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从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分工、预警监测时间的确定、预警监测的启动、预警信息的发布、预警监测的终止、预警监测的工作流程等方面,建立了太湖引用水源地蓝藻水华预警监测体系。指出了政府必须在资金、物资、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预警监测体系充足的保障,确保预警监测体系长期有效地运行。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针对太湖蓝藻遥感监测自动化、智能化等业务需求,研究了太湖蓝藻遥感自动解译系统的总体架构、功能模块等。系统包括遥感数据接收子系统、蓝藻遥感解译子系统和海量遥感数据管理子系统,可实现从数据接收到报告编制全流程自动化处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尽管太湖主要水质指标有所改善,但蓝藻水华暴发的频次和面积并未明显减少。为了探讨太湖蓝藻水华暴发的环境驱动因子,统计了2012—2020年历年4—10月预警期间的太湖蓝藻水华发生规模与频次,结合同步浮标自动监测数据和实验室分析数据,构建了蓝藻水华预测模型。以太湖蓝藻水华综合指数(Ic)表征蓝藻水华强度,并通过Ic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出1月水温、1月电导率、1月生化需氧量和3月总氮浓度4项环境指标,最终构建了以该4项环境指标为自变量、Ic为因变量的太湖年度蓝藻水华强度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达到了0.908,平均相对误差为10.35%,预测精度总体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9.
对夏季太湖野外水华蓝藻样本进行梯度稀释,将自动监测法与手工监测法(人工镜检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比对分析,同时通过对野外样品的连续监测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以微囊藻为绝对优势种的夏季太湖水体,YSI-6600型和EXO2型便携式水质监测仪测得的叶绿素与人工镜检法测得的藻密度的调整后相关系数(R2adj)均值分... 相似文献
10.
李旭文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9,21(3):54-57
利用互联网上USGS提供的公益性Landsat-7SLC—OFFETM遥感数据下载服务,建立了太湖地区2003年-2008年ETM遥感影像数据库,开展蓝藻水华面积解译和暴发特征分析。统计结果表明,2007年和2008年太湖蓝藻水华暴发呈加剧态势。 相似文献
11.
12.
夏季受东南季风、湖流等因素影响,太湖蓝藻向西北部水域集聚,该区域平均藻密度可高达1×109个/L以上,其中蓝藻集中堆积的近湖岸区域藻类密度更高,蓝藻在不同生命阶段释放的藻源性VOCs的成分谱和产生量有较大差异,其中烯烃和有机胺反应活性较强。蓝藻水华高发期太湖西岸非甲烷总烃的浓度约为常州市区的3.3倍,日变化趋势符合蓝藻代谢规律。太湖西部蓝藻水华、湖西区的非甲烷总烃浓度和臭氧污染程度时空变化规律表明:太湖西部(宜兴)是整个流域臭氧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其臭氧污染的形成与太湖蓝藻水华暴发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在高温、微风气象条件下,适宜蓝藻水华形成。在特殊非均一风场的驱动下,太湖蓝藻水华迁移过程与被均匀风场驱动有所不同。选取太湖典型风向进行分析,并采用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对表面非均一风场条件下的风生流流场及水质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特殊非均一风场的驱动下,当太湖蓝藻浓度较高时,容易在西部湖区特别在竺山湖、梅梁湾湾内、岸边及湾口聚集,形成水华暴发,这有助于研究太湖污染物及蓝藻水华的输移及空间分布和机理。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机载高光谱视频相机,在4个季节对太湖蓝藻进行7次、18个架次的有效拍摄。对拍摄到的高光谱影像进行辐射定标、几何拼接等预处理后,提取不同浓度蓝藻和水草等其他物体的高光谱数据,发现不同浓度的蓝藻光谱在680 nm后表现出较大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高光谱数据降维后,结合k-近邻(kNN)分类算法,可实现对蓝藻的精准定位。定性识别结果经光谱预处理后,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进行特征波段提取,发现蓝藻光谱的季节差异主要表现在450 nm~570 nm和760 nm~910 nm波段。 相似文献
15.
蓝藻水华暴发会使水质迅速恶化,并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饮用水安全。因此,对于蓝藻水华进行准确、快速、有效的监测预警至关重要。以太湖北部典型蓝藻水华发生区为研究区域,利用人工智能藻类自动识别技术分析了2020年3—10月共计501个样本,获取了藻类群落结构和藻类形态学的数据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微囊藻属是调查期间的第一优势类群,优势度达57%;存在微囊藻的大周期规律,即微囊藻属下物种表现出明显的演替规律,尤其以细胞直径较大、夏秋季具有耐高温特征的惠氏微囊藻和铜绿微囊藻演替最为明显;存在微囊藻的小周期规律,即微囊藻细胞存在较为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其繁殖周期为2~5 d。通过建立准确、快速、有效的藻类人工智能监测技术,不仅可以快速分析水体中的藻类群落结构,还能够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微囊藻的演替和生长规律,对于开展更高精度的蓝藻水华预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