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铝硅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高稳定性的有机硅(TEOS)代替聚硅酸(HS)加入到聚合铝(PAC)中,初步制备了一种新型铝硅复合絮凝剂(TEOS—PAC)。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的滴碱速度、Si与Al摩尔比和碱化度等因素对该复合絮凝剂絮凝性能的影响,对比了TEOS—PAC与HS—PAC的絮凝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制备TEOS—PAC时滴碱速度要控制适当(流量刻度定位40);随着Si与A1摩尔比的提高,TEOS—PAC复合絮凝剂的絮凝性能明显增强,最佳Si与A1摩尔比为0.2,最佳碱化度为2.5;在相同条件下,TEOS—PAC的最佳投药量低于HS—PAC,且TEOS—PAC在絮凝过程中形成的絮体沉降性能优于HS—PAC形成的絮体。  相似文献   

2.
用新型絮凝剂处理制浆漂白废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复合型高分子絮凝剂(F-1)处理制浆漂白废水,进行了絮凝条件的优选试验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F-1絮凝剂的絮凝沉降效果与絮凝剂的用量、废水的pH有很大的关系。当废水的pH为6.0、絮凝剂用量为100mg/L时,漂白废水的色度、SS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8.2%、93.6%和78.6%。而且,其絮凝性能明显优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C)、聚合氯化铝(PAC)以及聚合硫酸铁(PFS)等絮凝剂。  相似文献   

3.
对比了酸析法和碱析法对碱法草浆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聚合氯化铝(PAC)絮凝剂对酸析和碱析后木质素的絮凝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酸析法和碱析法都能有效析出造纸黑液中的木质素,酸析法对色度的去除效果要优于碱析法;当造纸黑液pH为3时,COD去除率达到72.0%,色度去除率为97.7%;当造纸黑液pH为13时,COD去除率达到55.0%,色度去除率为22.3%;PAC对于酸析后木质素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当废水温度为55℃、PAC加入量为45mL/L时,COD去除率可以达到79.5%,色度去除率为98.5%;PAC絮凝剂对于碱析后的造纸黑液色度的去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4.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张环  杨喻  柳帅  王金翠 《化工环保》2006,26(1):63-66
开发了一种对非离子聚丙烯酰胺进行改性制备两性聚丙烯酰胺(APAM)絮凝剂的新方法。以硅藻土悬浮液为絮凝对象,考察了改性反应中影响APAM絮凝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采用无水乙酸与三甲胺、环氧氯丙烷合成季胺盐型阳离子剂的方法优于采用盐酸的方法;在10mL质量分数为10%、相对分子质量为3×106的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水溶液中加入8mL浓度为2.6mol/L的阳离子剂,同时控制V(NaOH)∶V(NaClO)为0.44,改性得到的APAM絮凝性能最佳,在pH3~9的较宽范围内对硅藻土悬浮液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在pH为3、APAM加入量为1.8mg/L时,硅藻土悬浮液的絮凝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5.
聚硅酸硫酸氯化铝铁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粉煤灰为原料制备了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酸硫酸氯化铝铁(PSiAFCS),用PSiAFCS处理以硅藻土为原料配制的模拟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n(Al3+):n(SO4-2)=11、PSiAFCS加入量为2.5mg/L、废水pH为6.0~11.0,温度为60℃、静置时间为20 min、废水初始浊度为50.00~500.00 NTU的范围内,PSiAFCS的絮凝效果良好,浊度去除率大于96%.PSiAFCS对赣江水的浊度去除效果优于聚硅酸氯化铝铁(PSiAFC)和聚合氯化铝(PAC).PSiAFCS加入量为2.5 mg/L时,水样的剩余浊度最低,为0.52 NTU,浊度去除率达98.27%,达到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浊度小于1.00 NTU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加载絮凝—超滤—反渗透组合工艺处理含大量重金属离子的印制电路板(PCB)电镀废水。考察了絮凝污泥回流比和水力条件对加载絮凝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在加碱沉淀pH 10.5、混凝pH 9.0、PAC投加量10 mg/L、PAM投加量1.0 mg/L的条件下,污泥回流比为47%,加碱沉淀、混凝、絮凝的搅拌转速分别为250,150,50 r/min,搅拌时间分别为6,8,4 min。中试结果表明:经加载絮凝预处理后,总铜、总镍和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4%、99.3%和93.1%;预处理出水经超滤—反渗透系统处理后,出水水质全部达标。  相似文献   

