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保是什么?相信不用多说,大部分人都理解其中的含意。但不久前从南京传来一则消息,又使人对这一判断不甚踏实。 这则消息说,在南京清凉山公园的扫叶楼前,一位大学教师公开表演了一场名为“五月二十八日诞辰”的“行为艺术”:在一大块白布上堆放着一头剖开肚子的牛,一裸身男子钻进牛肚子里,工作人员随即把牛肚子缝上。稍过一会,此裸男挥刀捅破牛肚子,血淋淋地从里面爬出来……这就是“人·动物:唯美与暧昧”行为艺术展中令人“耳目一新”的一幕。 据说这一“行为艺术”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甚至有人打了110报警。公园管理人…  相似文献   

2.
前些日子,北京动物园“伤熊”事件引起了国人的强烈愤慨和谴责。可过了不几天,我国北方地区又发生的十年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影响最严重的沙尘暴,有几个抱怨过?更谈不上愤慨与谴责。理由似乎很简单:“伤熊”是人为事件,“沙尘暴”是天灾,不能怨天只能尤人。其实,这是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伤熊”、“沙尘暴”都是人惹的祸。“伤熊”的主儿受到国人谴责,“罪”有应得,因为他伤害了与人类共同生活的朋友———受到法律保护的动物,侵犯了动物的生存权。从环保意义讲,破坏了生态平衡的“链条”。沙尘暴是土壤荒漠化造成的,而…  相似文献   

3.
张璐 《环境保护》2006,(9A):43-47
谈及国土,大多数人会马上联想到土地,实际上这是对国土这一概念的片面理解。国土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非常丰富的概念,除了人们通常观念中的土地之外,和土地相连的一望无际的大海也是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片“蓝色国土”在法律上称为“海域”。[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据记者从11月11日挪威海德鲁公司在长城饭店举办的“创造更好的环境——工业、研究机构与政府的合作”研讨会上获悉,全国人大将新制定四部法律:(环境评价法)、(清洁生产法》、(核污染防治法》和(荒漠防治法)。这是被邀请到会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秘书长张坤民在发言中透露的。张坤民说,(环境评价法)将不仅开对建设项民,还针对国民经济规划和重大经济对策,先评价后行动。这是一项充分体现“预防为主”方针的法律。《清洁生产法)要求从原料、工艺、产品、使用,一直到报废的全过程,都要善行环境。这也是一部符合时代…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不少城市都将治理“黑狗”作为建设“文明城市”、“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内容,狗粪、狂犬病、恶狗伤人被视为是一种“城市病”。尽管各大城市均已制定了严厉的“限养法规”,但是“狗污染”的情况却似乎有增无减。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城市管理、生活方式、动物保护等方面要进一步与世界文明接轨,关于养狗的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这也许是一种“文化的冲突”。然而中国的“狗文化”并不都是外来的。中国人养狗的历史久远,打狗的文化也不是什么“新生事物”。有人说,打狗运动起源于战争时期。当年的抗日游击队转战于“高…  相似文献   

6.
动物不仅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有些动物在我们生活中还充当各种各样的助手,下面几则动物找矿的趣闻就让你大开眼界。狗:据说俄国曾有一种能探矿的狗。这种狗具有特殊灵敏的嗅觉,能根据气味辨别矿体。一次,这条狗又在人们难发现的地方嗅到矿体。根据这一线索,地质人员立即试钻,在距地表15米处找到了矿体,证明了狗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现今不少科学家正在利用狗的灵敏嗅觉训练它成为探矿寻宝的尖兵。鸭: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一农民过节杀鸭,发现鸭胃中有金粒,重约2钱,接着又杀了几只,也出现金粒。后来人们根据这群鸭的活动区域进…  相似文献   

7.
辰序 《世界环境》2004,(6):60-60
美国德克萨斯州消息,当地的动物学家正在为上星期五在安吉利娜捕杀的一种奇怪动物而犯愁。这种动物看起来很像今年早些时候在圣安东尼奥捕杀的,目前仍然没有得到确认的“艾尔曼多怪兽”(Bmendorf Beast)。每个看到这一“怪物”照片的人都会惊讶地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8.
麻雀与人     
橘树 《环境》2004,(4):5
“麻雀也是被保护动物了!”听说麻雀列入国家保护动物名录,许多人发出感慨。媒体也把这条消息当作报道热点,纷纷派记者采访相关新闻。因为麻雀曾为官方号召全民讨伐的“四害”之一,如今身价倒转,确实令人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9.
绿网     
声音“在鸟类迁徙时期,关掉高层建筑里的灯是减少由于撞上大楼而死的鸟类数量最有效的方法。”———在美国,数以百万计的鸟儿上了摩天大楼明亮玻璃的当,每年约有10亿只因被大楼的灯光迷失方向而撞死的鸟,美国一些科学家就此作了上述主张。虎的权利———一个马戏团里累死了一只老虎。有专家提出要立一部《动物福利法》,法律应该像保护人一样保护动物,“虎权”的问题随时代的发展被提出来,似乎可以总结为:给虎权利,是人在进步。“今天儿童更健康了,获得洁净水的渠道更多了,但是这些令人不安的数字表明我们还没有着手解决这个矛…  相似文献   

