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森林综合研究所生产技术部劳动科学研究室,对油锯手在15°坡地人工林内进行伐木打枝造材作业时的心率测试表明,工人进行伐木打枝造材的工时约占作业总工时的69.7%,检修、保养油锯和工间休息等占作业总工时的30.3%。进行伐木打枝造材时的心率为117.3~131.0次/min,平均为120.5次/min。进行油锯检修、保养时的平  相似文献   

2.
油锯类型和采伐地坡度对采伐工心率的影响根据日本岩手大学的测试表明:1.采伐工使用轻型油锯进行间伐作业,在平坦林地上采伐时的心率在915~106.2次/min之间,在陡坡林地上采伐时的心率在101.4~116.9次/min之间。2.采伐工使用中型油锯进...  相似文献   

3.
日本有关部门对高性能林业机械操作者的心率进行检测表明 ,操作者在作业过程中的最高心率为12 0~ 144次 /min ,最高心率增加数为 5 2~ 74次 /min ;平均心率为 83.0~ 10 0 .8次 /min ,心率增加数为15 .0~ 30 .8次 /min。其中 ,伐木联合机操作者在作业过程中的最高心率为 12 0次 /min ,最高心率增加数为 5 2次 /min ;平均心率为 86.4次 /min ,心率增加数为 18.4次 /min。钢架杆绞盘机操作者在作业过程中的最高心率为 144次 /min ,最高心率增加数为74次 /min ;平均心率为 10 0 .8次 /min ,心率增加数为 3…  相似文献   

4.
智利有关部门对木材生产主要工序工人生产率和劳动负荷的测试表明:1.以1名油锯手和3名大斧打技工为核心的工组,在平均胸径为38.2cm的林内以10.6株/h采伐生产率作业时的平均心率为117.7次/min,以6.8根/h的打枝生产率,对平均胸径为32.5cm的优倒木进行打枝时的平均心率为128.5次/min,以16.8根/h的造材生产率对平均胸径为31.8cm的原条进行造材时的平均心率为83.5次/min,以22.2根/h的生产率进行人力归楞时的平均心率为103.7次/min。2.以1名油锯手和4名大斧打技工为核心的工组,在平均胸径为36.2cm的林内以11.5株/h…  相似文献   

5.
1前言国内外林业生产广泛使用油锯伐木、打枝和造材,在作业过程中油锯手长时间暴露在噪声中,结果导致油锯手慢性耳损伤和噪声性耳聋。由于作业时的体位和姿势等原因,油锯手右耳的慢性损伤的噪声性耳聋往往比左耳要严重一些。此外,油锯噪声还会引起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失调,并且极易诱发其它疾病。因此,油锯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2国内外油锯的噪声2.1国产油锯1976年我国首次对国产油锯的噪声进行了全面测试,结果表明国产油锯的噪声均超过100dB(A)。其中051型和GJ85型高把油锯的噪声为104~110dB…  相似文献   

6.
日本有关部门通过对林内高性能林业机械作业工时的调查分析表明 ,一是伐木联合机在林内作业时各主要工序的作业工时比重 ,准备工时占4 .74 % ,机器移动工时占 8.93% ,伐木工时占 4 .2 6% ,纯打枝与造材工时占 35 .85 % ,工作头抓握立木和伐倒木工时占 10 .33% ,液压臂重载和空载回转工时分别占 6.38%和 2 .37% ,归堆整理原木工时占16.69% ,处理枝桠和梢木等废弃物工时分别占3.99%和 3.11% ,其他工时占 3.36%。二是打枝造材机在林内作业时各主要工序的作业工时比重 ,准备工时占 2 .98% ,机器移动工时占 0 .39% ,液压臂重载和空转回转工时分别…  相似文献   

7.
美国木材生产工人劳动伤害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纸浆材协会等组织对美国南方林区木材生产工人的劳动伤害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结果公布如下:  1.完全机械化方式,工人使用油锯伐木、打枝时的伤害率分别为7%和17%,操纵集材机、伐木归堆机、装载机和推土机作业时的伤害率均为8%,驾驶汽车运材时的伤害率为11%,装卸作业时的伤害率为10%,归楞、归堆等作业时的伤害率为4%,设备维修保养时的伤害率为25%。按致伤物分,因林木或枝丫引起的占12%,因原木引起的占11%,因油锯引起的占9%,因工具引起的占5%,因材料引起的占11%,因汽车引起的占13%,因其它机械设备引起的占26%。  2.部分机械化…  相似文献   