7.
复合混凝法处理高浓度聚丙烯酰胺生产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和活性炭吸附的复合混凝法处理高浓度聚丙烯酰胺(PAM)生产废水.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处理条件为:废水 pH 6.5,废水温度 35℃,先加入 PAC 混凝后再加入活性炭,PAC 加入量250 mg/L,活性炭加入量 200 mg/L.在此最佳条件下,废水 COD 去除率达 52.0%.该复合混...  相似文献   

8.
朱磊  周桃玉 《化工环保》2014,34(5):481-483
采用FTIR技术对自制的长链季铵盐絮凝剂环氧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考察了絮凝剂加入量、溶液pH和絮凝时间对絮凝率的影响;并与常用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效果进行了对比。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目标产物为环氧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实验结果表明:在絮凝剂加入量8 mg/L、溶液pH 9、絮凝时间50 min的条件下,絮凝率达到84.84%;在相同絮凝剂加入量的条件下,环氧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的絮凝效果优于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9.
以硅酸钠、硫酸铝、氯化铁、海藻酸钠(SA)为原料制备了聚硅酸铝铁-海藻酸钠(PSAFe-SA)絮凝剂,并采用SEM、FTIR、XRD、TGA技术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影响PSAFe-SA絮凝沉降效果的主要因素,并考察了该絮凝剂对松花江水样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制备聚硅酸的pH为3.0、n(Al+Fe)∶n(Si)为1.0、n(Al)∶n(Fe)为4.0、m(SA)∶m(Si)为0.04的条件下,所制备的PSAFe-SA絮凝剂性能最好;在水样pH为6.0、PSAFe-SA投加量为28 mg/L、沉降时间为20 min的最佳絮凝条件下,松花江水样的浊度去除率为94.50%。  相似文献   

10.
倒极电解法合成聚合氯化铝絮凝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减少电解制备絮凝剂过程中的极化现象,用特制的自动倒极电源装置合成聚合氯化铝(PAC)絮凝剂。确定了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电解槽电压2V;电流密度6A/dm2;倒极周期1s。与不采用倒极装置相比,在最佳条件下合成PAC时,该装置可明显抑制极化现象。处理模拟水样试验表明,该法制备产品的絮凝效果优于一般电解法制备产品及市售产品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1.
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PACSAM的制备及其脱色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曾媛  蒋文举  金燕  刘红娅 《化工环保》2007,27(3):263-267
以聚合氯化铝(PAC)和淀粉-丙烯酰胺接枝聚合物(ST-AM)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PACSAM)。考察了PACSAM对活性染料、直接染料模拟印染废水及实际印染废水的脱色效果,并初步探讨了絮凝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很宽的pH范围内,PACSAM均表现出了良好的脱色性能;在PACSAM加入量为25m g/L时,PACSAM对实际印染废水的脱色率、COD去除率、浊度去除率分别为96.4%,92.1%,98.5%,废水处理效果明显好于壳聚糖和PAC。PACSAM的絮凝机理包括化学反应、分子间氢键、电中和及架桥作用等。  相似文献   

12.
采用加载絮凝—超滤—反渗透组合工艺处理含大量重金属离子的印制电路板(PCB)电镀废水。考察了絮凝污泥回流比和水力条件对加载絮凝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在加碱沉淀pH 10.5、混凝pH 9.0、PAC投加量10 mg/L、PAM投加量1.0 mg/L的条件下,污泥回流比为47%,加碱沉淀、混凝、絮凝的搅拌转速分别为250,150,50 r/min,搅拌时间分别为6,8,4 min。中试结果表明:经加载絮凝预处理后,总铜、总镍和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4%、99.3%和93.1%;预处理出水经超滤—反渗透系统处理后,出水水质全部达标。  相似文献   

