山东省扣减比例为4.34%,其中环境管理活动支出占扣减总值的50.82%.研究结果扩展了绿色GDP核算方法的适用范围,探索了绿色核算在海洋经济中的核算方法和核算技术,有助于环渤海各省市海洋经济发展调控政策的制订.   相似文献   

16.
自然资本的定量货币化及空间属性是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研究的基本问题。针对绿色GDP核算中资源环境成本市场定价的缺陷,采用复合生态系统分析框架,整合能值分析(EMA)与物质流分析(MFA)方法,用能值-货币价值对资源损耗与环境退化定价,进而测度绿色国民财富的生态经济价值。以资源型大省河南为研究区域,估算2009年108个县域单元的各项能值指标及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复合生态系统能值指标的空间特征,比较绿色GDP与传统GDP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划分县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地域类型。结果表明:基于EMA-MFA的绿色GDP核算是一种以生态为中心的强调可持续性的评价方法,旨在从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视角说明资源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河南省县域复合生态系统各能值指标在空间上集中分布且具有一定区域差异,基于EMA-MFA核算的绿色GDP与传统GDP相比核算结果差异大,绿色经济与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变化明显;县域绿色GDP根据本地自然生态支撑能力、资源环境损耗状况可分为5类地域类型;不同地域类型的县域应根据现状水平与优势特征,因地制宜地加快绿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由于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赚取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使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民生产总值--绿色GDP得到普遍关注.绿色会计是为保护生态环境而研究生态环境成本和价值、提供生态环境变化信息的环境会计,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文章就绿色会计概念、目标、主体、客体、科目设置及信息披露作为重点,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是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重要内容,对某一时期各经济主体对生态环境资产的占有、使用、消耗、恢复和增值活动的定量核算与评估。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要具有明确的政策应用导向作用。文章从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包括的环境容量、环境质量、生态系统三个基本内容出发,提出了其促进绿色发展的主要应用方向,包括完善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体系、丰富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生态文明政绩考核体系以及为环境产权、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等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发生持久性环境危机的经济学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中国发生持久性环境危机的多维分析中,阐述了我国的工业化是用20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程,由于压缩型经济产生了压缩型环境问题,从时间维、空间维、市场维进行了分析。本文从经济学角度,仅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损失、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帐户进行了分析。我认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损失纳入GDP还是有可操作性的,应首先实施,经过实践后,逐步再把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帐户。我于2001年8月随国家计委“能源与环境考察团”去美国和加拿大考察时,和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了座谈,认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相似文献   

20.
1997—2013年中国绿色GDP核算及时空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基于资源环境视角,通过构建绿色GDP核算体系对1997—2013年中国及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绿色GDP进行核算,并进一步通过人均绿色GDP及绿色GDP指数揭示地区绿色发展现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在1997—2013年间绿色GDP指数为78.99~87.06,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依赖度较高。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资源节约效果显著,环境污染管治仍需加强。2)区域差异上,人均绿色GDP与绿色GDP指数均呈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格局,即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地区其资源环境依赖性也较低。3)将全国进行绿色发展分区后,处于健康区的省市有10个,潜力区5个,高危区10个,警戒区6个。绿色发展健康区主要覆盖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内陆省市为绿色发展高危区的主要覆盖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