8.
从国际劳工组织获悉,1986~1995年波兰国有林年劳动伤害事故数为966~2554起(年均为1486.5起),年死亡事故数为7~22起(年均为163起),每千名林业工人年伤亡事故数为12.5~19.5起(年均为14.6起),因劳动伤害事故造成的缺勤率为42.9~51.5%(年均为47.6%)。在木材生产发生的伤害事故中,40%发生在采集作业,24%发生在运材作业,36%发生在其他作业。在木材生产发生的死亡事故中,38%发生在伐木打枝造材作业,24%发生在集运材作业,38%发生在其他作业。按伤害部位分,发生在头部占5%、眼部占5%、面部占4%、躯干部占8…  相似文献   

9.
日本劳动省 (相当于我国原劳动部 )的统计表明 ,1999年日本木材生产工人平均日工资为 12 660日元 ,并比 1998年增长 1.0 %。其中伐木造材工为12 5 2 0日元 ,比 1998年增长 1.2 % ;油锯伐木工为12 74 0日元 ,比 1998年下降 0 .1% ;油锯伐木工 (自带油锯 )为 132 70日元 ,比 1998年增长 1.1% ;人力集材工为 11480日元 ,比 1998年下降 4 .0 % ;机械集材工为 13190日元 ,比 1998年增长 1.4 % ;伐区杂工为 95 4 0日元 ,比 1998年下降 1.2 %。另外 ,计件工资比计时工资平均高 9%。上述 5个工种的计件工资分别比计时工资高 - 1%、9%、7%、15 %和3%…  相似文献   

10.
在松江河林业局胜利林场,一提起伐木手共产党员刘叙仁,人人都称赞他是个坚持安全生产的伐木能手。他10多年来伐开了170多公里的道影,采伐了10万多立方米的木材,从没发生人身和机械事故,一直坚持安全生产。 刘叙仁同志以深源的阶级感情,从伐木到造材,12年如一日。做到了伐木效率高,倒向好,伐根低,枝丫净,作业质量好。 在日常工作中,他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通过实践,他摸索出安全伐木的规律:坚持上山先戴安全帽,伐木先打安全道,安全距离70米,作业环境侦察好,迎门树木先砍掉,安全楂口要刈好,树要倒时看树根,树倒平身看树梢,树倒之前喊三声,留…  相似文献   

11.
伐木工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可防止劈裂和抽心,减少资源浪费。对宁西林业局1992年的伐区调查表明,伐倒木的劈裂抽心率为5%~8%。1993、1994两年在马家坪采育6队、5队推行油锯伐木新技术后,劈裂、抽心率降到2%~3%。从现场观察劈裂树大部分为硬杂木、大径级树和倾斜树,平均劈裂高度约1.sin,平均每棵劈裂树损失木材0.25m’。全局年采伐量为5.4万m’,平均单株可采材积为036m3。每年大约可采15万棵树,按过去5%劈裂率计算,年劈裂可采木为7500棵,每棵树平均劈裂材积按0.2m3计算,年损失木材为1500m…  相似文献   

12.
知识小问答     
在煤气区域内作业 ,对CO含量及允许工作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答 :在煤气区域内或进入煤气设备内工作时 ,应取空气样做CO含量分析。如果CO含量不超过 30mg/m3 时可以较长时间工作 ;CO含量为 5 0mg/m3 时 ,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h ;当CO含量为 10 0mg/m3 时 ,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0min ;CO含量为 2 0 0mg/m3 时 ,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 15~ 2 0min。工作人员每次进入煤气区域或煤气设备内工作时间间隔至少应在 2h以上。在煤气区域内作业 ,当CO含量超过 2 0 0mg/m3 时 ,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答 :在煤气区域内…  相似文献   

13.
王辉 《安全》2011,32(11):24-25
2006年5月29日15时30分左右,某公司7万吨/年苯胺装置废酸提浓单元在检修过程中,发生一起苯蒸汽爆燃引起的火灾事故,造成4人死亡、4人重伤、7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241万元。1事故经过2006年5月25日,根据检修计划苯胺车间分单元停车,经过倒空、清洗,至28日开始办理检修设备交出手续。5月29日上午甲公司在废酸提浓单元室内一楼东南角进行落水管预制作业和建筑物维护作业;13时30分,甲公司粉刷班安排16人在1~4层进行建筑物维护作业;14时20分,甲公司综合班3人进行落水管预制作业;15时乙单位8人在1楼室内北侧进行酸性水罐(R5104)拆除作业,  相似文献   

