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矿产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区域。论文以新疆为例,分析了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动态计量模型,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来探讨矿产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结果显示: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矿产资源开发与工业水平、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矿产资源开发指数每提高1%,工业化水平也相应地提高0.24%,城市化综合水平也相应地提高1.25%;而经济发展存在到矿产资源开发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发展水平每提高1%,矿产资源开采指数相应地提高0.47%。目前资源优势是新疆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并没有陷入"资源诅咒"陷阱;新疆矿产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四大系统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彼此的发展。因此,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是新疆目前区域发展非常紧迫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2.
矿产资源基地是优化中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保障国内资源有效供应的战略核心区域。在分析基地布局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资源基础、开发条件、市场需求和国家战略等方面构建了矿产资源基地划定指标体系。其中资源基础包括预测资源量、查明资源储量和设计开采规模,开发条件包括缺水程度和交通优势度,市场需求包括后续冶炼加工企业布局与产值,国家战略主要体现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矿产资源基地布局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以铁矿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采用聚类分析、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各单项指标进行了分析评价,在全国识别了辽宁鞍山—本溪等12个铁矿资源基地。研究结果可以为“十四五”时期中国矿产资源基地调整优化提供参考,对其他矿产资源空间政策区的划定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经济系统及其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是实现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论文在分析系统构成、系统特征尺度和系统功能实现多势效性的基础上,以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协调运行为目标,构建了包含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的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经济系统协调运行条件下的矿产资源合理开发规模进行了规划和设计。在此基础上,选择典型地区为对象,开展了具体的实证研究,为本地区资源开发生态经济系统的规划、地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规模和水平的决策,提供了现实可操作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疆能源矿产资源丰富,但资源优势并未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资源开发的负外部性问题严重。文章分析探讨了新疆矿产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分析新疆现行的能源矿产资源补偿机制、其补偿作用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新疆建立能源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和条件,提出建立和完善新疆矿产资源开发利益补偿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资源保证,但长期矿产资源的开发造成我国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论述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生态问题,对现行生态补偿措施进行了评价,探讨了建立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的基本思路,对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雷 《自然资源学报》1997,12(3):204-210
本文着重从正面探讨我国40多年来区域发展的矿产资源开发效应。主因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增长要素决定着我国东西部地区差异的基本特征;矿业开发活动的专业化分工和发展加速了国家“核心-边缘”二元结构的演进进程;矿业开发对多数发展中地区经济发展作用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当地资源基础(数量、质量和种类):富则强,贫则弱;矿业开发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的贡献往往大于资源开发本身,这对发展中地区加强对外联系是至关重要的;在全部要素赋值中,4个正相关变量(能源消费、原材料加工工业固定资产、货运量和每千人医院床位拥有量)代表了我国工业化初期的区域发展的基本过程:即社会生产经济结构的转变极大地刺激了矿产资源的消费增长,迫于此种压力,矿业开发活动得到大力加强,由此引发的全国统一运输网的建立有力地推动区域发展,所有上述变化最终为区域社会经济进入全面“起飞”提供了更多的机遇①。  相似文献   

7.