13.
疏水改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水溶液共聚合法,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和2-乙烯基吡啶(2-VP)为共聚单体合成了疏水改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DAC-2VP),并用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w(2-VP)为1.0%、w(DAC)为30%、活性污泥pH为5、P(AM-DAC-2VP)加入量为25mg/L时,P(AM-DAC-2VP)对本实验的活性污泥絮凝能力最强,上清液透光率为92.1%;P(AM-DAC-2VP)比同条件下制备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DAC)具有更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4.
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对黄磷废水的絮凝净化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波  段云彪  赵榆林 《化工环保》2002,22(6):367-369
介绍了淀粉 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SGM)对中和后的黄磷废水的絮凝净化作用,其处理效果超过聚丙烯酰胺(PAM)。试验结果表明:SGM的支链相对分子质量大于8×106,水解度为27%,接枝聚合物接枝率为60%,絮凝效果最佳。SGM提高絮凝效果的原因是:接枝共聚物在空间结构方面比均聚物显现出较大的比表面积,对桥连有利。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吸附-Fenton氧化-絮凝法处理对硝基苯胺生产废水(简称废水),研究了吸附剂、脱附温度、絮凝剂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经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DM301大孔树脂加入量5.0 g/L,吸附时间20 h,Fenton氧化pH 3.0,H_20_2加入量0.3 moL/L,m(Fe):m(H_20_2)=6,絮凝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加入量20 mg/L.在此条件下对COD为2 780 mg/L、色度为185倍和pH为12.2的废水进行处理,出水的COD、色度和pH分别为169 mg/L、10倍和6.5,COD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93.9%和94.5%.DM301树脂在10~25次重复使用后对硝基苯胺的平均总去除率为47.7%,对硝基苯胺的平均回收率为37.9%.  相似文献   

16.
改性蒙脱石-壳聚糖絮凝剂处理造纸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改性蒙脱石(MM)和壳聚糖(CTS)制成MM-CTS新型复合絮凝剂,对造纸废水进行絮凝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当MM-CTS的加入量为0.10 mg/L、m(MM):m(CTS):40:1、pH=8.0、搅拌速率为140 r/min、沉降时间为15 min时,絮凝效果最佳,对造纸废水的COD去除率达66.35%,较传统絮凝剂的COD去除率提高了13.7%,药剂成本下降11.1%,具有明显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7.
采用CaCl_2和纳米SiO_2-聚硅酸铝铁复合混凝剂对含氟废水进行两步除氟。实验结果表明:ρ(F-)为420.0 mg/L、pH为8.5的含氟废水经CaCl_2处理后ρ(F-)降至26.5 mg/L;在二级除氟pH为11.5、复合混凝剂加入量(复合混凝剂与废水体积比)为0.50%的最佳条件下处理60 min后废水中ρ(F-)降至5.7 mg/L,而采用聚合氯化铝(PAC)进行二级除氟时,ρ(F-)可降至8.7 mg/L,表明复合混凝剂比PAC的除氟效果更佳。复合混凝剂中自由离子和单体羟基配合物形态Al和Fe的含量相对较高,分别占76.5%和92.5%,而低聚合度的多核羟基配合物及高聚物形态Al和Fe的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
双氰胺-甲醛聚合物-聚合氯化铝复合絮凝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双氰胺、甲醛、氯化铝为主要原料,加入添加剂合成了双氰胺-甲醛聚合物(DF)-聚合氯化铝(PAC)复合絮凝剂。采用模拟印染废水考察了各种因素对DF—PAC复合絮凝剂混凝脱色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双氰胺、甲醛、氯化铝、添加剂加入量分别为29.1,57.8,4.8,12.5g,反应温度(70&#177;1)℃、反应时间2.5h的条件下制得的DF—PAC复合絮凝剂的絮凝脱色性能良好,COD去除率不小于90%,色度去除率不小于99%。与PAC和DF絮凝剂相比,DF—PAC复合絮凝剂对实际印染废水的絮凝脱色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戴明飞 《化工环保》2012,40(5):524-527
将传统的中和法和絮凝法相结合,采用中和—絮凝法回收硝酸型褪锡废水中的锡,考察了反应终点体系pH、碱液浓度、絮凝剂浓度等因素对锡回收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NaOH溶液浓度为6 mol/L、反应终点体系pH为0.8、聚丙烯酰胺溶液质量浓度为3 g/L的工艺条件下,可得到干基锡含量54.6%(w)的高品位锡泥。与传统的单一中和/絮凝法相比,采用中和—絮凝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减少了碱液和絮凝剂用量,回收锡之后体系中大量的硝酸可进一步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20.
王秀军  翟磊  靖波  张健 《化工环保》2016,(5):482-487
分别以胺基质子型离子液体(PIL)、非离子有机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NAPPE)、增效氧化剂(AO)、低分子量阴离子聚合物(AP)为絮体改质剂,考察絮体改质剂对大分子聚季铵盐(CWC)清水剂处理海上油田含聚污水的絮凝效果及絮体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IL和AO对絮凝速率、絮凝起效时间、絮体层厚度无影响,可部分改善絮体黏附性;NAPPE虽可有效改善絮体黏附性,但影响清水剂絮凝效果,絮凝速率;相比较而言,当AP加入量为100 mg/L、CWC加入量为300 mg/L时,AP对清水剂絮凝速率和絮凝起效时间影响小,且水色清澈,可有效避免黏性油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