14.
综采工作面噪声污染严重,为了减少噪声污染对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和作业安全的不利影响,运用人因工程学、生理学、实验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相关知识,利用24 h动态心电图仪器进行试验研究,定量分析不同噪声水平和噪声暴露时间对作业人员心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噪声刺激会造成人心率升高;②噪声刺激水平和暴露时间大小都对被试者的心率产生了显著性影响;作业人员心率与噪声刺激的水平和暴露时间大小都有相关关系;③由于人耳对噪声的适应性,在同一噪声水平刺激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心率会有短暂恢复;④在噪声水平95 dB的噪声刺激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人对噪声的适应性比较明显,此时的噪声暴露时间是影响人心率的主导因素,且在噪声暴露40~50 min时,由于人耳对噪声的适应性会出现短暂的心率恢复的现象,人体出现疲劳;⑤在噪声水平95 dB的噪声刺激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人对噪声无明显适应性,心率随着噪声分贝的增大在缓慢上升,此时的噪声水平是影响人的心率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
伐木,要注意安全。近几年来,我们研究分析了几十起伐木工伤亡事例,总结出“安全伐木八要素”,即:戴好安全帽,打好安全道,倒向判断推,“迎门”先伐掉,楂口开得正,“留弦”准而巧,“锯楔”跟得紧,安全距离好。实践证明,凡是认真执行八要素的,就可以做到安全生产。 一、戴好安全帽。 由于树倒时,被伐树上有时掉下自然挂枝(俗称吊死鬼),树冠又容易挂掉邻树的枝桠或本身枝桠反弹形成回头棒子。这些物体虽小,但打在人的头部,非死即伤, 危害甚大。所以伐木工作业时,必须戴安全帽防护头部。 伐木工人用的安全帼,除主要数掘和矿工、建筑工人所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安全生产》2023,(10):60-61
<正>2022年11月21日16时许,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安阳市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信达公司)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42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2311万元。事故经过11月21日13时30分,凯信达公司负责人康继革在仓库门口焊接货物托盘,15时30分离开仓库。14时17分,凯信达公司另一负责人康继伟对仓库内货架进行电焊加固作业,其父康学俭和另一名人员在旁协助;15时58分,在完成一个货架焊接加固后停止作业,三人离开现场;16时13分,该货架上方出现烟气;16时17分,一名仓库管理员发现该货架上装有瓶装聚氨酯泡沫填缝剂的包装纸箱有明火,随即呼喊救火。一名员工提着灭火器赶到起火区域,  相似文献   

17.
《安全与健康》2012,(21):47
一、7月7日21时20分,龙岩市武平县下坝乡大成村村道,闽B8716D小轿车坠入水库,8日18时30分车辆打捞上岸,发现4具遇难者遗体。二、7月13日16时25分,南平邵武市卫闽镇境内316国道275公里500米处,闽H93311小型普通客车与闽H12622重型厢式货车发生碰撞,造成小型客车上6名驾乘人员全部死亡。三、7月15日14时30分,漳  相似文献   

18.
我厂原料车间原来用机械振打袋式收尘器。由于振打装置经常失灵,滤袋积尘过多,阻力增加,使除尘系统风量减小,作业地点粉尘浓度增高。尤其是从滤尘袋过滤下来的粉尘需要人工定期清扫,直接影响清扫人员的健康。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厂制成了一套自控反吸风袋式收尘器,经过使用,运行正常,既高效率地回收石棉原料,又彻底解决了污染问题。 收尘器原理 反吸风布袋收尘器是利用吸风机从滤袋外面向内吸气,使滤袋缩扁,破坏内表面的积灰层,使附着在滤袋内的粉尘落下,同时吸风机又将落下的粉尘输送至旋风分离器,经密团出料器装入袋内,到一定重量(30公斤)…  相似文献   

19.
为了找出高温高湿作业环境下人员劳动强度对生理、心理指标的影响规律,在实验室建立了高温高湿环境模拟体系.试验人员选择年龄相近、身体状况相仿的50名在校大学生,设定了微风(风速小于1.5 m/s)及湿球黑球温度(WBGT)为26℃、33℃、35℃、38℃以上4种环境条件,试验人员按事先规定的运动方式从事极重体力劳动和重体力劳动负荷训练,实时监测人员心率和评价主观疲劳程度,计算人员心血管负荷(CVL)和主观疲劳程度,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绘制不同劳动负荷、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柱状趋势图.结果表明,在同等劳动负荷下,人员心血管负荷和主观疲劳程度与环境温度(WBGT)存在正相关性.根据人员心血管负荷预警级别,提出当作业环境温度(WBGT)达到35℃及以上时,应立即停止人员重体力和极重体力劳动负荷作业.根据试验结果,结合现场实际,提出从事高温高湿作业的人员,应合理安排劳动和作息,加强水盐及营养的补充,加强个体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20.
广州地区处于亚热带气候,夏天气温高,持继时间长。过去港口码头,特别是锚地大船(即不能靠近码头的大吨位船舶)装卸作业的通风条件较差,影响工人身体健康。为了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广州黄埔港务局对港口锚地装卸作业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一、将轴流风机(30K4~11No5 、30K4—11No8、30K4~11No9等)改装成一定张角的活动式轴流风机。用钢料支架固定风机,并在支架下部装上4个脚轮,以便于移动(见图1)。其中,一部分轴流风机装有水管变成喷雾风扇,其供水量为400公斤/时,喷雾量为85~100公斤/时,水滴当量直径控制为35~45微米。送风中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