中小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多构成地方乡镇企业或个体的支撑产业或第二产业。由于缺乏地质常识和勘探开采技术而导致工伤事故频发、安全隐患颇多而具有普遍性。以北京西山为剖析区 ,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提出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地质勘探技术培训的重要性。在可持续性发展思想指导下 ,对中小型矿产资源开发和地方经济发展而需进行区域统筹规划进行了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李海萍  任帅  靳敏 《环境工程》2022,40(10):183-191
开发城市矿产资源对补充原生矿产资源的不足具有重要意义,准确估算城市矿产资源储量也成为研究重点。针对城市住宅建筑,在社区尺度上进行住宅建筑的矿产资源储量估算,通过定量评估北京市回龙观21个小区662栋住宅建筑的在用存量,基于我国住宅建筑的生命周期,在对住宅建筑矿产资源储量进行估算的基础上,计算未来的资源可采量,同时对现有住宅1年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预估。结果表明:1)城市住宅建筑中的矿产资源循环利用潜力巨大,21个小区矿产资源储量达到729.3万t;2)研究区562栋框架和70栋剪刀墙结构住宅占95.48%,框架、剪刀墙结构住宅温室气体排放量远高于砖混结构,随着新建住宅中框架和剪刀墙结构不断增加,未来的环境压力也随之增大;3)研究区预计可回收利用的建材365.8万t,通过对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和循环利用带来积极的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本文分析了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关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介绍了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平价方法,并针对矿产资源开发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减缓措施与对策,目的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生活与生产的矿产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成渝经济区矿产资源开发对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成渝经济区为研究区,根据成渝经济区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特点,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结合研究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态脆弱区分区等数据,采用空间图层叠加法,分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未来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区域主要生态屏障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宁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落后,民众生活水平不高。矿产资源的开发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了经济优势。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座谈、实地走访等形式主要探讨了当地矿产资源开发目前存在的不足。该县对矿产开发缺乏统筹管理与详细地质资料基础、矿产资源品质不高、开发利用率低并且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宁城县要想依托矿产资源实现更大的经济价值,需要加强引导和统筹管理、提高勘探与开发的科学技术水平并积极引进资金与技术。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区域矿产资源竞争力评价及与区域经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宝友  肖文  朱卫平 《自然资源学报》2012,27(10):1623-1634
矿产资源对一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论文在分析已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可获得性原则构建我国区域矿产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详细阐述各指标的计量方法。然后,运用多指标输入/输出复杂系统的相对有效性评价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并收集2000—2009年数据对我国区域(东部、中部和西部)矿产资源竞争力进行评估,揭示其变化规律。最后,用我国区域2000—2009年的"矿产资源竞争力"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代表其矿产资源的丰裕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分析法验证矿产的"资源诅咒"假说在我国区域间是否成立。研究结果显示:①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区域矿产资源竞争力在不断地提升。另外,我国三大区域的矿产资源竞争力与其所拥有的矿产资源储量成反比;②区域矿产资源竞争力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呈长期稳定的均衡、双向因果关系,得出矿产的"资源诅咒"假说不成立的结论。上述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如何提升矿产资源竞争力及利用矿产资源发展区域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和生产资料,维持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可以说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然而,由于人们在矿产资源利用活动中,不当的采挖和低效率的使用,会导致有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过速枯竭,使人们对前景可虞。如何有效地综合利用矿产资源,更好地造福人类是人们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本文对河南的矿产资源特点及开发现状进行讨论分析,提出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一、矿产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1.矿产资源特点河南省地处中原,矿产资源丰…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发展需要矿产资源的保证,矿产资源的节能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在全世界经济合作中矿产开发都是一个重点。进入新时期,山东矿业发展迅速,现代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矿产品出口额较之以往有着较大的提升。然而我们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矿产资源节能开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受到人力及非人力因素的影响,山东矿区环境不容客观,深化对矿产资源节能开发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矿产资源节能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矿产资源节能开发的对策,以期更好地推动山东矿产资源节能利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玉溪市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影响现状、特点和潜在的危害 ,提出防治对策。只有处理好开采与保护 ,破坏与恢复 ,污染与治理的关系 ,才能促进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国内外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现行生态补偿机制,结合国内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对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西藏念青唐古拉地区由于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造成了山体滑坡、崩塌、地裂缝、地表植被破坏、地表沓被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启动绿色矿业工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增加环保契约等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的对策,其目的是积极推进西藏矿业开发中的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矿产资源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根据我国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重新总结了矿产资源规划与开发的思路。在矿产资源规划方面,应该根据我国土地资源部制定的相关要求与准则,针对不同种类的矿产资源进行规划。因此,本文主要对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进行简要评价,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赤峰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重点调查发现,赤峰市矿产资源存在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矿业秩序整顿任务较重、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现象,已造成当地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提出了有关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生态安全角度提出了矿产资源开发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结合外部性理论,运用生态足迹和生态演替理论模型量化矿产资源开发外部性最优化时的生态承载力关系,通过对湖南湘西州钒矿开采区进行实证研究,推导出湘西州钒矿开发外部性最优条件下的生态承载力平衡等式以及开矿条件,即同时达到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最优化的条件。该研究可为探讨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外部性最优化的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