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事故发生,工伤职工虽在经济上有所补偿,但显然不是治本之策。专家指出,重赔付、轻预防的现状亟待改变——工伤事故一旦发生,社会相关舆论的焦点,往往是对工伤事故职工及家属如何进行经济补偿,企业的补偿数额是10万还是20万?这些赔付数字经常被视为事件的中心。然而,在近期发生的山西大同左云县矿难及类似事故中,通过调查人们发现了一个共同之处:事发企业职工中,很多人根本没被告知安全器材如何使用,也不懂得基本的求生知识!重赔付,轻预防无疑已成为现实。而工伤职工虽在经济上有所补偿,但补偿显然不是根本。强化预防,减少乃至避免事故,才是…  相似文献   

2.
工伤预防是工伤保险三大职能之一。我国的工伤保险工作从侧重于伤害补偿,正逐步走向以控制事故源头、积极预防为主的工伤保险新时期,广东省深圳市努力探索建立工伤预防与工伤保险相结合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经过几年不懈努力,深圳市工伤预防工作已初见成效,全市补偿事故率(以待遇补偿人数测算的工伤事故率)2004年比上年下降11%,2005年同比下降了5%,2006年同比下降了18%,2007年同此下降了9.8%,基本杜绝了群死群伤的重大或特别重大工伤事故。  相似文献   

3.
一、世界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现状 据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每年有200万人死于工伤和职业病.仅仅工伤事故每年至少夺走35万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法国国土面积55万多平方公里,现有人口5780万。约有250万家企业,其中大多数是10人以下的小企业,目前每年因工死亡人数为700人左右。安全组织网络1936年法国颁布的《劳动法》规定企业主是工伤事故的直接责任人,企业发生工伤事故将追究企业主的经济或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5.
劳动者的工伤及由工伤产生的经济补偿问题历来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以后,就经济补偿而言,现阶段主要有4种形式:1.依据《劳动法》和《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在确定工伤保险改革的地区,普遍建立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工伤费用统筹,对工伤员工提供经济补偿。2.依据《民法通则》、《劳动法》等法律与行政法规,由用人单位或雇主个人承担劳动者工伤经济补偿。3.对所发生的工伤事故所需经济补偿费用,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自行承担。4.少数地区开办雇主责任保险以及有关意外伤害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承…  相似文献   

6.
有个别企业,为了保住或者争得“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对生产中发生的工伤事故该上报的隐匿不报,来个“内部消化处理”,把工伤事故频率人为地“控制”在检查考核标准之内,致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出现了工伤事故频频出,奖状年年得的虚假现象。将生产中的工伤事故隐匿不报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进行“内部消化处理”更是一种不正常现象。它不仅使工伤事故得不到上级安全管理部门的鉴证(鉴定),造成事故责任不明,使工伤事故受害者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还会给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带来许多隐患。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企业领导安全…  相似文献   

7.
俄煤炭业事故严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煤炭业事故严重1992年俄罗斯煤炭骤减4200万吨,而煤炭工业的工伤事故却更为严重,共发生工伤事故18175起,死亡262人,其中重大事故和恶性事故126起,造成经济损失达6.6亿卢布。煤炭工业的工伤事故有以下特点:一、工伤事故出现“一多、三高”。...  相似文献   

8.
浅谈工伤抚恤补偿的“无过错责任”原则李友淦70年代初期,工业发达国家对工伤抚恤补偿开始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即发生工伤事故后,对伤亡职工及其家属的抚恤补偿不论业主对事故发生有无责任,都应当承担抚恤补偿责任。在此以前各国都实行“过错责任”原则,对事故...  相似文献   

9.
德国是一个工业大国和经济强国,工业、商业和服务业非常发达。2012年,全德拥有各类工商服务业企业372.64万家,从业人员3795.7万人。长期以来,德国职业安全健康状况处于良好状态。2012年德国工商业经济部门共发生各类工伤事故88.5万起(雇员在工作事故中受到的伤害经医生诊断3天以上不能上班的事故,德国称之为有义务向上报告的工伤事故),受伤1万5344人,比2010年减少6.945万起,受伤人数减少1220人。比2000年减少49.528万起,受伤人数减少9559人。工伤事故死亡人数也呈显著下降趋势。2012年工伤死亡500人,比2010年减少19人,比2000年减少418人。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卫生组织在1997年年底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宣布,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工伤事故约有1.2亿起,因工伤事故死亡的人数约为22万人。 除工伤事故北亡以外,全世界从事不同类型劳动引起的职业病例每年增加1.6亿例。据世界银行统计,全世界因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15%。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乡镇企业发生工伤事故的现状、职业安全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由工伤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思考等。从研究的资料分析发现,近几年乡镇企业中工伤事故重伤率在18.00/10万以上,死亡率在70.00/10万以上,均高于国有企业。其中重伤率以村办企业(2.41‰)和中外合资企业(1.96‰)最高,死亡率以村办和国内独资企业最高(0.33‰,0.29‰)。  相似文献   