10.
张琴 《环境导报》2003,(3):30-31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俗语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一些环境污染受害者也认为,既然环境污染损害铁证如山,何愁找不到法律手段保护自己?过几年再告污染者也不晚。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观念。因为法律对环境污染损害诉讼案件有明确的时效规定,并不是所有环境污染受害者在任何时候提出赔偿请求都能受到法律的保护。案件调查1965年,国家在某省投资兴建的大型化工厂正式投产,由于当时技术、管理等方面较为落后,一直没有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从而给周围的农作物等造成一定的损害。该化工厂1976年扩建后,这一问题更加显得突出。…  相似文献   

11.
自然资源在中国与俄罗斯,都是环境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并没有“环境法”这一概念,其代名词为“生态法”。但自然资源权属制度是法律关于自然资源归谁所有、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谁承担的一系列规定构成的规范系统,是自然资源法中最有影响力的基本法律制度。综  相似文献   

12.
科特迪瓦“毒垃圾”事件引发了世人广泛关注。这一事件确凿地揭示:管制固体废物越境转移(俗称“洋垃圾”进13)的国际控制与国内管制两个环节必须通过法律制度连接贯通,其中,国内的法律管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环境》2017,(11)
<正>猴子走钢丝、黑猩猩打鼓、鹦鹉骑车……广州动物园内,这些曾经为广州市民游客带来无数欢乐的动物表演,从9月1日起便关闭停演了。而原来进行动物表演的行为展示馆也将升级改造成生态化居所,向市民游客展示动物与生俱来的自然行为,还原动物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作为生产重地的班组安全员的作用不可低估。班组安全员既是一线的宣传员,又是一名执法者,更是一名安全生产的管理者与安全工作的实施者。安全员除正确行本岗位职责外,同时还应做到“四不”:一是宣贯法律规章不“嘴短”:提倡“婆婆嘴”精神,也不要怕别人说你爱“唠叨”,尤其是关系到高危行业与重大险情方案的特别提醒,往往一句叮咛就能出现摆脱一次“劫准”。二是抓安全管理不“手软”。  相似文献   

15.
秘书礼仪实训课考核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较高的职业能力既是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也是评估的依据和标准。本报告了在实训课教学中组织、实施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考核改革实践,即采用“自评式”、“他评式”和“互评式”等考核形式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模块验收”、“综合考核检测”和“礼仪情景剧表演”等多种方法的考核。这种既重视总结性评价又重视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是对传统考核方式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如何强化“三同时”环境管理山东省环保局李文然,彭程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制度,是我国现行的八项环境管理制度中最早实施的一项制度,也是一项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制度。它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为我国环境管理制度所独创,是防治开发建设活动对环境产生污染与破坏,...  相似文献   

17.
《沿海环境》2002,(4):8-9
吉林省珲春自然保护区最近陡发命案:一只野生东北虎在保护区被不法分子设置的套子所伤,挣脱之后咬死当地林场一位年轻女工,而“大虫”也奄奄一息。这是在三天之内,该地区发生的第二起野生东北虎袭人事件。不过,对于这只犯下血案的野生东北虎,当地有关部门并未给予武松打虎式的射杀,而是全力救治。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这一时间说出了肺腑之言:“其实,我们很矛盾。东北虎咬死了无辜女工,而我们必须告诉自己这不是它的错,必须打破固有的准则全力抢救它———这在法律上绝对讲得过去,但在情理上,一般老百姓很难理解我们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黄韬 《环境》2008,(12)
“重城市环境保护,轻农村环境保护;重防治工业污染,轻防治农业污染。”这是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蔡守秋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对于现行的《环境保护法》所说的话。而没有一部单独针对农村环保的法律,更是我国农村环保工作的一道“硬伤”。我国目前广大农村地区的环保状况令人担忧,在“受伤”的农村环境里,人们期盼的“法治”何时到来呢?  相似文献   

19.
韦公远 《环境》2001,(5):17
人们常与动物打交道,但由于各种原因,也常常发生误会。提起黄鼠狼,有句歇后语: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在农家,人们发现鸡被动物吃了,就以为是黄鼠狼干的,落得个“偷鸡贼”的骂名。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黄鼠狼并不是害兽。众所周知,老鼠是地地道道的害人动物,而黄鼠狼却是捕鼠“能手”。通过解剖发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外界引入某种动物为我所用,这对发展当地生产是有促进作用的。但也有某些失控的“动物移民”引起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甚至是灾难。二战结束后不久,一支南非的探险队来到距非洲南端2400公里的马里恩岛,准备建立一个气象观测站。当探险队登上这个海岛的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