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9年上半年,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9.8%和18.9%,较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3.9%和18.3%,实现了生产安全事故起数、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全面下降。但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稳中有忧,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重大险情时有发生,如不是救援高效得当,后果不堪设想。8月1日,应急管理部发布近10年8月份重特大事故统计,分析到:每年的8月是重特大事故发生相  相似文献   

2.
正据应急管理部消息,上半年全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9.4%和7.9%。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连续7年保持下降,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涉及行业领域和地区为2001年以来最少,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呈现持续稳定向好的态势。对此,7月27日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今年以来,  相似文献   

3.
<正>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是衡量、研判当前安全形势的重要手段,事故数量、死亡人数、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等数据指标已纳入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依据国家统计局等政府网站公布的数据,从1990年到2002年,全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年均上升率为6.28%,增长最高的年份甚至达到22%。2002年到2020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由107万起、13.9万人下降到3.8万起、2.74万人,分别下降了85.1%和70.9%,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88.6%和89.7%,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至2018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分别连续16年、14年、8年实现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从2019年的情况看,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8.3%和17.1%,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起数分别下降10.2%和5.3%。然而,我国安全生产依然处于脆弱期、爬坡期和过坎期,事故依然处于易发多发阶段。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在经历了2002年的峰值后开始下降,到2016年已经实现连续14年的"双下降"。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安全生产的基础还很不牢固。我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在经历了2002年的峰值后开始下降,到2016年已经实现连续14年的"双下降"。2016年的亿元GDP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10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煤矿百万  相似文献   

6.
《劳动保护》2007,(10):59-59
(一)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下降全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同比起数减少5556起,死亡人数减少821人,分别下降10.9%和9.6%。(二)全国重特大事故上升全国发生重特大事故9起,死亡180人,同比增加3起、85人,分别上升50.0%和89.5%。其中重大事故同比增加2起、21人;特别重大事故同比增加1起、64人。  相似文献   

7.
<正>4月29日,省政府2015年第二季度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暨安委会全体成员会议在福州召开。会议总结分析了今年以来全省安全生产形势和主要开展工作情况,通报了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4·6"爆炸着火事故情况,研究部署当前及下一步安全生产工作。王惠敏副省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一季度,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8.4%、16.9%;较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5%、22.2%。但安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应急管理部公布,经初步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0.3%和18.5%。其中,较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8.5%和22.5%,重特大事故起数同比减少1起。全国大部分行业领域事故呈下降态势。在持续稳定向好的安全生产形势下,复杂严峻的现实时刻敲打着我们的神经。化工、建筑业、交通等  相似文献   

9.
《劳动保护》2013,(2):78
本刊讯2012年12月28日,2013年全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汇报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德学主持会议并讲话。2008—2012年与前5年相比,全国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了50%和35%,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了34%和42%,特别重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了47%和54%,反  相似文献   

10.
矿业是我国工业生产中伤亡事故最严重的行业,事故居全国各行业的首位:百万吨死亡率和死亡人数都远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目前矿业生产安全事故总的起数和死亡人数,以及重特大事故等,均有相当幅度的下降,总体稳定,趋向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事故总量仍然过大: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11.
田建 《劳动保护》2021,(6):62-64
近年来,公路水路行业以深化“平安交通”建设为统领,以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大力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隐患治理,安全生产状况整体稳定,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等事故统计指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然而,安全生产形势依旧严峻,特别是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不但人员伤亡惨重,而且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民生,安全生产工作逐步向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迈进,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极大的强化,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逐年下降。据统计,我国2007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2006年分别下降了19.3%和10.1%,亿元GT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从2002年的10.33降至2007年的0.413,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  相似文献   

13.
回顾近五年来的工作,福建省在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实现全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2007年与2003年相比,全省事故起数下降39.4%,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1.4%,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46.2%,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下降35.1%,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下发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就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提升非煤矿山安全整体水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举措有关事项提出明确要求。《规划》提出,到2020年,非煤矿山法治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安全监管效能和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生产安全事故起数、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从业人员千人死亡率规划较2015年下降10%;淘汰关闭矿山6 000座,矿山企业规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海安县安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力度,确保了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大幅下降,未发生重特大事故。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12月10日,省政府2014年第四季度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会议在福州召开。会议总结分析2014年以来全省安全生产形势和主要开展工作情况,讨论了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工作方案,研究部署了下一阶段安全生产工作。徐钢副省长出席会议并讲话。2014年以来,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1~11月,全省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8%、11.6%,较大事故起数同比下降2.9%,没有发生重大及  相似文献   

17.
<正>"1—10月,全省共发生各类事故8079起、死亡1355人,同比分别下降13.2%、17.0%;发生较大事故26起、死亡86人,同比分别下降21.2%、27.7%,是全国21个较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的省级统计单位之一。"11月12日,记者在省政府第四季度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暨安委会全体成员会议上获悉,我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福建省省会,福州市安全生产工作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日前,记者从市安监局获悉,今年福州市将继续加大安全生产领域的监管力度,通过建成信息化监管平台、整体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10项措施,确保福州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今年要确保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4项主要指标同比实现下降;确保亿元GDP死亡率、10万从业人员死亡率、万车死亡率指标稳步下降;确保全面落实省政  相似文献   

19.
刘晗萱  周建波  李欣 《安全》2014,35(5):45-47
2013年我国的事故总量、重特大事故、主要相对指标实现了“三个下降”,较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7.3%和18.1%,重特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16.9%和5.9%。但是重特大事故尚未有效遏制,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人的因素是安全生产事故中最值得关注的因素,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可以有效地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全国安全生产的主要特点一、四个下降全国各类事故总量下降全国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0.5%和1.9%。其中,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3.7%和4.6%;煤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7.9%和8.0%;农业机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2.7%和11.5%。全国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死亡率下降全国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死亡率为1.17,同比降低0.19,下降14.2%。全国有26个省(区、市)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死亡率呈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