12.
德国是一个工业大国和经济强国,工业、商业和服务业非常发达。2002年全德拥有各类工商业和服务业企业302.88万家。从业人员4275.5万人,约占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80%。因此,工商业等经济部门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状况如何,直接反映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状况之好坏。德国的职业安全与健康多年来一直处于良好状态,尤其两德统一以来不仅一般工伤事故逐年大幅减少。严重工伤事故和死亡事故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1“工伤事故分类标准”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工伤事故统计指标用来反映工伤事故总体特征,是统计工伤事故的基础。“工伤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以下简称“分类标准”)指出“本标准是安全管理的基础标准,适用于企业伤亡事故统计工作”,工伤事故统计指标是...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事故状况与世界水平的比较1.工矿企业职业伤亡事故的比较表1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工伤事故死亡人数、死亡率注:1.数据来源于ILO公报。表中加*号的是1998年数据,其他是1999年数据。2.工伤事故指数是用10万人死亡率为分析基数,以所有国家的统计平均数为100。根据2001  相似文献   

15.
美国建筑安全卫生的现状王智新一、安全工作落后,工伤事故严重目前美国建筑业就业人数约为600万,占总就业人数的5%,工伤事故严重,每年约死亡2100人,10万人死亡率为25.6,比日本、荷兰、瑞典和加拿大等国高4倍,在本国各行业仅次于矿业。每年发生损失...  相似文献   

16.
工伤保险是为了应对工业化社会工伤事故频发而产生的。社会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社会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和患职业性疾病的职工及亲属提供医疗救治、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医疗和职业康复等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一、法院应有条件地受理工伤事故经济补偿争议案件 工伤事故发生后,劳动部门按照国务院《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对事故进行调查,并对有关责任人员的处理提出意见,交由事故发生的企业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处理。但对事故中的伤残职工或死亡职工家属的经济补偿应当如何处理,法律规定不够明确。 近年来,一些乡镇企业、个人合伙企业、个体企业、联营企业、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以及一些无证无照的非法经营者,大多不实行职工劳动保险,有些本来实行劳动保险的企业也以实行内部承包或租赁经营为由而推卸了对职工的劳动保险义务,…  相似文献   

18.
宁丙文 《劳动保护》2009,(5):110-113
在全世界,每15s就有1名工人死于工伤事故或职业病,有160名工人遭受工作事故的伤害。这意味着每天约有100万名工人遭受工作事故的伤害,5500名工人死于工伤事故或职业病。如果每天有5500人死于飞机坠毁事故,一定会成为报纸的头条新闻。  相似文献   

19.
正德国是一个工业大国和经济强国,工业、商业和服务业非常发达。2012年,全德拥有各类工商服务业企业372.64万家,从业人员3 795.7万人。长期以来,德国职业安全健康状况处于良好状态。2012年德国工商业经济部门共发生各类工伤事故88.5万起(雇员在工作事故中受到的伤害经医生诊断3天以上不能上班的事故,德国称之为有义务向上报告的工伤事故),受伤1万5 344人,比2010年减少6.945万起,受伤人数减少1 220人。比2000年减少49.528万起,受伤人数减少9 559人。  相似文献   

20.
工伤事故频率和工伤事故严重率的上升或下降,是衡量劳动保护工作做得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 工伤事故频率,是指一个地区、一个产业或一个企业在一个相当时期内(每月、季、年)1,000职工的平均工伤人次数,其计算公式是;工伤事故频率=工伤事故次数/平均在册职工数×1,000 例如,某厂一年内发生工伤事故35人次,平均在册职工数3,000,则该厂年工伤频率为35/3,000×1,000=11.6‰。这就是说,该厂一年内平均每1,000职工中发生了11.6次工伤事故。 看一个地区、产业或一个企业单位工伤事故的情况,除工伤事故频率的高低外,还应当看工伤事故严重程度。工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